一個《西遊記》故事的佛教觀:孫悟空為何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西遊記》有個故事很有意思:孫悟空大鬧天空,把天庭鬧得天翻地覆,人仰馬翻;但天庭的玉皇大帝竟然沒有辦法,最後只好求救於西天如來佛祖。


一個《西遊記》故事的佛教觀:孫悟空為何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如來佛到了天庭後,見到孫悟空,笑說:我們倆打個賭怎麼樣?孫悟空反問道:打什麼賭?

如來佛說:如果你一個筋斗能飛出我的手掌心,我就讓玉帝把天庭的位置讓給你;如果你飛不出我的手掌心,你就要下界去,不要再惹是生非。

孫悟空很爽快,他問如來:你能做玉帝的主嗎?如來笑答:做的,做的。

雙方一言為定,打賭開始。孫猴子翻起筋斗雲,轉眼之間來到天邊。他看到天邊豎著五根大柱子,晃晃悠悠,像是撐天的大柱子。

孫悟空自言自語:看來我是到天邊了,我得趕緊回去,要不然這五個柱子倒下來,那可不得了!

孫悟空又想:我要在這裡留個記號,免得那老頭不認賬。於是他在柱子上寫下一行字:孫悟空到此一遊,同時又朝柱子撒了泡尿。

孫悟空見到如來,以為勝券在握。不料如來笑著對悟空說:你這個愛撒尿的猴子!

孫悟空大吃一驚,心想:他怎麼知道我的秘密,難道他有未卜先知的法術?

孫悟空剛轉身,被如來佛大手一揮壓在五行山下。這一壓就是整整500年,直到唐僧救出孫悟空。


一個《西遊記》故事的佛教觀:孫悟空為何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很多看過《西遊記》的人大都會想:孫悟空本領高強,玉皇大帝都拿他沒辦法,卻為何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難道如來佛的手掌心真的和宇宙一樣大嗎?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有人說如來佛法力高強,佛法無邊嘛。但要想真正弄清楚這個問題,還必須從佛教教義入手才行。

從佛教教義說,如來佛的手掌真的和宇宙一樣大,這是佛教信仰認可的宗教事實!所以無論孫悟空如何翻騰,也飛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下面就把這個問題簡要解釋一下:

大家注意,《西遊記》中的佛教是大乘佛教,不是像東南亞地區的小乘佛教,正如唐僧到西天取經也是想取得大乘真經。

從歷史上看,大乘佛教不同於小乘佛教,小乘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即佛陀生活的時代;大乘佛教則產生於公元1世紀左右,是在揚棄小乘佛教的基礎上產生的。


一個《西遊記》故事的佛教觀:孫悟空為何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大致而言,小乘佛教的教義帶有唯物論色彩,境界較小,主要追求個人生命的解脫或涅槃。

小乘佛教認為,人的涅槃就是“斷滅”——包括靈魂在內的所有一切都煙消雲散,什麼都不會留不。這是小乘佛教的“斷滅”論,甚至連靈魂的死寂狀態也沒有。

比如一個電燈泡,如果燈泡鎢絲壞了,雖然燈泡不亮了,但最後還是會剩下一點東西——一個壞的燈泡。但在小乘佛教看來,人的靈魂一旦斷滅——進入涅槃,最後什麼都不會剩下,這種狀態就是死寂。這是小乘佛教的“涅槃”觀。

因此,小乘佛教堅持二元論——生命和涅槃完全分開:涅槃之前是在世,在世之後是涅槃,兩者分屬不同階段。《西遊記》中的大乘佛教則拋棄了小乘佛教二元論,堅持一元論和宇宙“空”觀。

所謂“空”觀是一種新的認識方法,屬於大乘佛教。這叫換一種眼光看世界:如果從原因和條件角度看,世界(包括人的存在)是現象,但這是短暫、轉瞬即逝的世界,即人們所說的“無常”。


一個《西遊記》故事的佛教觀:孫悟空為何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如果從整體看,宇宙是不可分的,它是絕對的“一”。這是大乘佛教的“空”觀,這種最高智慧被人們稱為“般若波羅蜜多”。比如人們常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大乘佛教的“空”觀,不是小乘佛教的世界觀。

大乘佛教一元論堅持“法身”同一——在世和涅槃不可區分,涅槃即在世,在世即涅槃,兩者合一。

比如《西遊記》中的如來佛,既是在世又是涅槃,他的名字又叫大日如來,如是,如是在,等等。如來只是是佛教世尊的一個法號,又是對人格神的稱呼。

根據大乘佛教教義,《西遊記》中的如來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如來佛的法身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如來法身,兩者屬於一個存在。

這麼說來,和孫悟空打賭的如來佛便是絕對的存在——普遍性,又叫“法性”,是不可超越的存在。宇宙當中的萬事萬物都在如來範圍內,也包括孫悟空!所以儘管孫悟空本領高強,但始終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一個《西遊記》故事的佛教觀:孫悟空為何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總起來說就是,根據大乘佛教教義:宇宙及其天地萬物,包括孫悟空在內,都必須在作為整體的宇宙——如來法身——中顯現自己。這是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西遊記》中的故事看起來很好玩,很熱鬧,但裡面包含著許多佛教哲理,許多故事的意義只有根據佛教教義才能真正理解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