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導演了一場陰謀,那就是佟國維的下臺,康熙帝想達到什麼目的?

老人頭侃史


佟國維在康熙年間擔任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在康熙四十三年的時候,因病退休。可是為什麼,在康熙四十八年的時候,已經退休了的佟國維,卻被康熙嚴厲斥責,罷黜了他一切職務。這是怎麼回事呢?

(佟國維劇照)

根據《清史稿》的記載,在康熙四十八年的時候,康熙帝想重新立胤礽為太子。於是召集大臣討論立太子的人選。當時朝廷中有兩個最重要的人,一個是佟國維,一個是馬齊。佟國維已經退休,康熙認為他不會發表任何意見,並沒有對他說什麼。不過,康熙明確下旨,馬齊不準對這件事發表意見。誰知道,馬齊卻私下攛掇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鄂倫岱等人,保舉八皇子胤禩為皇位繼承人。

這件事讓康熙大為生氣,徹查究竟是誰在幕後指使?大臣們供出了馬齊(馬齊因此受到處分)。不過,康熙卻覺得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他認為應該不單單是馬齊一個人。因為在之前,佟國維曾經就立太子的問題,向康熙上奏說:“若易於措置,祈速賜睿斷;若難於措置,亦祈速賜睿斷。總之,將原定意指熟慮施行為是。”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在立太子的問題上,不管康熙覺得這件事好辦還是不好辦,都請儘快決定。

康熙認為,聯繫到在眾人保舉胤禩之前,佟國維向他上奏的這番話,說明佟國維才是真正的幕後主使。他直接問佟國維:“乃先眾陳奏,何意?”就是,你在眾人保舉胤禩之前向我上奏,是什麼意思?佟國維回答說,我只是想讓陛下您儘快決斷。康熙說,選誰為太子,將來自然會明白,問題是,你為什麼要催我?接著,康熙連續三次責難佟國維。最後佟國維沒有退路了,“引罪請誅戮”,也就是說,請求康熙殺掉他。康熙沒有殺他,不過經過一番責難後,最終罷免了佟國維的一些職務。

(康熙劇照)

從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到,似乎佟國維並沒有參與推薦胤禩之事。只不過因為之前就立太子的問題向康熙做了一番上奏,康熙心中有猜疑罷了。

但是,康熙只不過是猜疑,並沒有事實根據。而且眾大臣也沒人舉報是佟國維在後面指使,為什麼康熙一口咬定是佟國維乾的呢?

在這裡,不能不說,康熙這樣做,其實是大有深意的。

康熙和佟國維的關係,可是太密切了。佟國維的姐姐孝康章皇后,是康熙的母親。佟國維的女兒孝懿仁皇后,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在康熙早期,佟家的勢力,在朝廷中可是太大了,有非常多的官員,都是被佟國維魏代表的佟家選拔起來的,民間把這種選拔,稱為“佟選”。而佟家選拔起來的人才,也充斥著整個朝廷,民間又把這種情況,稱為“佟半朝”。

不過,康熙的母親孝康章皇后在康熙二年的時候去世,在康熙二十八年的時候,孝懿仁皇后也去世了,在康熙四十三年的時候,佟國維也退休了。這樣一來,整個朝廷裡,佟家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三個支柱。

但是,在康熙看來,佟國維肯定不想讓整個家族的勢力沒落,因而才想通過積極扶持胤禩為皇位繼承人,延續家族在朝廷中的力量。尤其是想讓自己的兒子隆科多在朝中掌握大權。

(隆科多劇照)

佟國維對當時隆科多在朝中的地位是不滿的。隆科多在康熙二十七年就被授予一等侍衛、正藍旗蒙古副都統,但是一直沒有升遷。在康熙四十四年的時候,因為屬下違法,隆科多的藍旗蒙古副都統被免。而這恰恰是佟國維退休以後的第二年。由此可見,康熙是有意要打擊佟家勢力的。

後來,康熙在打擊罷免了佟國維後,康熙五十年,康熙任命隆科多為步軍統領,並告誡隆科多說,你只要和你的家人保持距離,不參與結黨,謹慎做事,你這個步軍統領就能夠幹下去。

從康熙對隆科多的反覆告誡,也從反面說明,康熙多麼害怕佟家死灰復燃,再掀浪子。

而隆科多也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後來他結交上了不參與爭儲的四皇子胤禛。而最後他也因此有了好運,利用胤禛當皇帝,讓佟家在朝廷中再續雄風。這一點,似乎是康熙沒有預料到的。


張生全精彩歷史


康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目標不是打擊佟國維,更不是提拔隆科多,他的真正意圖是要最大力度的打擊八阿哥一黨,但不能將八阿哥一黨逼急。其次就是康熙不能讓天下人覺得自己是言而無信的,所以他要尋一個由頭來解決百官舉薦新太子一事。下面我們從這兩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康熙深不可測的帝王心術,看看康熙是如何玩弄八阿哥胤禩的。

在康熙得知八阿哥設計誘審肖國興之後,康熙對這個表面仁義道德實則內心卑鄙的兒子生出了無限厭煩之情。太子失德,阿哥們則目光熾熱的盯著皇位,康熙必須要步步謹慎,以免重蹈李淵的覆轍。康熙由於晚年倦政,將朝政盡數託付於太子及各位阿哥協同辦理,這在客觀上為阿哥結交外臣創造了條件。現在儲位空虛,康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試探各位阿哥的真實實力。

如何才能將各位阿哥的實力試探出來呢,“著百官舉薦新太子”無疑成為了康熙的首選。但這不過是康熙的一計,他怎麼會將立太子這種大事交由朝臣決斷呢,他就是要看看朝廷中有多少“八爺黨”。不僅如此,康熙還以“張明德案”私下鼓勵這些猶豫的朝臣舉薦八阿哥為新太子。

網已經布好,就等著魚兒上鉤了。可是事態的發展還是大大的超出了康熙的預料,不僅百官眾志成城,就連上書房的三位大臣之中也有兩位聯名保舉了胤禩,這就不能不讓康熙提防了。仔細打聽之下,自己的親舅舅佟國維竟儼然是八爺的的百官領袖,這讓康熙陷入了兩難局面。

如果康熙按照自己的上諭中說的“一惟公議,絕無偏私”的話,那麼胤禩將成為新太子,將來大清的皇帝,而這正是康熙不願看到的。而如果只是盲目的暫停這個上諭,那麼康熙的聖君之名就會被玷汙,百官自然會不服氣,這亦非康熙所願見。所以康熙決定先請客再斬首,拿下八爺黨的領袖,佟國維。

佟國維何許人也,當今皇帝的舅舅,還是上書房首輔,人臣之極。他怎麼會聽不出康熙這頓飯的弦外之音,皇帝對自己無盡恩寵,又是賜宴又是賜老花鏡,又讓自己節節勞。不管是賞賜還是話語,通篇顯露著一句話,那就是讓佟國維少管閒事,儘快退休。作為交換條件,佟家有為的青年可以出來當差。兩個人三言兩語之間,胤禩的皇位就這樣與他漸行漸遠了。

後來的事情就清晰了,隆科多以苦肉計舉報佟國維結黨,讓康熙得以一舉了粉碎八爺黨的勢力。並且舉薦新太子的事情也就到此為止了,畢竟結黨舉薦的結果自然不能再作數。這次百官舉薦新太子,讓康熙認清了朝局的形勢,所以他選擇了再次復立太子,以免出現人倫慘劇。

這場交易是由康熙和佟國維二人達成的,而當事人胤禩還一直矇在鼓裡,他的皇位已經與他漸行漸遠了,只是他還渾然不覺罷了。

以上。


逆流時代


讓佟國維下臺是陽謀,不是陰謀。

之前八阿哥假傳康熙的意思,詐肖國興寫出供詞,以圖扳倒太子,康熙知道後,禁不住暗罵八阿哥:〖其心可誅〗。

後來,康熙臨終前對八阿哥的評價是〖朕以寬容待人,他卻以寬仁收買人心。朕對手下已經放縱過度,他則比朕還要放縱。就算他的寬仁是真的,也會讓我大清基業毀敗〗。可以看出康熙對八阿哥表面仁義,暗地裡連手足都坑的做派已經深惡痛絕,是決不想讓他繼位的。

但是,一讓人推薦新太子,居然有大批的人聯名推舉八阿哥。這可咋整?很多人以為,反正康熙是皇帝,就不立八阿哥,讓胤礽或胤禛當太子就行了,再不行就啥幾個八爺黨立威,就啥事也沒有了。

這樣想的人,肯定對權術一無所知,康熙之所以是皇帝是因為大家都願意支持他。如果文武百官都不願意聽他的了,甚至反對他的勢力比支持他的強大了,聯合在一起掀翻他,分分鐘的事。所以,任何皇帝都不可以為所欲為。不要說康熙這樣以寬仁待人的,就算是雍正這樣的“冷麵王”,迫於大臣的壓力也不得不殺了年羹堯。後來因為得罪的人太多,差一點就被八王議政給掀了下來。

總之,想不立八爺,只能從削減八爺黨的勢力入手。而八爺黨的首領是佟國維,這一點上,康熙當然心知肚明。佟國維家的風格是多方下注——按佟國維的話就是不要一條道走到黑——這一點康熙同樣心知肚明。因為,連手下重臣這點公開的秘密都不知道的話,這皇帝早被群臣當傻子玩死一萬次了。

佟家是自關外就起跟皇帝休慼與共的世家大族,佟國維又當了這麼多年宰相,門生故吏滿天下,康熙如果貿然拿下他,引起一場朝廷大地震也未必。在這種背景下,康熙讓佟國維來一起吃飯。席間氣氛融洽,相談甚歡,其中康熙“閒聊”了兩件事:一是,咱們都老了,有些事可以交給後輩,咱們圖個清閒。二是,你們佟家誰能出來當差。

其中表達的意思就是:我看你該退了,退的原因嘛,你應該猜的到。但是你放心,我只是讓你退休,不會打擊你佟家的,還要破格提拔你的侄子擔任九門提督這個要職。

佟國維這樣的老狐狸肯定一聽就明白了,雖然讓自己退休不爽,但真跟康熙鬥起來必定兩敗俱傷,自己家破人亡,現在能讓自己的侄子起來,這筆交易還是很不錯的,反正我圖的是我們家族興旺。得,就這麼定了。

所以,回去之後跟隆科多演雙簧,接下來又跟康熙演了場雙簧。


待我施為地煞變



炒米認為對這一段的理解,會直接影響對太子推舉中,佟國維舉內閣聯名保舉八阿哥胤禩,這段戲。

按第一種相對單純一點的解讀,康熙讓眾人推舉太子人選的同時,其實內心也是很矛盾的,一個想法是復立太子胤礽,另一個想法是看看眾人究竟能推舉出一個怎樣的人選?而此刻鄔思道和張廷玉算準了,無論推舉誰,最終康熙還會倒向復立太子胤礽。因為推舉誰得票最多,誰就爭儲失利。失利的原因是犯了“朋黨”的大忌。哪怕並非朋黨,但那麼多人選你,這也讓康熙不放心,自己未死,朝內已經串通一氣拜新君碼頭。這是康熙不能忍受的,但國本又不能沒有。所以康熙只能復立太子胤礽。其實炒米也更認可這種解讀。


按第二種相對複雜的解讀,推舉太子人選,就完完全全是康熙和佟國維之間演的一場戲。康熙、佟國維、馬齊、張廷玉、鄔思道都明確知道康熙要復立太子。這場戲就是典型坑八阿哥胤禩的一場大戲,並且佟國維拿自己的頂換隆科多進階的一場大戲,實現佟家順利隔代進階,讓佟家免遭百年大樹連根拔起的厄運。這種解讀炒米只能說這幫子人都是戲精。


炒米的解讀結束了,但習慣性多一句嘴。那就是這場華麗麗的“推選太子人選”,在真是歷史上是不存在的。而那時的佟國維其實也早就致仕了,只是佟國維在朝內的門生故舊就特別多,不然怎麼能叫“佟半朝”?所以康熙偶爾還是會喊他來吃個飯,閒聊閒聊。這事情的藍本其實就應該是某次佟國維在飯桌上說了不該說的話,遭到康熙怒斥。

因為國本的事情本雖然關係很多朝臣的前途,但這是皇帝的家事,歷史上插嘴國本的朝臣,最終都沒有善終。所以也不可能有公開的議舉。那不過是電視劇裡的情節。


炒米視角


康熙帝此舉表明了他對於廢太子之後朝局不穩,暗流湧動的擔憂,也表明他根本無心八阿哥胤禩繼任儲君之位,康熙帝口諭眾阿哥“八阿哥胤禩系辛者庫賤妃所出,且辦理政事殊少勞績,斷不可立為太子。”康熙是想借此機會打壓黨羽眾多的“八爺黨”,也讓有心於太子之位的阿哥們明白他最痛恨的就是結黨營私,謀奪大位,太子為一國儲君,億兆生靈之主,他決不會輕易交付他人。眾皇子阿哥們想要獲得聖眷,最好的辦法是勇於任事,勤於修德,少耍些花花腸子,尤其不要妄圖結交百官,左右朝政。

康熙帝一生鑽研帝王心術,正所謂“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康熙此舉也向眾人表明,任何企圖猜測聖意者一定沒有好下場,一門心思揣度君王意圖者,很可能會招至大禍。這不,佟國維就是最好的例證。佟國維是國舅爺,他的姐姐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同時又是康熙的岳父,他的女兒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他自己是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一等公,可即使擁有這樣雄厚的背景,人稱“佟半朝”的佟國維,依然被康熙一句話就打發回家,康熙這是殺雞儆猴給兒子們看,謹慎辦差,公忠體國,才是正道。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於康熙帝讓佟國維下臺這件事情的理解。對此,諸位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討論!


歷史茶坊


康熙推舉新太子,從頭至尾就是一場戲。

康熙為什麼要推舉新太子?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第一,康熙第一次廢太子,事起倉促,而且牽涉到宮帷穢事,不便宣揚。但是廢除太子事關國運,如此草率行事,難免會有朝野的非議。康熙提出推舉新太子,就是要挽回面子,表明廢舊太子、立新太子,並非康熙一人決定的。

第二,經過熱河兵變,康熙發現阿哥們各懷鬼胎。所以康熙想摸摸底,看看各位阿哥們都有多大的勢力,大臣們都支持誰。

但是一開始,支持八爺的官員們都在觀望,不敢貿然行動。於是康熙就引蛇出洞,讓那些八爺黨都跳出來。

當時一個江湖術士預言八阿哥能當皇上,八阿哥為避嫌,把他綁到皇上那裡去了。 結果皇上說:江湖術士的話,有時也能代表民意。


你要是佟國維,你聽到這話會怎麼想?肯定會認為康熙也支持八阿哥吧?

但其實康熙的話說得很藝術,看似支持八爺,其實什麼也沒說。

結果佟國維看走了眼,會錯了意,帶著八爺黨們紛紛跳了出來。

康熙一看支持八爺的人那麼多,感覺不好收拾了。因為他說過推薦完全憑公意,作為皇上他不能食言。但是他又不想讓八爺當太子。

所以康熙聯合佟國維、隆科多演了一齣戲,讓隆科多出面舉報佟國維,坐實八爺黨結黨營私的罪名。 這樣,大臣們推舉八阿哥為新太子的摺子自然就不算數了。康熙還通過這件事打擊了一下八阿哥,警告他不要太過分。


《雍正王朝》中的康熙是真正的權謀大師。


夢露居士


通過推選太子前康熙請舅舅佟國維吃飯拉家常時,我們就可以看出康熙給佟國威透露出兩個意思:第一你眼睛有些花了,保錯人了!第二:你看了該讓位退休了,不然擋住後人上進的路!老辣的佟半朝馬上就理解康熙的意思了,於是馬上把隆科多推舉出來,而康熙也說是該讓小多子出來歷練一下了,於是這對舅舅外甥合謀要演一齣戲!



這出戏的目的就是:揭開八阿哥的真面目,曝光八阿哥的真是實力,打壓八阿哥!

看看被曝光的八爺黨的勢力:以上書房佟國維和馬齊為首,再加強阿靈阿,癸敘,王鴻續為首的京城官員,九十十四爺為首的皇親等等,勢力比康熙皇帝還要大,難怪康熙皇帝要打擊八爺黨!不然的話康熙皇帝會被架空。



最後曝光八阿哥等人結黨營私的行為,佟國維退休,馬齊被降職,八阿哥自己退出推舉太子人選,康熙皇帝大獲全勝!

再看看佟國維順利退休養老善終,這可比當年的明珠和索額圖強多了,即把八爺給賣了,還落了個維護八爺黨的美名,又把隆科多推出,說是一舉兩得!



這就是舅舅和外甥的一齣戲,為了自己的帝位,也為了自己的兒子,無情打壓另一個兒子,這就是:無情最是帝王家!


帶球想過人


如果那位朝中大臣要是把皇帝心思看明白了,那他就是離死不遠了!

如果你要是揣測出來,並能理解明白,那你就是未來的君主!面對康熙帝這樣的英明無雙的帝王,他的一切表現都是平常人無法理解又更好理解。

在滿清王朝的康熙王朝,佟國維的下臺,被歷史寫成了昏聵無能,特別是康熙帝說他是無恥小人,其下臺的重要理由是在選舉新太子的過程中耍陰謀、搞串聯、站錯了隊。

我們是否可以這樣分析;佟國維作為上書房首輔大臣,門生故吏遍佈於全國,掌握著六部九卿要職,且佟氏一族又是實在的皇親國戚,康熙如此一句著佟國維回家致休,且又沒追加任何人責任,又把閒散多年的隆科多放在要職,這正常嗎?


康熙四十七年的廢太子動作,是經過康熙帝深思熟慮的,以康熙帝的英明果敢,處事果斷的風格,他的這個決定一定是發自內心的!

當公推新太子的人選如同疾風暴雨般的出現,康熙帝看到的是暗流湧動,以皇八阿哥胤禩為首的新的集團大有直接推翻康熙帝這位老皇帝的位置的時候,康熙帝害怕了!

朝廷上下、新老權貴的結合,非常有改朝換代的可能,比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還要嚴重,這時的佟國維最為積極,為什麼?因為他是康熙帝安插在這個集團的奸細!條件是啟用佟國維的兒子“隆科多”。

有史料記載,朋友們可以去查;隆科多不是佟國維的侄子,也不是佟國綱的兒子,就是佟國維的兒子!


康熙帝此時的新太子的人選在他的心目中還沒有成熟,他要在這次的公推公選當中看看諸位皇子的忠誠度與治國安邦的接班人,此時的廢太子胤礽已經不在入選之例,但是廢太子胤礽仍然是康熙帝的備品。

此時此刻的康熙採用了一石數鳥的手段,可以說是“陰謀”,用犧牲佟國維來打擊八爺黨,因為皇八子胤禩根本就不是康熙帝心目中的儲君。

用老眼昏花來定位佟國維再恰當不過了,既可以用他來打擊威脅皇權的八爺黨,又可以啟用跟隨自己南征北戰,忠心耿耿的隆科多來保駕未來的儲君登基,不聲不響的為大清的江山社稷留下了一個人才。


所謂帝王心術是所以帝王的一種最高境界,外人是無法探其究竟的。

如果我們現在站在另一個角度去認真分析,就會發現其中的端倪,如果公選公推是康熙帝心目中的那位皇儲繼承人,如此這般的轟轟烈烈也會把正在執政的康熙嚇出病來。

何況公推的不是康熙帝心中默認的太子,這麼辦,為了緩解矛盾,只有利用原來的太子胤礽作為備品站在前臺,這就是康熙帝的手段!

請關注《日堯居k古史》歡迎網友們一起互動、評論、留言!


日堯居


這個問題只能在電視劇《雍正王朝》的背景下來分析解答。

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的康熙皇帝和上書房首輔大臣佟國維都應該算是老謀深算的高人,康熙深諳為君之道,而佟國維則是對“官場投機”之道運用的“爐火純青”。

嚴格的講,所謂康熙的陰謀,其實並非康熙皇帝早就有精心謀劃,但是康熙對局勢的觀察和判斷的能力水平相當高,同時處理問題的手段既高超又果斷。這是這位康熙大帝高超的帝王心術所在。

具體到這個問題當中,這個問題產生的背景是康熙第一次廢黜太子之後,昭告天下:公開推舉新太子,京城四品以上官員,地方二品以上官員均有資格推舉自己心目中的太子人選這個事件。我們來看看在這個事件當中,康熙究竟有什麼“陰謀”,康熙陰謀的目的是不是要佟國維下臺,康熙“公開推舉新太子”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我們的分析還是以電視劇《雍正王朝》為主要的依據,也參照某些史實。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這個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終於把他的皇阿瑪惹惱了。太子之位也就出現了“空缺”,康熙的其他的皇子們看到了機會,都要爭取這個“儲君之位”。九子奪嫡進入了第一次白熱化階段。

這個時候,康熙卻做出了一個非常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公開推舉新太子。康熙的這個決定應該說是“史無前例”的,也是不合常理甚至是不合規矩或者說“禮制”的。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當中,像康熙這樣做是史無前例的,儲君的選擇在歷朝歷代都是“聖心獨斷”,也就是皇上自己說了算,最多是小範圍徵求一下親戚宗族們的意見,這個“意見”也僅僅是“同意或不同意”,絕無“推薦”的可能,更不要說是類似於“公開選舉”這樣的方式了。康熙為什麼會這樣做呢?他想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呢?

歷史上,在康熙第一次廢黜太子之後,也的確下旨讓上書房討論推舉新的太子,但是這是有前提的,康熙是把自己的一件和想法告訴了上書房的大臣李光地的,那就是暗示大臣們擁護復立廢太子胤礽為新太子,但是,李光地不是到是故意的還是疏忽了(個人判斷是故意的),沒有把康熙的意思轉達給大臣們,於是康熙看到的結果就是上書房大臣們一致推薦八阿哥胤禩為新太子,這一下康熙做了蠟。

回到電視劇的情節當中,康熙做出“公開推舉新太子”的決定,真的就是把儲君的選擇權和決定權交給文武百官了嗎?我想這是不可能的。康熙這麼做其實也是另有目的,他精明如此,怎麼可能讓儲君之位的選擇權和決定權旁落他人?從後來的劇情發展來看,導致康熙做出這樣的決定應該有兩個方面的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太子胤礽被廢之時在康熙心裡還沒有一個成熟的候補人選,第二個原因是他在冷靜下來之後,特別是太子胤礽的師傅王掞朝堂之上罵遍皇子百官甚至指責康熙“不教而誅”之後,康熙已經開始後悔倉促廢掉太子胤礽,他想通過公開推舉新太子的手段,用百官之口恢復太子胤礽的地位,這樣也能為自己挽回一些臉面。

但是,康熙沒有想到,他的做出的這個決定還就真的險些讓儲君之位的選擇權和決定權失控,八阿哥胤禩的那種咄咄逼人的氣勢讓康熙感到了巨大的壓力,正是這種壓力和恐懼感,讓康熙決定把“公開推舉新太子”變成教訓“覬覦皇位”的八阿哥胤禩的一場“陰謀”。

當康熙看著眼前長達數米,有兩百多位各部官員聯名簽署的保舉八阿哥胤禩的“公折”的時候,脖子後面明顯感到了嗖嗖的涼氣,不禁感慨:真是眾志成城啊!腦海裡估計會展現出上書房文案上的那高高一摞推舉八阿哥胤禩的“獨立奏摺”,這是八爺黨和朝廷佟國維的勢力結成同盟的明顯徵兆。康熙決定動手收拾這個跳的最歡的八阿哥胤禩。

他選擇了和八阿哥胤禩達成同盟的上書房首輔佟國維作為配合打擊的對象,通過和佟國維或者說和佟氏家族的交易,達成佟國維以及佟國維的侄子隆科多共同完成了打擊八阿哥胤禩的有針對性的行動,在這個大的交易當中,康熙達到了目的,佟氏家族的代言人由佟國維變成了隆科多,而八阿哥胤禩則是從穩操勝券一下子就掉進了“萬丈深淵”。這種出其不意的打擊讓八阿哥胤禩無所適從。

在康熙的這個“陰謀”當中,佟國維的老謀深算讓他很快的從八阿哥胤禩的同盟者轉化成康熙的合作者。在佟國維的眼裡只要不損害佟氏家族的根本利益,誰當太子其實並不重要,所以當佟國維明確的感覺到康熙的意圖之後,就迅速的選擇與康熙合作,並且佟國維叔侄倆的合作堪稱典範,讓康熙美美的扮演了一個“聖明仁和”的天子形象。而隆科多的“大義滅親”和佟國維的“頑固抵賴”,其實是叔侄倆合夥把八阿哥胤禩架到火爐上烘烤,很快這個看似沉穩有城府的八賢王就撐不住了,只要給佟國維一求情,他和隆科多“結黨營私,左右控制推舉新太子”的罪名就算妥妥的按在了八阿哥的腦袋上。

這就是一場戲,康熙演的好,佟國維演的也好,隆科多配合的更好,加上張廷玉以及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的捧場,這場戲相當完美。

康熙打算復立太子的目的達到了,並且是很體面的達到了。


步武堂


康熙帝的目的就是讓百官,甚至各位阿哥明白,“天威難測”。

康熙帝當時廢太子,昭告天下,並在之後讓百官評價各位阿哥誰有資歷去當太子。實際上,這個讓百官推薦評價就是一個陷阱。為什麼呢?

因為太子即是儲君,儲君也是君王。君臣有別不是說著玩的。有些事情,君王可以做,但臣子多嘴一句就是殺頭的禍患。



那麼佟國維是傻嗎?他看不透君臣有別的這個道理?

不是,他比誰看的都明白。但是,要注意的是封建王朝爭奪皇位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是殘酷的,複雜的,是不講親情倫理的。佟國維正是比絕大多數人明白這個殘酷的現實,才會做出下注八爺的舉動。

他的這個舉動代表了他以及他背後的文官武將,都看好八爺。這種凝聚成朋黨的力量,就是英明如康熙大帝,也必須考慮考慮。



而且,最主要的是,康熙有死的那天。八爺也很有可能上位稱帝。到時候八爺想起擁立之功,那必須把佟國維排第一啊!這種潑天的功勞,必須要冒險去爭取。

而冒的這個險,就是被康熙趕出朝堂。但是,我們應該明白,康熙,八爺,佟國維,三者之間都明白這到底是什麼事情,而且康熙沒有興起大獄,就代表他也默認了八爺的這種結黨行徑。畢竟,穩定壓倒一切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