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還是不記得,知道還是不知道

记得还是不记得,知道还是不知道

旱地的荷

有居士到訪,問:師父還記得我不?

答:好。

問:是記得嗎?

答:好。

問:是不記得嗎?

答:好。

問:到底是記得還是不記得?

答:好。

憶昔某居士拜訪一誠老和尚,問:師父記得我不?

答:不記得。

居士於室一角泣曰:師父怎麼連我都忘了,我可是天天想念師父……?

傷心而去。

不幾日又有居士來,問一誠長老:師父記得我不?

師便答:記得。

同來者問:師父記得我不?

答:記得。

未謀面同來者問:記得我不?

答:記得。

一行歡喜而去。

香港湯潔清居士拜訪一誠老和尚,大講經濟形勢佛教發展。

最後問:師父聽懂了嗎?

答:聽懂了。

問:那我講的是什麼?

答:不知道。

一誠老和尚:如何才能活得坦蕩?

摘自《平常心·簡約是福》

假如說,一個人過於放縱自己的慾望,以至於沒有約束自己的心念、言語和行為,做了虧心事,造成了不好的後果,那麼這個後果就會在他的心裡留下痕跡,使他感到沉重、苦惱,甚至感到懼怕。如此一來,日子當然就難以過得明朗快樂。

活得坦蕩,心裡頭才沒有重負,人才能活得開懷。那麼,怎樣才算坦蕩呢?

第一,要少私慾。慾望一多,所求就多,一顆心時刻向外攀援,哪裡還有坦蕩的空間。況且,人為了私慾,常常會去侵害別人的利益,給別人造成傷害,所以要減少私慾,方能活得無愧於心。

第二點,少計較。不計較外界的得失、是非,因而內心能靜定,不生苦惱。凡事不與別人斤斤計較,不但給了別人機會,也取得了別人的信任和尊敬,使我們能夠與他人和睦相處。當我們對別人釋懷之時,即是對自己釋懷。

最後,還要少偽裝,少掩飾。內心很平坦,沒有藏著掖著的東西,沒有見不得光的念頭,不必用謊言來編織自己的生活。

心裡頭清淨無物,行為上自然清晰明瞭,行為沒有差錯,不偏激,人生也就少許多遺憾煩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