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析,隋炀帝为何一手好牌打稀烂?

用户96606562788


个人以为主要是好胜心太强,不想老老实实的当个“皇二代”,总想超越自己的老爹,成就千古伟业,而且最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种大业。加上隋炀帝自己又很聪明,也有一定能力,这样的性格最容易刚愎自用,听不见他人意见。就好像现在有些企业家二代,很少老老实实地按老爹的思路治理企业一样,这样当然不都是错误的,但也要吸收前人好的经验才行。对于隋炀帝来说都不用完全学汉文帝、汉景帝那样休养生息,即使你要学汉武帝,也要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汉武帝晚年就明白了自己“穷兵黩武”造成民间困苦不堪,停止了很多疲民之政,隋炀帝如果能吸取一点教训,不要太频繁使用民力、物力,凭借隋文帝打下的基础隋朝也不会二十而亡。


烽火野史


问题:请分析,隋炀帝为何一手好牌打稀乱?

我是斜阳几度,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在中国人眼里,隋扬帝杨广就是一个败家子。把到手的好牌打的稀乱,最后身死国灭。但是笔者认为隋炀帝这个人不是简单地用什么昏君、明君就能概括总结的。他的一生也堪称为辉煌的一生。至于为什么最后身死国灭,还背上千古骂名。这与当时隋朝的国内政治环境和杨广自身的性格有关。

国内政治环境问题

隋文帝杨坚通过外戚身份取代北周建立隋朝的。

清朝著名的史学家赵翼,在评价历代帝王时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观古之帝王,得天下最易者,莫过于隋文帝。”赵翼的理由是:北周年仅22岁的周宣帝宇文赟早死,留下幼帝宇文阐。宇文赟皇后杨丽华的父亲杨坚矫诏辅政,然后大杀宇文皇族,轻而易举地建立了隋朝。

杨坚能轻而易举的夺取了北周基业,依靠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支持。于此同时,国内还有关东士族集团,江南士族集团三分天下。特别是关东士族,几百年的积累,地方势力根深蒂固。军事上的压力让他们暂时臣服,并不是诚心拥护新朝的建立。如果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可能会慢慢的分化瓦解他们,正如唐代的做法一样。

杨坚死后,杨广即位。因为通过阴谋上位。杨广心中始终有一块阴影。他即位之初,就开始打压前朝老臣。等于把自己的根基关陇集团分裂了。后来起兵反抗的都是关陇集团的人物如:杨玄感,李密,李渊等等。如果杨广不急于清洗关陇集团老臣。而是守时待机,对三方势力分化瓦解,为我所用。不见得会二世而亡。

自身性格特点

《道德经》中有这么一句话:“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有没有道理呢?我觉得有道理。有的人突然手握权势之后会展现出极强的破坏力和毁灭性。杨广就是如此。

因为是阴谋上位,杨广渴望在功业上超越父亲隋文帝。以此来抹平自己的那段不光彩的历史。而且当时隋朝的强大富裕又给了他这样一个舞台。在《资治通鉴》里边是这样介绍的隋朝的,说当时是时天下凡有郡 190 ,县 1255 ,户 890 万有奇,东西 9300 里,南北万 4815 里,隋世之盛,即于此矣。

人口已经达到了 890 万户,以当时每户平均人口大约五个人来计算的话,那么全国有人口 4500 万,这是政府掌控的,再考虑到有些老百姓不在政府掌控范围内。那么全国有人口大约 5000 到 6000 万恐怕也不为过,而且疆域广大,已经远远超过汉代的疆域。

隋炀帝的失败就在于他急功近利,什么事都想毕其功于一役,把富有创见的一些举动放到一块来进行,所有好的事物加在一起,不见得是更好的事物。他把这些放在一起带来的结果是超越了当时的社会承载力,超越了老百姓的忍耐力,最后造成了民怨沸腾。而民众一旦起来,那个力量是难以阻挡的,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教训,所以唐太宗后来才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斜阳几度


隋朝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让人扼腕叹息的王朝,与秦朝亡国时胡亥并未掌握实权相比,隋炀帝杨广不但掌握实权,而且还拥有一个非常强的家底,据史载:开皇年间人口达到了870万户四千多万人,开垦田地面积达到五千多万顷,全国各地的常平仓都是充满状态,洛阳的回洛仓直到隋朝末年被瓦岗军占领时,里面还堆积着大量的粮食,据说可供洛阳城二十年食用之久,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是非常少见的。

那么,人口众多粮食充足经济富足的隋朝为何会二世而亡国呢?杨广也并不是“何不食肉糜”那样的没有能力,身为次子的他能够让独孤皇后废掉太子杨勇改立自己,在为人处世和心机谋略上都有过人之处,这也更让人费解为何杨广会把一手好牌打稀烂了。

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内部因素,比如隋朝的得国不正和杨广自身的得位不正会给杨广的统治带来一些问题,在关陇贵族中弘农杨氏还不算是顶级的门阀,比之八大上柱国的家族还要稍次一等,另外还有清河崔、陇西李等为首的五姓七望的顶级门阀虎视眈眈,而杨家的上位给了其余几家异样的想法,事实证明最后取代隋朝的也正是关陇贵族中的李家。

其次是外部因素,地处辽东的高句丽正在对隋朝版图虎视眈眈,在成功将突厥部落分裂为东西两大汗庭之后,高句丽就成为隋朝最危险的潜在对手,正所谓“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东征高句丽也成了杨广比较重要的战略目标,结果最后没灭了高句丽不说,还引发了杨玄感叛乱和王薄的《无向辽东浪死歌》。

然后还有南北方经过了东晋、南北朝两百余年的分裂重新归于一统,各种利益的分配引发了巨大的矛盾,为了沟通南北消除隔阂,隋炀帝修建了从蓟州到杭州的大运河,而由于修建运河的工期太紧,监管的将军麻祜麻叔谋又残暴不仁,所以隋炀帝也跟着承受了不少骂名。

内外因素交织在一起,隋炀帝举步维艰,最后王薄的《无向辽东浪死歌》的流传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轰轰烈烈的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了,随后各地的军阀集团也纷纷举起了反隋的旗帜,公元618年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也起兵反隋,随后建立唐朝并统一天下,武德9年其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登基上位,为了彰显自己家族起兵的正义性,李世民为杨广上谥号为“炀”,而这个“炀” 字谥号原本是杨广送给陈朝后主陈叔宝的谥号,真可谓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