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危與機,創業者們的機會在哪裡?

無論是否感染,每個人都註定在 這場災難中了。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每個人都戳手不及,毫無防備。也讓這個原本屬於中國人一年中最期盼的大節日過年如此冷清蕭條,所有人都在家裡隔離著,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可是焦慮的情緒卻籠罩著整個網絡,對疫情的焦慮,對自身的擔憂,對未來的不安,對事業的迷茫,一切都在這場沉默並爆發著的戰役裡了。

很多人都說這次的疫情跟非典一樣。17年過去了,真的是一樣嗎?其實不然。我在我的微博@劉瑤,發起了一個投票,雖然跟感情有關,但數據確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投票內容是,關於婚姻,多少人是共同經歷過非典又繼續經歷過這次疫情,多少人是隻經歷過這次疫情,多少人是經歷過非典後就分手了,多少人還是單身。參與投票的樣本顯示,共同經歷多2次疫情的人數,與只經歷過這次疫情的人數,還有單身的人數,都幾乎各佔三分之一。婚姻是一場分水嶺,看看吧,共同經歷過疫情,也算是共患難的,大部分還是在一起的。這個數據讓我很是欣慰。只有經歷過生死的人,才會更懂得珍惜。這是我想說的第一個觀點。

這一年才剛剛開始,好像全世界都提醒著你,要學會珍惜。

珍惜你的工作,珍惜你的老闆,珍惜你的家人,珍惜還愛著你的人,珍惜身邊每一個過客。不要再忙著抱怨一切的不如意,比起突然就死了的,你還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珍惜你的工作,好歹你還有歸屬感。突然放這麼大的假,你是不是跟我一樣,也早就瘋了。是的,曾經多麼渴望休假,可突然來了,才知道自己原來還是更適應車水馬龍。

為什麼說這次疫情跟非典不一樣。17年過去了,我們的很多狀況都不一樣了。當年是傳統行業佔比很大,商業較少,所以都有較大的利潤,現在整個產業結構都發生了巨大的調整,第三產業的佔比非常大,而這次疫情對第三產業的影響是巨大的,17之後的今年傳統行業的利潤也早就開始稀薄了,所以就算疫情之後一切恢復生產,也是迴歸常態需要更漫長的一個時間。另外17年之後,這個社會融資的槓桿使用非常多,這些本身都加劇了企業在成本上的巨大壓力。因為疫情導致無法開工,那麼對中小微企業主來說,真真是每天睜開眼就是巨大的開銷啊。同時,目前的世界格局也有所變化,我們對國際貿易的依賴性比以前更重,疫情的影響因此對國際貿易、旅遊業都是猛烈的。

當然也有一些企業在這次疫情中異軍突起,衝出來一些贏家。比如口罩生產廠家,很多都沉寂了多年因為這次疫情突然又活了。比如在線辦公的釘釘平臺也突然爆發了,手遊也瘋狂了。線上買菜平臺都火了,都是秒殺。

這些年,我們每一年都說,過去的一年是未來十年最好的日子,這個魔咒真的是越來越真實了。之前跟幾個朋友交流,原來她們都是做線下教育的,現在都在這個月抓緊調整為線上教學了。那麼對創業者們來說,又要抓住哪些機會呢?

1、 靈活用工模式,未來一定是平臺+獨立工作人

那麼圍繞靈活用工的各種機會就來了,薪資籌劃的,代繳帶扣的,人力資源招聘到培訓一條龍服務的,技術中臺的,金融中臺的,數據分析外包的,市場部外包的等等。

2、 線上辦公,信息化辦公

3、 新零售的進一步線上化,買菜,買藥,等等。

4、 線上培訓的又一波高峰

5、 自媒體運作,多平臺多維度的矩陣,

意見領袖+個人私域流量+個人品牌。

6、 醫療行業和大健康的機會

比如社區醫生角度,線上醫療等

7、 養老,尤其是居家養老與信息化的整合等

8、 生活日常必需品的商業新模式

那麼,對於在家隔離的中小企業老闆們都能做什麼呢?

1、 建立自己的社群,私域流量,可以是產業鏈上下游的不同群體,可以是潛在客戶,可以是專家。通過這些行業群,來共同探討行業今年的走勢和重點關注話題,尋找機會。

2、 不妨佈局下個人的新媒體,個人的微博或公眾號等,針對性的寫一些行業內容或趨勢。自媒體是一個逐步累積信任和建立品牌的過程,正好利用相對空閒的日子慢慢培養起來。

3、 做一些針對員工的線上培訓,可以是專業知識的,也可以是通識課,保持員工的凝聚力和學習力。

4、 深入下企業文化的嚐到,疫情的特殊時刻如何讓員工繼續抱有信心,以最佳狀態迴歸復工,企業文化非常重要。

5、 老闆們應主動跟高管一一貪心,穩定軍心,也探討下未來開工後的戰略規劃,,讓每個高管承擔起責任。

6、 主動與投資人的溝通也非常重要,把自己的難處坦誠的告知投資人,未雨綢繆,提前獲得投資人的支持與長久信任。

7、 安靜的思考下自己未來的戰略規劃,疫情下新的思考,從長遠考慮規劃現金流和利潤來源,做好長期大客戶的維護跟蹤,深耕老客戶。

8、 多讀書,看看歷史或傳記,豐富自己的內心。

好了,應廣大粉絲們不斷的提醒,我總算來更新了。在家待著,實在是靈感不多。我也忙著在微博上發洩我的情緒化了。

從個人投資角度,我對今年疫情之後的一線城市的房地產,一旦放開或有法拍房都可以適當關注撿個漏,另外資本市場上今年多方信息都反饋比特幣預計會有一撥牛市,個人有限制的金融資產的,可以適當關注。另外,還有很多朋友一直在詢問在三線四線或五六線城市的房產投資該如何處理?我的建議裡,適當的拋一些,手裡多一點現金,等候一線城市釋放的機會。一線城市的房地產,首先是稀缺資源,然後是畢竟有更好的醫療水平和教育水平,這次疫情就看出來了,另外就是一線城市的房產投資,租金可觀同時接盤人比較多。下沉城市房子是便宜,但是如果大部分都是投資客,最後現金的流動性就極差。現金流的流動性才是第一位的。

對個人的職業規劃來說,今年疫情是不是也小小衝擊了下你吧。所以要多一些副業,多一些不同維度的現金流就很好。比如我呆在家裡,每天微博賺一些廣告費,或者是打賞,也是挺開心的。每天有錢進賬的感覺,就是那麼美妙。另外,真的強烈建議大家要開通自己的自媒體,做一個好的標籤和定位,真的可以幫助你開拓很多思路。我眼睜睜看著很多人,真的,通過自媒體每個月賺的副業收入超過主業收入的5倍。

最後一個建議,就是多看書多看書。我每看一本書都收穫太多,你就會學會更多的離成功更近的方法論,非常實用。讓自己變的有內涵,是一個人在不斷老去的靈魂,在不斷經歷更多閱歷之外,始終要做的功課。卓越,最終就是一個習慣。

你能做的,就是不斷學習,改變思維方式,才能享有持續的賺錢能力。

2003年的非典中,我的高中好友叫我跟她一起去考研,就去考北大。她說,非典那麼嚴重,肯定敢報北大的人就少了,就是我們的機會。我猶豫著,沒有回覆,我當時一心想著先工作幾年後讀個MBA。她後來盯了我好幾次,我都敷衍了。再然後,她就真的考上了北大。她一直說反覆說,你應該跟我一起考的,這樣我們就可以一起讀北大了。然後就成了我心底的隱痛。如果我那一年也去考了,今天就註定是另一番路徑了。所以,十年後,我也再次尋著這個夢成為了北大的一員。但是卻晚了十年。

2003年非典結束是7月頭上,全國一通知結束,我就馬上定了機票飛去了海南。當時海南剛剛解封,景點都沒有人,我們瘋狂的放鬆著玩。真是開心。

今天的疫情面前,我想起這段往事,我想說的是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錯過好時機去改變自己,在任何谷底都不應該妨礙你的成長與進步,勇做一個逆行者。

這一次的疫情結束,我也想飛出來放飛下自我,去自己特別想去的一些地方。不想留遺憾。

奮鬥的主要目標,不是出人頭地,而是在面臨選擇時,可以掌握主動權。

最後用我非常喜歡的泰戈爾的一首詩作為結尾:

不斷的重複決絕,

又重複幸福,

終有綠洲搖曳在沙漠。

我是劉瑤,堅持說真話,堅持幫助值得幫助的人。

能夠對有思想的人產生熱愛,養成這樣習慣的人在生活中將擁有巨大的優勢。

關於她:

她,畢業於交大與北大,創業十年,早期投資,關注創業、商業模式、投資、讀書,一切與賺錢有關的成長。寫點文字,總結過往,一起去探尋那些好玩的去處。請給自己一片沒有退路的懸崖。她,並非,瑤,不可及。

於是,有了瑤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