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西南科創板第一股”背後的城市邏輯

每經記者:吳林靜 每經編輯:劉豔美

4月16日,一聲鑼響,成都先導(688222,SH)在科創板正式上市,實現西南地區科創板上市交易“零的突破”。成都先導發行價格20.52元/股,截至收盤,漲幅129.43%,報47.08元/股。

尋找“西南科創板第一股”背後的城市邏輯

圖片來源:王昊毅 攝

城叔之所以關注這家“西南科創板第一股”,是因為它折射出其所在城市近幾年努力的方向。

成都先導是成都高新區企業,目前總部位於天府國際生物城,是成都生物醫藥產業的明星企業。8年時間,企業從創立到上市,其創始人李進的夢想和成都的城市經濟發展戰略緊緊結合在一起:

李進希望技術、人才聚集於此,藉助成都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鏈,成長為DEL(DNA Encoded Compound Library,DNA編碼化合物庫)技術行業第一梯隊企業;

成都希望,努力培育產業生態圈,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給企業營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如今,登陸科創板,是這家高科技企業邁出的一大步,更是這座城市經濟動能轉換的一大體現。

“夢想之地”創業八年

在成都的創業江湖裡,流傳著成都先導的發家故事。

李進在原成都科技大學(現已併入四川大學)讀本科,畢業後赴海外發展。後來,他帶著一份“DNA編碼小分子化合物庫合成與先導化合物篩選創新平臺”項目商業計劃書,以及一份創業夢想,回到成都高新區。

尋找“西南科創板第一股”背後的城市邏輯

成都先導實驗室 圖片來源:王昊毅 攝

2012年,李進49歲,招兵買馬,搭建技術研發平臺,成立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創業征程。在創業這個充斥著二三十歲年輕人的冒險場裡,李進無疑是個“老人”。

“DNA編碼化合物庫技術就像做拼圖,一旦與疾病靶點‘對接’成功,就意味著該疾病迎來了配套新藥研發並最終走向臨床的第一步。”在他的計劃裡,成都先導將實現中國藥企的突破發展。

李進還記得,剛回國那幾年,正是創業之風在成都吹起之時,“不少海歸科學家都把這裡當作落腳地”。尤其在生物醫藥領域,藥物研發公司正在成倍增長,其中不乏名企、名校海歸創業者,這讓李進和團隊感到“無比興奮”。

對於選擇成都的理由,李進更願意用“情懷”來詮釋——除了醫藥、藥企等成都具備的本土優勢外,回國創業、發展家鄉,永遠是海外科學家心底的理想。而對於曾在成都實現大學夢的李進來說,這裡是他的“夢想之地”。

公司成立不久,就建成1500平方米高標準實驗室,包括多個生物、化學實驗室、化學試劑庫等,並獲得成都高新區給予的場地、租金、裝修等補貼支持。

尋找“西南科創板第一股”背後的城市邏輯

成都先導實驗室 圖片來源:王昊毅 攝

在成都,像成都先導這樣的高科技企業,會定期迎來政府部門的服務人員,一旦企業遇到交通、人才、技術等問題,很快就能得到解決。

而且,每隔一段時間,成都都會梳理現有產業支持政策,補充強化相關政策措施,在政策、要素、服務、保障等方面綜合施策、精準用力、協同發力,推動優質資源要素向優秀企業傾斜,切實為提升產業能級“鋪路”。

得益於這樣的政策體系,成都先導取得持續發展。在成都高新區成長8年之後,成都先導擁有近2萬平方米研發基地,建成分子結構超過4000億種的DNA編碼小分子化合物庫,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2020年3月17日,上交所同意成都先導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即將正式登陸科創板。

“生物城”四年成勢

成都先導孕育於成都高新區,並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最終成長為醫藥明星企業。

從招股說明書來看,成都先導起初的辦公地址並非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下稱“生物城”)。

尋找“西南科創板第一股”背後的城市邏輯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圖片來源:成都高新區提供

提及“搬遷”原因,李進表示:“一方面是因為伴隨著公司的發展,場地不夠用了;另一方面,經過考察後,公司覺得生物城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極有可能產生產業聚集,很多生物醫藥的公司都會入駐進來,形成優良的產業鏈。”

全球頂級藥企工作的經驗,讓李進對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圈更為敏感。他總是向別人推薦成都日趨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鏈。

2016年,生物城由成都高新區與成都市雙流區合作共建,從規劃之初即是按生產、服務、消費等多功能城市型經濟園區進行設計。4年時間,成都先導所在的生物城,已經成為成都生物醫藥產業重要聚集地之一。

今年2月,成都市出臺《關於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實施方案》,將形成“一源雙核四帶”生產力佈局。作為雙核之一,生物城正在向打造國際創新高地目標邁進。

“在新一輪產業變革、城市競爭和轉型發展中,成都要通過推進產業生態圈建設提升綜合競爭力。”成都市投促委相關負責人說。打造產業生態圈,“事半功倍”的效果開始顯現。

可以看到,生物城不斷引進行業領先項目、吸納生物醫藥產業領軍人才。不僅是DNA編碼,基因檢測、血液製品、抗體藥物、疫苗、細胞治療……各類顛覆性、改變人類健康生活的生命科學技術正醞釀著一個又一個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持續湧現。截至目前,生物城共引進和培育新藥品種72個、臨床階段品種18個、1類新藥28個、臨床階段7個。

生物城迅速崛起背後,是成都高新區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新千億產業集群來打造的表現之一。

尋找“西南科創板第一股”背後的城市邏輯

成都先導實驗室 圖片來源:王昊毅 攝

近年來,中國生物技術發展迅速,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專業化高新技術園區,以及以長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珠三角地區為核心的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區。而成都高新區,正在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化生物產業體系。在2019中國生物醫藥園區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上,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排名第六位。

目前,成都高新區在研Ⅰ類新藥73個,同比增長40.4%,其中27個進入臨床階段,佔全省比重超60%。2019年,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規模首次突破500億元,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43億元,連續三年保持近20%增長率。

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如何,身處其中的企業,就是那個受益者、見證者。提及成都產業功能區打造,李進說:

“創新藥物的研發絕不是單打獨鬥,創新環境、多學科和多團隊還將帶來技術碰撞,加速新科技在這裡的產生;好的生態環境也將形成區域品牌,讓人才和資本都選擇聚集於此。而成都高新區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鏈,不僅有具備藥品研發、製造能力的企業,還有諸多下游應用場景,形成了完善的鏈條與生態。”

打造“2.0版”營商環境

不僅是先導藥物,就在本週,成都高新區又有2家企業提交科創板上市審核,等待上交所正式受理,這是四川省第四家和第五家申報科創板上市的企業。此外,今年還有3-5家企業有計劃申報科創板上市,成都高新的科創板企業隊伍將進一步壯大。

尋找“西南科創板第一股”背後的城市邏輯

成都高新區夜景 圖片來源:成都高新區提供

科創板企業數量,側面反映出一個地區的新經濟實力。

把時間線拉長來看,2017年成都召開新經濟發展大會,提出打造“最適宜新經濟成長的城市”,成都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已有三年。

隨即,成都又提出2019年是“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這座城市深知,發展新經濟最重要的就是優化營商環境。傳統的給資金、優惠和土地的招商模式已經不具備競爭力,政府需要找準新經濟企業痛點,創新要素供給。

相比企業改變生產、人民改變生活兩個方面,地方政府重塑城市治理的理念更具挑戰。成都提出,從“給優惠”到“給機會”,從“政府配菜”到“企業點菜”,真正成為成都發展新經濟思維邏輯的重大轉折。

自成都提出發展新經濟、優化營商環境以來,成都高新區表現尤為突出,其高效而專業的政府服務,已經在新經濟企業中形成口碑。

“我們公司員工從2012年兩三人發展到現在幾百人,這反映出高新區創新創業和良好的營商環境。”李進表示,成都高新區對公司的支持令他感觸頗深,從開始跟他們接觸到最後落地,高新區都非常專業,“政策各方面都非常明朗,而且一些政務服務非常到位”。

尋找“西南科創板第一股”背後的城市邏輯

成都先導文化牆 圖片來源:王昊毅 攝

據成都高新區透露,在成都先導籌備上市過程中,為解決成都先導自然人股東個稅問題,成都高新區組織銀行靈活調整“股改貸”准入門檻,為先導藥物上市做好金融服務工作。在成都高新區協調推進下,從銀行擬定貸款協議,到最後成功放款,僅用了四天時間。在稅務服務方面,成都高新區與成都銀行分別安排專員陪同先導藥物現場繳稅,為企業開闢繳稅綠色通道。

栽好梧桐,引來鳳凰,是成都高新區一直在做的事。什麼樣的營商環境才算是“國際化”?在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看來,就是要對標世界銀行發佈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等指標體系,符合國際慣例。

邁入2020年,成都高新區相繼發佈《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019-2020年)》《成都高新區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2020-2021年)》,從企業需求側和政府供給側雙向著力,打造“2.0版”營商環境,當好企業“店小二”,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