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哪些企業才是你的菜?

近來,科創板受理企業一直是關注熱議的市場話題。生物醫藥、計算機和通信設備、新材料、專用設備製造和研究試驗類等低調而“硬核”的“雙創”企業出現在正式受理的名單一列,市場對申請企業科創含量偏低的謠言不攻自破。

據上交所就首輪問詢及回覆情況答記者問披露,可以進一步歸納受理企業的幾個產業特徵如下:

一是“科創”屬性較強,“以最近一個會計年度(2018年)為例,受理的科創企業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平均為11%,最高的達56%,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比例達到33%”,主營業務依託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板塊特徵比較明顯。

二是行業特徵較強,無論是中微半導體上游的刻蝕機還是藏在機頂盒裡的晶晨半導體,無論是優刻得IaaS雲服務還是美迪西藥物研發試驗或非洲人民大愛的傳音控股,申報企業總體上屬於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和高端裝備等企業佔比近90%。

三是處於“爬坡過坎”階段的企業較多,申報企業中不乏小米、阿里、360等生態圈或者紅杉系等PE、VC關聯緊密的“明星種子企業”。就我國現階段科技創新企業整體水平、申報企業營收的成長性而言,官網公示的企業可以評價為“具有一定品牌效應和市場影響力的細分行業龍頭”,但客觀來講,與全球領跑的行業巨頭還存在差距。

其實,仔細研究,申報企業招股說明書著實不乏亮點。雖然名單與市場上熱傳的“獨角獸”名單存在差異,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就要大失所望。一方面,科創板具有制度紅利和“工程師紅利”加持,是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一步,從1971年NASDAQ(即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推出以來,早期上市公司Microsoft、Apple、Cisco、Oracle和Dell等都是經過產品市場、資本市場大浪淘沙檢驗、與市場一起成長成熟的科技公司,我們要客觀公平地看待、呵護、培育本土的科創力量,而不是用焦急的殺雞取卵之心將其扼殺於搖籃。另一方面,客觀來講,就一級市場的估值方式和融資模式而言,雙創企業目前的估值可能存在虛高,“獨角獸”的實際價值難言公允確鑿。投資者、分析師都需要結合一二級市場的分析經驗和專業研究去粗取精,發現價值。?

當下,或許我們更應冷靜思考,把握好科創板創新的本質,從註冊制、發行機制和退市制度市場化、突出信息披露制度的實際意義著手,看待科創板以市場化、法治化的金融服務和平臺支持實體經濟先進生產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本質作用。這也需要市場各方多些有心人,讓國內的資本市場更“有心”:

一是更多一些耐心。參考NASDAQ四十餘年的發展路徑,科創板和登錄科創板的企業也需要培育、呵護的過程。培育出類似於亞馬遜、谷歌、臉書、因特爾等這些偉大的企業,用“資本的供養”引導、支持其成長,穩步資本開放、吸引國內外優秀的科創企業,都需要上市企業、投資者、監管部門、中介機構市場各方的共同努力,一起經歷這個歷史階段,市場需要“邁步從頭越”的初心和耐心。

二是更多一些匠心。對所有科創企業和企業家們而言,面對產業和公司運營的基本面,需要追求最新進、最先進、最安全的技術,對理想中的產品或服務飽有尊重。無論是網絡服務抑或生命醫藥,再或者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都需要在企業家精神中融入匠心,不急於成、不苟且取巧。

三是更多一些信心。一線監管當局、投資者、市場中介要充分理解好科創板、註冊制的角色變化和實質改革特徵,盡職盡責,對目前的問詢或者日後的信披效力有共同的信心。更重要的是,投資者要相信專業機構的職業水平、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改革完善金融支持機制,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戰略部署,相信中國戰略轉型的決心和日益開放透明、市場化、國際化的市場前景,更要相信中國智慧和轉型升級的經濟生命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平臺部分資訊內容、數據來源於公開信息或第三方,不代表國泰君安觀點,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本資訊內容不應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投資者需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點擊【瞭解更多】,在君弘App上發現一手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