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評價溥儀?

梁辛


清朝是歷史長河中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建立於1636年,共有十二位皇帝。清朝前期,在康熙帝、乾隆帝、雍正帝的管理下國家繁榮昌盛,農商業高度發達,君主集權制達到了頂峰,俗稱“太平盛世”。清朝後期,隨著侵略戰爭,革命反動勢力,清朝走向了滅亡。

溥儀作為清朝最後一個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一生命運跌宕起伏,被稱為“傀儡皇帝”,幾度入獄,淪為平民。1967年,61歲的末代皇帝溥儀因病在北京去世,直至生命的盡頭,他依然在等待他的弟弟溥傑。

1909年,3歲的溥儀登基,名為宣統帝,溥儀的悽苦、屈辱的命運彷彿從出生就被定格了。

溥儀一生中娶過五個女人,李淑賢是他的第五任妻子,1962年勞動節,溥儀和護士李淑賢結婚,婚後二人十分要好,李淑賢的溫柔賢惠使溥儀第一次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然而,這段美好的婚姻只維持了五年,溥儀的身體開始發生了變化。溥儀隨妻子前去醫院檢查,被診斷為“膀胱熱”,後來身體不見好轉的溥儀又去看了西醫,醫生說是“前列腺炎”,這兩次的誤診,導致溥儀的身體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後來溥儀被確診為患有“尿毒症”,溥儀此時已病入膏肓、生活不能自理,全靠李淑賢的悉心照料才能勉強活著。

據《我的丈夫溥儀》一書中得知,1967年10月,溥儀已經神志不清、臥床不起。16日夜晚,身體虛弱的溥儀突然精神抖擻,向妻子李淑賢說道:“我現在不能死啊,我還要為國家做事啊”,李淑賢深知此時的溥儀已經燈枯油竭,她抓緊溥儀的手想讓溥儀少一點痛苦。17日凌晨2點30分,隨著二弟溥傑的到來,溥儀終於嚥下了最後一口氣、在妻子與胞弟的懷裡閉上了眼睛,享年61。

溥儀自小生長在紫禁城內,在紅磚瓦牆的禁錮下,溥傑是溥儀幼時唯一的玩伴,也是他在紫禁城內僅有的幸福。1945年,隨著偽滿洲國的倒塌,溥儀與溥傑被關押在管理所內,接受勞動改造,後來溥儀先溥傑一步被釋放,但是因為溥儀一直認為溥傑的妻子嵯峨浩是日本特務,兩兄弟便產生了矛盾,便不再相見了。直至溥儀身患重病,溥傑看著虛弱不堪的溥儀,兄弟之情致使他熱淚盈眶,他們的矛盾便解開了。

溥儀的主治醫師曾回憶道,溥儀迷亂之際、用著清晰且虛弱的聲音說著:“救救我、我還想為國家做事。”隨著溥儀的去世,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隨之而亡,一代王朝終將落下帷幕。


歷史雲頂


清朝1912年2月終結時,在位已經三年多的宣統帝溥儀,此時還只是懵懵懂懂的6歲童子,並沒有實際執政,政事一概由其父載灃、光緒帝遺孀隆裕太后等人代管。對於清政權在那三年的所作所為,幼年溥儀無需承擔任何責任。

1917年(民國六年)7月,在張勳一手策劃下,溥儀重新當上了“清朝皇帝”,不過,此次復辟從頭到尾僅十多天就失敗了,曇花一現。這時溥儀僅有11歲,對此次復辟醜劇,他無需承擔責任。

青年至中年時期的溥儀,1932年至1945年先後充當偽“滿洲國”的“執政”、“皇帝”,這十三年醜惡經歷,是他無法洗掉的罪孽。他後來獲得寬大處理,得以善終,實屬萬幸。



溥儀此人的書法還是挺不錯的。如果不是上了政治這條船,他興許可以在書法方面大有成就。


曉帆輕舟


溥儀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3歲的時候溥儀就被迫離開父母入宮繼承大統,還未來得及親政,年僅6歲的溥儀就稀裡糊塗的被宣佈就退位了。所以溥儀在位的那幾年間,雖然是中國歷史急劇變化的幾年,但是溥儀還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沒有對那幾年的歷史產生過影響,所以也就談不上評價的問題。

溥儀在清朝退位後在紫禁城裡面又住了13年,一直到1924年11月被馮玉祥的國民軍趕出紫禁城。溥儀在居住在紫禁城時期是溥儀成年之前的時光,在紫禁城裡面,他有一個英文師傅莊士敦,正是莊士敦對溥儀產生了很深的影響。溥儀在紫禁城裡面的生活還是比較趨新的。皇宮裝起了電話,溥儀學起了自行車。1922年因為建福宮大火,溥儀在莊士敦的建議下還將宮中所有的太監驅逐出宮。這也是溥儀在主政皇宮時期所做的最大的改革。

溥儀出宮後,在天津的張園居住了五年的時間,在這五年的時間裡面,溥儀再也沒有了此前在紫禁城裡面的愜意,因為一件事更加堅定了溥儀尋求復辟的決心,那就是孫殿英盜墓,1928年6月,孫殿英率所部把清東陵給盜了,乾隆帝和慈禧太后的墓穴被劫掠一空,此舉令溥儀下定決心要尋求復辟,這正好與日本人的陰謀相一致。所以“九一八事變”後,溥儀在日本人的協助下到了東北,先是當了執政,1934年開始任偽滿洲國的皇帝,年號“康德”。在偽滿洲國時期,溥儀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傀儡皇帝,幾乎沒有任何的自主權,甚至連自己的妃子都無法自己擇定。

日本戰敗後,溥儀也成為了戰犯。溥儀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的時候曾經出庭作證,此舉說明他對自己充當日本人的傀儡還是有很大的悔意的。此後溥儀被關押在蘇聯。1950年溥儀被引渡回國,1959年溥儀被特赦,此後幾年他一直居住在北京,直到他去世,1960年溥儀還曾經出任過全國政協委員。1967年溥儀去世。

溥儀的一生膝下無子,可以這樣說溥儀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如果不是出生在皇家,或許溥儀還會有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活。


青年史學家


他3歲甩開同齡人登頂人生巔峰,可後來......


前兩天吶,網絡上又掀起了一股“拋棄”之風,起因是一篇名為《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文章。

大致意思是:摩拜單車的胡瑋偉創業短短兩三年就是億萬富翁,90後的李叫獸已經成了百度公司的副總裁,甚至連00後們都能靠公眾號月入10萬,作為平平無奇的同齡人,你可不就是被拋棄了嗎?

事實上,這種毒雞湯式的“拋棄體”文章早就不是新鮮事了,從“時代拋棄你的時候,不會和你說一聲再見”到“同齡人拋棄你的時候,不會跟你說一聲再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就被拋棄了好幾次。

互聯網時代,“被拋棄”的焦慮總是比以往來得更快一些,因為幾乎每天,我們都要在朋友圈裡被同齡人摁在地上摩擦摩擦。可沒賺到錢就叫被同齡人拋棄了嗎?沒幾套拿得出手的房子就是失敗苟且了嗎?生活平淡無奇就叫虛擲年華辜負青春了嗎?

不,並不是。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軌跡,無論你是留在大城市還房貸,還是回到小城鎮安居樂業,最重要的不是焦慮,而是去做選擇——不管你選a還是選b,沒有人有資格去評價你,你選擇的結果你自己承擔就行,然後“選擇完,努力幹”。

當然,光說道理好像又是給灌了一碗滿滿的心靈雞湯,那今天,博庫君就來講一段真實的同齡人的故事,看完後你們來告訴我答案。

這位“同齡人”的名字是愛新覺羅·溥儀,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

1908年的一個寒冷冬夜,清宮衛隊長敲開了醇親王府的大門,按慈禧的旨意把溥儀接進宮中教養,準備接位。

坤寧宮內,奄奄一息的慈禧接見了溥儀,告訴他要即日登基。就這樣,這個年僅3歲的孩子被推上了皇位,身著華服,站到了王朝的最巔峰。

那3歲時候的你在幹什麼呢?搗蛋玩泥巴,天天喊媽媽?這麼一比,三年前剛呱呱墜地的愛新覺羅·溥儀早就已經不動聲色地,走到了同齡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可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3歲稚童又能做些什麼?

-勵精圖治?廣開言路?發憤圖強?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扭轉大清王朝發展的方向?

不,他被人安置在金碧輝煌的龍座上,看著腳下齊刷刷跪拜著的文武百官,嚇破了膽,掙扎著哭喊:“我要回家!”

3年後的十月,一聲槍響攪亂了武昌不平靜的夜空,“辛亥革命”爆發,清廷一片慌亂。在袁世凱的利誘與脅迫之下,清王朝頒佈了宣統皇帝退位的詔書。6歲溥儀的第一次皇帝生涯就這樣結束了。

——所以啊,不必太過羨慕他人光鮮亮麗的光環,因為你並不知道內裡到底是跳蚤叢生還是蛆蟲腐肉。而且,每個人的家世、經歷、見識、資源、機遇都不同,每個人對成功的定位也不同,自然更沒有什麼可比性。

大浪淘沙,勝者為王,我踏踏實實地走,最壞也不過是大器晚成。

然後時間跳轉到了1917,張勳復辟,北京城內到處叫囂著“奉還大政”。在“辮子兵”氣勢洶洶的震懾下,12歲的溥儀重新坐上了皇帝的龍椅。

孩子重新奪回了自己的玩具,自然高興得不能自已,僅復辟當天,溥儀就一口氣連下了9道“詔諭”:收回國家主權,採用君主立憲,皇族親貴不得干預政務,實行滿漢融合......

只可惜,大人們往往不會輕易讓小孩如願,鋪天蓋地的聲討浪潮席捲全國,當月12日,溥儀再次宣告退位。這一次的帝王夢大清願,僅僅維持了12天。

可幸是也不幸,在經歷了三年零十二天的皇帝生涯後,溥儀更加堅定了“恢復大清祖業”的信念,在馮玉祥發動政變、被迫搬離皇宮之後,他想要藉助日本人以圖復辟。

對此,曾經的“淑妃”文繡堅決反對:

“日本人殘暴無比,日俄戰爭時,即屠殺中國人無數,絕對不能聽信鄭氏的鬼話,引狼入室,否則後果將極其悲慘。”

溥儀哪聽得進去這些?從儉到奢易,由奢入儉難,試問一個對皇宮生活習以為常的帝王,怎麼能忍受得了如此家國殘敗、身世流離的日子?於是,他選擇親日。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儀為所謂“滿洲國”的執政,建年號為“大同”。2年後,改國號為“滿洲帝國”,改年號為“康德”,奉溥儀為帝。

可事實上,所謂的“滿洲帝國”“康德皇帝”不過是日本人用於圈禁中國的手段,溥儀空有一腔“恢復大清祖業”的熱情卻不被現實所容:

明面上,日本人對皇帝溥儀十分尊重,可私底下,卻連一點兒實權都不給他——那些偽滿洲國的法令政務,全由日本方審議裁決後交溥儀“無條件”通過。

放心,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日子。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溥儀再次退位;2天后,溥儀被蘇聯紅軍俘虜,困於拘留所監禁5年;直到1950年被押解回國,送撫順戰犯管理所送勞動改教;6年後出庭指證日本戰犯,自述“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漢奸愛新覺羅·溥儀”。

——三載皇帝一夕成囚,你能完全歸咎於他當初“親日”的錯誤選擇嗎?不過是在時代洪流裡苟且活命的悲劇人物,不過是被“恢復大清祖業”妄念脅迫向前的可憐人,沒有人有資格評價他的選擇。

因為設身處地,你也不能保證會比溥儀做得更好。

讀歷史的好處在於,那些令人困惑的問題,我們都能看到最終結果。

在出庭指證日本罪行之後,溥儀重回撫順戰犯管理所。

其間,他認真進行改造,或者在東北各地參觀遊覽,或者專心寫前半生的自傳,或者在高牆內的醫務室以及房前屋後參加輕微勞動......和風細雨的改造生活讓溥儀倍感溫馨,他把監獄當做了自己的家。

3年後,表現良好的溥儀成為了首批特赦戰犯,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園工作;再3年,溥儀認識了朝外關廂醫院的護士李淑賢,和她結婚;文革期間,因周恩來總理將其列為保護對象之一,並未受到太大沖擊。

直到1967年10月17日,因患腎癌、尿毒症、貧血性心臟病,經長期醫治無效,於北京逝世,終年六十歲。

——所以你看啊,這就是生活,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更不知道當下的選擇到底會給你造成怎樣的影響。

就像溥儀,當初選擇“親日”的時候,或許從未想過自己會有淪為階下囚的一天;選擇好好接受改造的時候,更是沒料到看似望不到頭的囹圄生涯真的出現了曙光。

“有誰也不能有我,我的罪惡嚴重,論表現我也不比別人強。我還不夠特赦條件。”——溥儀

生活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潛海溝,它只是在一張標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少雞湯少激動,認真生活都算贏。

-END-

今日薦書

《《我的前半生》背後的驚天內部》

推薦:《背後的驚天內幕》1964年版的真正作者是誰?又是誰安排他捉刀代筆的?溥儀是否同意此事,多年後的版權糾紛又緣何而起?鉅額的稿費、版權費到底進了誰的腰包?溥儀手稿“油印本”中到底記載的是什麼?這諸多幕後的真相盡在書中一一披露。

下載“博庫圖書館”APP,即可免費在線閱讀~


博庫圖書館


末代皇帝溥儀一生做著皇帝夢,三度為帝,卻沒有真正地做過一天皇帝,不僅沒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血性,更沒有民族大義,成為日本的傀儡,助紂為虐,成為民族罪人,可謂中國歷史上最窩囊的皇帝。

天上掉餡餅,我只是個孩子,怎麼就成了天下的王,可又莫名其妙的失去了,如夢如幻。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後去世,3歲的溥儀莫名其妙地成為了大清朝的宣統皇帝。此時的大清朝早就搖搖欲墜,我們的小皇帝溥儀還沒有把皇帝的寶座捂熱,辛亥革命革命就爆發,南北議和,還在懵懂中的溥儀被迫退位,成為清遜帝。末代皇帝溥儀結束了短暫三年的皇帝生涯,猶如一場夢,如夢如幻。

宮女榨乾他的身體,成為他一生難以啟齒的痛。退位的溥儀,繼續在紫禁城坐著自己的皇帝夢。因為他是整個紫禁城中唯一的男人,被周邊一群如飢似渴的宮女們盯上了,成了她們的人肉玩具,溥儀被這些如飢似渴的宮女榨乾了身體,從此有了生理缺陷,成為他一生的痛,同時也還害了他的五任妻子,害人不淺呀!

張勳復辟,二次為帝。1917年7月1日,張勳復辟,溥儀第二次為帝,但這只不過是一場鬧劇,1917年7月12日就被迫再次退位,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張勳復辟一場鬧劇,導致溥儀後來被馮玉祥給趕出了紫禁城,結束了他在紫禁城的皇帝夢。

溥儀第三次登基,成為日本人的傀儡皇帝。出宮後的溥儀復辟之心不死,恰逢九一八事變,日本侵佔東三省,日本人為了給國聯一個交代,抬出來溥儀做擋箭牌。1932年,日本扶植溥儀在東北成立偽滿洲國,1934年又改國號為偽“滿洲帝國”,改稱“皇帝”,這是溥儀第三次為皇帝,只不過是日本人的傀儡皇帝,聽命於日本人,極盡諂媚,助紂為虐,成為民族罪人。

二戰結束,溥儀被日本人出賣,成為蘇軍的俘虜。二戰,日本投降,一心想去日本的溥儀,被日本人投降,成為蘇軍的俘虜,在蘇軍的戰俘營待了一段時間,後來引渡回國,送撫順戰犯管理所受到約十年的思想再教育與勞動改造,經過特赦,成為我國的一個普通公民。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

末代皇帝溥儀,一生做著皇帝夢,曾經三度為帝,卻沒有真正地做過一天皇帝,這是多麼大的諷刺。溥儀一生不僅沒有帝王的血性,更沒有民族大義,為了自己的皇帝夢,助紂為虐,實為民族罪人,堪稱歷史上最窩囊的皇帝,可悲可嘆!


密探零零發


看有意思,有內涵的歷史分析;這裡是

—————“廖十四化生”

關於清朝的記載和描述是這樣的:“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十二帝。”

細數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最後一個皇帝,不論是當時和滿清一衣帶水的明朝末帝崇禎,還是面對諸侯崛起卻又無可奈何的漢朝獻帝等,他們都被人以某個朝代的最後一個皇帝所熟知、被青史記下,可唯有清朝的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被人們稱為末代皇帝、被人們稱作中國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皇帝。

在清光緒三十四年的時候,光緒皇帝駕崩、慈禧太后重病,為了這個風雨飄泊的王朝能夠有人繼承,這個從1636年建立的帝國在經歷了273年後的1909年間,選擇了當時還是3歲的溥儀。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早在35年前的一晚,溥儀的大爺光緒皇帝,也是被慈禧太后在醇親王府抱走,而35年後的葉赫那拉氏•婉貞也又一次的陷入到了對姐姐奪其兒、孫的憤怒、悲傷和無力中。據說那天來迎溥儀進宮馬隊的鐵蹄聲格外安靜,淒冷的夜色中就只有一個孩子的大哭、與一個老婦的痛泣格外刺耳。

溥儀在1909年12月2日時順利繼承了大清的江山,在萬人的擁護中被高呼萬歲。此時的他不過是一個幼童,對於這般的禮節表現的是驚恐和不知所措,在這莊嚴的大殿中他唯一認識、並感覺到有安全感的阿瑪卻在溥儀苦惱的時候,小聲恭敬的對他說:“再等一會,快完了!”1912年的辛亥革命,使得登基了不過3年、此時不過7歲的溥儀成為了廢帝。電影《末代皇帝》中,小溥儀問大臣:“你說,我還是皇帝嗎?”大臣回答:“只要您在紫禁城,您就永遠是皇帝!”

溥儀的一生經歷了三次登基,三次退位,這分別是在其3歲、12歲以及其26歲的時候,不論是清朝的宣統帝,還是偽滿洲國的大同執政,或是稱帝后的康德皇帝,他的一生就好像被歷史的巨浪所推著向前,一刻也沒有停歇、一刻也沒有如意;他也多麼想像自己的貴妃文繡那樣,衝破這些歷史的枷鎖,在雨中扔掉雨傘,對著人群大喊:“我再也不需要它了!”然後再衝向街道,衝向一個沒有人認識他的角落。

“被利用”是這位末代皇帝一生中最為真實的寫照,起先是親人慈禧太后,然後是軍閥張勳,最終是日本參謀石原莞爾。他們的想法和利用點雖各不相同,卻對這個皇帝的一生影響極大,雖然他在民主共和時期稱帝的想法是個極大的錯誤,可要知道溥儀身上肩負的不止是他一人的生命,還有當年努爾哈赤、皇太極以及多爾滾的榮耀,他被這些壓得很是沉重,可他也有他的驕傲,也有他所喜歡的一切,但這一切的一切不允許他去如此。他對他的老師莊士頓說:“朕不是一個紳士,朕不被允許說心裡話,他們總是告訴我說什麼話。”

隨著日本宣告投降,偽滿洲國便緊接著倒臺,在1945年八月的一天,溥儀進行了第三次退位,此時的他已經39歲,雖然他在這個偽滿洲國中當了有13年的偽皇帝,雖然文繡和婉容都相繼離開了他,可對他來說他在這13年間還是一個“皇帝”。

在1950年的時候,溥儀以戰犯981的身份迴歸到了祖國的懷抱,在經歷了近十年的改造後被特赦,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公民,並在1964年成為政協委員。從封建王朝至高無上的皇帝,到共和時期普通至極的公民,他經歷了太多太多,在其生命的61年中,溥儀人生猶如海浪般大起大落。

金一南將軍在其著作《苦難輝煌》中說“近代中國是個歷史大舞臺,原本默默無聞者可再次大放異彩,而大放異彩者又最終默默無聞。”

曾近兒時最為熟悉的紫禁城,現在對溥儀來說會是一種記憶和懷念,他一定還能想起以前在那裡所發生過的一且:在那裡稱帝、在那裡成長,以及從那裡被趕出來。

“你是誰?”

“我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

“用什麼證明?”

溥儀一邊笑著,一邊緩慢的走向龍椅,從下面拿出了一個蛐蛐罐給這個孩子。

這是他童年的禮物,也是愛新覺羅•溥儀在那個時候唯一的寄託和寫照。


史廖未籍


溥儀是個既悲劇,又幸運的人,在他的身上,你可以看到很多矛盾的東西。

滿清的滅亡,責任不在他的身上,溥儀繼位時才兩歲多,滅亡時溥儀也不過六歲,整個在位時期,他都只是一個小孩子。

那個時候,恐怕溥儀還不明白,登基和退位這兩件大事,對他的人生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溥儀的生父是醇親王,本來皇位跟他也沒有什麼關係,但因為晚清的皇室鬥爭,帝系子孫凋零,同治帝和光緒帝都沒有兒子。作為幸運兒,溥儀被慈禧看中,帶入宮中。

這是好事,也不是好事。榮登九五,問鼎天下,當然是每個皇室子弟的最大願望,要知道這種機會何其渺茫。然而這個時候的晚清,已經是大廈將傾,無力迴天了。

醇親王攝政不久,滿清宣告滅亡,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袁世凱並未大開殺戒,滿清皇室可以繼續住在皇宮,並享有一定的待遇。溥儀一臉懵的走完了儀式,繼續回後花園玩耍,他的悲劇人生,才剛開始。

隨著年歲漸長,少年天子漸漸明事,不止是自己察覺到了屈辱與重擔,遺老遺少們都在看著他,畢竟,江山是在他手上丟掉的,身邊每一個人都在熱切盼望,盼望他可以光復江山。

所以策劃,奔走,賄賂,輸財。然而時代進步,思想覺醒,封建制度滅亡已成必然,天下軍閥割據,紛爭不休,沒有人顧得上他,所有人都明白,幫助溥儀復辟,那是自尋死路。

哪怕有過短暫的復位,也不過區區十日而已。

太監們、侍衛們逐漸離心離德,皇宮寶物頻頻失竊,乃至最後,孫殿英居然炮轟皇陵,盜掘祖先地宮,溥儀無可奈何,只能仰天怒吼,皇室最後的尊嚴,一點點喪失殆盡。

甚至他自己都被馮玉祥趕出了皇宮,他用來麻痺自己的最後憑仗,都失去了。

溥儀一點都不排斥新事物,甚至可以說,走在潮流最前端,他在宮中時,剪辮子,騎自行車,打保齡球,學英語,他都計劃好了要去英國留學。

但他不能這麼做, 他是皇上。他都不承認自己是皇上了,天下誰還會承認他,滿清幾百年基業,無數先輩拋灑鮮血打下的江山,像一座萬鈞重擔,壓在了他的肩頭。

溥儀或許知道,這是逆天而行,但是他沒有選擇,只能一步步走向深淵,任野火吞噬。

他經歷了皇后的背叛,離婚的羞辱,變成了日本的傀儡,只渴望攫取作為帝王,這最後的光輝,哪怕是名義上的皇上,但至少,還有人稱他為皇上,偽滿洲國,也還擁有一定的國土。溥儀一面虛與委蛇,一面小心翼翼,在復國的道路上,他從未停止腳步。

歷史畢竟是在進步,隨著日本的失敗,溥儀成為了俘虜,歷代皇帝從未體驗過的第一次,都在他這裡體驗過了,酸甜苦辣,風吹雨打。

生活最終還是眷顧了他,改朝換代,前朝皇帝能夠活下來的,沒有幾個,溥儀恰好,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後一個。

新中國成立,溥儀成為了人大代表,還能出書立作,閒暇時,逛逛故宮,看看他曾經擁有的京城,溥儀從未覺得,這日子,也可以過得如此愜意。

他失去了一切,也明白,自己終究不可能扭轉歷史,漸漸的,愈發坦然,畢竟,他已經老了,年輕時都做不到的事情,六十多歲就更不可能了。他無愧於祖宗,這輩子經歷的,已經夠多了。

1967年,溥儀去世,死後葬在華龍皇家陵園,靠近清西陵,也算在死後,給了他一個最好的歸宿吧。


浮沉於史


溥儀不僅是清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是一個極具傳奇色彩與屈辱色彩的人物。

溥儀的父親載灃是光緒的哥哥,1908年在慈禧死之前,光緒皇帝先走一步,於是慈禧選擇溥儀作為皇帝,過繼給同治帝,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

可是無論是同治皇帝還是光緒皇帝都沒能給溥儀帶來庇佑,溥儀在位僅僅三年就爆發了辛亥革命,在大勢面前,攝政王載灃和隆裕太后選擇了順應時勢,宣佈退位,就這樣只當了三年皇帝的溥儀就成了廢帝。

紫禁城除了是溥儀的皇宮也是溥儀的監獄。紫禁城牆外一個世界,牆內一個世界,本來在牆內每天無憂無慮的生活也是挺好的,既有清室優待又有民國政府保護,但是袁世凱死後,政權動亂更迭,北洋軍閥中的皖系、直系輪番執政。

1917年張勳擁戴溥儀復辟,12歲的溥儀又當了一把皇帝,但是民主共和已經深入人心,復辟鬧劇僅僅十一天,就被推翻了。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為了獲得皇宮中的財富,驅逐了溥儀,在日本人的幫助下,溥儀移居天津靜園。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日本人的拉攏與利誘下潛往東北,成為偽滿洲國的皇帝。1945年日本投降,溥儀被蘇聯紅軍抓獲,在蘇聯監禁五年,期間還出席過日本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為日本在中國統治所犯下的罪行做證明。

1950年偽滿洲國的“戰犯”被引渡回國,溥儀被送到撫順戰犯管理所進行思想教育與勞動改造。

1959年溥儀被特赦,並且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園工作。

1967年因患尿毒症醫治無效而死亡。

這就是溥儀61年複雜而曲折的一生,經歷了中國二十世紀前60多年命運多舛的時期,溥儀沒有想象的那麼壞,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好,只是一個悲哀的末代皇帝在戰亂紛飛的歲月裡尋求生存罷了。

曾經拜讀過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裡面詳細的講述了溥儀作為一個末代皇帝的心路歷程。

終其一生,其實都是一個傀儡!


史論縱橫


提到末代皇帝溥儀,大家都會想到他的一些經歷,退位成平民,建立偽滿洲國,似乎是各不幸的可憐人,然而他這一生值得評論的地方太多,只能用可悲又可恨來形容了。

溥儀成為皇帝,其實也是一個機遇,如果放到別的朝代,這種機遇是極好的,然而放到清朝,卻成了他悲劇的開始。

身為末代皇帝的悲劇

溥儀登基之時,國內對於清政府的反對就從未停歇過,腐朽反動而又落後的清政府,對外喪權辱國,對內殘酷剝削,已經走到奄奄一息暴病身亡的邊緣,溥儀在這種情況下登基為帝,是極端不幸的。

然而這種不幸,卻是中華民族的大幸。

革命風起雲湧,清朝小朝廷在此時,成了人民的公敵,無奈之下,清政府的隆裕太后只有懷抱溥儀宣佈退位。

有人說這是清政府順應大勢,主動退位,留給國家了和平和疆域,實則不然,清政府的作為是被逼性質的,南方有革命軍,北方又又袁世凱逼宮,如果再不退位,恐怕皇帝一族都難以保全了,於是還沒長大的溥儀成了末代的亡國之君。

中國歷史上對於亡國之君的待遇是大家都知道的,遠的不說,像明朝亡國,崇禎皇帝殉國後,此後南明的幾個稱帝的沒有一個有好下場,最後的永曆皇帝,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而清朝對於明朝皇族的政策是不留漏網之魚,追殺朱三太子一直追殺到康熙年間,此後也就留了個明朝皇室的遠支給大家看。

而此時的溥儀,因為清朝皇室退位有功,被允許居住在紫禁城裡,以外國君主之禮待之,不僅如此,民國每年還給他四百萬元開銷,可謂是待遇十分優厚了。

按說作為末代皇帝,沒有被斬草除根,又有如此優厚的待遇,應該是心懷感激,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擁護共和了,全天下都看得到,封建和皇帝已經被國民拋棄了。

然而,實際卻不是這樣,年輕的溥儀,雖然說是退位,但在紫禁城裡,他依然是皇帝,依然被人當做皇帝,甚至在不甘心的人心中他也是皇帝。

這種環境給予了他一種信念,還是當皇帝。

所以說,他雖然可悲,卻又是可恨的,逆潮流而行,能有什麼好結果?

逆潮復辟,皇帝夢的第一次結束

於是張勳復辟,喜氣洋洋的清室反了天,溥儀又成了皇帝,夢還沒做多久,就被民國粉碎了,然而這卻能看得出,他是想當皇帝的。

所以他要承擔後果,對清室優待條款的破壞是他引起的,自然他就要被驅離紫禁城了。

在這裡有個要點,有人在為溥儀喊冤,述說其搬離紫禁城的悲慘,離開從小長大的家,其實這也沒什麼痛苦的,明朝崇禎的皇子搬離紫禁城,長平公主搬離紫禁城不是也一樣麼,何況這紫禁城本就是給清帝暫住的,所以這種痛苦不提也罷。

有些人把後來溥儀叛國投敵的責任歸結於民國趕溥儀出紫禁城,這也是不對的,根據溥儀所受到的教育和他本人的思想,復辟,大概是他最想做的事情,就算沒有張勳,也有劉勳,馬勳,他還是要復辟,大概這才是他悲劇的根源吧,完全是由自己所引起的。

隨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溥儀被日本人請去了東北,成了偽滿洲國的皇帝。

叛國背祖,全由己心

有人說,這是成了日本人的傀儡,是被逼的,然而,是否被逼的,從他對日本的訪問就可以看的出來。

1935年4月2日,溥儀為了回謝日本親王對偽滿洲國的訪問,從長春出發,乘火車到了大連,乘坐日本戰列艦“比睿”號到日本,日本海軍對此次出訪十分重視,派遣了第12,15兩支驅逐艦隊護航,而溥儀的座艦,比睿號更是日本海軍的至寶,四萬噸的戰艦讓溥儀詩興大發,現場賦詩一首“海平如鏡,萬里遠航,兩邦攜手,永固東方。”

對比一些末代的傀儡皇帝,想必他們是沒有心情做這種詩的。

溥儀到了日本,參拜了明治神宮和靖國神社,拜祭日本皇陵,檢閱了日本近衛師團還慰問了日本傷兵,不僅如此,他還帶回了日本所謂的三大神器其中之二,請回了日本請河源氏的牌位回到偽滿洲國日日跪拜,祈求日本能武運長久,你要說他不是自願的或是被迫的,顯然不是如此,直到日本投降他竟然還向日本方向跪拜,祈求上天保佑天皇平安而後自扇耳光。

這樣的真情實意豈是被逼的?連他自己的回憶中都說:“佔據我全心的不是東北老百姓死了多少人,不是日本人要用什麼方法統治這塊殖民地......我關心的只是要復辟,要讓他們承認我是個皇帝......”

說他可恨,卻是一點都不冤的。

新中國成立後,作為戰犯的溥儀被共和國教育後釋放,當然,皇帝的架子是沒有了,不過卻也流傳了溥儀去故宮的故事,說溥儀去故宮被要求買票,溥儀說:“我回自己的家也要買票?”此後他再也沒回過故宮。

這倒是有點悲情了,不過悲情中卻是事實,故宮,到底是誰的家呢?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關於末代皇帝溥儀,那真是一位傳奇的皇帝,一生三次登上帝位,又三次掉下來,還經歷了10年勞改,活著封建社會和新社會之間,我感覺他是最幸運的末代皇帝啦。下面我就來大致說說溥儀的一生。


溥儀出身在清末,那時候的的清朝已經千瘡百孔,經不起大風大浪啦,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相繼去世,三歲的溥儀登基成了皇帝,但是三歲的娃娃知道什麼啊,大權被他生父幫他掌握,1911,辛亥革命爆發,經過談判,太后宣佈退位,簽訂優待條約,

只保留皇帝封號,暫居皇宮,每年由民國提供400萬歲幣來供養朝廷,就這樣,溥儀暫時安穩的居住在皇宮過著安靜的日子,外面是戰火不斷,軍閥混戰。1924年被趕出了皇宮,前往天津居住。



918事變以後,溥儀懷揣皇帝夢,去了東北,成為了日本人的傀儡,豪無權利,被日本人利用來統治東北,1945年日本戰敗,溥儀被蘇聯軍隊俘虜,在蘇聯生活了5年,這5年過的相對舒心。還去遠東軍事法庭當證人指認日本人的暴行,這算功勞一件啦。


在新中國成立後,溥儀被遣送回國,剛開始他還有情緒,但是也去了撫順戰犯管理所,在這裡他和其他戰犯一樣,開始了新的生活,學習了好多東西,還學會了養花,寫了一本回憶錄,叫我的前半生,在管理所呆了10年,這10年他想明白了好多東西,後來獲得了特赦,回到北京後成為一名普通公民,還受到了周總理的接見,備受關注。


還娶了一位護士為妻,晚年過的也是挺幸福的,所以說溥儀是最幸運的末代皇帝,也是一位傳奇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