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說說『庚子賠款』


庚子年說說『庚子賠款』


清朝末年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翻開字字都是恥辱。賠款更是不計其數,賠款總金額除了條約上賠款,還包括驚人利息。

賠款數額如此巨大,清政府一次性拿不出,只能以海關關稅作抵押。

尤其是向各國銀行借錢去支付戰爭賠款,利息卻高昂,甚至,賠款所產生的利息要遠遠高於本金。

以《馬關條約》賠款為例,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共須向日本賠付2.315億兩白銀。其中包括:

賠償軍費2億兩

贖遼費3000萬兩

威海衛守備費150萬兩

約定分8次償還,附有利息

但鑑於日本利息實在噁心,清廷只好4次還清。即便如此,清廷仍舊是多支付了2500萬兩白銀給日本。

短時間內籌錢難,清政府只得向英、法、德、俄四國借款2億兩,年息4釐或5釐,分36年還清,且不許提前還款。

這些利息相加達3.7億之多,比賠款還要多,簡直是殺人不見血

清亡後,《馬關條約》借款和《辛丑條約》庚子賠款,中華民國繼承了清朝與外國簽訂的所有條約,錢也得照樣賠。

相較於《馬關條約》借款,庚子賠款之數額更為咋舌。總額為4.5億兩白銀,各國獲得賠款之比例:

沙俄28.97%

德國20.02%

法國15.75%

英國11.25%

日本7.73%

美國7.32%

意大利5.91%

奧匈帝國1.89%

剩餘不到1%部分賠給比利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六國,理由是賠償六國使館在戰爭中的損失。

當時,清政府國庫無銀,不得不向各國銀行借錢,最後連本帶息要支付9.82億兩白銀。比原賠款額超出約5.3億兩白銀,相當於兩次庚子賠款。

1908年,清政府駐美國參贊梁誠在與美國國務卿會面時,美方人員無意中說漏了嘴,承認庚子賠款要多了。

對此,梁誠抓住機會,不斷地遊說美國政府退還部分庚子賠款。

迫於輿論壓力以及調整對華政策考量,自1909年起,美國政府將部分庚子賠款本息退還用於教育事業,至1924年6月,美國退回餘款本利1250餘萬美元。

一戰爆發,歐洲各國爭相拉攏中國,自1917年12月起,大部庚子賠款暫緩支付5年。

一戰後,因德國和奧匈帝國戰敗,由此,德奧兩國之賠款一筆勾銷。而沙俄也發生革命,賠款也停止支付。至1924年5月,蘇俄正式聲明,放棄剩餘賠款。

1925年,美國“幫助”影響下,英國、意大利、比利時等國相繼宣佈退還部分庚子賠款金額。

(西方列強此舉絕非大發慈悲,除清華大學外,現山西大學之前身——山西大學堂,是用退款建成)

西方各國紛紛退還賠款,唯獨日本一直堅持要求中國償還賠款。

一戰後,日本政府也同意退回部分庚子賠款,但因日本提出退款條件太過苛刻,中方無法接受,所以,對日本賠款一直堅持。

國民政府對日賠款一直持續到1939年,即“九一八事變”和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依然向日本支付賠款!

奇葩

二戰時,中日奇葩事件遠不止於此。

1937年7月7日爆發全面戰爭,但直到1941年12月9日中華民國政府才對日宣戰,打了四年仗,中國竟然沒有向日本宣戰。

據說,國民政府選擇不宣戰是基於多方面原因之考慮,這其中包括撤僑和對外貿易等眾多問題。權衡利弊後,政府決定暫時不對日本宣戰,直至美國參戰後,才正式對日宣戰。

二戰後,戰勝國之中國廢除了所有與西方簽訂之不平等條約,也收回了國內所有租界,對外賠款也全部終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