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賠款,你還記得嗎?

庚子年〔1900〕八國聯軍侵華, 清政府與德﹑法﹑俄﹑英﹑美﹑日等11國駐華公使,於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簽訂了《辛丑條約》。其中第六款規定,賠償各國 關平銀4.5億兩,年息4釐,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2238150兩,以 關稅﹑ 常關稅和 鹽稅作抵押, 通商口岸的常關也歸海關管理。這項鉅額賠款使中國社會徹底淪為半殖民半封建主義社會。各國的分配率以俄國最多,計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其餘都不足1%。還本付息定在上海辦理,先由 匯豐﹑ 德華﹑ 道勝﹑匯理﹑正金五銀行經收。次年美國 花旗銀行在上海設行,參加組成銀行委員會,所收本息攤交各國所定銀行。清政府以關稅收入僅能抵償舊借外債,為籌還賠款計,將年額2121萬餘兩攤派各省﹑關,從而引起田賦﹑丁漕﹑糧捐﹑契稅﹑當稅﹑鹽斤加價﹑關稅﹑厘金﹑統稅和各種苛捐雜稅的不斷增加。在償還該賠款時銀價跌落,各國堅持按“應還日期之市價易金付給”,到1905年,鎊虧積欠120萬英鎊(合銀800萬兩)。4月26日清政府為支付這項差額,向 匯豐銀行借款100萬英鎊,年息5釐,20年還清,本息合計1525000鎊。以關稅及 山西省菸酒稅厘金作抵,債票按97%在倫敦發行,市價 99%~103%。這項借款實際是庚子賠款的追加負擔。

庚子賠款,你還記得嗎?

庚子賠款,你還記得嗎?

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專門為培養赴美留學生的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正式成立。在清亡以後繼續利用庚子賠款選拔留學生。1949年掌管“清華基金”的傑出教育家 梅貽琦先生到臺灣後,又利用這筆款項創辦了 新竹清華大學。

隨後,英國、俄國等國也有庚子賠款,也是用於教育,具體多少錢無法準確核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