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仁美真的是被後世黑化?楊業又為何而死?淺述楊家將的真實歷史

潘仁美真的是被後世黑化?楊業又為何而死?淺述楊家將的真實歷史

楊家將指的是北宋初年以楊業、楊延昭等人為首的著名的軍事家族。後人歌頌其家族不畏生死,保家衛國的壯舉,便編排了楊家將的戲劇。而戲劇中描述了性格各異的楊家將英雄如:手拿龍頭柺杖的佘老太君,有忠肝義膽的楊家七子以及後來的楊家八郎,有巾幗英雄的楊門女將,還有奸逆賣國的潘仁美。那麼這些人物在正史中真的存在麼?楊家將的覆滅真的與潘仁美有關麼?

真實歷史中,楊業為幷州太原人,其父楊信原為麟州仕豪,後漢時曾任麟州刺史。楊業年少時性格豪爽,不拘小節,喜歡行俠仗義,騎馬射箭。北漢國主劉崇聽說楊業武藝非凡,便授官與楊業保衛指揮使一職。楊業任官之後,屢建戰功,經過多次提升之後,官封北漢建雄軍節度使,被北漢人成為“楊無敵”。

潘仁美真的是被後世黑化?楊業又為何而死?淺述楊家將的真實歷史

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出兵攻打北漢,北漢國迎戰不敵便向宋歸降。劇史料《續資治通鑑》記載,宋朝進攻太原之時,雖太原兵力不及宋朝,但楊業一直在太原城頭苦戰防守,甚者當時的北漢國主劉繼元已經投降了,楊業還一直在戰鬥。宋太宗素聞楊業威名,便派劉繼元親自勸降楊業,楊業無奈只得大哭歸降與宋。太宗得知楊業歸降後十分高興,派遣宮中使者召見,讓楊業擔任右領軍衛大將軍。

太宗滅了北漢之後,想乘勝攻打遼國,收付燕雲失地。起初宋軍攻勢凌厲,一連攻下了幾個州,不過到達幽州之時,遼國派大將耶律休哥救援。宋遼雙方在高粱河上打了一場惡戰,最終宋軍不敵,無奈敗北。隨後遼軍不斷襲擊宋朝邊境,太宗十分擔心,隨即想起楊業在邊防事務上很有經驗,隨即任命他為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都蜀,扼守軍事重鎮雁門關。

潘仁美真的是被後世黑化?楊業又為何而死?淺述楊家將的真實歷史

楊業鎮守雁門關期間,屢建功勳。有一次,遼朝派兵十萬攻打雁門關,而楊業手底下只有幾千兵士,楊業見不可力敵,便乘敵軍不備,帶領騎兵從小路繞至敵軍後方。敵軍此時正在得意,並沒有注意後方的宋軍,楊業便帶著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殺幾個來回,遼軍頓時大亂,隨即楊業領兵追殺,大獲全勝。雁門關大捷之後,楊業的威名震懾了整個遼國,以至於遼兵一看到“楊”字旗號,就嚇得不敢交鋒。

潘仁美真的是被後世黑化?楊業又為何而死?淺述楊家將的真實歷史

楊業雖然立下了大功,卻也是為日後赴死埋下了伏筆。朝中邊將大多嫉妒其功績,紛紛上奏與皇帝,說楊業的種種不是。太宗此時還是較為倚重楊業的,不去理睬那些誣告,把那些奏摺封好,派人送給楊業。楊業見太宗如此信任自己,十分感動。

隨後幾年,遼朝局勢變動,太宗便乘機想要奪取燕雲十六州。隨即太宗遣大將曹彬、田重進、潘美率三路大軍北伐,以楊業為潘美的副將。起初三路大軍旗開得勝,但是後來田重進率領的中路軍敗北,曹彬率領的東路軍因糧草不濟而逐漸落後,宋軍的敗局已定。太宗見此,就下令讓各路宋軍撤退,潘美、楊業接到軍令後便掩護四州百姓退往與狼牙村。

由於遼軍攻勢兇猛,楊業就向潘美建議派兵佯攻,吸引遼軍主力,並派兵伏擊與敵軍退路的要道之上。誰料監軍王侁竟出譏諷刺道:我們帶了幾萬精兵,還怕這些追擊的遼軍?我們只管沿著雁門大路,大張旗鼓的行軍,也好讓敵人害怕。楊業道:現在敵強我弱,這樣行軍必定會大敗。王侁又嘲笑道:你不是號稱無敵麼?現在敵人當前,你竟畏縮不戰,是不是另有圖謀?楊業怒道:我並非貪生怕死之人,只是現在時機不對,怕士兵白白喪命。你們既然一定要打,我便打頭陣。

潘仁美真的是被後世黑化?楊業又為何而死?淺述楊家將的真實歷史

潘美身為大宋的名將,其實也是明白當局的處境,但他並沒有勸解王侁,反而贊成了王侁的意見,讓楊業率領手下人馬出發迎敵。領行之前楊業對潘美說道:此行出站,必敗無疑。我本想看準時機,痛擊敵人,報答國家。現在你們既然責備我避敵,我不得不先死。說著他指著前方的陳家峪對潘美說道:希望你們在這個谷口兩側埋伏好步兵與弓弩手,我兵敗之後,會引遼軍入谷。此時你們帶兵從側面與我接應,我們兩面夾擊,或許有轉敗為勝的希望。說完,楊業便領軍出發了。

楊業出兵沒多遠,果真遭受到了遼軍的伏擊,楊業雖然英勇,但遼兵像潮水一般的湧上陣來,拼殺一陣後,便抵擋不住了。楊業隨即邊打邊退,將遼軍引入了陳家峪。誰知到了谷口,兩邊靜悄無聲,原來潘美率領遼軍在陳家峪守了一天後,見楊業未至,以為遼軍已經撤退。潘美怕遼軍搶了頭功,便撤退了伏兵,離開了陳家峪。此時的楊業見約定點無人,只好率領手下與遼軍殊死搏鬥,無奈寡不敵眾,包括楊業兒子楊廷玉在內的數千宋軍全部戰死,楊業重傷被俘。

潘仁美真的是被後世黑化?楊業又為何而死?淺述楊家將的真實歷史

遼將擒獲楊業之後,即佩服楊業的忠義,又感嘆楊業的勇武,不忍殺害這個讓大遼威風喪膽的宋將,所以想要勸降楊業。楊業則嘆氣說道:我本想消滅敵人,報答國家,未曾想被奸臣陷害,落得全軍覆沒。哪還有臉存活於世?隨即,他在遼營絕食三日而亡。楊業死後,佘太君上書陳述楊業戰死的原由,使潘美受到官降三級,王侁和劉文裕被削職為民的處分。後來楊業的事蹟流傳到了民間,百姓感其忠義,最後慢慢演變了楊家將的故事流傳至今。

潘仁美真的是被後世黑化?楊業又為何而死?淺述楊家將的真實歷史

佘太君名賽花原姓折掘,與楊家同為山西豪強,在後漢乾祐二年(949年)與楊繼業成婚。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佘太君她少年時便與普通的大家閨秀不同,她研習兵法,頗通將略,把戍邊御侵、保衛疆域、守護中原民眾為己任,協助父兄練兵把關,已具備巾幗英雄的氣度。折楊兩家結親後,佘太君隨夫楊業侍北漢,居住在太原北漢“楊府”。夫君邊關打仗,她在楊府內組織男女僕人丫環習武,僕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氣個個都不亞於邊關的士兵。

潘仁美真的是被後世黑化?楊業又為何而死?淺述楊家將的真實歷史

潘仁美歷史原型為潘美,為北宋開國名將之一,早年跟隨宋太祖、宋太宗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他並非小說中勾結遼國的奸臣,但確實與楊業之死有著直接的關係。近些年,有些學者總是試圖去洗白潘美陷害楊業的史實,把所有責任都退到王侁的身上。但是,稍微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潘美是什麼出身,王侁又是什麼身份。身為當時主將的潘美難道會為王侁一個小角色所左右?而且潘美作為大宋名將,絕非等閒之輩,楊業出戰的後果其實他早已經得知。他不加以阻止,反而推波助瀾,以軍令命之楊業出兵。所以,宋元時期戲劇以及後世楊家將的事蹟醜化潘美確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潘仁美真的是被後世黑化?楊業又為何而死?淺述楊家將的真實歷史

根據史料記載,楊業死後,只有他的兒子楊延昭(即楊六郎)、孫子楊文廣曾是宋朝的守邊名將。至於楊排風、楊宗保、穆桂英、八姐九妹等等事蹟,在正史上是不存在的。

而楊延昭實為楊業的長子,至於為什麼稱作六郎,是因為遼人迷信,相信天上的北斗七星中,第六顆星星是專門剋制遼國的。楊延昭鎮守邊防二十餘年,擊殺無數進犯的遼兵,遼人對其非常敬畏,所以都稱他做楊六郎。

好了,楊家將的由來就說到這裡,大家有什麼不同意見的歡迎評論哦。如果有喜歡的話,請評論、收藏、點贊、點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