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為什麼沒把周邊的一些小國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

遠方VR


古代人對於世界的認知畢竟有侷限性。

自大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看不起小國家。

上善若水都不記得。

只懂得儒術的王霸。

可悲可嘆。



青年沉思者


題主是不是覺得從中原一小圈到今天這麼大。是充話費送的?

事實上,這個過程不就是不斷把周邊小國變成“自古以來”的過程嗎?

一開始,對於炎黃部落來說,蚩尤是不是周邊小國?

再然後對於中原地區來說,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是不是周邊小國?想當年連楚國都被稱為蠻夷之地呢。

再然後對於第一次統一全國的秦朝來說,百越是不是周邊小國。漢武帝時期夜郎、滇國算不算周邊小國。

對於隋唐來說,南詔、大理算不算周邊小國。

當然也有早先納入核心統治區之後,因為後續勢力衰減等原因。最終又變成周邊小國的。以朝鮮和越南為代表。漢朝時期的聊的四郡,以及一直到隋唐的交趾郡。

所以,綜上,題主認為大一統王朝沒有把周邊小國納入統治範圍的想法本來就是錯的。

事實上,中央大國一直在不斷的擴展自己的統治範圍和文化輻射區域。

只不過這是一個循序漸進和日積月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罷了。


丁強888


中國被稱為“百國之和”,華夏民族在形成之時,就在不斷的吸收,容納其他文化,最終形成以中華文化為中心的東方文化。

中華民族從黃帝,炎帝起開始合併蚩尤部落,雪球不斷的越滾越大,中國古代經常提到的,東夷,西戎,北狄,南蠻,都在歷史進程中融合在一起了,並且成為了華夏民族的核心。

秦始皇平定嶺南,漢武帝打通西域,周邊國家在不斷的被融合進了漢民族,唐朝國土深入到中亞甚至南亞,達到了1250萬平方公里,元朝更是達到空前的4500萬平方公里,後期積貧積弱的清朝也有1300萬平方公里土地,中華民族在前進中不斷的吸納不同文化。

農業是中國的立國之本,西北荒漠和草原,東面是一望無際的海洋,北方的嚴寒,南方也是被稱之為煙障之地,群山連綿,還有橫斷山脈的阻隔,在古代中華文化的輻射已經相當強勁,周邊一些地區已經不適宜開展農業活動,自然慢慢脫離中華文明圈。

距離我們的政治核心越遠,其實偏遠地區的離心力是越強的,煙障之地,離心力又強,古代落後的生產力面前,管理成本也成為統治者必須考慮的因素。

在古代落後的生產方式,因遠離政治核心而產生的離心力,高昂的管理成本都為周邊小國形成的重要因素,藩屬關係更有利於邊境穩定,中華文化依然對周邊國家有著強大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