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慈禧: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

普慈賢


朕今涕泣以告先廟,抗慨以示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韃伐,一決雌雄。

很難想象到這句話的主人同“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主人為同一個人,都出自晚清的統治者慈禧之後,上述的這句話出自”宣戰詔書“,當然也有”對萬國宣戰詔書“一稱,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印象中腐朽軟弱的慈禧哪裡來的勇氣同列強宣戰的,其實就當時的情況而言,她也是無可奈何。

1900年6月16日,義和拳在正陽門縱火,大火三天都沒有滅下來,此時外有列強虎視眈眈,有消息稱其正在調兵,慈禧針對這一情況在儀鑾殿召開了第一次御前會議,在京的官員大部分都參加在其中,規模之大是清朝少有的。會議上慈禧將義和團和列強的事情說了一遍,詢問其它人的意見,當時的吏部侍郎許景澄將列強調兵一事怪罪到了義和團頭上,另外太常寺卿也站出來支持他的這一種看法,認為”不應該過度挑釁列強“,結果遭到了慈禧和侍郎長萃的批評,認為”民心不可失“,長萃更是舉例”通州沒有義民的話早保不住了“,光緒雖有看法但其已經不重要了。

這次御前會議並沒有讓慈禧打算與列強宣戰,只是派那桐和吏部侍郎許景澄去面見聯軍,要求其不要進入北京,結果兩人並沒有見到聯軍,6月19日慈禧再次召開御前會議,這次會議的氣氛比第一次更加沉悶,江蘇糧道羅嘉傑送來一封密保,這是一份聯軍的照會,這其中聯軍提了四條不能接受的要求,而真正讓慈禧下定決心與列強決裂的是一份來自直隸總督裕祿的報告:洋人下了最後通牒,要求最晚在17日凌晨2時將大沽炮臺交出,慈禧針對此發出了驅逐外國公使的決定,此時清朝陷入了內憂外患,無奈之下與6月21日發佈了”宣戰詔書“,與聯軍正式決裂。

不久,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城,北京城淪陷,清廷外逃,史稱”庚子事變“,連本帶息賠了白銀10億兩以上,史稱”庚子賠款“,被迫接受了八國的”議和大綱“,透過時代的侷限性看過去,慈禧的這一舉動無疑是錯誤的,但同時有時無可奈何的。


歷史伶俜者


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

孰若大張韃伐,一絕雌雄。

這句話出自慈禧太后發佈的《對萬國宣戰詔書》。時間是1900年6月21日。每60年有一個庚子年肯定是多事之秋,而1900年也是一個庚子年。

以慈禧太后的寧給列強,不與家奴的性格,在對外問題上,她向來是軟弱的。為什麼會在1900年發佈一個這樣的像全世界宣戰的詔書呢?

我們先看看1900年發生了什麼事。

那一年4月6號,英美法德駐華公使要求清政府限期兩個月之內繳滅義和團,否則派兵代為征剿;

那一年6月10號,英國西摩爾帶領2000侵略軍進犯北京,被義和團阻止在廊坊車站;

那一年6月17號,英法美日德意奧俄八國聯軍,攻佔大沽炮臺;

那一年6月20號,清政府決心借用義和團來抵禦列強的入侵。

那一年6月21號,清政府向八國聯軍發佈宣戰令。不是文中開始的萬國宣戰詔書。

如果從這幾個事件上來看似乎慈禧來老太后良心發現,改了性子,準備堅定抵抗外國侵略了。

還是重點說一下:老太后為什麼會發布這樣一個詔書。

有歷史學家說,老太后想振奮朝綱,聯合義和團來抵抗洋人;

有歷史學家說,老太后是誤信了直隸總督榮祿送來的假捷報(也就是6月10號,義和團將八國聯軍阻止在廊坊車站的事)

有歷史學家說,是老太后玩的一手借刀殺人,靠洋人來剿滅義和團。

還有歷史學家說,老太后玩的這一手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讓義和團和洋人打起來,來個兩敗俱傷。

但個人比較傾向於中國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的說法:

那就是慈禧太后收到了一份外交照會,其中有一條內容是:洋人讓老太后趕緊歸政(就是將權力還給光緒皇帝)

因為慈禧老太后執政清朝50餘年,權力已經深深的刻在了骨子裡。國土可以不要,國家的子民可以不要,金銀財寶可以不要,但作為大清第一人,名義上的垂簾聽政,實際上的大清執政者。權力是必須要要的。誰要搶奪我慈禧太后的權力,我慈禧就跟他鬥爭到底!

更是對權力的極度痴迷,才讓老太后有了與萬國開戰的勇氣!

看看這宣戰詔書吧!

義正言辭,氣吞山河,無比霸氣。一個女人並做出了對全世界列強開戰這樣一個決定,這得冒著多大的風險,需要多大的決心。

如果沒有後來發生的事情,我都經不住對老太后產生的崇拜之心。

再來看看最後的結果吧

6月21號發佈了宣戰令後,老太后馬上對各國公使解釋這宣戰實屬被迫無奈,求各國諒解。

8月14號八國聯軍打到了北京,慈禧老太后帶著光緒帝逃到西安。

12月22號,列強遞交了議和大綱:要求嚴懲反抗者,禁止軍火出口,割地賠款,使館駐兵,拆除大沽炮臺。並明令要求中國地方官員有鎮壓群眾排外活動的責任。

12月27號在西安的清政府一字不改的全部加以批准。

而這個議和大綱成為了在第2年1901年辛丑條約的基礎。而辛丑條約中國要賠償9.8億兩白銀

上述結果來看這個萬國宣戰詔書是一個大敗筆,但慈禧他老人家可不這麼認為。

這個詔書發佈之後,

雖然列強簽訂了賠款條約,

但是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被鎮壓下去了,朝中以及地方上那些希望光緒皇帝親政的大員們也都被殺了頭。

老太后依然穩穩當當的,在大清第1人的位置上做了8年,一直到1908年11月15號她死。

誰敢說老太后玩的這一手不是一個高招呢?


西門不帶刀


對於慈禧太后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但是往往貶者多而褒揚者少。若論歷史進程上的影響,慈禧太后肯定大部分時候都是被撻伐的對象,而如果從清王朝來說,還是有些功勞的。

那麼,對於題主的問題,我們拋開慈禧太后的歷史功過,僅討論她為何不敢大張撻伐一決雌雄。小丞相從慈禧太后的性格入手進行簡要回答。


一、慈禧文化程度不夠,導致能力不足

有野史說慈禧入宮前目不識丁,寫字都不會,後來的很多奏摺批閱中經常出現錯別字就是一個例證。

雖然慈禧不至於目不識丁,她父親惠徵還是個滿洲小貴族。但慈禧太后確實沒什麼文化,讀書少、學習少,這就導致她能力嚴重不足。

如果放在之前的朝代,或者是在乾隆以前的清朝。慈禧或許作為王朝實際掌門人,不需要多少能力。但是,鴉片戰爭後,國門被迫打開,世界正處於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此時,要想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或者退而其次,能守住國家主權不被侵犯,必然要有與前面封建社會掌權著不一樣的能力和素質。提高能力素質不在乎就是要多學習,不讀書不學習自然無法跟上形勢所需。

二、慈禧權力慾望太強,導致專制獨裁

慈禧的性格是控制慾很強的人,不願意受制於人。這種性格放在政治上就是權力慾望太強。沒有上位時一門心思想著如何上位,得到權力後又時時刻刻防著身邊的人,怕大權旁落。



從她的經歷來看,咸豐還在位時,就不斷通過各種手段獲得咸豐寵愛。咸豐駕崩後,母以子貴,得到垂簾聽政的機會,於是就開始排擠慈安太后、恭親王等。

過分沉溺於權力鬥爭,導致她專制獨裁。這種性格,如果能力素質好、又有開闊的國際視野的話,有可能就會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當時的日本資本主義改良,也是從加強皇權開始的。

可以慈禧太后沒有這樣的能力素質,又專制獨裁。被她打倒的慈安太后、恭親王等,都比她優秀。後來又不敢放手讓洋務派大膽闖、大膽幹,導致洋務運動最終功虧一簣。



三、慈禧自私自利、愚昧無知,導致失去很多機會

慈禧太后得到權力沒有也不想進行改革,而是儘量滿足個人私慾,貪圖享樂,她維護的是皇族一姓尊榮,這個一姓之中,她自己的享受又最為重要。導致失去很多與提升國力的機會。

比如為了修建頤和園挪用海軍軍費,我們就暫且不要說有沒有挪用海軍軍費,就單純在國力貧弱的情況下,花費大量銀子去修建自己享受的頤和園就不應該。



再比如修建鐵路一事,鐵路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西方國家都已經發展得很成熟了,而大清的朝廷卻還在討論會不會驚動祖宗在天之靈。這一切都與大清的掌門人有些直接關係。

正是這種自私自利、愚昧無知,讓整個大清國力空虛,積貧積弱,不堪一擊。後來慈禧一時激動也有對外開戰,直接導致八國聯軍侵華。

綜上所述,不是慈禧不想,而是她不敢。

😃歡迎關注小丞相,每天學習每天更新,瞭解更豐滿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