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花生、馬齒莧饃,這些農村90後兒時記憶中的夏日美食,你吃過嗎

水煮花生

小的時候,喜歡去奶奶家過暑假。奶奶家裡種了一些花生,到底是幾畝,我也不大清楚。花生還沒徹底成熟時,爸爸會去拔幾窩花生,拿回家讓我們洗去泥土,清水煮著吃,頂多加些鹽進去。八角、桂皮那些調料都是不加的。

煮花生、馬齒莧饃,這些農村90後兒時記憶中的夏日美食,你吃過嗎

煮花生、馬齒莧饃,這些農村90後兒時記憶中的夏日美食,你吃過嗎

煮好的花生,離老遠就能聞到清香味,原汁原味。偶爾剝開花生,因為太嫩,裡面只有一包水。甜鹹回甘的軟糯花生,是這個時節的自然饋贈,再老一點就煮不出這種略帶清甜的味道了。

惹人垂涎的馬齒莧饃饃

馬齒莧,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的野菜,開黃色小花,伏地而生,一棵一大片。我們那邊叫馬子菜,可能“馬齒莧”傳到我們那邊慢慢就成這名字了。

關於馬齒莧,我家鄉流傳一句諺語,叫“馬子菜,做饃饃,姥爺吃了打婆婆。”(婆婆,即外婆。)我一直搞不懂為什麼姥爺吃了馬齒莧做的饃饃,不心存感激還要反過來打婆婆。問媽媽,她也不知道。

煮花生、馬齒莧饃,這些農村90後兒時記憶中的夏日美食,你吃過嗎

把馬齒莧結了種子的、帶花的莖杆折斷不要,清水洗乾淨,用刀切碎,用麵粉拌著,捏成手臂那麼粗的一長條,放在篦子上,盤成一長條,蓋上鍋蓋開蒸。

蒸熟了之後,放冷,用刀切成厚薄適中的薄片,放在小盆子裡,倒大量的醋,放香菜以及其它調料,或用筷子攪拌均勻,或拿起盆子來回晃盪幾下。美味即成。

煮花生、馬齒莧饃,這些農村90後兒時記憶中的夏日美食,你吃過嗎

馬齒莧吃起來本就略帶酸味,加了醋在裡面,酸味更加濃厚,口感非常特別,開胃又有清涼解暑的作用。有些人一開始吃可能不習慣,吃兩塊之後卻欲罷不能。

解暑神器——冰鎮西瓜

許多人的記憶中,最好吃的西瓜還是井水冰鎮過的西瓜。那時年少,暑氣漸消的傍晚,大人們會端盆水潑在要擺放竹床的地方,噗的一聲,灰撲撲的地面都起了泡。降溫,降塵。

煮花生、馬齒莧饃,這些農村90後兒時記憶中的夏日美食,你吃過嗎

家家戶戶標配:井水冰鎮花皮西瓜。水須是傍晚剛從水井裡取上來的井拔涼,這樣才冰爽。沒有冰箱的年代,這就是最好的冰鎮方式了吧。

刀尖剛碰到西瓜,咯嘣,西瓜就開裂了。有經驗的人一看這架勢就知道西瓜非常甜。西瓜被切成很多份,冰爽的、甜津津的沙瓤西瓜,每啃一口,汁水四溢,滿嘴清甜。

煮花生、馬齒莧饃,這些農村90後兒時記憶中的夏日美食,你吃過嗎

夏天的期待,是一碗涼麵

童年,每個夏天,只要天氣很炎熱、沒胃口吃飯,家裡就會做涼麵。

煮花生、馬齒莧饃,這些農村90後兒時記憶中的夏日美食,你吃過嗎

做涼麵也挺費事的。要先把面煮熟,然後撈起來,用井拔涼一遍遍地衝洗,讓麵條變得冰涼、勁道,洗到最後從外面摸鋼盆,都能感覺到冰涼透骨才行。

麵條在井拔涼裡像徐志摩筆下的水草一樣自由伸展、飄蕩。

醬料做法也很簡單,蒜、辣椒、香油,大量的醋、少量的水和鹽,隨意調配即可。

冰涼的水盆裡抓一把冰涼柔韌的麵條放碗裡,倒入蘸醬,寡淡的麵條立刻變得活色生香

在炎熱的夏天晚上,吃上好幾碗這樣的涼麵,才善罷甘休。暑天的悶熱煩躁蕩然無存。

現在想起來,吃手抓涼麵好像是幾百年前的古老手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