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分享,还抢别人的玩具,如何权衡孩子的"物权",试试这3招

晓琳妈妈给我发信息,说她家小女儿最近怎么变得自私霸道,我问了具体的原因,她概括说:

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开始还玩的好好地,突然就抢过来别人手里的玩具不肯撒手,大人们赶紧哄两个孩子,为了缓解尴尬就说要一起分享,让两个孩子互相交换玩具玩,对方小孩同意了,可自家这个小魔头却又霸道的不肯撒手。


不愿分享,还抢别人的玩具,如何权衡孩子的

晓琳妈妈说,自己也知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变得特别"护食",会产生领地意识,不放心别人触及到自己的利益,所以在平日自己也不会要求孩子把玩具轻易的送给别人,都会和孩子商量着来,让她自己的做决定,但这次真的是弄得非常尴尬,孩子表现的特别蛮横不讲理,这让自己心慌了。

其实就如晓琳妈妈所说的那样,孩子即便年龄小也是有领地意识的,他们会表现出对自己的东西表示出占有欲望。

在一般情况下,2~3岁时期正是孩子物权意识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宝宝的表现就是比较自私霸道,把自己的东西管得特别牢,谁都不能碰一下,一旦有人动自己的东西,就会发脾气、大哭大闹。

而今天我们们就来聊一聊,孩子不愿分享还抢别人的玩具,面对孩子物权敏感期中的表现,家长们要如何权衡孩子的"物权"。

一:霸道的物权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


不愿分享,还抢别人的玩具,如何权衡孩子的

敏感期有很多方面,其中主要包括:口腔敏感期、手的敏感期、物权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等。

而"物权敏感期",就是指孩子对特定的人或物品产生物权意识的特殊时期。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孩子开始产生自我意识,但并不清楚"我"与"物"的关系。

两岁左右的幼儿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爸爸妈妈也可能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提到了儿童在两岁时自我意识突出的特点。

在他的研究理论中将儿童思维发展阶段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其中2岁多的活动正处于前运算阶段,也就是幼儿园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成为表象,并且随着语言能力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儿童可以用表象符号代替事物,用表象和语言描述事物。


不愿分享,还抢别人的玩具,如何权衡孩子的

与此同时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突出,即考虑一切事情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己为中心,总是从一个角度来观察事物,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会表现的"蛮横无理",不但对自己的利益十分看重,还会抢夺别人的东西,不愿分享。

二:孩子物权敏感期的特征

物权敏感期在孩子两岁左右的时候会慢慢的显现出来,细心观察下就会很容易发现,一般情况下会有以下特征:

1.语言上的特征

当孩子总是以"我的""我要",总结来说就是特别强调"我"这一个人代名词的时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语言特征的,在语言组织能力还不是很强的阶段,最直接明了的语言形容就是"我的",他们急于告诉他人自己身为物主的事实,以此来表现自身的领地意识。

2.行为上的表现

除了语言上的宣告主权,对于孩子来说更直接的方法还是动手来捍卫主权。有的孩子会紧紧的抱住自己的玩具,不允许他人的触摸,而这个时间段的孩子如果没有真确的物权判断能力,就可能会做出抢夺他人玩具,并且不愿意分享这样"蛮横无理"的霸道自私行为。

3.情绪上的波动

当孩子出现物权意识的时候,在非常强烈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情绪的波动,其情绪常常处于激动的状态,尤其是在自己的物品有被侵权的情况时会达到一个峰值,情感表现会比较外露,孩子会表现的一场愤怒暴躁,也可能会嚎啕大哭的。


不愿分享,还抢别人的玩具,如何权衡孩子的

物权敏感期的到来其实很好判断,家长只要稍有留心都会发现的。

三:物权安敏感期时出现蛮横无理行为的原因

物权敏感期是一种正常的情况,家长们首先不要担心怀疑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而当孩子出现蛮横无理的自私霸道表现,想要缓解这种错误行为的时候,也要先了解物权敏感期出现的原因:

1. "自我中心主义"的外在表现

"自我中心理论"是瑞士发展心理学家皮亚士提出的,他认为2-7岁的儿童的判断和行为,受感情和自己需要的影响十分强烈。

这会导致孩子只根据自己的需求出发,只遵从自己的内心想法而做出选择,也就忽略了他人的感受,会根据自己的意识来决定物品的所有权,出现抢夺行为,并且还觉得自己没有存在什么不妥。


不愿分享,还抢别人的玩具,如何权衡孩子的

这就是孩子的"自我中心主义"的体现,是孩子出现物权敏感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2.孩子的道德观念不完全

孩子会做出蛮横无理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因为家长没有做到这正确的引导,和行为举止方面的规范要求。

心理学家艾森伯格在亲社会道德理论中指出:学龄前儿童大多数处于道德推理能力发展的"享乐主义阶段"。

这阶段的孩子没有明确的道德意识,只有自己开心最重要。

3.占有欲过于强烈

占有欲捍卫自己的利益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占有欲过盛,还没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标准,那么就会极有可能做出错误的举动,会想方设法的得到自己的喜欢的东西。

占有欲是主观情感意识,并不符合客观条件。

孩子被占有欲驱使,做出抢夺的行为,还是因为所有权意识不完善。

所以说,家长们在孩子物权敏感期要更加的上心,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且培养对所有权意识的全面了解,避免出现侵犯他人利益的错误行为。

四:家长应该如何权衡孩子的物权

孩子的蛮横不讲理肯定是需要纠正的,否则的话会导致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问题,孩子还会出现正确的价值观念,而要想权衡孩子的物权,家长们可以试试这三招:

1.以身作则

孩子有的时候过于"护食"也可能是安全感不足的体现,家长们就要在平日里注意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在关乎孩子的利益问题上,要和孩子提前商量。


不愿分享,还抢别人的玩具,如何权衡孩子的

2.以牙还牙

孩子如果不听劝告,一味的坚持自我不懂得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么大人也可以用以牙还牙的方法来让孩子体会到自身的错误,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到自己的蛮横给他人带来的痛苦。

3.明确科普

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还是会把当事人的话听进心里去的,大人就要尽早的帮助孩子树立正确全面的所有权也就是物权意识,让孩子知道,物权是每个人都有的,不光要自己捍卫好自己的物权,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物权,不要侵犯到他人的利益。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有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是正常的,家长们也要维护,但同时要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塑造。

我是鲸鱼奶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专注育儿知识和分享育儿经验,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关注我,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