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權的衰落 還是歷史的轉折? 東羅馬為何出現女人密集掌權時代

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在它存在的時間裡,有一段非常讓人感覺驚訝的時期,那就是從公元1042年到公元1081年這不到40年的時間裡,先後出現了四位以女皇身份統治帝國的女性,他們分別是佐伊,狄奧多拉、尤多西婭,以及安娜•達拉森納。在拜占庭帝國的歷史上,女性統治帝國並不陌生,但如此密集的出現女性統治帝國的時代還是第一次,那麼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皇權的衰落 還是歷史的轉折? 東羅馬為何出現女人密集掌權時代

隱患的開始,女皇的現身

從源頭上講,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要從拜占庭帝國的十一任皇帝瓦西里二世說起,他在位長達六十二年,並給繼任者留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但他本人卻並未留下子嗣。在他去世後,他的弟弟君士坦丁八世因為年紀太大,也僅僅在位3年就去世了。而君士坦丁八世沒有兒子,只有三個女兒,分別是大女兒尤多西婭,二女兒佐伊和三女兒狄奧多拉,而從這裡開始,關乎王朝社稷的重大政治問題就成為了一直困擾拜占庭帝國將近半個世紀的隱患。

在繼承者的問題上,君士坦丁八世非常草率的為自己的女兒佐伊和狄奧多拉選擇一位軍事貴族羅曼努斯,因為按照法律,誰能和羅曼努斯即位,誰就是皇位的法定繼承者。而狄奧多拉以和羅曼努斯家族有血緣關係為由拒絕了這段婚姻。隨後,公元1028年,佐伊與羅曼努斯成婚並繼承了皇位,並讓當時的大教長加冕了羅曼努斯,即羅曼努斯三世。

最開始的時候,羅曼努斯對這段婚姻還抱有生產後代的幻想,但由於佐伊已經50歲,而羅曼努斯也年過60,不管怎麼努力,始終是徒勞。羅曼努斯開始逐漸冷落佐伊,甚至還剝奪了她的財政大權,這也意味著佐伊喪失了對臣民封賞的權力,相當於變相剝奪了佐伊的政治權力。

皇權的衰落 還是歷史的轉折? 東羅馬為何出現女人密集掌權時代

佐伊女皇

兩位女皇聯合執政

在政治和情感的雙重打擊之下,佐伊將自己的情感轉移到了自己的年輕的情人米哈伊爾身上,並且兩人的姦情很快就人盡皆知,為了拿回屬於自己的權力,佐伊夥同自己的宦官近臣密謀毒死羅曼努斯三世,並通過賄賂的手段讓大主教祝福了她與情人米哈伊爾的婚禮,即後來的米哈伊爾四世。但很快,米哈伊爾四世也開始冷落佐伊,然而他的身體卻一直不怎麼健康,據史料記載,他應該患有癲癇,而且經常在公開場合發病,最終於公元1041年離世。

後來在孤兒院院長約翰的推薦下,將其侄兒米哈伊爾引薦給了佐伊,並最終被收為養子,成為了米哈伊爾五世。但不久以後,驕傲自大的米哈爾伊爾五世,居然想驅逐佐伊,並最終引發了暴動,米哈伊爾五世被趕出皇宮,在人民的擁立下,拜占庭帝國也迎來了佐伊和狄奧多拉兩位女皇聯合執政的時期。

兩位女皇共治以後雖然將國家治理得還算不錯,如遏制了買賣官爵的現象,但在很多人非議的情況下,僅僅維持了一個多月的聯合執政就被迫取消,佐伊再次嫁給了官僚貴族,即君士坦丁九世。

皇權的衰落 還是歷史的轉折? 東羅馬為何出現女人密集掌權時代

狄奧多拉在金幣上的形象

狄奧多拉女皇的獨立執政

君士坦丁九世死去以後,狄奧多拉繼承了皇位,她並沒有嫁人也沒有收養男性繼承人,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女皇。可以說狄奧多拉是一名很有作為的女皇,雖然在當時的帝國內部有另一隻力量想推翻她的統治,但女皇抗住了,並且狄奧多拉上臺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肅清政敵,並且開始在國家的各個部門安插親信,如她將她的寵臣,閹人塞奧多魯斯任命為東方軍區總司令。

總而言之,在狄奧多拉統治的統治期間,拜占庭的政界經歷了大換血,宦官集團得到重用,而軍事貴族則遭到排擠。同時狄奧多拉統治還開始施行財政緊縮的政策,制止了前任君士坦丁九世揮霍浪費的不良政策,而正是這一些列的觸發貴族利益的政策,導致狄奧多拉在當時很不受歡迎。即便是她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私生活也從不亂來,但由於女性的角色依然被人所詬病。在她臨死前,她不得不接受其他貴族的逼迫,指定了官僚貴族米哈伊爾-斯特拉提烏提庫斯為繼承人,後者即為米哈伊爾六世。

皇權的衰落 還是歷史的轉折? 東羅馬為何出現女人密集掌權時代

狄奧多拉

尤多西婭破除毒誓再嫁軍事貴族

此後的拜占庭帝國再次陷入混亂。公元1067年,君士坦丁十世在即將離去的時候,兒子米哈伊爾還遠遠不夠成熟,為了確保家族利益不受損失,君士坦丁十世將權力將給了自己的妻子尤多西婭,並讓自己的妻子在大教長面前發下毒誓:永不在嫁,1067年,尤多西婭開始統治帝國;但僅僅到了1068年,尤多西婭就不得不破除誓言,再次嫁給了軍事貴族,即羅曼努斯四世。

當初發下毒誓不得再嫁的尤多西婭為何違背自己的誓言呢?這不得不說和當時帝國內外嚴酷的政治環境有關係。在當時,瓦西里二世打下的江山已經是支離破碎了,庫曼人對巴爾幹半島虎視眈眈,諾曼人在意大利也不斷的製造摩擦,而東方的塞爾柱突厥人此時已經洞開了通往帝國腹部地區的大門;由於經濟上的捉襟見肘,造成了帝國的軍事防禦嚴重落後和鬆懈,而正是在這種嚴苛的環境下,為了整合內部資源,尤多西婭需要和軍事貴族結婚以獲取支持。

羅曼努斯四世上臺以後對外交和內政的糜爛並沒有得到緩解,反而加劇了政治動盪和軍事叛亂。先是哈伊爾七世成功奪權,後是尼基弗魯斯•博塔尼阿迪斯自立為帝。直到公元1081年,軍事派貴族,科穆寧家族的阿萊克修斯建立科穆寧王朝為止。

皇權的衰落 還是歷史的轉折? 東羅馬為何出現女人密集掌權時代

尤多西婭金幣形象


“女皇”安娜•達拉森納

阿萊克修斯的成長和他的母親安娜•達拉森納培養功不可沒。安娜•達拉森納可以說是一位非常精明的政治家,為了輔佐自己的兒子稱帝,她對自己的八個子女婚姻都做了相應的安排,並且利用自己子女與軍事貴族的聯姻奠定了阿萊克修斯登上皇位的基礎。當上了皇帝以後,阿萊克修斯在政治上依然非常依賴自己的母親,在他出徵時期,他甚至讓自己的母親全權接管整個國家的政務,雖然安娜•達拉森納只是代為攝政,但在歷史的檔案資料中,她一直被稱為“女皇”。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從佐伊到安娜•達拉森納統治的近40年裡,幾乎每到10年,拜占庭帝國就會出現一位女皇,這種現象在拜占庭帝國的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和當時帝國的皇權的基礎非常不穩定有關,並且和當時國內的貴族勢力以及當時的政治制度也有關聯,其本質上是拜占庭帝國皇權的快速衰落。

皇權的衰落 還是歷史的轉折? 東羅馬為何出現女人密集掌權時代

女皇統治時期短的原因

除了這一時期出現大量的女皇統治現象,短暫性也是這一時期女皇在帝國統治期間的特點。如佐伊和塞奧多拉聯合執政僅僅一個多月,塞奧多拉的單獨執政也僅僅一年多不到兩年,尤多西婭以攝政身份執政也僅僅七個月,而安娜•達拉森納也僅僅只是在兒子出征時代為攝政,與東羅馬帝國的第一位女皇伊琳娜執政17年的歷史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這種現象又是如何造成的呢?表面上看的話,好像是國內官僚貴族集團的衝突和內鬥所造成,比如在其他貴族勢力的威逼之下,佐伊就不得不通過再嫁的方式來維持政治的穩定,尤多西婭西亞也是如此。包括哪怕是取得了獨立統治的狄奧多拉,她因為女性的身份造成和教主的衝突,統治時間也極為短暫,並且在她臨死前,受到官僚勢力的逼迫,不得不選擇他們推薦的指定繼承人。

皇權的衰落 還是歷史的轉折? 東羅馬為何出現女人密集掌權時代


在伊蘇利亞王朝時期,帝國全面收縮,而鄰居阿拉伯人趁勢舉起,兩家的矛盾一直很尖銳,而伊琳娜針對阿拉伯人的妥協和退讓則讓拜占庭帝國在軍事和經濟上承受了巨大的損失,但這也卻保證了她長達17年的執政。簡單點說,伊琳娜之所以能夠執政長達17年,是因為她利用了國內政治的亂象和國際形勢。在伊琳娜統治期間,持續長達100餘年的“毀壞聖像”運動剛好處於初始階段,她還利用軍隊和教會的矛盾,互相打擊雙方的力量,並且導致拜占庭帝國皇帝制度中的遺孀繼承傳統無法實施,伊琳娜正是利用了這一階段的歷史特徵實現了其對拜佔廷國家權力的長期控制。

所以,當我們再深層次去看待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拜占庭帝國在經歷了伊蘇利亞王朝到馬其頓王朝的時候,帝國在外交理念和關係的維護上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比如拜占庭人對理想統治者崇尚威猛高大,能征善戰的形象,而10世紀以後,拜占庭帝國的國際格局和外交關係發生了轉變,這也是導致女性普遍只能短期統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皇權的衰落 還是歷史的轉折? 東羅馬為何出現女人密集掌權時代

伊琳娜

時間雖短 影響很長

雖然這一時期的拜占庭女皇的執政時間普遍很短,但仔細看看,你會發現他們對拜占庭帝國的影響力卻很長。我們可以梳理一下,佐伊從1028年繼承皇位到1050年去世,她決定和影響了三任皇帝的去留,包括被毒死的曼努斯三世,因疾病而死的米哈伊爾四世,以及米哈伊爾五世,持續影響了拜占庭帝國22年。

狄奧多拉從她和佐伊聯合執政到1056年去世,影響拜占庭帝國14年。尤多西婭在退位以後仍然是當時拜占庭帝國的政治重要人物,所以後來當上皇帝的阿萊克修斯曾經都考慮過娶她為妻。安娜•達拉森納早在在公元1057年的時候,當時的伊薩克一世退位以後,安娜•達拉森納勸說其丈夫約翰•科穆寧繼承其兄長之位,被拒絕。然而這沒有動搖安娜•達拉森納的政治野心,最終通過自己8個子女和本國貴族的聯姻,把自己的兒子阿萊克修斯送上了皇位。由此可以看到,女皇們的“在位”時間雖然短暫,但政治能量的持續輸出時間並不短暫,那麼她們對當時的拜占庭帝國政治局面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皇權的衰落 還是歷史的轉折? 東羅馬為何出現女人密集掌權時代

佐伊

佐伊所帶來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對拜占庭皇位的去留上。佐伊對丈夫這個角色的任性挑選,也是造成拜占庭帝國後期政治不穩的一個因素。除了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她的父親君士坦丁八世挑選的以外,後面的丈夫都是她自己挑選的,並且可以看出,政治和能力並不是她挑選丈夫的首要因素,而是年輕貌美。

比如年輕的米哈伊爾四世,儀表堂堂的官僚派貴族君士坦丁九世。並且這種任性的選擇方式造成了拜占庭帝國內部的政治畸形和農民起義的爆發,比如因為米哈爾四世時期對因為對巴爾幹地區的殘酷稅收,引發了巴爾幹半島的農民起義;而君士坦丁九世肆意揮霍也造成了11世紀後期拜占庭的財政危機。綜合來看,佐伊對皇位的任性和感情用事,對拜占庭帝國的政治內耗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消極影響。

皇權的衰落 還是歷史的轉折? 東羅馬為何出現女人密集掌權時代

狄奧多拉

狄奧多拉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她和教會方面的關係,由於她曾經被長期軟禁在修道院,讓人一度覺得她沒有存在感,甚至連當時的米哈伊爾五世也不知道她的存在,但正是長期的軟禁生活讓她和修道院保持了非常良好的關係,併成為了她後期在政治上的重要盟友。但塞奧多拉上臺以後不嫁人也不收養男性繼承人的做法引發了與教會的矛盾,並一度非常危險。

狄奧多拉雖然在政治上的其他地方採取財政緊縮政策,但唯獨對修道院採取了慷慨的賞賜並且提拔和任命了高級教士為自己的宮廷大臣,她這麼做也是想借此調節教權和皇權之間的矛盾。但塞奧多拉在對教會群體的妥協以及支持其實是變相的將教權力量擴大了,這也對後世教權與皇權之間的關係造成了深遠影響。

皇權的衰落 還是歷史的轉折? 東羅馬為何出現女人密集掌權時代

尤多西婭

尤多西婭的家庭背景是君士坦丁十世可以繼承王位的主要推手,她是當時大教長米哈伊爾一世的侄女,她的父親是當時官僚貴族的嫡系成員。所以在當時的伊薩克一世是在進退兩難的政治窘境中提名了君士坦丁十世為他的繼承人。而伊薩克一世正是在大教長的壓力下被迫退位,而尤多西婭的背景則成為了君士坦丁十世脫穎而出的殺手鐧。

尤多西婭作為母親在家庭教育上有著不可推脫的責任,君士坦丁十世逝世時,他的兒子米哈伊爾七世原本可以不需要攝政,但他在政治上的幼稚和不成熟,不得不讓君士坦丁十世做出讓尤多西婭代為攝政的安排,並且逼迫她不得再嫁。而米哈伊爾七世這種軟弱的性格完全是她強勢的母親所造成的。

同時尤多西婭再嫁以後,由於損害了杜卡斯家族的利益的,並且導致了杜卡斯家族為了政治利益犯下了國家級的軍事錯誤,這也就是著名的曼茲克特慘敗,這起由內部政治鬥爭引起,進而通敵導致的慘敗讓塞爾柱突厥人洞開了拜占庭東方的大門,此後拜佔廷毫無抵抗之力。可以說,這次產生巨大影響的軍事行動是拜占庭帝國內部鬥爭的惡果。

皇權的衰落 還是歷史的轉折? 東羅馬為何出現女人密集掌權時代

安娜•達拉森納

安娜•達拉森納政治影響主要再她對子女婚姻的佈局上,為了輔佐兒子稱帝,她將自己8個子女的婚姻都做了系統的安排,這裡面都包含了當時國內最有權勢的幾大家族,並且樹立了她在貴族子女中的領導形象,這些貴族女性成員成為了當時政界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並未1081年阿萊克修斯成功政變登上皇位立下了汗馬功勞。

同時,安娜•達拉森納還長期垂簾聽政,她對當時已經腐化的拜占庭政治進行了改革,而正是這種改革扭轉了民眾對於統治者的不良印象,這對重塑統治者的權威和形象有著巨大的幫助。

皇權的衰落 還是歷史的轉折? 東羅馬為何出現女人密集掌權時代

結語

綜合來看,造成當時拜占庭帝國女性統治者頻繁上位的根本原因在於當時帝國的皇權衰落和政局不穩定,而幾位女皇能夠上位的原因,也分別有幾股力量充當了幕後推手,他們分別是教會、貴族勢力以及民眾,並且這三股力量成為了長期威脅拜占庭帝國皇權的潛在隱患,並引發了帝國的社會結構改變。

其次社會結構的改變導致拜占庭對於女性的心態有了更多的變化,比如世俗法律和教義對女性地位做出了讓步,並且保障了女性對婚姻以及財產等方面的權力,同時拜占庭的政治文化也演變成為家族政治文化,在這種情況下,已婚婦女的家庭地位被提高,血親繼承製度深入人心。正是在這種理念下,這四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能夠成為女皇。

皇權的衰落 還是歷史的轉折? 東羅馬為何出現女人密集掌權時代

同時,在女皇統治帝國的時期,也帶動了女性權力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城市中給予了女性就業以及從事其他活動更多的寬容度,而不是讓女性僅僅侷限於家庭生活,女性真正的成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參與者。

但我們也能看到女皇有些地方做是做的不夠好的,如佐伊對丈夫的人性選擇造成了拜占庭政局的不穩定,並且她涉密的行為影響了財政,狄奧多拉對教會的依靠導致教權力量的增大,尤多西婭和安娜•達拉森納也造成了一定時期的政治混亂。總體來講,這一時期的女皇不僅是拜占庭帝國的里程碑,也是人類封建王朝文明的重大事件,並以此給予了我們更多的思考和學習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