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之際的“皇權”制度究竟是如何出現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長達800多年的諸侯格局的局面。雖然秦朝因為秦始皇的窮奢極欲,只存在了15年就分崩瓦解,但是它所創立的皇帝制度,

“天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的政治原則,塑造了中國2000多年的帝制時代。

秦漢之際的“皇權”制度究竟是如何出現的?

為什麼秦朝會開創皇權制度?這既與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有關,也與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相契合。

三家分晉:讓周天子徹底喪失權力

公元前403年,強大的晉國被自己的大臣瓜分,分裂成了韓、趙、魏三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

秦漢之際的“皇權”制度究竟是如何出現的?

晉國原本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面對內亂,周天子應該興師問罪,維護禮儀秩序。然而,此時的周天子手中已喪失兵權,只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

韓趙魏三國君主恃兵驕橫,還親自跑到周天子的國都請求承認自己的地位。周天子懾於威勢,只好同意。自此,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三家分晉”標誌著中國進入了戰國時代。

對於秦朝的官員而言,他們自然知道分封制度導致周天子的悲慘境地,所以僕射周青臣說:“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可以傳之萬世”。

秦漢之際的“皇權”制度究竟是如何出現的?

從戰國開始,君主開始注重收縮自己的權力

戰國時代與春秋時代不同,春秋時期存在的一百多個諸侯國此時已被吞併殆盡,中華大地上只剩下齊、楚、燕、韓、趙、魏、秦為主的七大強國。

當時的人也都知道,未來歷史的走向,將由它們主導。諸侯國少了,相應的諸國的領土也就增加了,領土擴大所帶來的是一系列政治體制的變化。

各個諸侯國為了將權力有效的貫徹到領土內各個地區,一套超越此前分散而簡陋的“村莊式”國家形態和血緣式管理形態的制度,也就是官僚制由此誕生。

《大戴禮記》裡面曾形象的說明了當時各國的政治運作方式:“百官備,百制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後事行者,杖而起;身自執事而後事行者,面垢而已。凡此,以權制者也”。

秦漢之際的“皇權”制度究竟是如何出現的?

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來,隨著官僚制度的發展,君主開始重視自己手中的“權”。“權力體系”是“法家”著重強調的。法家認為,只有君主高度極權,天下才會有秩序,恩威並施,臣下才會為君主賣命。秦國是“法家”思想的受惠者。

商鞅變法:讓秦國徹底走向富強

秦國之所以能夠富國強兵,成為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就是因為“商鞅變法”。商鞅提出的連坐法、獎勵軍功等改革措施雖然讓秦國變成人人自危的國家,但是它也充分發揮了人們內在的潛能,增加了秦國軍隊的戰鬥力。商鞅還是第一個提出實行郡縣制的人。

秦漢之際的“皇權”制度究竟是如何出現的?


秦始皇同樣運用韓非子和李斯等“法家”思想家,韓非認為君王應該讓天下結成一個情報網,“使天下不得不為己視,使天下不得不為己聽”。

此外,韓非還提到平民與權貴之間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廢除之前“刑不下大夫,禮不下庶人”的不平等制度。韓非子的這些思想為後來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法家”思想仍舊是主導秦始皇治理國家的手段。只不過,秦始皇后來將“法家”思想過於極端化,造成了“以天下奉一人”的無德舉動,從而導致秦國迅速土崩瓦解。但是,到了漢朝之後,“法家”思想和儒家“仁德”思想結合,最終誕生了一套可以控制天下的嚴密的官僚體系。

秦漢之際的“皇權”制度究竟是如何出現的?


有學者認為,法家的“君臨之術”成為2000多年來,高度中央集權,以君主專制、人治為主軸的政治體制,歷代統治者都“喜秦法之便於一人也,明詆其非,暗襲其利”。可見,皇權制度的出現,其實是歷史發展所導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