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麃孝禹碑,出土於平邑縣原平邑集附近。現藏於山東省博物館,是迄今我國現存最早的墓碑。目前,我國現存西漢墓碑極少。在已發現的墓碑中,平邑縣的麃孝禹碑是年代最早的一個,也是著名的漢代畫像石刻。有著重大的歷史研究價值,是十分珍貴的歷史文物資料又稱麃孝禹刻石、河平刻石。
此碑刻於西漢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碑高147釐米,寬45釐米。圓形碑首,上刻粗花紋屋形,下有兩鳥相對,左為鶴,右己泐,均陰刻。碑文隸書,2行15字,有界欄。右行刻“河平三年八月丁亥”8字,左行刻“平邑成裡麃孝禹”7字。
從碑文上看不出麃孝禹的生平事蹟,但可知平邑集是其居住之地,逝後葬於該處,墓碑立於“河平三年八月丁亥”, 即漢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
專家考證,從已發現的西漢墓碑中可以看出,該碑刻立於漢碑初興之時,墓碑的定製尚未形成,因此該碑的形制、書丹、繪畫等別具一格。
考古及書法界的專家學者認為:麃孝禹碑的書法風格道勁蒼古,可為古隸之代表。
麃孝禹碑最早被發現並引起文物收藏者的高度重視始於清同治年間。同治九年(1870年),時任泗水縣知縣的揚州人宮本昂在一次走訪平邑集時發現該碑(發現位置一說在原平邑集南,一說在今縣城城西)。該碑自樹起之日距同治九年已過去1896年,距今已2037年了。
此碑出土後,幾經易人,傳世於今,真可謂飽經滄桑,歷盡磨難。自宮本昂發現該碑及其收藏價值的訊息傳出後,尋訪、拓片、收藏或竊此碑為己有的人紛至沓來。先是宮本昂收藏於學官,後易其弟宮昱手中。後任城人(今濟寧)劉恩瀛又於平邑訪得。幾經輾轉,又歸屬於南海李山農,深藏於濟南城東流水街李氏漢石園內。到1920年又現於莒縣的莊式如宅院中。抗日戰爭爆發後又一度失傳。建國初期在濟南成大汽車行又被發現,再一次引起考古界的轟動和高度重視,並得到精心呵護,轉藏於山東博物館,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閱讀更多 青藍師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