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人才凋零諸葛亮責任有多少?其用人不當為蜀漢留下巨大隱患

公元223年,劉備因為夷陵之戰兵敗,病逝白帝城,命諸葛亮與當時的尚書李嚴輔佐少主劉禪,還曾對諸葛亮表明,如劉禪無能,諸葛亮可自取江山。其中《三國志》中有過這樣一段記載,先主泣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一番毫無保留的肺腑之言,讓劉備感動至極,立即信誓旦旦的表示將會為蜀漢王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蜀漢人才凋零諸葛亮責任有多少?其用人不當為蜀漢留下巨大隱患

自此劉禪繼位,諸葛亮掌權,劉備去世時的蜀漢可謂是一個爛攤子。因為五虎大將關羽的剛愎自用,使得蜀漢丟失了荊州這一大塊地盤,其丟失國土之大佔據了蜀漢的五分之二,對蜀漢而言損失不可謂不重。而關羽也因為敗走麥城被東吳大將呂蒙所擒殺,五虎大將關羽率先陣亡。

背景

蜀漢人才凋零諸葛亮責任有多少?其用人不當為蜀漢留下巨大隱患

公元221年七月,荊州丟失兄弟身死而惱羞成怒的劉備傾全國之力討伐東吳,自此三國最後的一場大戰“夷陵之戰”開始。東吳大將陸遜率軍與蜀軍相持數月,最後使用火攻使得蜀軍火燒七百里連營,劉備兵敗退回白帝城,所帶數萬兵馬損失殆盡。因為關羽丟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兵敗去世,蜀漢元氣大傷,自此諸葛亮執掌蜀漢政權。

蜀漢人才凋零諸葛亮責任有多少?其用人不當為蜀漢留下巨大隱患

諸葛亮在蜀漢政權建立前,為劉備鞍前馬後,使得當時只有幾千兵馬且無棲息之地的劉備兄弟等人迅速壯大,於赤壁之戰後佔據荊州等地,與孫權及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之後更是為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諸葛亮是劉備建立蜀漢政權中最為重要的人。

沒有諸葛亮的出謀劃策和龐大布局,縱然劉備有各大虎將也只不過是在曹操的追擊下到處逃竄而已,能否安定還要兩說,更別提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局面和建立蜀漢政權了。可在世人多歌頌諸葛亮經天緯地之才,對蜀漢的不世功勳時,可曾想到諸葛亮一直以來對蜀漢造成的人才損失和留下的巨大隱患?

蜀漢人才凋零諸葛亮責任有多少?其用人不當為蜀漢留下巨大隱患

歷史上諸葛亮善於用人,卻也猜疑不斷用人不當,死在其治下的能人異士眾多,不被其重要的才能傑出之人更是數不勝數。蜀漢之所以國弱跟後期的人才凋零被滅國,與其用人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可以毫不客氣的說,被諸葛亮殺死和不被重用的人都可以用來建立另一個蜀漢了。

被殺和不被重用的人

劉封

其是劉備的養子,一直以來跟隨劉備南征北戰無論是作戰實力還是指揮能力都非常出色,是劉備陣營中不可多得的一位猛將。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劉備對這個養子非常滿意,對其讚賞有加,直到後來劉備有了劉禪,才把注意力轉移到了親生兒子身上。在和孟達守上庸之時,因為失守,孟達惶恐劉備怪罪,就慫恿劉封叛逃曹操,可劉封果斷拒絕了,反而心甘情願回去任劉備懲處,從這裡可見劉封對於劉備的忠心。

對於劉封的過錯劉備本不打算深究,畢竟勝敗乃兵家常事。可這時候諸葛亮說話了,諸葛亮覺得劉封過於生猛,又是劉備養子,地位極高,怕其未來對劉禪有威脅,不好控制,就以各種理由建議劉備將其賜死。

而在諸葛亮這個大軍師的建議下,以及後面的各種原因,劉備最終還是除掉了劉封,自此其陣營又少了一員大將。

彭羕

這個人物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其真實才能並不亞於楊儀、蔣琬和董允等人,甚至要高出不少。其成名也比這些人早很多,在早年因為才華橫溢甚至被當時的龐統和法正共同推薦給劉備,可想而知其才華。而劉備也因為其才華對其器重有加,把其留在身邊加以培養,如果彭羕不死,在後面是很有可能接替龐統和法正的位置的。

蜀漢人才凋零諸葛亮責任有多少?其用人不當為蜀漢留下巨大隱患

但因為其性格狂傲且得到劉備的重用,把當時的很多人都不放在眼裡,也正是因為其狂傲目中無人的態度,深受諸葛亮的反感。因此,諸葛亮就一直在劉備耳邊吹風給彭羕使絆子,說其不是安分守己之人,日後可能其心有變。而劉備也把這些話聽進去了,也就逐漸疏遠彭羕,在後面更是將其貶黜。而彭羕則心生怨恨無處可發,就找了馬超訴苦發牢騷說:“你負責外面,我負責裡面,天下可以輕鬆平定”。就是這樣的一句發牢騷的話,被馬超告密給了劉備,最後愣是被劉備給除掉了。

一個在未來堪比龐統法正的人才就這樣被扼殺了,先不說其有沒有反心,如果真有早就反了何必還找馬超去訴苦?而劉備對諸葛孔明的話深信不疑,從劉封到彭羕,都是被這樣的猜忌給除掉了,不否認這倆人做錯過很多事情,但相對於那樣的過錯,兩個人的價值要高的多。

魏延

熟知三國曆史的人都曉得,魏延的實力並不遜色於五虎大將,甚至還比五虎大將中的某些人還要略強一些,

只不過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排上號而已。魏延早些年跟隨劉備,在攻取漢中時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劉備封為漢中太守,成為鎮守一方的將領,深受劉備的器重。尤其是在諸葛亮北伐時,曾獻計子午谷直取長安,但因為受到諸葛亮的猜忌,其計謀並沒有受到重視。而且魏延本是有實力鎮守一方的將領,卻被諸葛亮調去當先鋒,無疑是大材小用,而原因很有可能是諸葛亮不放心魏延。因為魏延這個人自矜和目中無人,與當時另一個很有才華的楊儀不和,而諸葛亮則偏愛楊儀。在後期諸葛亮病重時,秘密招來楊儀和姜維等人,吩咐在諸葛亮去世後,如果魏延不服從命令就隨他。

蜀漢人才凋零諸葛亮責任有多少?其用人不當為蜀漢留下巨大隱患

諸葛亮去世後,因為楊儀與魏延的矛盾,被楊儀誣陷謀反,隨後被馬岱斬首更是被楊儀滅三族,可以說是悽慘無比。這一切都跟諸葛亮有很大關係,從一開始諸葛亮就不信任魏延,對其有諸多猜疑,在其去世前還吩咐楊儀等人密切關注魏延,最後被楊儀找到機會和藉口除掉了。楊戲:

“文長剛粗,臨難受命,折衝外御,鎮保國境。不協不和,忘節言亂,疾終惜始,實惟厥性。”

楊儀

楊儀這個人在蜀漢時期可以說是非常有才華的一個人,但其心眼小且斤斤計較,跟當初的魏延一樣對權利極為看重。諸葛亮在時,對兩個人的矛盾並沒有過多調和,使得諸葛亮去世後,沒有了他的鎮壓,兩個人的關係迅速惡化。後面楊儀因為得到了諸葛亮勢力的支持,得以除掉魏延,但史上評價其殺魏延是洩私憤,令蜀漢損失了一員猛將。

蜀漢人才凋零諸葛亮責任有多少?其用人不當為蜀漢留下巨大隱患

而楊儀在蜀漢後期,因為個人性格原因並沒有得到重用,被安排在了閒職,最終因為怨恨而終,這些跟諸葛亮也有一定的關係。王夫之:

“楊儀福小之器耳,其曰“吾若舉軍就魏,寧當落度如此。是則即為懿屈而不慚者。”

楊儀的政治才能在蜀漢是不可多得的,魏延的軍事才能更是不下於五虎大將,可因為諸葛亮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使得兩個人在後面自相殘殺,極大的消耗了蜀國的實力。也使得諸葛亮去世後本就不多的人才更加凋零,最後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

李嚴

這個人很多人也不熟悉,但其卻是劉備的託孤大臣,跟諸葛亮一樣,可想而知劉備對其的重視程度,其才華遠比蔣琬董允這些人高得多。其官至尚書令,早年在任太守期間,以一己之力帶領數千人的軍隊平叛了數萬人的地方叛亂。此後還曾擊退過後方蠻夷首領高定對新到縣的入侵,因為其個人軍功顯赫被劉備封為輔漢將軍。領兵作戰能力可見一斑,以其之才鎮守一方綽綽有餘,而諸葛亮呢?

在北伐的時候,楞是把他揪出來去擔任一個後期運糧官,對於這樣有傑出才能的人被諸葛亮這樣用實在難以理解。

蜀漢人才凋零諸葛亮責任有多少?其用人不當為蜀漢留下巨大隱患

而更為可惜的是,李嚴在北伐中,因為下雨運輸糧草不及時,耽誤了北伐而導致最後退兵,被諸葛亮治罪貶為平民。雖然不否認李嚴在這件事情上負有責任,但諸葛亮把一個同他一樣被劉備託孤的重臣罷黜貶為平民,實在過於浪費人才了,致使其最後鬱鬱而終。常璩:

“其太守,漢興以來,鮮後顯者。”

蜀漢的人才真的是層出不窮還是人才多到飽和?這樣有才華的人都被隨意丟棄,如今看來,諸葛亮的做法蜀漢人才不凋零才是怪事兒。

馬謖

這個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因為大意失街亭,退軍後被諸葛亮斬首。其才華有多出色?據史書記載,因其才氣過人,好論軍計,深受諸葛亮的器重。其器重程度不亞於後來的姜維,諸葛亮與其每次見面談論,都可以從白天談到黑夜,諸葛亮對其的看重可見一斑。在當年諸葛亮率軍討伐雍闓時,還曾讓馬謖出過計策,最後依靠馬謖的計策成功收穫孟獲,平定了叛亂,因為這次出色的表現,使得隨行將領對其佩服不已。

蜀漢人才凋零諸葛亮責任有多少?其用人不當為蜀漢留下巨大隱患

然而就因為一次大意使街亭失手,諸葛亮就將馬謖以及在街亭作戰的中的李盛、張休等全部處斬,自此,蜀漢又失一員大將。過錯不論,但對於馬謖的功勞和其潛力相比,價值是遠遠大於街亭的,不否認街亭對於諸葛亮北伐的重要性,但就這樣把這樣一個有優秀的領兵作戰能力的將領斬首,實在過於可惜了。後世胡寅曾言:

“街亭之敗,罪由馬謖;箕谷之敗,咎自鄧芝。兵多於賊反為賊所敗,而諸葛公以為病在一人。

除此之外還有如向朗、吳壹等蜀漢眾多能人,要麼是不受重要被罷免,要麼就是被錯殺。蜀漢並非沒有人才,反而是人才濟濟,像魏延、劉封、李嚴、楊儀、馬謖、彭羕等人皆是才華傑出之輩,文能興國武能安邦,都是可以獨立鎮守一方之人。不否認這些人身上都有過大錯,但對於三國混亂的戰爭環境,蜀漢要能安守一方要想強大,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後世習鑿齒:

“諸葛亮之不能兼上國也,豈不宜哉!夫晉人規林父之後濟,故廢法而收功;楚成闇得臣之益己,故殺之以重敗。今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國,而殺其俊傑,退收駑下之用,明法勝才,不師三敗之道,將以成業,不亦難乎!且先主誡謖之不可大用,豈不謂其非才也?亮受誡而不獲奉承,明謖之難廢也。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節任,隨器付業;知之大過,則違明主之誡,裁之失中,即殺有益之人,難乎其可與言智者也。”

現實情況是蜀漢地盤人口本就少,而才華傑出之人卻是被這樣浪費和斬殺,由此看來,蜀漢國弱和人才凋零也並非是沒有道理的。要說蜀漢前期國弱是因為荊州丟失和劉備夷陵之戰損耗國力,那麼後期國弱人才凋零則就是諸葛亮親力親為、用人不當埋下隱患的原因了。

《致堂讀史管見》

《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