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失敗,只因不重用魏延?“子午谷奇謀”果真不可行?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劉備死後,諸葛亮便操起了蜀漢的大旗,緊接著就是以匡扶漢室為目標開始了數次北伐。但幾次北伐下來,蜀軍在諸葛亮的帶領下元氣大傷,匡扶漢室的目標也沒能達成。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後,身為蜀漢後起之秀的姜維擔此重任,但和諸葛亮一樣,匡扶漢室的目標仍然沒有順利達成。

諸葛亮北伐失敗,只因不重用魏延?“子午谷奇謀”果真不可行?

四大名著之中,我唯獨沒有看過曹雪芹先生寫的《紅樓夢》,其他三本名著我都曾耳濡目染,從小就是在根據它們改編而成的電視劇中長大的。俗話說:“少不讀三國,老不老水滸”,但我確實是在打打殺殺的《三國演義》中成長起來的,“紅臉的關公、黑臉的張飛、白臉的曹操”這些說法我至今銘記在腦海中。都說:看懂《三國演義》的人喜歡曹操,看熱鬧的人喜歡劉備。恰巧,我就屬於後者,怎麼說呢?我個人兒時比較崇拜諸葛亮,大概也就更偏向劉關張三兄弟了,只要是蜀漢逢戰勝利,那麼我就很高興。只不過隨著年齡的增大,我開始對諸葛亮有了另一重認識。

兒時的我,認為三國中如果沒有司馬懿的出現,諸葛亮必定天下無敵,北伐中原、匡扶漢室也能輕而易舉地實現。但其實不然,歷來人們對諸葛亮的軍師才能都有所矛盾,這個話題比較飽受爭議。

諸葛亮北伐失敗,只因不重用魏延?“子午谷奇謀”果真不可行?

第一種觀點:崔浩、陳壽

陳壽老先生就是撰寫《三國志》的作者,而崔浩先生則是北魏著名軍事家,他們二人對於諸葛孔明的看法不謀而合他們認為,諸葛亮適合治軍,但並非是善於打仗的料。

“治戎為本,奇謀為短。”

第二種觀點:羅貫中、後世帝王

羅貫中老先生正是《三國演義》的作者,先生對於諸葛亮的認可大都已經在書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了;除此之外,後世帝王對於諸葛亮的認可也是深程度的,他們大都尊奉其為“軍事”、“武侯”。

從以上兩種觀點不難看出,諸葛亮確實是具備很高能力的,但矛盾所在,便是“諸葛亮究竟是不是帶兵打仗的一把好手”,陳壽說不是,羅貫中說是。僅從三國前期來看,諸葛亮的能力是眾人皆知、有目共睹的,自打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臥龍先生之後,在沒有碰到司馬懿之前,諸葛亮所帶領的蜀軍可以說是“攻必克,戰必勝”。但數次北伐確實很難說得過去,這也就證明,諸葛亮雖有治世奇能,但也並非“百般皆好”之人。

“連年動眾,未能有克。”


諸葛亮北伐失敗,只因不重用魏延?“子午谷奇謀”果真不可行?

子午谷奇謀

若是當時諸葛亮採用魏延的建議,給他五千精兵,讓他穿秦嶺、徑直奪取長安城的話,恐怕歷史真將會改寫,但諸葛亮出於比計太過危險而將其堅決否定,“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也就不了了之了。《三國演義》中也曾有過這樣鏡頭的特寫,當時諸葛亮反對魏延之後,緊接著便轉換到了司馬懿的場景,鏡頭之下,司馬懿道出了自己的害怕之處,那其實就是魏延向諸葛亮提出的“子午谷奇謀”。按照羅貫中老先生所寫,當真諸葛亮採納了魏延此計的話,數次北伐失敗的結局很大概率會因此改寫。

魏延提出:

“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


諸葛亮北伐失敗,只因不重用魏延?“子午谷奇謀”果真不可行?

魏延的請求很明確,就是想帶兵從子午谷穿行秦嶺,同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就如同當年韓信的“暗度陳倉”一般,另行捷徑,雖然秦嶺山野陡峭,但穿行過去也並非登天難事。按照魏延這“子午谷奇謀”的說法,假如他率領精兵突然出現在長安城下,那麼長安城定然唾手可得。因為長安城太守夏侯楙膽子很小,迅速攻佔長安之後,蜀軍可以堅守長安,那麼依靠長安城中儲備的糧食堅守下去,定然可以等到諸葛亮率領大軍前來。到時候,蜀漢佔領長安就如同生米煮成了熟飯,魏軍能奈我何?魏延提出之後,諸葛亮稍加分析之後便將其痛快否決:

“亮制而不許!”

如果說魏延沒有因此而對諸葛亮心生怨恨是不太可能的,對於魏延來說,諸葛亮的輕易否定,很大因素則是因為諸葛亮很不信任他。

諸葛亮北伐失敗,只因不重用魏延?“子午谷奇謀”果真不可行?

諸葛亮的擔心不無道理

如果我們立足於理解諸葛亮的角度來看此事的話,除了不信任魏延以外,身為蜀漢掌權者的諸葛亮還有自己的考慮,如果真的准許“子午谷奇謀”的施行的話,那可是要另外面對其它難題的!

①缺乏迂迴包抄的兵團

按照魏延的話來說,他能夠依靠長安城中的糧食堅守半月有餘,那麼如果長安太守拒不投降或者魏軍早有準備的話,豈不是要涼涼了。按照以往戰場經驗來看,假如魏延軍隊直插後方的話,必須要有另外的軍隊產生合圍的效應,而當時蜀軍的大部隊根本不可能短短几日的時間就到達潼關與魏延會和;

②蜀軍兵力不夠

按照魏延的話來看,如果從蜀軍總兵力中調出一萬給魏延的話,那麼這就已經佔據到了總兵力的四分之一。當時三國鼎立的三方勢力中,唯獨蜀軍兵力最少,且是蜀軍遠道而來,再加之行車勞頓,如果突然遇到魏軍,自然少不了正面對峙,魏軍本就幾倍於蜀,再抽調四分之一,勝算便會大大縮小,全軍覆沒的機會則會大大增高。

諸葛亮北伐失敗,只因不重用魏延?“子午谷奇謀”果真不可行?

諸葛亮和魏延其實都有道理

總而言之,如果諸葛亮早就能提前預料到北伐會接連失利、匡扶漢室難能實現的話,重新來過之時,恐怕諸葛亮會對魏延有個說法的。但歸根結底均是因為蜀軍兵力不夠,大家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諸葛亮除了對魏延的猜忌心理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兵力不夠;相反,魏延也是立足於兵力不夠,所以才不得已提出冒險的“子午谷奇謀”。

不管怎麼說,後人所說終將只是猜測罷了,終歸計劃趕不上變化,但如果諸葛亮對魏延沒有多加猜疑的話,我想這一文一武,會對當時的蜀軍窘況有所改善的,畢竟蜀漢後期無能人,論起智勇雙全,誰都不及魏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