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霸神器:45分鐘寫好一篇文章,條理清晰,印象深刻

今天有朋友問,孩子高三,作文是老大難,現在又沒法好好上課,怎麼短時間快速提高寫作能力?你這一直寫,給說說?

畢竟離我高考過去有些年了,不敢瞎說。但關於寫作,有些技巧確實是放之四海而皆準,適用非常廣泛的。

高考作文有個特點,不僅重質量,而且有時限,對不對?文章質量和寫作時間,對很多和我一樣在平臺寫作的夥伴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驗點。針對這個特點,我想推薦《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高考制霸神器:45分鐘寫好一篇文章,條理清晰,印象深刻

關於推薦理由,有三點:

首先,要實際能提高對不對?

這本書裡提到的寫作原則,既簡單又結構化,不僅一目瞭然,而且在全書的行文中幾乎都有用到。除了書中提到的例子,這冊書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寫作案例。可以說,只要記住了大原則,上手很容易。

其次,要求短時間快速對不對?

這本書超薄,一共100多頁,我在微信讀書上看的,一下午差不多看完。學得快才能用得快不是?

第三,不能光我說好對不對?

這本書被譽為美國常春藤名校入學考試絕密利器,美國著名考試培訓機構Kaplan教學主管20年經驗總結,學生應試必備讀物。Kaplan可是世界領先的終身教育服務商之一,業務遍及全球,尤其以提供備考服務聞名。對於提升中英文寫作,它都適用。

書裡講到,寫作包含四大支柱。

1.結構:文章組織和表述觀點的順序。

2. 風格:寫作方式、恰當使用例證。

3. 可讀性:表達方式、材料的視覺愉悅感、易讀性。

4. 語法:措辭、語言表達正確性、可接受性。

掌握這四大支柱再來寫作,就算得上“胸中有丘壑”,自然可以“左手取山川”。這本書主要講前三方面。關於語法,在《一本小小的金色語法書》中做了更加詳盡的論述。

書中講到20條放之四海皆準的寫作原則。對我來說,以下幾個原則既適合高中學生,對想要寫作快熟上手的夥伴也特別具有指導意義。

一、結構方面

1. 自上而下:這是說開篇先寫結論、開門見山。

故事和小說當然注重給讀者留懸念,這條原則其實是針對說明文而言。一般來說,說明文的目的就是告知別人一件事,或者講述一個道理以求說服對方。

國外經驗豐富的寫作指導老師都怎麼給學生改作文?最簡單的方法就叫“末行上移”。也就是寫完一篇文章,完全不看內容,先讓你把結尾的總結句提到文章最開頭兒。就這樣,文章整體水平就提升一大截。

其實,日常說話也應該遵循同樣的原則。一直記著前任老闆提出的工作彙報要求:我希望你一開始就說出想要怎麼辦,然後再講理由。比如請假,直接說想請幾天,然後再說有什麼事;否則接到電話或者打開短信,上來就是一大堆苦水和困擾,簡直讓人不知所云。

2. 分解事物:分解主題成3個部分,使用引導句。

在寫作裡,“3”是一個神奇的數字,圍繞三個關鍵點或者概念來構建文章往往能達到理想效果。

也就是說,先想好要寫什麼,再把這個主題拆分成三個主要方面。

我在頭條的各種文章和答題,基本按照這種結構寫。這裡就不再展開說啦。

高考制霸神器:45分鐘寫好一篇文章,條理清晰,印象深刻

前兩點其實在《金字塔原理》中也有提及,夥伴們可以看看。

3. 使用提示詞:說明寫作方向。

這個簡直不要太有用!

比如朋友來說事兒,先一頓誇我,我會怎麼想?別,別,別,等著你說“但是”呢。“但是”後面才是重點,對不對?提示詞對強調重點非常有用。

當然提示詞不光表示轉折。比如說明一箇中心點,用“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並列;要舉個例子,用“比如”;“不僅……而且……”表示遞進關係;除了開門見山,最後也需要提示總結,這時用“因此”就可以。

轉折詞的四大作用,不外乎對比、舉例、接續和總結。用上提示詞,文章結構是不是又清晰了一層?

我們說一個人好看有時會用一個詞:骨骼清奇。行文也是一樣道理,結構是文章的骨架,所謂綱舉目張,因此在結構部分說得最多。

如果要把全書內容做進一步簡化,這裡就概括出清晰實用的萬全寫作法了:選擇立場、寫下結論、陳述有如下幾個原因、使用轉折詞。按照這樣的結構寫作,就能成就一篇清晰明瞭的文章。

二、風格方面

使用準確具體的詞彙,支撐所說內容。這是所有寫作技巧中最重要的!

為什麼呢?因為個性化的事例能讓你最難忘!

比如疫情期間,好多家長抱怨娃在家太煩了,太累了,啥時候能開學啊!這其實是一種挺寬泛的陳述。

對我來說,情況是這樣的:一方面要完成幼兒園和課外機構佈置的各種學習任務,各種線上打卡:週一早九點有視頻升國旗,每隔一天上午有半小時外教直播課,每晚七點老師在抖音還有直播,中間各種美術、手工、實驗、講故事目不暇接;另一方面,高質量陪伴孩子的同時,還要抽出時間完成“在家辦公”的各項工作,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確實力不從心。這對每天時間管理的要求也更高。

這樣,是不是一種表達了相同觀點的個性化陳述呢?

高考制霸神器:45分鐘寫好一篇文章,條理清晰,印象深刻

書裡還有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形容人們正在捱餓,用怎樣的論據來支撐論點更好呢?

這是一種陳述方式:

人們正在捱餓,你可以從他們的眼睛裡、皮包骨頭的樣子中看出來。

而在描述20世紀60年代中期駐印度尼西亞年輕記者經歷的電影《危險年代》中,卻給出了更發人深省的答案:

但是,你忘不掉的是他們的臉,像重複出現的夢魘畫面。他們總是回來,揮之不去的臉龐從搖搖欲墜的茅屋窗戶後面向外望,眼神空洞。他們深陷的眼睛毫無生氣,皮膚緊緊貼著背部,雙手向外伸,眼神呆滯萎靡地乞求著。我走過這饑荒的痛苦,猶如在夢中一般。

呈現,而非述說,更能從情緒層面打動讀者。使用準確具體的例證,是好作品和普通作品的區別。

三、可讀性方面

這裡想說的原則就是,砍斷長句!

短句蘊藏的強大力量不容忽視。好的短句,用三到五個詞就能迅速抓住讀者的眼球,偶爾使用短句能給文章增添一份靈動的色彩。

西密歇根大學的保拉·拉羅克教授在她的《寫作之書》中,也用30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好文章就是要簡明扼要

比如短篇小說《大淖記事》的結尾,你看短不短?

“十一子的傷會好嗎?

會!

當然會!”

不過,書中也提到,使用短句的關鍵並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要短,長短句相結合從而創造起伏變化的風格,也是寫作藝術需要發揮作用的地方。

汪曾祺先生說過,“語言的奧秘,說穿了不過是長句與短句的搭配。”下面這句話,出自散文集《人間草木》,不僅是短,而是長短句交替出現。

我本想把這棵山丹丹帶回呼和浩特,想了想,找了把鐵鍬,把老堡壘戶的開滿了藍色黨參花的土臺上刨了個坑,把這棵山丹丹種上了。

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如行雲流水,遣詞用句短小精悍、錯落有致出了名。感興趣的夥伴不妨一看,從名家經典中收穫更實際的經驗。

以上內容,不僅適用於高中學生,對想寫作又不知從何處入手、或者想要加快行文速度的夥伴都非常有用。通過一段時間踐行,我也發現,這些原則除了對寫作有幫助,對日常說話、彙報、乃至演講都非常有意義。當然,如果是應對高考,還是建議聽從語文老師的專業意見。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原則,整本書對語態、詞彙、句式、語氣、排版、保持文章性別中立、標題提要乃至文章排版的要求都有非常充分的說明。有需要的夥伴可以進一步閱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