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朗誦《味道》


散文朗誦《味道》

味道,當然不僅是舌尖上能夠感受到的那些味道,我們常說人生百味。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我們所聽到、看到、遇到、想到,慢慢都會積累成一種特殊的味道。

味道是一種審美,是一種格調,是一種氣質,將味蕾嫁接上思想,味道就會變得豐富多彩,腹有詩書氣自華是一種味道,窗含西嶺千秋雪也別有風味,踏雪尋梅是一種味道,門泊東吳萬里船也妙味橫生。滿目蒼桑是一種味道,婀娜多姿也是一種味道。不同的味道能勾兌出不同的人生,總有一種味道會讓你流連忘返,讓你心情蹁躚。也總有一些味道給予警示,讓我們避而遠之,洗淨它們,重獲新生。

生活的味道,文字的味道,總有一種味道讓你流連忘返!有人說:“會因為愛一個人而愛上他身上的味道。”電影《阿甘正傳》裡有句臺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

味道是在舌尖的百般滋味,更是人生的萬種風情。有傷別離的苦澀,有慶相逢的歡愉,有愛不得的心酸,有放不下的無奈。氣質是一種味道,腹有詩書氣自華;品格也是一種味道,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心情有時候也是一種味道,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如果你要問我最有味道的一部文學作品是什麼,我可能會想到《紅樓夢》。因為在《紅樓夢》裡既有著讓劉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用十隻雞配著燒的茄鯗,也有著元妃省親的時候派專人賞了寶玉的糖蒸酥酪。這些都是能夠在飯桌邊嚐到的味道,《紅樓夢》最觸動人心的是字裡行間的人生況味,《好了歌》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那是一份心酸和無奈。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為人處世的一份智慧;一個是枉自嗟呀,一個是空勞牽掛,這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命中註定的愛斷情殤。

味道落到筆上就成了風格,吃進胃裡就成了鄉愁,刻在心上那就成了一輩子都解不開的一個結。就像法國作家法朗士曾經說的,讓我們盡情的去享受生活的滋味吧,我們感受到的越多,我們便生活得越長久。

有人說,詩詞存在於苦難,詩詞承載著苦難,就如同葉嘉瑩先生的一生。就像一首慢聲低吟的長詩,充滿著聚散離合各種悲歡,但是最終我們感受到的依然是愛和希望。就像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既有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一份純真質樸,也有著“路漫漫其修遠兮”的一份探索,既有著“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一份雄心,也有著“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一份從容和淡定。

這是人生的味道,是文化的味道,是民族精神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