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高權重的和珅為什麼不發動政變取代嘉慶皇帝?

一德格天1


自宋朝以後,很難出現臣子造反成功的例子了。因為趙匡胤本身就是靠篡位奪得皇位,他也怕別人給他來這麼一出。宋太祖雖然沒能收復幽雲十六州,但是對鞏固趙家天下,可謂面面俱到。重文抑武、以文人治國、發展科舉,給普通人上升的空間。明清兩代,君權日益高度集中,很難出現能夠威脅到皇權的大臣了。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廢除宰相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設立三司分化敵方巡撫權利,加強中央集權。

明成祖朱棣

朱棣靖難成功即位之後,設立內閣,實際上內閣就好比官員養的幕僚而已,不過是皇帝的私人顧問。另外,朱棣複用朱元璋時期的特務機構東廠、錦衣衛。監視官吏。

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即位以後,由於明朝體制關係加上朱高熾、朱瞻基兩位皇帝比較仁厚不像朱元璋、朱棣那麼兇殘,文官便有恃無恐,皇帝的私生活甚至都要干涉,雖然朱瞻基用心操勞國事,但他同時也有自己的愛好,喜歡鬥蛐蛐,文官中甚至有人給朱瞻基起了個外號叫“蛐蛐皇帝”。由於文官經常干擾皇帝的決定,朱瞻基下令設立“內書房”,即選一些小太監讀書,把太監拉入明朝的政治舞臺。利用太監製衡文官。太監、文官形成對立局面,皇帝居中調停。此後,雖然有太監干政、但因為文官制衡的關係,始終不能威脅到皇帝地位。朱厚照用一張紙條便把不可一世的劉瑾收拾了,魏忠賢都稱九千九百歲了,也不敢對天啟皇帝怎麼樣,還盼著天啟多活兩年。當然也有罕見太監與文官聯手,張居正和馮保便是。事實上如果不是張居正聯手馮保,張居正的新政便實行不下去。朱瞻基此舉也算是變相增加了皇權。

清朝基於明朝太監干政的局面改變了其政治體系由宗室代替了太監,另外由於清朝是滿人建立的政權對漢人也頗為防範,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獄便是威嚇天下人,實際上也威嚇了對皇位有非分之想的滿人,鞏固清朝皇權。因為誰都知道這些人是被冤枉的。

康熙玄燁

康熙親政以後,在宮內設立南書房,這樣朝內便有南書房、內閣、議政王大臣三足鼎立,互相制約彼此,最後集權於皇帝。

雍正胤禛

雍正即位之後,由於要對西北用兵,於是設立了軍機處,協助自己處理軍務,軍機處官員由皇帝親自選派,而軍機處的官員都是兼職,軍機處官員升轉還是留在其原部門。有事發生時,雍正召見軍機處官員,聽取軍機處意見,作出裁決,裁決不經過內閣直接下發給有關官員。所謂的軍機大臣,其實擔任的不過是傳旨辦事的奴才,皇帝對軍機大臣授以政事機宜,天下庶務總歸他一人處理。甚至其權利還不如明朝設立的內閣,明朝內閣有“封還”的權利,即對皇帝不合理旨意可以拒絕執行。

乾隆即位後,擴大軍機處的人數從此軍機處成為定製。清朝如此的制衡框架唯一一次被打破便是因為和珅,便是和珅擔任軍機處軍機領班之時,因為同時擔任軍機大臣、內閣首席大學士、御前大臣、同時監管吏部、戶部、刑部。其實,和珅同明朝的魏忠賢有點相似,他們的權利只是來自皇帝的信任,沒有了皇帝得信任他們便什麼都不是。都是在新皇帝即位後很快便被收拾,遇到的新皇帝都是能忍辱負重的主,崇禎對著魏忠賢說讓自己都想作嘔的話,讓魏忠賢放鬆警惕,而嘉慶忍了四年,等乾隆駕崩之後才向和珅動手。甚至和珅都不如魏公公,當時敢和魏忠賢公開作對的人,魏公公絕對不會讓他見到第二天的太陽。而和珅時期不同,時常有人公開同和珅作對,而和珅沒辦法處理掉對方,只能向乾隆上讒言。魏公公稱九千歲九百歲,而和珅敢稱一千歲嗎?魏忠賢要比和珅優勢大的多,都沒能成功,更何況經歷清朝多位國君鞏固之後的皇權呢。

雖然康乾盛世已經有衰敗的跡象,但但是清朝的政治、經濟、甚至外交都十分有影響力的,也側面印證了全國上下大體上還是擁護清王朝的。那時候,甚至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那時也只敢試探一下清朝,幾十年後,才敢發起鴉片戰爭。那時候講究一個出師有名,名正則言順。百姓大體認可清王朝,和珅能以什麼理由去造反呢?更何況當時有民間百姓對和珅是十分討厭的,有民謠為證:

“老和珅,萬民恨。想篡位,修大墳。糟萬金,傾黎民。沙河深,殺和珅。”

和珅的根就在北京,他那怕再有錢也不能在北京公開招兵買馬吧。其實,當時和珅的最大機會便是擁立別的皇子為君,但是因為乾隆提前把皇位傳給嘉慶,自己做太上皇,有效防止了出現像康熙時期出現的九子奪嫡的情況,因此和珅實際上沒有任何機會。和珅甚至都算不上權臣,只不過是皇帝的高級秘書。乾隆寵信和珅,但同時也寵信阿桂,和珅便拿阿桂沒辦法,這就是和珅尷尬的處境。


史爭朝夕


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不妨從和珅被查倒過來看:

1799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崩,治喪期間,嘉慶列二十大罪斷然採取措施,懲辦和珅。正月十八,和珅被嘉慶帝賜三尺白綾,獄中自盡。至於在抄家行動中抄出多少,有的說一、兩千萬兩白銀,也有說是八億兩白銀。而當時清政府財政年收入約七千萬兩,不論何數為真,其財產足可稱"富可敵幾國"。二百年後的2001年,甚至他還以十八世紀首富身份入選《亞洲華爾街日報》世界級富翁行列。

這說明什麼?說明和珅是個地道的貪官。

從他被查的經過來看:乾隆亡後,諸多重臣對起群起而攻之,上疏力數其罪惡。可見其所謂的位高權重不過是在乾隆皇帝的蔭庇之下才有。一旦沒了保護傘,其亦岌岌可危。所以在朝中,也非他一人位高權重。比和珅更有勢力的大臣仍然大量存在。

這說明什麼?說明和珅只是個聖恩蔭庇下的權臣,權力方面並非他一家獨大。

從為官資歷上來看,和珅的官銜確實很多:文官、武官、學術、經濟、爵號等多達數十個。但要想成為改朝換代的皇帝,沒有軍隊工作經驗和軍事才能,則是不可想象的。和珅的軍職大概有:鑲藍旗滿洲都統、正白旗滿洲都統、鑲黃旗滿洲都統、步軍統領等;但這些都是京官,而且多是名譽稱號,並不實際掌兵打仗。所以和珅在軍中並無威望、更無經驗、更無如狼似虎的親信屬下。

這說明什麼?說明和珅手中無實際兵權、軍中無資格。

從與嘉慶帝的關係來看:嘉慶帝城府頗深,即位前知和珅權傾朝野,故與其儘量搞好關係。臨即位時即便收到和珅孝敬的玉如意,卻還賦詩一首附和。麻痺了和珅,使和珅認為嘉慶不足慮也。他仍可以繼續他的榮華富貴之路。

這說明什麼?說明和珅根本無反心,他所要的只是榮華富貴。

綜上:和珅發動政變從主、客觀各方面都不具備條件,即使有這個心思,那結果就不是“三尺白綾”了,恐怕是“磔刑車裂”“誅九族”了。

再以和珅臨死之前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個例證吧!詩曰: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日水泛含龍日,留取香菸是後身。 知道一切是空了,還記著皇上呢!


滔滔歷史大河


和珅的權勢是很大的。在乾隆皇帝統治的晚期,他可以說一手遮天。甚至連當時已經當了皇帝的嘉慶,也得看他臉色行事。可是,這麼強大的和珅,最後在乾隆皇帝去世以後,卻立馬就被嘉慶皇帝抓起來,關在牢中。嘉慶皇帝逼死他,他竟然毫無還手之力。和珅既然權勢那麼大,他當時為什麼不反抗呢?為什麼不造反,而要走向悲劇的結局呢?

(和珅)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沒有造反的文化背景。

古代一直有權臣專政的傳統。不過,這種傳統到達唐宋時期,權臣基本上已經很難專政了。要想獲取皇位,就更加困難了,幾乎沒有人成功過。就算“安史之亂”發起了那樣聲勢浩大的活動,但是最終都沒有成功。

而到了明清以後,大臣在朝廷之中想要做大,更加不可能。而想要謀反當皇帝,簡直想都別想。雖然朱元璋曾經以謀反之罪,殺掉了胡惟庸、藍玉等不少大臣。但事實上,這些大臣很可能是被冤枉的,是朱元璋為了殺功臣,人為製造出來的。

既然在上千年的時間裡,都沒有大臣能夠造反奪權當皇帝的文化背景,和珅當然也不可能造反了。

(嘉慶皇帝)

二、和珅只不過是伺候錯了主子。

和珅當時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乾隆身上,這是和珅最大的失誤。

其實所有人都知道,當老皇帝即將去世,新皇帝即將上位的時候,討好新皇帝,實在是大臣們最應該做的一件事情。而和珅並沒有做討好新皇帝的事情。

嘉慶給和紳所列的20條大罪的第一條,是說和珅把乾隆準備立他為繼承人的事,提前告訴了他,嘉慶對這件事很不滿。這件事,事實上是和珅討好嘉慶的表現。他討好嘉慶,卻惹得嘉慶極為不滿,這說明什麼?說明和珅根本就沒有在討好嘉慶這件事上用過力,手段極為笨拙。以至於讓嘉慶認為,和珅這不是對自己示好,而是邀功。

一個人在討好別人的時候,讓別人如此反感,這也看出這個討好者,做得有多失敗。

當然了,也不能說和珅不懂得應該討好新主子,但和珅實在是騎虎難下。因為他有太多把柄捏在乾隆的手裡,乾隆要殺他,簡直易如反掌。所以他必須要極力討好乾隆,讓乾隆滿意,讓乾隆捨不得殺他,乾隆才不會追究他貪腐的責任。如果乾隆發現了他在討好新主子,乾隆會高興嗎?不高興,那還會留著他嗎?

這也是和珅為什麼明明知道討好嘉慶非常重要,卻並不去討好嘉慶的根本原因。

(乾隆皇帝)

三、和珅並沒有發現事態的嚴重性。

和珅可能從來沒有想過嘉慶皇帝會殺他。如果他想到了這一點,明確知道嘉慶皇帝要殺他,他肯定會提前做好準備。

和珅要提前做準備,也並不是非得要走造反這一條路。他可以想辦法讓乾隆皇帝換人啊。只要乾隆皇帝換了另外一個人來當繼承人,那麼嘉慶也就殺不到他了。

甚至於,如果換人的想法無法成功,他還有下下策,就是依靠自己的勢力,把嘉慶搞死,這並不是辦不到的。

只能說,和珅沒有看到事態的嚴重性,根本沒有想過嘉慶會殺他。

那麼,他為什麼會想不到這一點呢?

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嘉慶實在太善於偽裝了。

嘉慶真的是一個非常善於偽裝的人,他一點兒也不著急,他能夠把自己嚴密地藏起來,就像三國時司馬懿把自己嚴密藏起來一樣。

乾隆皇帝在幹滿60年的時候,表示要傳位給嘉慶。但是乾隆讓出了皇位,卻並不願意把權力讓出來。這一點,嘉慶當然是不滿的。但就算嘉慶不滿,他也一點兒也沒有表現出來。他常常在朝堂之上,看乾隆的臉色行事。乾隆笑的時候,他就笑;乾隆哭的時候,他就算沒有眼淚,他也必須要擠出幾滴眼淚出來。

既然嘉慶能夠把自己藏得那麼好,而和珅的注意力,又沒有放在嘉慶身上,所以他就沒有發現嘉慶會對他不利。這也讓他失去了最好的翻盤機會,以至於最終嘉慶殺他的時候,他那麼驚慌失措,而又束手無策。

說起來和珅這個人很貪很奴才,但是他同時又很傻很天真,因此最終落到那樣悲劇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