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政委:風暴中的經濟金融學研究思考

魯政委:風暴中的經濟金融學研究思考

疫情衝擊下,許多經濟活動接近半停擺狀態,且與原油價格戰、股市暴跌疊加,經濟金融市場出現了許多新變化,相較於經濟學理論,現實中的經濟學更有魅力,而且往往想象力高於理論、實踐又領先於理論,關注風暴中的經濟金融學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本次講座,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博士,通過分享其對流行病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實驗的可能性等八個方面的思考,為我們講述了風暴中的經濟金融研究積累的反思經驗。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教授現場連線並點評。點擊“閱讀原文”可回看講座完整視頻。


4月16日晚,應巴曙松教授邀請,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博士做客“北大匯豐金融前沿講堂

”,為大家帶來主題為“風暴中的經濟金融學研究思考”的線上精彩分享。根據疫情防控的相關要求,本次講座採取線上直播的形式,覆蓋觀眾總人數超一萬。

魯政委,經濟學博士,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特邀成員。魯政委曾榮獲“上海金融領軍人才”、“首屆滬上十大金融創新人物”等稱號,連續兩年被香港專業投資者雜誌《THE ASSET(財資)》評為亞洲“人民幣債券最佳分析師”,獲評2019年度路透社“中國經濟指數預測調查第一名”。魯政委曾在《經濟研究》和The Chinese Economy等專業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餘篇,著有《預測背後的邏輯》。

講座開始,魯博士首先解釋了其題目中“風暴”的含義:一是疫情“風暴”,二是3月美國乃至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的“風暴”。

對於疫情“風暴”,魯政委博士回顧了目前全球疫情的發展階段,判斷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疫情拐點有望在第二季度出現,下一步的關注點會逐步轉向如何“啟封”。這也引發了魯博士關於流行病經濟學的第一個思考:“如何建立一個有效分析疫情經濟、分析隔離經濟、分析停擺的經濟研究和政策應對框架?”


魯政委:風暴中的經濟金融學研究思考

魯政委博士直播開場


接下來, 魯博士提出了他的第二個思考:“宏觀經濟學,也可能進行實驗”。魯博士援引了“魔獸世界”裡非常類似新冠疫情的“墮落之血”的例子,他指出,“墮落之血”折射出在宏觀經濟領域進行實驗的可能性:遊戲成功地模擬出了疫情下的社會百態,為“同時研究大規模”的社會行為提供了可能;遊戲成功地引入了無限接近於現實人的情感因素;遊戲使模擬災難情景具有現實可行性。

隨後,魯博士講述了他的第三個思考:“市場要高度重視現代貨幣理論”。財政的目的是充分就業,政府具有無限的支付能力,政府促進就業的行為不應該為赤字率所約束;政府花錢提供工作崗位,甚至可以直升飛機撒錢;可以直接支持對經濟社會具有長期重大作用的任何領域,包括科研;甚至可以對股票或其它風險資產的回報回撤提供保護或擔保,以支撐資產價格和消費。

魯博士的第四個思考是“氣候、病毒與環境”,如何應對“綠天鵝”?氣候變化是緩慢的,但此次疫情是病毒從動物到了人身上,因而,至少此次病毒從本質上也是一個環境問題,而到目前疫情已給社會和經濟造成了突然而劇烈的衝擊,並給經濟金融造成了系統性風險。這使得我們未來有必要系統地從經濟金融政策上,大幅提高對綠色金融的重視程度,採取更有效的激勵約束措施。魯政委博士特別呼籲,建議為商業銀行的綠色融資降低風險權重,修改《破產法》允許綠色債權優先受償。

通過分析疫情數據,魯政委博士發現,新冠病毒的致死率與醫療資源被擠兌程度密切相關,由此激發了他的第五個思考:2020年是全面決勝小康之年,在小康之後,如何確定我們下一步更為清晰而可執行的發展目標?經濟研究者需要做什麼樣的工作?比如,每千人病床數、每千人醫生數的區域合理分佈,清潔的飲用水,質量標準的國內、國際的統一等,都需要關注。


魯政委:風暴中的經濟金融學研究思考

魯政委博士提出思考“氣候、病毒與環境”的關係


對於金融市場劇烈震盪的“風暴”。魯政委博士分析之後指出,3月份的金融市場動盪,並非是由傳統的流動性衝擊所誘發,也不是首先由ETF的賣出行為所導致,而其實是由油價突然暴跌、風險平價組合基金(Risk Parity)砍倉所引爆。他所帶領的團隊在此次美股暴跌的關鍵時點,都給出了一些前瞻性的研判。

根據上述觀察,魯博士提出了思考之六:“資產配置理論的新方向”。從50年代的馬科維茨均值-方差模型,到捐贈基金模型、因子配置模型,新一代的投資組合模式在哪裡?或許,需要特別關注的是程序化交易所帶來的結構性改變與“協方差”問題。此外,魯博士還介紹了了思考之七“如何監管算法交易?”和思考之八“低利率帶來的禍害”。

在直播互動環節,在線觀眾積極提問,魯政委博士耐心解答了長期來看低利率是否會成為趨勢、美國QE(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對中國的影響等問題。對於長期來看低利率是否會成為趨勢這一問題,他指出,美國的利率從長期來看其實是非常平穩的,只有個別高峰外(比如20世紀80年代初),這種認識和格林斯潘的考察是一致的,由於人性不耐、跨期替代的心理成本總體比較穩定,因而,難以說明低利率會成為長期趨勢。

直播結束後,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秘書長、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公關媒體辦公室主任本力老師代表北大匯豐金融研究院向魯政委博士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謝。


魯政委:風暴中的經濟金融學研究思考

魯政委博士與在線觀眾互動


講座最後,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教授連線,從兩個方面對本次講座做了精彩點評:一是疫情衝擊下,宏觀和金融市場出現了新變化。市場對於現代貨幣理論的關注度持續提高,且負利率及零利率市場環境所形成的深刻影響,還在不斷髮酵。我們需要持續關注交易技術在市場恐慌中起到的作用,以及交易技術是否會加強金融市場的脆弱性。二是未來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市場要尋求將宏微觀的數據結合起來預測或預警金融危機的方法,以及公共衛生科學和經濟學怎樣實現深度融合,如何構造一個非現實環境,基於微觀事實、模擬現實世界。


魯政委:風暴中的經濟金融學研究思考


巴曙松教授進行總結分享


此次講座是“北大匯豐金融前沿講堂”的第76期。“北大匯豐金融前沿講堂”由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主辦,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承辦,深圳市資產管理學會作為學術支持。“金融前沿講堂”將繼續邀請業界權威人士講授金融前沿領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為北大學子打造聚焦金融市場最新趨勢與動態的優質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