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每個人內心都住著“小丑”?你怎麼看?

紫苑文塢


原來,每個人的心底都曾住著一個“小丑”,都渴望著有一天能夠蛻變成一隻“白天鵝”。

也許,你也曾像我一樣,羨慕別人優越的家庭環境,希望有花不完的零花錢、穿不完的漂亮衣服以及享盡爸媽的寵愛;也渴望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有很多玩伴,擁有一個溫暖、快樂的童年。

也許,你曾希望父母能夠給到你足夠的關愛,留意到你敏感脆弱的內心,而不總是忽略你,把愛的天平傾向於弟弟妹妹。

也許,你很渴望自己能擁有姣好的容貌以及窈窕的身材,而不至於為遮掩自己的肥肉過於“小心翼翼”,也不至於面對自己的意中人時由於長相問題而“望而卻步”。

或許,你也很渴望能像別人一樣站在臺上落落大方、侃侃而談;你也希望在面試時能憑藉一張好嘴“過五關斬六將”,在眾多人才中脫穎而出。

……

總之,這個“小丑”會時不時得冒出來,它讓我們在有錢人面前感覺“低人一等”;在機會面前猶豫不決甚至打退堂鼓;在愛面前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

我之所以把自卑比喻成小丑是因為,每個人都不願意讓別人看到自己自卑的一面,就像小丑一樣,不願意讓人看到他醜陋的模樣。

那麼,自卑是如何形成的呢?

有心理學家認為:自卑形成於兒童時期與父母力量對比的懸殊。

在幼小階段,有很多事情大人是輕兒易舉就可以做到的,而孩子由於力量的薄弱,他們想完成一件事卻是項挑戰。

比如:開瓶蓋子。大人很容易就能把孩子擰開,而孩子卻做不到,他需要藉助大人的力量才能實現。出於力量的對比,在心理上,孩子認為自己是弱小的,慢慢就產生了自卑。

還有一種說法:自卑是源於在兒童時期(尤其是6歲前)沒有被父母滿足的愛。

據研究發現,孩子在六歲前與父母的關係逐漸會內化成“內在的關係模式”,也就是“內在的父母”與“內在的小孩”。通俗來講,我們與他人的互動,其實是我們“內在關係”的向外投射。

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內在的父母”和一個“內在的小孩”,我們是怎麼對待他人的取決於“內在的父母”如何對待“內在的小孩”。

若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能夠給予他足夠多的愛和認可,那麼他從小就會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是被人接納的,他就會表現出自信。

相反,若孩子從小在缺愛甚至在遭受父母虐待的環境中長大,那麼他從小就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不受歡迎的,他對外的表現就是自卑的。

這兩種說法不論誰對誰錯,都說明了一個事實:我們的自卑都形成於兒童時期,且與父母有直接關係。

既然知道了“真相”,那麼我們就可以慢慢與自己和解了。因為自卑並不是說明我們自身不夠好、不夠優秀,這與父母對我們的教育方式、相處模式都是有很大關係的。

當然,我也並不是想讓大家把怨氣轉嫁於父母,而是想讓大家能客觀理性得看待自卑。只有瞭解了自卑的形成原因,才能幫助我們完善自我。

既然知道了自卑是如何產生的,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化解自卑?

化解自卑的第一步:關鍵是接納。

有很多讀者問我:如何擺脫自卑?

想要擺脫自卑的困擾,這種心情我很能理解。但是自卑是擺脫不了的,我們只能先接納它。

記得有位心理學家說:抗拒是痛苦的根源,凡是抗拒的,都會把痛苦放大。

也就是說,當我們在抗拒自卑時,我們的注意力反而更加集中在它身上了,這對我們有害無益。

還有讀者告訴我,他/她也有自卑的經歷,但是通常會選擇遺忘。

這樣的做法在現實當中很常見,選擇遺忘會暫時得到心理上的舒緩,但是它們會被壓抑進潛意識,在無形之中控制著你,因此這種方法更不可取。

所以,面對自卑,我們只有接納自己才能轉化成力量。只有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能走上療愈自我的道路。

化解自卑的第二步:轉化

當你發自內心地接受你的不完美時,轉化的力量自然會生髮。

在《因為“自卑”,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一文當中,我提到:我是通過讀書、寫作與運動這些方式化自卑為力量,逐漸治癒自己的。而且通過自己的堅持,不斷得從中獲得成就感,我慢慢得開始擁有自信以及得到別人的認可。

當然,我的方法你可以作為參考,不用照搬。如果你愛好音樂、美術、舞蹈……,這些方式都是很不錯的。不過,你需要堅持下去,做出成就,慢慢得就會越來越自信。

當然,你也可以把工作當成修煉場,在工作中不斷得修行,不斷得完善自我。

我的周圍有很多人,他們因為自卑,而更加渴望自己變好。經過自己得不斷嘗試,他們與理想中的自己更加接近。當自己具備底氣時,就能心平氣和得面對過去,與自己和解。

有裂痕的地方,陽光才能照進來。是的,自卑也是件好事。它可以讓我們看見自身的不足,從而變成一股力量,促使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如果大家喜歡我說的有道理請給個點贊,謝謝大家。









光影下的怨女


今天我來回答"為什麼感覺每個人內心都住著小丑,為什麼?"

為什麼我們每個人內心都住著小丑?我從一下幾個方面來回答:

(一)因為每個人的家境背景,受教育程度不同,導致每個人的思想觀念不同,從而素質也有高有低;

網上傳的沸沸揚揚的許可馨

事件;

許可馨事件”一度引爆網絡!原因是她在全國上下同心協力抗擊疫情的時候,多次在網絡上發表“辱國”的言論,竟然辱罵中國人民是“賤骨頭”,“喜歡過苦日子”。中國人罵中國人是“賤骨頭” !我也是無語了。

(二)生活年代不同,導致每個人的生活觀念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比如四、五十年代的人生活很是喜歡節儉,而八、九十年代的人喜歡享受。

令人髮指的節儉

再看農民工的全部家當:

接著關於全世界浪費食物的醜聞演講2019-09-18演講者:Tristram Stuart崔斯特瑞姆·斯圖爾特語言:英語簡介:Tristram是Feeding the 5000的創始人並且獲得2011年國際環境獎蘇菲獎。

(三)立場不同,想法也不同,最典型的是關於目前新冠病毒期間所發生的事件來看,最醜陋的莫過於甩包事件

在一般人眼裡都知道,美國去年就發生了大流感,其中就有新冠死亡病例,美國的高層也承認了

(四)我們再看看印度的牛尿治療新冠病毒事件

因為醫療技術不先進和盲目的猜想所完成的滑稽事件;

再比如一經典的爺孫騎驢的故事等等;

總之,每個人的家庭背景,社會地位,一個人的經歷,立場,受教育程度的不同,造成了每個人的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和做法的各有不同,所以就造成了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也不同。當有的人的出格行為刷新了一個人的三觀,於是這個人在另一個人的心目中簡直就是一“小丑”。


李雲說電影


人性都有慾望,陰暗面。在平時不經意間或者壓抑已久爆發出來。在小丑中的哥譚市貧富差距巨大,環境惡劣,平民已經壓抑很久,地鐵三兄弟只是導火線,經過主持人事件爆發了。小丑的理想是做個喜劇演員,廣告牌被搶,醫院停藥,被同事誣陷買槍而被炒魷魚,被主持人羞辱,但她還是面帶微笑,雖然有時的笑聲只是他的疾病。後面知道他身世後爆發。小丑2019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揭發了人性的醜惡,給人很負能量。印象深刻的那句就是小丑happy在醫院說的那句,我以為我人生是悲劇,其實是一部喜劇。

說每個人內心都是住著個小丑,說到底就是每人都有陰暗面。

這只是個人看法。有哪些不好的地方歡迎大家給我點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