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用“精神盔甲”法則升級“弱勢文化”下的弱者認知

《天道》是一部集情感、商戰、哲學於一身的影視藝術作品,改編於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女刑警芮小丹通過朋友認識了正常人眼中,說鬼話、辦鬼事、思維顛倒、倒行逆施的極品混混丁元英,並因音樂與之結緣,確定了戀愛關係。小丹希望丁元英能用他的大智慧,幫助音樂發燒友的貧困村實現脫貧,給自己寫一個神話,作為送給自己的一個神秘禮物。而這一份禮物,卻導致了音響市場的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並改寫了幾個人命運。

這一切事件的背後,都遵循著所謂的“天道”。

何為“天道”,劇中男主公丁元英有這樣一段解釋:

“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強勢文化”是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是“等、靠、要”的文化。弱者“等、靠、要”的核心,是“恐懼感”來臨的時候,他們無法自己面對與解決,而是將其所有的希望寄託於“救世主”。無法直面恐懼,是弱者難以擺脫自身侷限的根本原因。

本文將通過對弱勢文化下弱者的剖析,來幫助期待救世主的弱者用“精神盔甲”法則驅散心魔,升級弱勢文化下的弱者認知。

《天道》:用“精神盔甲”法則升級“弱勢文化”下的弱者認知

01

認知決定文化屬性——每個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定義的世界

“遠方過來一個人,那是個人嗎?不是,那是一個認知模式——吳伯凡”

一個人的本質在於他的認知模式,他跟世界所產生的關係,和他自己理解的世界是有關係的,和他佔有的資源是沒有關係的。

馮世傑,汽車美容店老闆,發燒友,會做音箱,也是貧困縣裡的貧困村——王廟村的村民。生長在這個村子裡的馮世傑,淳樸、厚道、善良、勤懇。他想通過芮小丹,得到丁文英的指點,用勞動幫助村子脫貧致富。

劉冰,唱片店的小老闆,同是發燒友,生活在普通的工人家庭,機靈、勤快、敏感,與葉曉明和馮世傑相識已久。做過不少不固定的營生,掙的都是小錢,夢想是掙大錢,過上流社會的生活。自己的唱片店經營不善,得知馮世傑的脫貧計劃後,成了公司最早的股東之一。

葉曉明,音響行的老闆,超級發燒友,既有商人的精明又有書生的儒雅,有自知之明,雖然自己的音響行待轉讓,但希望能有機會做自己的事業。馮世傑與劉冰看重葉曉明的經營能力,推舉他為公司的總經理,負責全面管理工作。

歐陽雪,堅強、務實,對飯店以外的經營不感興趣。兼顧扶貧的心態和礙於情面的考慮,同意了丁元英的提議,成為了公司的名義控股股東,以便保證投資方在決策權上最大限度規避投資風險。

由於“救世主”丁元英的出現,“格律詩公司”成立了。四個小人物,共同演繹著“弱勢文化”下弱者的認知。

公司的運行,按照“強勢文化”的規律穩步進行,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事態的發展,弱者的認知也產生了差別。面對撲面而來的各種問題,每個人看到的雖是同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但卻根據自己的認知做出了不同的判斷。

《天道》:用“精神盔甲”法則升級“弱勢文化”下的弱者認知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定義的世界。當一個人對世界開始下判斷,表述他看到的事實時,他所表述的,並不是世界本身的樣子,而是他對世界的認知。

丁元英在答應芮小丹“扶貧”的請求時,同時表達了自己這麼做是個錯誤,“讓井底的人扒著井沿再掉下去會讓他們患上精神絕症。”

在強勢文化的視角下,井底的人是無法從井沿爬上來的,這也是“天道”。弱者之所以期待救世主,是因為他們具有“貪、嗔、痴”的慾望,而這些所謂的慾望背後,隱藏的卻是深深的“恐懼感”。

02

恐懼是認知升級的天敵——貪嗔痴的背後皆是恐懼

“恐懼是萬惡之源——戴高樂”

肖亞文在知道芮小丹喜歡上了丁元英之後,對她說“丁元英這種人對女人沒有意義,是女人就有貪嗔痴,沒有貪嗔痴的女人是天國的女人”。也表達了肖亞文對丁元英的恐懼。

《天道》:用“精神盔甲”法則升級“弱勢文化”下的弱者認知

佛認為,人類的種種苦難主要來源於對順境的貪婪,對逆境的嗔恨,對是非的愚痴。沒有恐懼,就不會起貪念;沒有恐懼,也不會生憤怒;沒有恐懼,更不會產疑心,而這些苦難的來源其實是對恐懼的不同表現。

格律詩的股東,每個人都期待公司給自己一個成就事業、搖身一變的機會,改變自己本來的圈層,但當未知的“災難”從天而降時,恐懼籠罩了他們所有的認知,他們不由自主的做出了和初心不同的選擇。

葉曉明、馮世傑、劉冰在面對樂聖公司對格律詩的600萬元的訴訟賠償時,有對鉅額賠償可能帶來損失的擔憂,也有對丁元英的懷疑,而這些負面的情緒全部由於未知的風險給他們帶來的巨大恐懼感,在這種情緒之下,他們迅速做出了逃離的判斷,選擇了退股。

人在感到恐懼的時候,本能的選擇相信有救世主的存在,歐陽雪對於他們三人股權的收購,使其成為了葉、馮、劉三人此刻的“救世主”。而歐陽雪雖然硬撐了下來,但內心對本件事的擔憂、疑慮一天都沒有停下來,她的恐懼感在她的“救世主”肖亞文提出入股格律詩時,才瞬間消散。

恐懼的力量不僅很大,而且無所不在。恐懼有的時候像可以保護我們內心的一種裝備,當我們處在某種場景的時候,“恐懼”會以一種無法獲知的方式強迫我們去終止目前的這個行為,或者說帶領我們逃離。就像當你看到一個老虎站在你的面前要吃掉你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不是去打死它,而是轉身逃跑。

然而丁元英之所以可以站在一個“強勢文化”的視角去佈局格律詩公司的一步步棋,源於他抱著一顆“送禮物的心態”,沒有企圖心,沒有恐懼感。所以當樂聖公司老闆林雨峰用槍指到他頭上的時候,他的不畏懼,讓林雨峰產生了極大的畏懼。

《天道》:用“精神盔甲”法則升級“弱勢文化”下的弱者認知

吳伯凡形容“恐懼”本來是我們認知中的一種軟件,它可能會因遭到篡改或突變而變成了一種不斷複製並脫離整個認知的破壞性程序——病毒。當你被“恐懼”籠罩時,意味著你的認知已經感染了病毒,這時,不管你怎麼升級軟件都沒有用了。所以我們需要用一套有效的“精神盔甲”法則,來直面恐懼這種病毒,幫我們從弱者認知升級到強者認知。

03

升級認知的有效方法——“精神盔甲”法則

“你可能不是個高刺激追求者,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杏仁核,但一次又一次地直面恐懼,我們每個人都能激發出那些潛藏的勇氣。——《鸚鵡螺》”

我們生活中總會出現兩種人,一種人勇敢,喜歡挑戰極限運動;而一種人膽小,公眾演講都會嚇的直哆嗦。《鸚鵡螺》雜誌刊登的一篇文章,作者麥康瑞認為,不管你是不是喜歡追求高刺激,在處理恐懼的時候,一次又一次的直接面對它,每個人都能激發出自己潛藏的勇氣。

“精神盔甲”法則就是這樣一套幫你直面恐懼並驅散恐懼的有效方法,使用好它,需要我們擁有以下三種思維。

《天道》:用“精神盔甲”法則升級“弱勢文化”下的弱者認知


①覆盤記憶思維

德州大學恐懼記憶實驗室的負責人瑪麗·孟菲爾提出了覆盤記憶這種方法。所謂的覆盤記憶,就是把你經歷過的恐懼事件,進行一次覆盤,把其中每一個“恐懼點“列出來,寫下自己應對和改善的辦法。

歐陽雪在接受了葉、馮、劉三人的退股事件之後,她把自己反鎖在辦公室,望著滿桌子的賬本、協議、現金,恍惚間就像做了一場夢,趴在桌上哭了,那種難受的感覺,也源於恐懼。哭過之後,她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了覆盤,接受退股,最壞的結果是什麼,自己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拒絕退股,會招來無休止的爭論、抱怨和指責,最終的結果還會是接受退股。想到此刻的時候,她釋然了很多。

孟菲爾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覆盤記憶,只是我們平時意識不到這一點,把每一次的恐懼回憶,都變成可供學習和提升的“經驗庫”,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②極度絕望思維

芮小丹在陝西執行完任務以後,一個人駕車在陝北風沙灘區的土路上行駛,偶遇銀行劫案犯罪集團的首犯黃福海,對方的車拋錨了,在如此巧合的情況下,她看到了刑警隊的通緝令專欄裡掛了兩年多的那張臉。小丹在第一時間分別給丁元英和刑警隊組長打了電話,那個時候,她心中升起的恐懼感,甚至讓她的血液都凝固了。

不光是電視裡的芮小丹,連作為觀劇的我們,都感受到強烈的恐懼氣氛,彈幕上不斷的跳出“跑啊”,“別犯傻了”,“你不能躲起來等待救援嗎?”...這些想法是對恐懼的第一反應。

《天道》:用“精神盔甲”法則升級“弱勢文化”下的弱者認知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王陽明”。

王陽明把“恐懼”這種干擾人認知的雜質,稱作“心中賊”,也就是在你內心起破壞作用的那種東西。所謂“修心”其實就是查殺病毒。他的整個哲學和實踐就在說一個事:如何把這些病毒去掉。

王陽明的“龍場悟道”就是一次非常深切的查殺病毒的過程:他因宦官劉瑾之禍,被貶到貴州龍場,輾轉萬里,幾遇不測,到了以後才發現住在周圍的,除了毒蛇虎豹就是語言不通的當地原住民,他陷入到了一種絕望。在極度絕望當中,他親眼看到發配到這個地方的一個人連同他的兒子和隨從,在一天之內,由於經受不了這個地方的瘴癘之氣,三個人都死了,他想象自己有一天也可能這麼突然地死去。

在這種情況下,王陽明躺在一口石棺裡想,“如果此刻我死了會是什麼樣?”在石頭棺材裡,王陽明突然悟到了:沒有任何東西是可怕的。當“怕無可怕”,進入極度絕望以後,他就什麼都不怕了。這時候,他突然意識到:他不需要任何外界的東西來給自己打強心針,來支撐自己。

當恐懼被驅散,王陽明的內心感到了一種強大的力量。據記載,當時他從棺材裡出來,面對群山狂喜大吼,悟出八個字:吾性自足,何待外求——一切都是具備的,什麼都不用求

如果人不進入一種極度絕望的場景,可能永遠也驅除不了心中的那種恐懼,永遠改變不了對恐懼的這種認知。

當芮小丹面對當時的處境,感受到絕望的時候,恐懼早已被她拋開,警察才是她此刻的天職。

《天道》:用“精神盔甲”法則升級“弱勢文化”下的弱者認知

③攀登者思維

當人遭遇逆境,恐懼感襲來的時候,有的人選擇覆盤,有的人選擇殊死一戰,而還有另外一種選擇,做一個攀登者,不斷的挑戰自己的極限,獲得自己想要生活。保羅·史託茲在他的《逆商》裡提出:可以使用一種LEAD的工具,改進應對逆境的方式,驅散心中的恐懼之魔。

第一步,L—Listen,傾聽恐懼。

格律詩公司深陷於600萬元的官司,丁元英讓歐陽雪去請肖亞文做訴訟代理。肖亞文聽說這個消息以後一愣,說:“我做訴訟代理,那怎麼行?”她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質疑,疑惑和恐懼感油然而生。她沒有那麼快拒絕,而是問了歐陽雪,丁元英和芮小丹對自己能否勝任這件事的評價。當得知兩個人都認為她可以的時候,她正視了自己的恐懼感。

傾聽,也就是察覺恐懼降臨時的能力,發現恐懼,才能應對恐懼。這種讓大腦保持警惕的能力,會讓我們迅速培養出攀登者的意識。

第二步,E—Explore,探究自己對結果的擔當。

肖亞文拿了歐陽雪給的格律詩的相關文件和賬面情況,並通過這些材料釐清了公司的基本狀況,對公司的股份結構、經營模式和市場前景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同時想象到了葉、馮、劉三人對訴訟結果和公司前景的悲觀,也看到了公司勝訴的希望。並提出要購買公司一部分股份的想法。肖亞文選擇在官司開始之前,做入股這個選擇,面對未知的結果,她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探究恐懼來臨的原因雖非因自己而起,但只有自己可以解決時,就要擔責解決問題或採取行動了。當我們願意承擔事情的最壞結果,並決定從中吸取教訓的時候,能夠幫助我們重拾對事物本身的掌控感,並促進我們快速採取行動。

《天道》:用“精神盔甲”法則升級“弱勢文化”下的弱者認知

第三步,A—Analyse,分析證據。

肖亞文很快與歐陽雪來到王廟村瞭解具體情況,取證,瞭解分析關係中可能會存在的疑點。以便知悉會不會產生什麼自己無法掌握的局面。

分析證據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自我質疑的過程,幫助我們審視、質疑並最終擺脫自己面對恐懼反應時消極的部分。我們可以從三個問題入手分析:

有什麼證據表明我無法掌控?

有什麼證據表明逆境一定會影響到我生活的其他方面?

有什麼證據表明逆境必然會持續過長時間?

通常情況下,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如果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並覺得你的情況夠糟了,那麼看看美國獨臂棒球手吉姆·阿伯特的事蹟吧。

吉姆·阿伯特雖然失去了一隻手臂,但他仍然想成為一名棒球手。他用一隻手學會了快速穿脫手套,這樣就能快速地接發球。為了鍛鍊體能,他首先學習跨欄,成了跨欄項目的奧運冠軍,隨後又效力於職業棒球隊,成為令人尊敬的棒球投手。

相比之下,你的恐懼帶給你的困境就真的那麼難以克服嗎?

第四步,D—Do,去行動。

肖亞文在對訴訟案件做了充分的取證與分析之後,最終贏得了官司的勝利,也購買了股權,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事業。

在驅散恐懼的時候,前面的三步都是驅散心魔的過程,只有選出一個可以率先實施的行動,和行動的時間,一步步明確的、有計劃的前進,才能真正驅散心中的恐懼之魔。

如果我們不願面對極度絕望的場景,也可以擁有攀登者的心態,一步步挑戰自己,突破心魔,擺脫恐懼的陰影。

《天道》:用“精神盔甲”法則升級“弱勢文化”下的弱者認知

總結:

今天我們通過影視劇作品《天道》,認識了所謂的“天道”,就是“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每一個弱勢文化下的弱者,都懷有期待“救世主”的心態,因為當困難來臨的時候,他們的認知方式讓他們無法自己面對與解決問題。油然而生的“恐懼感”在此刻會成為一種病毒,不斷的侵蝕弱者的認知。所以我們需要用一套有效的“精神盔甲”法則,來直面恐懼這種病毒,幫我們從弱者認知升級到強者認知。

使用“精神盔甲”法則,需要我們擁有“覆盤記憶思維”、“極度絕望思維”、“攀登者思維”。不管使用哪種思維,都需要我們直面恐懼,驅散心魔,不斷行動這樣才能真正擺脫恐懼的陰影,升級認知,從弱勢文化下的弱者成為真正的強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