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好動了=多動症?有這“5個信號”!家長需留心!

今天的科普,我們從一個小故事開始:


樂樂是一個頑皮可愛的小男生,他今年8歲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樂樂父母逐漸發現他有一些和其他同齡小朋友不一樣的地方。


其次,樂樂對聽講,寫作業,做家務等要求他做的事情表現的非常不關心,他喜歡在屋子裡到處亂跑而不是走路,他總喜歡打斷老師和同學的講話,隨口說出別人不太聽得懂的話,做事情非常莽撞。


孩子太好動了=多動症?有這“5個信號”!家長需留心!

日積月累下來,樂樂上課不能認真、專注的聽講,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直接影響了他在學業上的表現,成績也逐漸落後於同班同學。


樂樂到底怎麼了?其實,樂樂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動症孩子的案例。


經常有家長問我:我家孩子比較好動,坐不住,總是動來動去,在一個地方坐著玩不了三分鐘,屁股像長了蟲一樣,小孩子活潑好動我理解,但像他這麼多動的我真還沒見過,我都懷疑他是不是有多動症了。


多動症有哪些症狀?


多動症兒童日常表現不僅僅是多動、還有注意力缺失、衝動等。


下面引用了美國兒科學會對多動症ADHD的症狀描述。主要分為三類,具體如圖:


孩子太好動了=多動症?有這“5個信號”!家長需留心!


如果老師經常在家長會上向你反映“孩子好像不太會聽指令”“非常容易受別人干擾”“很不好管”“很喜歡打架”“注意力一點都不能集中”“常常走神發呆”等等,那就足以引起重視了。


分不清,過動還是好動?!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並非所有好動的孩子都是“多動症”。研究發現,“多動症”與孩子好動、頑皮有著5點本質區別:


1.注意力方面

好動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能聚精會神,還討厭別人干擾;

而多動症孩子玩什麼都心不在焉和無法有始有終;


2.自控力方面

好動孩子在陌生的環境裡和特別要求下能約束自己,可以靜坐;

而多動症孩子根本坐不住,靜不下來;


3.行為活動方面


好動孩子的好動行為一般有原因、有目的;

而多動症孩子的行為多具有衝動性,缺乏目的性;


4.生理方面


好動孩子思路敏捷、動作協調、沒有記憶辨認的缺陷;

而多動症孩子則有明顯不足。


5.聽從指令方面

好動孩子可接受大人下達的指令,並加以完成;

但是多動症小朋友每天就像是動力馬達跑個不停,無法停下並觀察自己的情緒及不良的行為。


有些孩子在學校能夠安安靜靜坐著乖乖聽老師講話,但是在家裡卻講不聽,活潑地像一隻猴子,這樣的孩子是多動症的可能性就去掉一半機率了!


因為:真正的過動兒是不會因嚴格或鬆散的教育結構,而阻止身體活動量與運動行為!


孩子為什麼這麼好動?


首先,孩子好動是一種

氣質特徵,因為每個孩子天生的活動量都不同。


拋開氣質特徵來說,一般情況下,孩子好動坐不住可能是因為這4個原因:


一、身體沒力氣


我們知道維持一段時間的姿勢,需要良好的肌耐力。當孩子身體肌耐力不好時,就會出現駝背,坐著的時候一直變換姿勢的現象,這進而又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因此這類孩子,想坐得住,就要加強核心肌群的訓練。


孩子太好動了=多動症?有這“5個信號”!家長需留心!


二、多感官處理困難


日常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感覺訊息,有一些重要有一些並不重要,我們的大腦會根據需要程度來進行自動過濾忽略。但如果孩子的感覺統合處理出現狀況,就會出現無法過濾雜訊的問題,因此就會出現坐不住的現象。如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轉過去聽、看,這類孩子,是非常需要專注力訓練的。


孩子太好動了=多動症?有這“5個信號”!家長需留心!


三、感覺尋求


這類孩子可能喜歡坐兩腳椅(就是將椅子向前傾或後仰,只剩兩個椅腳著地),或是坐著時身體前後搖晃、上下晃動,靠牆坐時甚至會去背後撞牆壁等,這些都是孩子在尋求前庭覺和本體覺刺激的表現。

孩子太好動了=多動症?有這“5個信號”!家長需留心!


四、其他

孩子在身體不舒服、疲累或過度興奮、情緒激動時,也會有坐不住的現象,不過這些就是偶發事件啦,家長比較容易判斷出來。


孩子太好動了=多動症?有這“5個信號”!家長需留心!


3歲前,多鍛鍊!


在兒童心智領域上,最新兒童研究指出,4~6歲階段是過動發展的關鍵期。建議針對3歲前孩子,爸媽儘量提供充足的活動空間與時間讓孩子來發洩體力與精力。如果發現孩子有過動傾向,應儘快尋求專業機構進行干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