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66年:期房未变现,秦襄公永垂,无霸主之名,宋戴公不朽

一年三百六十五,老乐闲聊话今古,继续按照年代聊历史,该说公元前766年了,在这个春秋乱世还没有正式开始的时间段里,一切看似波澜不惊,但在这个诸侯积蓄力量的时代,老乐正好可以借机多介绍一些重要诸侯国的来龙去脉,以便在今后发生重要事件的时候,可以对一些特殊的背景和原因,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比如,在这一年中,春秋时代比较重要的两个国家,他们的国君先后离世了,而对于这两人给春秋乃至后世带来的影响力,可以用“永垂不朽”来形容。

01.期房未变现,秦襄公永垂

关于秦襄公,老乐已经介绍过多次了,他在历史上最重要的功绩,就是让秦国得到了诸侯的名分,给几百年后的大秦一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宏观的角度上看,秦襄公的影响深远,但是在细节上,秦襄公的创业史,又处处透着艰辛与血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拿到周天子的授权,秦襄公可以随便攻占无主之地,但所谓的无主,只不过是相对于周王朝的统治权限,事实上,在广袤的西北大地,有着无数的游牧民族,难道他们会甘心让秦国占领自己的家园吗?

公元前766年:期房未变现,秦襄公永垂,无霸主之名,宋戴公不朽

由此带来的最直接利益冲突是,岐山之地已经被周平王批给秦襄公当“宅基地”了,对于秦国来说,这片让西周兴起的旧地,由原来的主人给予自己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但在当时,那里却是戎狄放牧的乐土,这就意味着秦国只拿到了“期房”,而且是除了规划和所有权外,连设计图纸都没有的期房,遑论使用权。所以秦襄公在前一年,也就是公元前767年祭奠了少昊金天氏,认祖归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兵要夺回岐山,这么干在道义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更可以让大多数人,有动力替祖先夺回他们应有的庙堂,为白帝供奉更多的香火,得到先祖真正的庇护,要不然凭什么让“老秦人”给这些贵族卖命呢?

公元前766年:期房未变现,秦襄公永垂,无霸主之名,宋戴公不朽

可问题是,秦国比起戎狄部落来说,不仅人手不足,更加没有这些马背上的对手英勇善战,所以秦襄公在道义层面做足了准备后,即使率兵成功打下岐山一带,最终却没有力量守得住这里,只能退回到自己的西垂老家,也就是他的祖先非子,建立起来的“秦嬴”之地。拥有期房,却不能变现,拿不到“钥匙”的秦襄公当然不甘心,然而,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在他急火攻心,又实力不济的情况下,只能在公元前766年,亡于再次西征的途中,长眠于西垂之地。因此,说秦襄公“永垂”,既有肯定他历史功绩的一面,也有字面意义上的,永远埋在西垂的意思。

02.无霸主之名,宋戴公不朽

接下来说宋国,这个来头不小的诸侯国家,在整个东周时代,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都有着无法忽视的影响力,公认的春秋五霸有他们一号,而在所谓的战国七雄中,尽管宋国无法列入,可是他们却实实在在地立足于那个乱世很久。当然,对于后人来说,宋国留给我们更多的印象是滑稽,甚至有些愚蠢,比如上有妄想靠仁义称霸的宋襄公,下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些经典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堪称两千多年前“搞笑担当”的宋国,基本成为了当时的段子手们最重要的素材库。但谁也不能否认的是,宋国堪称周王朝的“第一贵族”,这个国家纯真的血统,辉煌的历史,都有让他们有资格自以为是,拥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公元前766年:期房未变现,秦襄公永垂,无霸主之名,宋戴公不朽

因为宋国的开国国君名叫微子启(到了汉朝,因为汉景帝叫刘启,所以为了避讳,微子启在当时被称为“微子开”),他是商纣王的哥哥。换句话说,西周建立的事业,本来就是他们姬姓贵族从人家子姓贵族手里抢来的,而子姓建立的商朝,究竟是吞并了姒姓家里的夏朝,还是说这两个国家本来就是并列关系,最终出现了优胜劣汰的情况,始终没有定论。通俗点说,商朝有没有从夏朝手里夺走天下,不好说;但周朝从商朝手中抢来了江山,是事实。同样,商朝有没有给夏朝的后人留一块土地,用以延续大禹的香火不好说;但周朝却给商朝子孙留下了家产,作为祭祀商汤的宗庙,是事实。

公元前766年:期房未变现,秦襄公永垂,无霸主之名,宋戴公不朽

周王室这么干的目的无非是两点:第一,证明自己的仁义,夺取商朝江山是迫不得已,因为纣王实在不像话,但是对商汤他们是永远敬仰的。第二,既然占据了殷商臣民的旧宅,那就必须给人家安置一个拆迁后的新家。所以,在西周建立之初,帝辛(也就是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顺理成章地被封为了诸侯,这看似是周王室送给了殷商遗民一份巨大的人情。可是,武庚禄父不这么想——是你们周王室抢了我的祖业,回头不能100%物归原主,还要我领情?他当然不甘心,巧的是,由于周武王英年早逝,留下了年幼的周成王无法管理这个新打下来的江山,所以武王的四弟,成王的四叔周公旦担任起了管理国家的重任。尽管周公旦兢兢业业,但是在武王的其他弟弟们看来,“老四”就是大权独揽,特别是在兄弟中排行在三的管叔鲜,作为周公旦的三哥,更是一百个不甘心。

公元前766年:期房未变现,秦襄公永垂,无霸主之名,宋戴公不朽

就这样,武庚禄父和管叔鲜这两个不甘心的人在一起,搞出了一场大事情,他们撺掇着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蔡叔度和霍叔处一起发兵,公开反对起了周公旦。之所以是周武王的这三个弟弟起兵,而不是其他人,主要还在于这三位跟武庚禄父走得最近,因为周王朝名义上给了武庚诸侯的身份,可谁都不天真,本来就害怕武庚不服,这才让王室成员在武庚的周围建立三个国家,管国、蔡国和霍国,以此来监视武庚,所以管蔡霍史称为“三监”,但事与愿违,这三监在关键时刻胳膊肘向外拐,掉炮往里打,这起历史事件才被称为“三监之乱”。但三监面对的敌人是伟大的周公和强大的齐太公(也就是民间传说的姜子牙),他们想打赢是不可能的,问题是,三监和武庚禄父有罪当诛,殷商的遗民怎么办?总不能都杀掉吧?只能给他们换一个领导,再搬一次家。

公元前766年:期房未变现,秦襄公永垂,无霸主之名,宋戴公不朽

在这种情况下,周公选择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给了他一块土地,建立宋国,继续祭祀商汤,管理殷商遗民,并且还给了宋国以公爵的至尊地位,要知道,周朝诸侯一共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像是周公和齐太公这样的功勋大国,也不过是侯爵,可见能够成为公爵的诸侯,意味着何等尊崇?再加上微子启为人贤良,也不惹事,宋国得以平稳地发展了数百年,但经历了这么多变故后,血统纯正,地位高贵的宋国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周王室的贵客”。周王室又领衔给他们面子,诸侯更不敢轻易去招惹,他们自己也就可以安心生活,甚至过着“闷声发大财”的日子。

公元前766年:期房未变现,秦襄公永垂,无霸主之名,宋戴公不朽

宋国不主动惹事,就是对周王朝最大的贡献,所以在周幽王被杀,周平王东迁的一系列过程中,宋国不参与,不卖好已经算尽到了本分。估计当时没人要求他们干什么,或者说不敢要求他们,甚至还要变相地拉拢讨好他们。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公元前766年宋国国君去世以后,周平王亲自赐给他一个谥号,以此再一次强调了宋国的崇高地位,这位宋国国君就是宋戴公,“戴”是他死后得到的奖赏,宋戴公的儿子也非常领情,最后以“戴”作为了自己的氏,所以说,宋戴公是戴姓的始祖。从这个角度上说,一个人繁衍出了子孙无数的戴姓家族,宋戴公当然是不朽的。

公元前766年:期房未变现,秦襄公永垂,无霸主之名,宋戴公不朽

至于宋戴公的功绩,其实更像是当时有为君主的本分之举,比如减轻赋税,为了节约粮食控制酿酒,自己少吃几个菜等,虽然可贵,但没有证据证明当时没有其他的君主也这么干。因此,老乐个人认为,与其说是宋戴公因为这些功绩被周王室尊重,不如说是宋国在当时地位超然,摆出了卓尔不群的姿态,使得急于向天下证明自己的周平王不得不主动向宋国示好,别忘了,当时还有不少诸侯是支持并朝拜周携王的。

所以,以当时的局势来看,周平王需要利用宋国凸显自己的地位。然而,不管怎么说,能让周平王主动拉拢的宋国,再凭借着自身的爵位和血统,也许真有机会成为第一任“霸主”,事实证明,后来参与争霸宋襄公的确是这么想的,但宋戴公却不在乎这些虚名,一心务实管理这自己的国家,比起那位搞笑的后代宋襄公,没有霸主之名的宋戴公,的确更值得称颂。

公元前766年:期房未变现,秦襄公永垂,无霸主之名,宋戴公不朽

综上所述,公元前766年虽然看似没什么大事,但是因为秦国和宋国这两位有作为的君主先后辞世,也足以写进史册,以供后人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