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反對,為何倒黴的卻是蘇軾?

現在我們說,王安石激進,司馬光保守,那麼,處在這兩位大佬中間的蘇軾呢?蘇軾算不算中間派?王安石和司馬光,都不認為蘇軾是自己的支持者,事實上,蘇軾也是這麼做的。

蘇軾給皇帝提出了自己的變法主張,當然不會認為自己是中間派。問題是,王安石的新法主張,宋神宗和宋哲宗都給予支持。司馬光的保守做法,獲得了太皇太后的贊成。

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反對,為何倒黴的卻是蘇軾?

蘇軾

哲宗年幼,高太后(宋英宗的皇后)垂簾聽政,實際左右宋朝8年時間。高太后於元祐八年(1093)去世後之後,哲宗才獨立掌握政權。

蘇軾的仕途,在高太后執政期間,達到了巔峰,官至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相當於部長級高官。可見,蘇軾的為政觀點,是被高太后認同的。但高太后死後,19歲的哲宗皇帝,不想甘當傀儡,決定大幹一番,連年號都改成了“紹聖”,意思很明確:繼承宋神宗的施政方針。

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反對,為何倒黴的卻是蘇軾?

司馬光畫像

但經書被這些人念歪了,圍繞新法,演變成了黨爭。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曾經被高太后支持的朝臣,司馬光的遺留舊黨,迎來了失敗的晚霞;王安石的追隨者,不管是掛羊頭賣狗肉、還是因公假私,則是風水輪流轉,這些號稱新黨的人們,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蘇軾算什麼?蘇軾對司馬光有意見,也反對過王安石。朋友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但是,在新黨眼裡,這套邏輯是不成立的。蘇軾是否司馬光一派無須考問,他是保守派高太后曾經扶持的人,能是什麼派?反正不是新黨。怎麼辦?和其它舊黨一個待遇:流放嶺南

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反對,為何倒黴的卻是蘇軾?

司馬光

現在的海南瓊州,成了旅遊熱點,當時可是荒蠻流放之地。蘇軾於紹聖四年(1097)到達瓊州,四年之後,被赦免允許回京。但常年顛沛流離,蘇軾在迴歸途中就病死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而獅子和老虎要是爭鬥,倒黴的卻是旁觀者。以王安石和司馬光兩大權貴為代表的兩股勢力,新黨、舊黨在此起彼伏的炮火中,自持己見的蘇軾成為了黨爭的犧牲品。

蘇軾初期的發達,離不開歐陽修對他的極大賞識。這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蘇軾和歐陽修的觀點相近。歐陽修對王安石的新法持反對態度,蘇軾亦然。

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反對,為何倒黴的卻是蘇軾?

宋神宗畫像

王安石新法推行後,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向皇帝明確表明自己的立場,陳述新法存在的弊病。出現一塊絆腳石,王安石怒了,就安排御史謝景,彈劾蘇軾的過失。蘇軾也很識時務,自請外調,出任杭州通判。

王安石和司馬光都在哲宗元祐元年(1086)去世,但是黨爭並未停止。由於當時黨爭無盡無休,蘇軾看不慣舊黨,也不容於新黨,再次主動外任定州。

恰逢元祐八年,太皇太后去世不久,蘇軾很擔心,就上書皇帝,勸諫哲宗繼續奉行“安穩完全之策”。但當時哲宗皇帝處於躍躍欲試的亢奮狀態,蘇軾如此喋喋不休,實在不合時宜。

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反對,為何倒黴的卻是蘇軾?

王安石畫像

對蘇軾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著名的“烏臺詩案”。蘇軾在上書中,搞文藝範兒,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仍然表露出自己對新法的牴觸態度。

新黨抓住把柄,要將蘇軾置於死地,最後還是已經退休的王安石出面,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蘇軾才免於一死,從輕發落,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

三年之後,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有感而發,寫下了《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反對,為何倒黴的卻是蘇軾?

王安石與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可以說是蘇軾的自畫像。蘇軾始終堅持自己的主張,不獻媚,不委曲求全,心胸豁達,笑對世人。宰相一職,需要統籌全局,蘇軾的性情,自然不能勝任。由此看來,蘇軾一生官至禮部尚書,也算達到了人生頂點。

文\\羅漸升 圖\\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喜歡,請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