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如何得到皇位?如何用一封信消弭一場大戰,開創文景之治?

漢文帝如何得到皇位?如何用一封信消弭一場大戰,開創文景之治?

大漢一代的開基皇帝高祖劉邦,在位不過幾年就死了,政權則落到他妻子呂雉的手中,天下最誘惑人的權勢,極少有人擺脫得開,因此呂后便想因勢乘便,要把帝位轉給孃家的人。但是,當年跟劉邦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將們,袍澤情深,都不以為然,所以等呂后一死,便起來削清呂家的權力。在這一段時間中,政治、經濟、社會等等,都非常混亂。

呂家的權力雖然削平,大臣們就要找出劉邦的兒子來接皇帝位,可是劉邦的兒子已被呂后殺得差不多了,只有一個小兒子劉恆,被分封在西北邊塞為代王,毗鄰匈奴——內蒙的荒漠貧瘠地帶。因為他母親薄氏,喜歡走道家“清淨無為”的路線,近似現代只敲敲木魚、念念佛的人,防意如城,無慾無爭,呂后沒有把她放在眼裡,才保全了性命。這時大臣們商議,就找到了這位遠在邊塞、性情樸實、清心寡慾、守道尚德的代王,把他迎請到首都長安來,繼承漢祚,他便是後來的漢文帝。

研究這段歷史,在黃老之學方面的運用,是很有意思的。

劉恆,頂了一個代王的頭銜,被冷落在邊塞,突然傳說長安有人來,請他回中央當皇帝,真是福從天降,人世間沒有更好的事了。可是,他知道這個消息後,就去請示母親,該不該應邀。這時劉恆的兩個重要幹部,一個是郎中令——相近現代的秘書長——張武,一個是中尉——類似現代的參謀長——宋昌。張武認為,此時正是中央政府最混亂的時候,而且朝中的一班大臣,都是跟劉邦一起打天下的人物,是劉恆的父執輩,很難駕御,所以不能去,必須打聽清楚。而宋昌則反對此說,他分析情勢,認為可以去。他說,自秦始皇暴虐以來,天下大亂,各地英雄紛起抗暴,而最後統一天下的,是你的父親劉邦。天下的老百姓都認為天下是你劉家的,雖然有呂后這一次奪權,但為時很短,天下人心仍然歸劉。現在大臣們把政權動亂的局面安定下來以後,如果不是看清楚民心歸趨所在,也不會到遙遠的邊塞來迎請你回去當皇帝。既然天下歸心,那麼大勢已在掌握,為什麼不去?兩人的意見恰恰相反,很難下一決定,最後請示母親時,這位深通《老子》的老太太,運用了無為之道、用而不用的原理說:“先派舅舅薄昭到長安去看看吧!”意思是先派一位大使前往觀察一下形勢,收集些情報資料。這位大使舅爺自長安回來,報告情況說,可以去接位,於是劉恆才帶領張武、宋昌等一些幹部,前往長安,準備承接皇位。

這時劉恆的身份,還是代王,不算是皇帝,不過是劉邦幾個兒子中的一個,連太子的名分也很勉強,最多隻能說他同等於一位太子而已。在另一方面,這時漢朝中央政府的權力,實際上早已掌握在周勃一人手中。當劉恆從邊塞來到了首都長安城外的渭橋地方,周勃早率領了文武百官,跪下來接駕,劉恆也立即跪下來還禮。這就是劉恆之成為漢文帝,他深知此時的局勢非常微妙,進退應對之間很難處理,何況自己還沒有即位,所以立即下跪回拜,這也就是老子的精神——“謙德”。《老子》中說:“我有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是老子的三件法寶。漢文帝的一生,就實踐了老子這三件法寶。

可是在劉恆左右的張武和宋昌,也是了不起的重要幹部,都曾深習黃老之學。在渭橋行過禮後,周勃向劉恆說:“代王!我和你退一步,單獨說幾句話。”這時宋昌就出來說:“不可以。請問周相公,你要向代王報告的,是公事?還是私事?如果是私話,則今日無私。如果是公事,則請你當眾說,何必退一步說?”宋昌確實是一位好參謀長,這也是老子之道無私的反面運用。

周勃被他說得沒辦法,就說:“沒有別的,只是公事。”宋昌說:“什麼事?”周勃說:“是皇帝的玉璽在此,特別送上。”於是將玉璽送給代王。劉恆接過玉璽,照常情,他就是皇帝了,他卻說:“這不可以,今天我初到,還不瞭解情形,天下之事,不一定由我來當皇帝,可以當皇帝的人很多,我現只是先代為把玉璽保管起來,過些時日再說。”這就是黃老之道的“用而不用”,要而不要了。謙虛是謙虛,該要的還是要。

他收下玉璽以後,還是沒有立刻即皇帝位,住在賓館九個月,沒有辦事,等一切都觀察清楚了,才宣佈即位當皇帝,這時年紀還很輕,政事還是很難為。第一,他的同宗兄弟中,還有年紀比他大的,還有一些遠房伯伯叔叔的孩子,亦算是劉家的宗室。第二,以前曾跟劉邦一同起來創業、掌有兵權的老將軍們,分在四面八方,人數很多。內在的政治基礎不夠穩固,外面的實力空虛,自己手上沒有一個兵,只是手裡拿到一顆玉石刻的大印,能印得了什麼?

可是他考察了九個月以後,發現最難對付的,是長江以南的地方勢力,包括了湘、贛五嶺以南的廣東、廣西、福建乃至雲南、貴州等地,其中的南越王趙佗,在呂后亂政的時候,他聽說在故鄉的兄弟被誅,祖墳被挖,對漢朝非常怨恨。呂后死後,他見漢朝中央主政無人,便自稱皇帝,而且興兵到湖南長沙的邊境,準備向北進攻。

趙佗原來是河北人,是與漢高祖同時起來,反抗暴秦的英雄好漢之一,秦始皇被打垮以後,他未能在北方發展,就到南方在廣東當縣尉令,任上縣令死時,把縣政交給了他,他便自稱南越王。那時五嶺以南地區,尚未開發,為邊遠的蠻荒煙瘴之地,漢高祖亦奈何他不得,派了一位亦道亦儒的能員陸賈當大使,乾脆承認了南越王的地位。後來因為呂后對不起他,所以在呂后死後,他也自認為有資格即皇帝位,窺伺漢室。

像這樣一個局面,該怎麼辦呢?如果說出兵與趙佗一戰,這一主戰思想,將使問題更見嚴重,決策不能稍有疏失,內戰結果,勝敗不可知,天下屬於誰家,就很難說了!因此只有另作他圖,漢文帝有鑑於此,所以他在就皇帝職位後,除了修明內政以外,便只有用黃老之道了。

在歷史的記載上,有關漢文帝處理這個大難題的有兩封信,其中一封是漢文帝給趙佗的,一封是趙佗答覆漢文帝的,這樣兩封往來的信件,消弭一場大戰於無形,亦拯救了無數生靈。

當然,事情並不如此簡單,漢文帝在寫這封信之外,還有內政上的措施,軍事上的部署等等,並且遴選了一位老謀深算的特使,便是趙佗的老朋友陸賈。各方面都有了妥善的安排,擺好了一個有利的形勢,增加了這封信的力量,於是收到宏大的預期效果。

從這兩封信上,我們不難窺見黃、老之道的精神與內涵。現在,我們先在這裡介紹兩信的原文,然後再作一概略的分析。

漢文帝賜南越王趙佗書

皇帝謹問南越王甚苦心勞意。朕高皇帝側室之子,棄外奉北藩於代,道里遼遠,壅蔽樸愚,未嘗致書。高皇帝棄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後自臨事,不幸有疾,日進不衰,以故諄乎治。諸呂為變故亂法,不能獨制,乃取他姓子為孝惠皇帝嗣。賴宗廟之靈,功臣之力,誅之已畢。朕以王侯吏不釋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

乃者聞王遺將軍隆慮侯書,求親昆弟,請罷長沙兩將軍。朕以王書,罷將軍博陽侯;親昆在真定者,已遣人存問,修治先人家。前日聞王發兵於邊,為寇災不止。當其時,長沙苦之,南郡尤甚。雖王之國,庸獨利乎?必多殺士卒,傷良將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獨人之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為也。

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問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長沙土地。朕不能擅變焉。吏曰:得王之土,不足以為大;得王之財,不足以為富;服領以南,王自治之。雖然,王之號為帝。兩帝並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爭也。爭而不讓,仁者不為也。願與王分棄前患,終今以來,通使如故。故使賈,諭告王朕意,王亦受之,毋為寇災矣,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遺王,願王聽樂娛憂,存問鄰國。

南越王趙佗上漢文帝書

蠻夷大長老臣佗,昧死再拜上書皇帝陛下:老夫故越吏也。高皇帝幸賜臣倫璽,以為南越王,孝惠皇帝義不忍絕,所賜老夫者甚厚。

高後用事,別異蠻夷,出令曰:毋與越金鐵、田器、馬牛羊。老夫僻處,馬牛羊齒日長,自己祭祀不修,有死罪,使凡三輩上書謝過,終不反。又風聞父母墳墓已壞削,兄弟宗族已誅論。吏相與議曰:今內不得振於漢,外亡以自高異。故更號為帝,自帝其國,非有害天下也。高皇帝聞之大怒,削南越之籍,使使不通。老夫竊疑長沙王讒臣,故發兵以代其邊。

老夫處越四十九年,今抱孫焉。然夙興夜寐,寢不安席;食不甘味者,以不得事漢也。今陛下幸哀憐,復故號,通使如故,老夫死骨不腐,改號不敢為帝矣。

現在,且分析一下這兩封信。

漢文帝給南越王趙佗的這封信,用文學的眼光,從文字上看它的寫作技巧,可以判斷,也許不是出於秘書長這一類的人物所寫,而是由漢文帝自己動手寫的親筆信,這也就表示了出於他的誠懇。

再仔細研究它的文字:從“皇帝謹問南越王甚苦心勞意,……不得不立,今即位。”這一段,一開頭“甚苦心勞意”這一句,就是帶刺的,他向南越王問候說:“你用心良苦,太辛苦了。”又說他自己沒什麼了不起,只不過是我父親劉邦——漢高祖小太太的兒子,素來被人家看不起,送到北方的邊塞,路途遙遠,交通更不方便,“壅蔽樸愚”,那時知識不夠又愚蠢,所以很抱歉,平常沒有寫信向你問候。就這樣一句話,把趙佗籠絡住了。假定寫成現代白話信,就是說:“趙伯伯,你好,你很辛苦哦!很傷腦筋吧?我沒有什麼了不起,不過他們硬要叫我坐上這個位子當皇帝,弄得我不能不當,現在我已經即位了。以前很少向你送禮,現在寄一隻火腿,專程叫一個人代表我去看看你。”這樣一個大意。

再看他第二和第三段,從“乃者聞王遺將軍隆慮侯書……朕不忍為也”這兩段 的主旨。

他先說:我現在當了皇帝,知道你曾經給隆慮侯將軍寫過一封信,因為你與先父一起革命而離開家鄉的,如今你不知道留在北方故鄉家屬以及同宗兄弟們的情形,所以寫信給他,為你聯絡,並且希望中央政府,把湖南長沙方面的兩位邊防司令,給予免職的處分。隆慮侯將軍已向我報告了你的來信,我已經准許了你的要求,調動了你所要求撤換兩位將軍中的一位,你在北方的家屬和同宗兄弟,我也已經派兵保護得好好的,並且派人修過了你祖先的墳墓。

這一小段話,表面上看來,是一番溫語,誠懇的安撫。實際上也等於說:“你不要亂動;否則,我可以把你的家人族眾都滅絕了,連你的祖墳也挖了。”先來一個下馬威。這些話雖然沒有明白寫出來,而字裡行間,隱然可見,趙佗是感受得到的。

然後又曉以利害,在第三段說,你發兵於邊,為寇災不止,南方邊界上長沙一帶的人,被你擾得痛苦極了,就是在東南一帶,你的心腹之地如廣東、廣西等地的百姓,可不也因你發動戰爭而痛苦極了嗎?戰爭對你又有什麼好處呢?結果只是“多殺土卒,傷良將吏”,一個戰役下來,損失許多你自己多方培養而成的優良軍事幹部,兵員的死亡,更不計其數。於是許多人,丈夫死了,太太守寡;父親死了,孩子成孤兒;兒子死了,父母無依成獨夫。最後可能你的國土也完了,像這樣悲慘殘酷的事,在我則是不忍心去做的。

第四段,他更進一步,借“吏曰”的話,就自己的利害立場,表達了自己的寬宏大度,而且在無責備的言語中,責備了趙佗的擅自稱帝與不仁。因此說,我本來要整理內政,將邊界上與你犬牙相錯的領土,重新勘定規劃,我問管內政的大臣,他們報告說,高祖在位時,就分封了湖南以南的土地,歸你管理。這是老太爺留下來的制度,不能隨便變更。依據他們的意見,中國本來是我劉家的,縱然把你現在所管理的土地歸併過來,在我也並沒有增加多少,因此,這湘、贛以南的地區,我還是要委託你去統治。不過你也自稱皇帝,使一個國家有兩個元首,是你有意造反嘛!這就不對了。你只曉得講鬥爭,誰又不懂鬥爭呢?你卻不懂“仁而謙讓”的更高政治哲學。希望你放棄過去的意見,好好聽中央的指揮,從今天起,恢復以前的政治關係,治理好你的地區。

漢文帝亦很會用人,他所派送這封信的大使,選擇了陸賈,這位老先生是漢高祖以來專門作特使的人,而且每次都能完成任務,第一次說服趙佗的就是他。漢文帝因此在信上最後說:我叫你的老朋友陸賈轉達我的意思,希望你立刻接受,不要造反。另外送給你在中原最貴重的禮物,願意你“聽樂娛憂,存問鄰國”這八個字的結語,在作文的文法上,正和開始的“甚苦心勞意”五個字,遙遙相應,首尾相接,妙到毫巔。而其內容含意,更見深厚,就是說:你也年紀大了,不要野心勃勃,想當什麼皇帝。年紀大的人,每天玩玩,聽聽音樂,喝喝咖啡,或者打太極拳,遊山玩水,下盤棋乃至打打麻將也無妨,再不然去鄰國訪問,做些睦鄰工作也好,這樣安安分分多好,大可不必自尋煩惱啦!

綜讀全文,真是好厲害的一封信,字字謙和,可字字鋒利如刃。南越王趙佗讀了,自然心裡有他的盤算:如今劉邦有了一位如此厲害的小兒子即位,自己萬萬不如他,看來這天下不可能屬於自己的,只有趕快見風轉舵,退步,撤兵。

趙佗比漢文帝大幾十歲,已經自稱皇帝。這一來又自己取消了皇帝的名號,回一封信給漢文帝,可也是用的道家手段,試看趙佗回信的原文就知道。

他一開始,就對於漢文帝自稱只是劉邦側室所生小兒子、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謙辭,說道:“我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是蠻子裡的一個頭目,而且是一個年紀大了的糟老頭子,我該死,對不起你,向你再拜叩。不是我造反,而是你的那位大媽——呂后,如何如何不對,才逼我做的。”

看這趙佗,好伶俐的口齒,這麼輕輕一撥,把一件誅滅九族的叛逆彌天大罪,推到一個已死的老太婆身上,而且這個老太婆,亦是漢文帝心目中深惡痛絕的人,趙佗所說的也是事實。

接著他說:“老夫處越四十九年”,暗示我是與你父親劉邦同時起來革命的人,現在統治兩廣四十九年了,“今抱孫焉”,我孫子都很大了。可是,我這大把年紀,還要訓練部隊,準備作戰,“夙興夜寐”,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實在太辛苦了,這都是你大媽做的那些事情,使我沒有辦法報效中央,不得已才如此做的,並不是我想造反。現在你大皇帝如此之好,又憐憫我這老人,送了這許多珍貴的東西,恢復我的王位,這樣我就放心了,相信死了以後,也不會被挫骨揚灰,我當然聽話,絕不自稱皇帝。

就這樣往來的兩封信,消弭了一場可怕的大戰,這就是黃老之道。所以深懂得黃老之道的人,其運用之妙,能兵不血刃而使天下太平。

實際上,趙佗行文到中央時,絕對不稱王,只稱老夫是“蠻子的頭目”,在他自己的領域內,還是當他的皇帝,自稱不誤。漢文帝也不是不知道,只是睜隻眼,閉隻眼,大家過得去,就暫時算了。因為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左右的戰亂結果,全國民窮財盡,不但是財富光了,人才也沒有了,這時最重要的,是培養國家的元氣。但這不是短時間可以辦到的,所以對趙佗在南方的閉關自守,暫不過問。

此後,沒有幾年,北方的匈奴作亂,漢文帝也是寫了一封比給趙佗還更簡短的信,只對匈奴的領袖說了幾句話,就把一場戰爭化解了。所以,從漢文帝在位的二十三年,他兒子景帝——劉啟在位十六年,一直到他孫子武帝——劉徹初期的一共五六十年間,國家民族安定,成就了漢代輝煌的文化,奠定了漢朝四百年政權的深厚基礎。

漢文帝個人的道德修養,當然是學老子,行黃老之道。例如:他即皇帝位後,所穿的一件袍子,一直穿了二十年,補了又補,就沒有換一件新的,這不是矯揉造作,完全出於道德修養,老子“慈”、“儉”、“不敢為天下先”三寶之一的奉行。然後,又儘量減輕刑罰,更改法律與社會制度,財經上減輕稅賦,種種改變,寬大到極點。歷史的記載,漢文帝當了二十幾年皇帝,監獄中幾乎沒有犯人,這是著名的“文景之治”的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