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和漢景帝,二帝在位的四十年間被稱為:文景之治

漢文帝和漢景帝,二帝在位的四十年間被稱為:文景之治

漢朝盛世

民以食為天,長久以來,評價一個王朝的好壞,米價是一個重要的標準,秦末戰亂給社會經濟造成嚴重破壞。漢初出現大饑荒,小米的價格從平日的每石百十來錢漲至五千錢,出現人相食的慘狀,餓殍遍地,滿目瘡痍。漢初統治者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大力發展經濟,經過幾十年苦心經營,公私倉廩,俱豐足,米價最低達到每石數十錢,後世史官評價這一時期,周曰成康,漢雲文景,美矣,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有確切記錄的盛世,去感受它的富庶與安寧。

從呂后執政中期,到文帝中後期的二十年間,軑侯家族的地位,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可是,社會經濟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軑侯家族的財富也隨之迅速增長。特別是文帝時期,漢朝經濟的進一步繁榮,奠定了軑侯家族豪奢的社會基礎。因此,這個時期下葬的軑侯妻兒能享有如此奢華的厚葬。馬王堆三座漢墓共出土3000多件珍貴文物,包括500多件漆器,大量珍稀絲織品、彩俑、樂器、印章等等,每一件都讓人歎為觀止。而在這些寶物中最炫目的是這件素紗襌衣,它堪稱絕世精品.

“在劉邦的統治時期呢,其實它的根基一直是不穩固的。七個異姓諸侯王一直是王朝的一個心腹大患。在他登基剛剛幾個月的時間裡頭,燕王臧荼就謀反,劉邦親自平定了這次反叛。緊接著之後呢,他又花了數年的時間,然後平定了王朝最大的威脅,韓信、英布和彭越。他在這個解除異姓諸侯王的同時,把大片收回的國土分封給了同姓諸侯王。他希望通過這樣的一個血緣關係,來維護、維持這樣一個西漢政權的一個穩固.

政治問題暫時解決了,但是同樣嚴峻的經濟社會現在仍然擺在漢初統治者面前,秦末戰爭給社會經濟造成嚴重破壞,漢初,出現大饑荒,物價飛漲,小米的價格從平日的每石百十來錢漲至五千,甚至上萬錢。許多地方出現了人吃人現象,人口損失過半,特別是一些有名的大城市,只剩下十分之二三,到處一片殘破凋零景象。連劉邦這個皇帝都湊不齊四匹同樣顏色的馬駕車,將相有的只能乘坐牛車。面對著這樣一個民生凋敝,破敗不堪的爛攤子,漢初統治者充分意識到必須安撫百姓,讓百姓休養生息,否則江山不保。他們見識過強大無比的秦帝國一夕傾頹的慘烈,心有餘悸,他們希望汲取秦速亡的慘痛教訓,找到一條通往盛世的康莊大道。

在劉邦死之前,呂后曾經問這個劉邦,說如果蕭何死了之後誰做丞相更好。然後劉邦說曹參。呂后又問說曹參死了呢?他說王陵。然後呂后問,王陵死了呢?他說那你我都不在了。”)劉邦去世後,太子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惠帝即位第二年,相國蕭何去世,曹參接替相國之職。曹參上任後,下令一切都按蕭相國時的規矩辦。自己則整日和屬下朋友喝酒。惠帝對他很不滿,心想難道是欺負朕年少嗎?於是,責備曹參。面對惠帝的質問,曹參反問:“陛下覺得和高帝相比誰聖武?”惠帝說:“朕豈敢望先帝。”曹參又問:“陛下看臣與蕭何誰賢?”惠帝說:“君好像不如蕭何。”曹參便說:“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尊而勿失,不就可以了嗎?”蕭規曹隨,惠帝尋思尋思覺得也有道理。惠帝在位七年就去世了,惠帝死後,呂后臨朝稱制,以心狠手辣著稱,她以極其殘忍的手段迫害劉邦寵姬戚夫人,殺害四位劉姓諸侯王,公然違背劉邦誓約,封呂氏為王,幾乎危及劉姓天下。因此,歷史上人們對呂后的評價向來是負面的。

呂后死後,周勃、陳平等大臣擁立劉邦的兒子代王劉恆為皇帝,是為漢文帝。大臣們如此選擇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文帝為人仁孝寬厚,二是文帝的母親薄氏謹慎善良,沒有什麼勢力。事實證明,大臣的選擇十分英明,文帝剛登基時經常射獵宴樂,號稱一日再三出。當時,一個列侯的騎兵隨從,名叫賈山,上書勸諫他,說如果這樣會導致上行下效,朝廷從此懈怠,百官對政事馬虎了事,從而絕天下之望。文帝善於納諫,立刻減少了遊獵的次數。

文帝在刑法方面做出的這項重大改革,起因於緹縈救父。這個故事載於史書,又不斷被搬上舞臺。今天,緹縈救父仍是江蘇淮安長榮京劇院最經典的保留曲目。幾十年來,口耳相傳,長盛不衰。現在新生代花旦朱儁好即將登上舞臺,扮演那位勇敢的少女。緹縈救父講述的是文帝十三年五月,緹縈的父親淳于公因犯法被判肉刑,淳于公沒有兒子,只生了五個女兒。他被抓時,氣急敗壞地罵女兒:“生女不生男,一點用也沒有。”緹縈心如刀絞,父親押解到京,她一路跟來。她上書替父親鳴不平,死者不可復生,人被處肉刑就不能恢復原樣,即使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妾願意沒官為婢贖父親的罪。(《緹縈救父》京劇)“緹縈救父天不怕,怎怕我身被刀斧加,我願為奴任踐踏,保全老父安然回家。”緹縈至孝至勇的獻身精神,深深觸動文帝,於是下令廢除黥(臉上刺字)、劓(割鼻子)、斬趾等肉刑,以笞刑、服苦役等替代,並將無期刑改為有期刑。文帝廢除肉刑在中國古代法制建設上是一大進步,也向文明邁向了一大步。漢文帝的統治寬厚,不僅僅表現在刑法上,他還非常愛惜民力,實行輕徭薄賦。即位第一年,頒佈了養老令,給八十歲以上的老人發放米、肉、布帛等物品,讓地方官按時慰問,同時下令郡國不要蒐羅奇珍異寶上貢朝廷。文帝二年、十二年曾兩次下詔免除百姓一半田租,將十五稅一的稅率降至三十稅一。十三年更下令免除全部田租,算賦也由每人每年120錢減至每人每年40錢。遇到災荒年月,文帝還出臺臨時政策,撫卹百姓。他還大力減少徭役,將成年男子的徭役從每年服役減為每三年服役一次。

漢文帝時期,同姓諸侯王坐大的問題日益突出。文帝三年,濟北王劉興居發兵反叛。六年,又發生淮南王劉長謀反事件。日益強大的同姓諸侯王同樣成為大漢王朝的心腹大患。賈誼在治安策中提出削藩,請求文帝削奪諸侯王的國土,以削弱他們的力量。

漢文帝是個寬厚的皇帝,但也是個頗有手腕的政治家,他所有措施都旨在鞏固政權。文帝剛從代國進京登基入未央宮,就拜親信宋昌為衛將軍,掌管南北兩軍把軍權控制在自己手裡,又大封擁立自己的功臣,展示自己的謙遜態度,使功臣集團安心。看時機合適又讓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國去,罷免絳侯周勃的相位以抑制功臣集團的勢力。並先後平定了濟北王劉興居和淮南王劉長的謀反。

漢文帝像一個勤快精巧的工匠,兢兢業業地編織著大漢盛世這件前所未有的素紗襌衣。他寬厚仁愛,深刻認識到農業為天下之本,衣食足才能夠百姓安。多次下詔,勸課農桑並親為表率。十三年下詔恢復古代帝王親耕籍田,皇后親桑的禮儀,併成為制度長期施行下去。當時的百姓在這樣寬鬆的環境下,努力耕作,日漸富庶。和漢文帝一起為這件素紗襌衣織上最美麗的圖案。

公元前157年,文帝駕崩。為了糾正當時的厚葬風氣,他臨終前遺詔薄葬。“朕聞之,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當今之世,鹹嘉生而惡死,厚葬以破業,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他第一次將國喪的時間定為三天,期間允許百姓婚嫁、祭祀、飲酒、吃肉。他不僅不要布衣車和兵器送葬,還下令將夫人以下的姬妾遣散回家,隨便出嫁。這種對人的愛惜,兩千年來都很少有帝王能夠做到。

這幾十年的統治之間,他們的政策有一個延續性 ,那麼這個政策的延續性實際上也是無為而治的一個最好的體現,不是朝令夕改。那這個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持這種社會的安定,財富的增加,經濟的發展,國富民安。當然更重要的就是臣民老百姓都很滿意,就是對這個社會的認同,就是認可度比較高,比如說對統治者的認可度比較高。”)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盛世。然而,在一片繁榮景象的治世背後,卻掩藏著重重危機。經過漢初幾代統治者的清靜無為、休養生息,的確是一掃秦末的殘破凋敝,出現了欣欣向榮、百業俱興的盛景。然而,諸侯王和匈奴的威脅並沒有完全消除,特別是北方的匈奴一直是漢王朝夢魘般的勁敵。從漢高祖劉邦時代開始就不斷受到來自北方的騷擾和挑釁。新興的漢朝無力與匈奴大規模長期征戰,只有採取和親與安撫。然而,懷柔只可以換取短暫的和平與寧靜,卻無法保證長治久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