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大家好~又到了小歷說歷史的時間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什麼呢?文景之治大家都清楚,困擾小歷的一個很久的問題,兩代人一起創造的盛世,那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1.治世都是接力賽

中國的治世,很多都是兩輩人1+1接力棒的模式,如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昭宣之治、明章之治、仁宣之治,等等。其中,文景之治是大統一王朝出現的第一個治世,顧名思義,也就是漢朝的文帝和景帝所治理的時代。

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繁茂

說文景之治是治世,有什麼證據呢?光是一堆減賦稅、廢除殘暴律法之類的套話,恐怕難以讓人有直觀感受,那麼,請出《漢書·吃貨志》,哦不,是《食貨志》:“國家亡事,非遇水旱,則民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餘財。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乘牸牝者擯而不得會聚。”

翻譯過來就是,經過文景兩代的累積,如果不是發生什麼水災、旱災,老百姓人人都可以自給自足,連個貧困山區都不存在。為啥這麼篤定呢,那年月的經濟普查如此精確?當時的人均生活幸福值靠兩點:糧食和錢,而這兩點恰恰有證據體現——京城和各個封地的糧倉都堆滿了,滿倉後糧食只能堆在外面,任由腐爛。沒辦法,也沒啥地區需要一方有難八方賑災。首都的錢也是一樣,累積起來有上百萬,錢沒地兒發,於是穿錢的繩子都爛了,搞得很難計算散落錢的數量(本來如果1000個一緡,一緡一緡地算,就容易多了),只能大約給出個上百萬的估量。

以上是從官府的錢糧發不下去來側面反映老百姓們物資齊全,不需要朝廷救濟。那麼,衣食背後的住行是什麼情況?當時的人出門幾乎都有寶馬,街頭巷尾到處都是成群的馬在走路,就像現在小汽車遍地,漢代也有科學家預言,說不定以後漢人的腳要退化成尾巴了。而在那個寶馬香車遍地的時代,誰如果騎牛出來逛街,就會被人嫌棄很low的。

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阡陌成群

現在,再說文景之治是治世,應該就是電燈照雪——明明白白了吧。

但是,儘管這治世是文景父子兩代人一磚一瓦堆積起來的,現代讀史的大多數人卻心照不宣地形成了一個共識:漢景帝不如漢文帝。

這還是有實錘證據的,我們只從兩個方面來看,就可以管中窺豹。

2.比手段,文帝win

漢文帝劉恆的皇位,完全是人在家中坐,寶座天上來——被餡餅砸中了。但,文帝即位前後的政治環境,比景帝可差多了。

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漢文帝畫像

首先,他是代地來的(代地當年可是隨時被匈奴插小紅旗的地方,前任代王、劉邦的二哥劉仲,就是這樣被嚇得捲鋪蓋跑回長安的),屬於藩王入京,從小被踢到封地的劉恆對朝廷的一切都比較陌生,可以說毫無根基。這點,從文帝被周勃和陳平選中為繼承人時,各種不敢伸手接可以看出。經過一試二探三檢驗,文帝這才敢扯開步子當上了大漢朝的皇帝。

一般來說,這種在朝廷沒什麼人脈,而朝堂上站著的又都是老爹留下的革命老一輩的局面,藩王很難入手管理朝政,且特別容易被控制成傀儡——從周勃、陳平、琅琊王劉澤等人冊立劉恆的最高標準是他老實、他孃家老實,就可以看出,他們並不是善茬。結果,這些人一個個都走了眼。

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周勃畫像

文帝剛即位第一天,封了在擁立自己上位問題上發言權最大的人——琅琊王劉澤為燕王。第二天,封功臣,陳平和周勃是第一縱隊,一個左丞相,一個右丞相,灌嬰第二縱隊,從大將軍被改為太尉。第三天,把老媽薄太后接過來後,對推自己上位的功臣又來了一次大賞(上次是封),“益封太尉勃萬戶,賜金五千斤。丞相陳平、灌將軍嬰邑各三千戶,金二千斤。硃虛侯劉章、襄平侯通、東牟侯劉興居邑各二千戶,金千斤。封典客揭為陽信侯,賜金千斤。”

稀鬆平常的一段話,文帝耍人的手段體現無疑——陳平和周勃分明是一起謀劃的首要功臣,但這裡,文帝特意提拔周勃,把陳平降為和灌嬰一個階層。這麼做的後果,是陳平第二年就去世了。

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美人心計》陳平

如果說陳平從秦末就開始活躍,年齡上約摸也該壽終正寢了,那麼,接下來的兩個人完全就不一樣了。

朱虛侯劉章和哥哥齊王劉襄是第一個扯大旗反諸呂的,本以為天下要輪到齊王這一支來坐,結果,琅琊王劉澤一搗亂,劉襄無緣帝位,朱虛侯劉章也只是被排為倒數第二的功臣隊伍。如果倒數第二的人群中,和弟弟劉興居排在一起勉強還能接受,那襄平侯紀通就純粹是文帝拿來噁心劉章的——紀通被提拔,只是因為他爹紀信在楚漢滎陽之困上犧牲自我救了劉邦一命,屬於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模式,他何德何能在論功的時候跟劉章一個檔次?

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美人心計》劉章,馮紹峰飾

而文帝對劉章和劉興居的分封,也只是在齊國那麼大地方劃了兩個郡——城陽郡給劉章,濟北郡給劉興居,都是從大哥身上割肉,朝廷沒啥損失。原本完全有能力角逐皇位的齊王一家,就這樣被安排完了。當初答應放棄皇位時,大臣們說好了要把趙地和梁地封給劉章、劉興居兄弟,也被文帝票否定(一字王可以有很多個郡,二字王只能是郡王)。這樣做的後果是,齊王劉襄第二年鬱悶而死,城陽王劉章也在文帝三年病死。這倆都是年富力強的歲月,即使不腹黑地設想文帝動了手腳,間接加速他們領盒飯的帽子也跑不了。這是後話。

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大風歌》漢文帝,劉牧飾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在文帝繼位的當年十二月,大臣就提議,所謂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當上了皇帝,就要立太子了。本來這是按挺正常的模板在走,但文帝卻拒絕了,拒絕的理由還非常高大上——我自己就沒啥德行,還要把皇位搞成子孫相傳?這有點太沒道德了哈。

於是,文帝一口氣提了一串名單,“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閱天下之義理多矣,明於國家之大體。吳王於朕,兄也,惠仁以好德。淮南王,弟也,秉德以陪朕。豈為不豫哉!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多賢及有德義者……”

什麼意思?文帝不敢立太子,是因為上下都還有人呢。楚王劉交是劉邦的弟弟,雖然年齡大了,但人越活越成精呀,他的聰明才智完全夠;吳王劉濞是我堂兄,也是個老好人啦;淮南王劉長,這是我弟弟,他們不都是可以繼承皇位的人麼?至於其他賢能的宗親,如齊王、城陽王、濟北王這類,也很不錯啦。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楚王劉交跟齊王劉襄同年去世;淮南王劉長,被以“鄭伯克段於鄢”的方式縱然成了個禍精,在文帝六年餓死了;吳王劉濞,讓他玩去吧。剩下的濟北王,文帝也有辦法——藉著匈奴來鬧事,文帝親自跑到太原去坐鎮,讓中央空虛,吸引一直憤憤不平的劉興居造反。文帝三年八月,劉興居和哥哥劉章前後腳領盒飯(劉章文帝三年四月死),濟北郡自此被收歸朝廷。

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美人心計》漢文帝,陳鍵鋒飾

三年內,“收拾”完了大部分阻礙,下面,文帝繼續搞事情,把從代地帶到長安的從龍之臣紛紛加官進爵,功勞大的封侯,功勞次一點的,也都位列九卿。接著,三年的十一月,文帝決定把周勃安排了,這次理由是,讓得到封國的人都滾到封地上去生活,而周勃作為丞相,應該做個表率——丞相雖然有封爵,但人家是中央官員好麼?文帝為了拉下週勃,居然想出了這招,藉此把周勃的丞相之位擼了,由灌嬰接替,灌嬰也不爭氣的在文帝四年跑去找閻王報道了。

到此為止,宗親諸侯裡有點名望的,集體陣亡;功臣隊伍裡有點威脅的,集體領盒飯。最高級的是,這些被文帝點過名的人,都在短時間內相繼死亡,而史書上完全沒有文帝任何腹黑、負面的形象,都說他是個忠厚長者。文帝以不粘鍋的形式,輕輕鬆鬆就把局面搞定了。

文帝跑完自己這一棒,景帝順利接棒後,經常聽老師晁錯的建議,要削藩要削藩,景帝也越來越覺得,藩王們實在是太危險了,明天就能闖進大殿把他拎下寶座,於是,按晁錯直面剛的建議,景帝下達了削藩令。所謂削藩,說白了也就是搶土地戰爭,你地盤太大,我拿點過來,順便再把你的勢力也削弱一點,加強中央的權力。

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美人心計》漢景帝,高昊飾

誠實地說,晁錯的建議沒毛病,但問題是,晁錯只看見了問題,想解決問題,卻沒想到,你動手的時候,別人也不是靜止等待安排的。於是,吳王劉濞登高一呼,以“清君側、誅晁錯”的名頭,聯合了楚、趙、濟南、淄川、膠西、膠東一共七個諸侯王起來造反。

景帝像是從來沒預料到過這個局面,慌得不知所措。此時,和晁錯不共戴天的袁盎趁機出來,以怨報怨地建議景帝殺了晁錯,平息諸侯的怒氣。以當時的形勢,殺了晁錯不能平息怒氣是必然的,但殺了晁錯,朝廷就拿到了名義上的正義旗幟,七個諸侯王,就成了地地道道的造反派。對局勢也是完全有利的。

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漢武大帝》漢景帝,焦晃飾

但,景帝的反應彷彿完全沒料到這步,他覺得,殺了晁錯,諸侯就會退兵回家,重新開始愉快地玩耍。所以,當晁錯被騙來腰斬於集市,諸侯依然沒有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的陣勢,景帝急切地找從前線回來的戰地記者問話,記者說,人家本來就是造反的,關晁錯什麼事?景帝“於是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彷彿又沒想會是這個局面……比起文帝的運籌帷幄,穩紮穩打,景帝的手腕差太多了。

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漢武大帝》晁錯

3.比品性,旗鼓相當

前面說,文帝即位時的環境相對艱難,相比較而言,景帝劉啟小時候就被立為太子,老媽是皇后,雖然不是完全含著金湯勺出生,也算是富貴公子裡的極致了。但,景帝小時候就讓人大開眼界了一次——吳王劉濞來朝,當時還是太子的景帝和吳國世子劉賢下棋,下著下著,大概有什麼落子反悔的舉動,劉賢也不肯讓著點太子,倆人吵吵了起來,劉啟於是“引博局提吳太子,殺之”……意外麼?回想晁錯的事,大概就能發現,景帝的“粗手笨腳”,從這會兒就已經體現出來了。吾鄉有句俗語:狗都不咬拉屎的人。景帝則是完完全全是卸磨殺驢。

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美人心計》漢景帝

文帝即位後,最著名的就是節儉,《史記》就清清楚楚評價:“孝文帝從代來,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產,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臺為!’上常衣綈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幃帳不得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

說文帝摳摳搜搜,在位23年,皇宮裡的一切設備都不敢增加,好不容易想給自己建個露臺,晚上也好納涼,臥看牽牛織女星什麼的,但手下人一報價位,嚇得馬上收縮回去了——拉倒吧!一個露臺得要中產階級十戶人家的資產,不要不要了!

每每有什麼戰事,文帝也都以不想勞煩百姓為由,只是堅守,不主動耗資巨大去打群架。群臣裡像袁盎這類頗具後世“諫官”品質的人,說話言辭有時候尖銳急切,文帝也以“他們都是為了我好”而寬容對待。有些喜歡貪汙受賄的人,比如張武,文帝知道後,乾脆賞了他一大筆錢,讓他自己羞愧,而不是抓起來雙規。真真正正的“以德化民,是以海內殷富,興於禮義。”

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漢武大帝》袁盎

所以,儘管文帝在處理朝政的時候,以綿柔的手段,四兩撥千斤似的把對手一一拔掉,但對百姓的政策上,他實在是個好皇帝。著名的淳于緹縈救父,就讓文帝廢改了一項相對尷尬的刑罰,可謂“從諫如流”。從免除田租,到廢除誹謗罪、廢除肉刑、廢除連坐等,文帝的好名聲,就由此累積。

在治國上,除了把緹縈救父之後的仗刑改得更輕一點,景帝也沒有其他更著名的事蹟,但好就好在,爹制定下來的政策,景帝都能遵守下去,算是繼承了優良傳統。

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緹縈救父連環畫

不過,論起做人陰狠方面,文景二帝似乎可以一比。

眾所周知,景帝的第一任太子並不是後來雄才偉略的漢武帝劉徹,而是慄姬所生的長子劉榮。劉榮沒順利登上皇位,一是慄姬智商不夠,二是王美人、館陶長公主等人背後的操盤,槍口一致對準慄姬放讒言彈幕。但於景帝來說,劉榮可完全沒犯什麼錯,只是因為,景帝厭棄了他娘,也不能容忍自己百年之後,劉榮即位,慄姬當太后的各種不堪的設想,於是,劉榮就這麼稀裡糊塗地被拉下臺,又莫名其妙死在牢獄裡,“三月,召臨江王來。即死中尉府中。”

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漢武大帝》劉榮

而景帝對這位自身並沒有啥毛病的舊太子也絲毫沒有憐憫之心,反而是奶奶竇太后受不了孫子被酷吏逼死,愣是把嚇死劉榮的背鍋俠郅都踢出了中央吹西北風去了。景帝這種狠心,大概完全遺傳自乃父文帝。

同樣眾所周知,文帝的老婆是鼎鼎大名的竇氏,但竇氏也並不是文帝的原配,文帝是有前妻的。史書記載:“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文帝不僅有前妻,前妻還給他生了四個大兒子。可是,這一批人都像發人瘟一樣,在文帝沒有即位之前和剛即位之後相繼領盒飯。這神秘的一筆,曾讓人懷疑是竇太后的傑作,但再仔細看文帝的手腕和聰明勁兒,竇氏在他手底下哪有能耐私自搞出這麼大事?

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美人心計》竇氏,林心如飾

那麼,唯一的可能性就只能在劉恆身上了。

有人說,劉恆搞死自己老婆孩子,動機是什麼?作者你可勁兒鬼扯吧。

劉恆當然有動機。

呂后在位期間,為了呂氏富貴,為了劉、呂和平,呂后曾把呂氏家族的丫頭們悉數分給了各個老劉家孩子,從趙王劉友到趙王劉恢這種高帝親生子,再到孫子輩的朱虛侯劉章,甚至偏遠支系的琅琊王劉澤,娶的都是呂家妹子。那麼,代王劉恆娶的是誰,也就可想而知了。

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美人心計》代王后,孫菲菲飾

諸呂平定以後,呂氏在大漢王朝幾乎是個敏感詞,誰也不希望再讓呂家殺一波回馬槍,甚至有可能變成呂氏第二的家族也被集體批鬥,齊王劉襄就因此被排除在皇位之外,那麼,如果劉恆即位後還帶著呂家的代王后去中央當皇后,大家能同意嗎?所以,代王后只能秘密死在劉恆即位前夕。

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代王后被殺

而代王后的四個兒子,不管出於劉恆自我保護目的,還是安功臣們的心,也不太可能讓他們繼續存在。大漢人都很清楚,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玩政治嘛,就得把一切潛在威脅扼殺在搖籃裡,把已死的勢力再人人踏上一腳,好把地踩平實了。否則,如果呂氏留下來的孩子將來再翻盤,誰家沒個後代被他們族滅呢?

還有一點也可以佐證代王后身份。呂后對那些不喜歡呂氏妹子的劉姓王爺,紛紛進行了報復性操作,比如幾代趙王,都是因為跟呂妹妹搞不好關係而被殺;劉邦第八子燕王劉建,也因為不和呂妹妹生猴子,卻讓另一個姬妾懷孕,呂后氣得明目張膽就派人把劉建殺死,導致燕王無後,整個封國國除。有了這幾例劉呂不和就要付出生命代價的事蹟,劉恆卻能平安地當著代王,還能有四個兒子在呂后眼皮子底下存活,那麼,他們必定只能出自呂氏的代王后。因此,也更加證實了劉恆稱帝后,代王后和四個兒子政治立場的不正確性。劉恆想當穩皇帝,想不被功臣集團背後搞小動作,就必須剷除這批曾經最親的人。

文景之治,漢景帝為什麼不如漢文帝?

如果事情平常,代王后四個兒子的死亡原因,史書必定會書上一筆,即使一筆帶過,也不會是現在所見的含糊不清。之所以展現給我們的是這樣,必定是大漢君臣一次齊心協力、心照不宣的大局方針了。

同樣是狠心絕情的事,文帝依然比景帝幹得漂亮——景帝廢后,被人詬病,廢黜太子,任其死亡(或者說縱容他被整死),為人不恥,殺周亞夫等人,更讓人齒冷不已……而文帝呢,他留給歷史的樣貌,依然是個忠厚長者,是仁君風範的一代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