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固執的要求“重來”,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另有他因

朋友向我抱怨道:3歲的女兒真真最近很反常,總是和我“作對”,可能就是被我慣壞了,簡直太無理取鬧了。

晚上睡前關燈,如果我關了,那還得重新打開,讓真真親自關燈才算結束。如果沒讓她按電梯,她就要哭鬧著重按。

有時候我等著著急,就抱著她上樓梯了,結果非得下來再重新走一遍。有人敲門的時候,她總是搶著去開,如果誰在她之前開了門,她就直接躺地上鬧,最後只有關上門讓她開一遍……

孩子固執的要求“重來”,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另有他因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經歷,不少父母會認為這是孩子在跟自己“作對”,誤以為孩子“無理取鬧”。於是,對孩子的行為不予理睬,甚至批評孩子,對孩子吼叫。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這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了。

01孩子固執的要求“重來”,不是無理取鬧,而是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兒對秩序(指通過時空形式所表現出的事物或要素間和諧統一的運動狀態,具體表現形態有均衡、比例、對稱、節奏、韻律等)極端敏感的一個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時期。

不久前,朋友帶著孩子到我家做客。吃過午飯,孩子一直哼哼唧唧,朋友告訴我,她家孩子要睡覺了。於是我帶她們到臥室,沒想到,孩子怎麼也睡不著,竟然哭鬧起來了。

當“場所”發生改變的時候,處於敏感期的孩子就會表現出內心的不安,就像朋友的孩子一樣,儘管朋友使出渾身解數各種安撫,但是孩子仍然無所適從。

孩子固執的要求“重來”,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另有他因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書中提到,孩子0~4歲這一時期是對秩序最敏感的時期,因為他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

通常,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出現在2~4歲,而且呈螺旋式上升,一般有三個階段:一是孩子會因為秩序受到破壞而哭鬧,但一旦秩序恢復就能平靜下來;二是當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後,秩序感又體現為孩子為維護秩序而進行反抗;三是孩子會為了維護秩序而固執的要求再來一次。

因此,當孩子固執的要求重來的時候,不是“作”,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孩子為了維持固有的秩序,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孩子固執的要求“重來”,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另有他因

02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有哪些顯著的特點呢?

特點之一:凡事講順序

孩子已經習慣了某一特定順序,如果突然有所改變,就會變得焦慮不安。比如有的孩子睡前一定要先脫襪子,再脫褲子,最後脫衣服。一旦順序顛倒就不肯睡覺,而且還會重新穿好衣服,再脫一遍。

特點之二:該是誰的就是誰的

在孩子看來,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秩序”,這個可以具體到物品的使用上,比如孩子看到爸爸穿的媽媽的拖鞋,他會要求爸爸把拖鞋還給媽媽。因為對孩子而言,家庭成員一旦使用了別人的東西,他就會覺得“秩序”亂了,從而就會加以糾正。

特點之三:對環境佈局的要求

一旦環境發生改變,孩子就會無所適從。比如朋友的孩子在我家臥室無法入睡。另外,如果某件物品沒有放在常放的位置,孩子可能會親自把它放回原來的位置,比如遙控器必須放在電視櫃上,玩具車必須放在收納桶裡等等。

總而言之,在每一個孩子的心裡,天生就有一種秩序感。正如蒙臺梭利所言,“孩子對秩序是極其敏感的,秩序是孩子對生命的一種要求。”那麼,當父母意識到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孩子固執的要求“重來”,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另有他因

03父母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秩序敏感期呢?這幾個要領很關鍵

當孩子因為“秩序”被打亂而哭鬧時,相信不少父母會生氣,甚至斥責打罵孩子。事實上,有良好秩序的孩子,他們會把自己的物品收拾整齊;他們能夠輕而易舉找到自己想要找的東西。因此,這種秩序感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良好的品質。

沒有秩序感,就像大海里的航船沒有方向。如果孩子從小在沒有秩序的環境中生活,他的情緒、人格發展,甚至是專注力都會受到影響。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面對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怎樣做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呢?

孩子固執的要求“重來”,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另有他因

首先,父母需要正確認識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接受孩子的固執

面對因秩序調整而哭鬧的孩子,很多父母會生氣,會責罵孩子。那是因為父母對秩序敏感期的不瞭解,所以我們首先要正確認識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從內心接受孩子固執的行為。

每個孩子在出生時內在就有一種基本的需求,因而通過這個需求去認識自我以及自我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這也就是所謂的秩序感。在這段敏感期,孩子對事物的順序、物品擺放的位置、人物的呈現,都會非常執著。

父母只有正確的認識秩序敏感期,才能更好地接受孩子的固執。對於孩子合理的要求,父母應該儘量去滿足。對於不合理的要求,那就得想辦法轉移注意力或者講道理(前提是孩子可以聽懂)。

孩子固執的要求“重來”,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另有他因

其次,家長要給孩子安排規律的生活

比如孩子的生活用品和玩具都要擺放在固定的位置,同時,在固定的時間吃飯、洗澡、講故事、睡覺,從而讓生活變得規律化。這樣既可以給孩子帶來安全感,也有利於讓他們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比如進門換鞋、飯前洗手等等。

最後,傾聽孩子的需求並與之共情

孩子一旦習慣的程序被破壞,就會表現出煩躁不安、哭鬧等情緒。這個時候家長不宜動怒,需要傾聽孩子的需求,並理解孩子的需求,隨後耐心的處理問題。對於孩子“重來一次”的要求,家長可以輔助孩子重新進行一遍。如果因某些原因不能重來,那就需要家長做好解釋工作,並盡力安撫孩子的哭鬧情緒。

總之,面對孩子秩序敏感期的種種反應,作為家長,我們不但不能打罵孩子,反而要學會理解和接受孩子的固執行為,學會配合孩子,幫助他們順利度過秩序敏感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