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醋传统工艺


酿醋传统工艺


酿醋

酒醋深究是弟兄,酒糟再酿酢当成;

孪生本应等身价,贵贱缘何殊不同。


醋,常常活跃于人们的餐桌上,是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中国传统的酿醋原料,长江以南以糯米和大米(粳米)为主,长江以北以高粱和小米为主。现多以碎米、玉米、甘薯、甘薯干、马铃薯、马铃薯干等代替。原料先经蒸煮、糊化、液化及糖化,使淀粉转变为糖,再由酵母使酒精发酵生成乙醇,然后在醋酸菌作用下产生醋酸发酵,将乙醇氧化生成醋酸。制醋的原料不同,配方和加工方法也有不同之处,那么制出醋的味道也不一样,以含糖质原料酿醋,像葡萄、苹果、梨、桃、柿、枣、番茄等可以酿制出各种果汁醋。


酿醋传统工艺

酿造醋一般都是先把原料碾碎,然后用清水浸泡,水面高出碎料约二十厘米,冬、春季气温在十五度以下,要浸泡十二至十六小时;夏、秋季二十五度以上,浸泡八至十小时。夏季要换水一到两次,防止原料发酸。接着将浸好的原料用水冲洗,稍沥干后上甑蒸。待大汽上足后再蒸十分钟,一直到原料膨胀发亮,松散柔软,嚼不粘牙就可以了。


酿醋传统工艺

蒸熟是因为可以使原料加大微生物接触面,以有利于发酵和原料糊化均匀,加速糖化。把蒸熟的原料焖放十五到二十分钟后,用清水冲淋降温,沥干水分,摊铺在晾板上。 当原料温降到三十度左右时,迅速均匀地拌入酒曲粉及酵母、酵母液。翻拌两到三次使之均匀。把拌曲后的原料装坛,冬、春季坛外加围麻袋或草垫保温,夏、秋季室内通风散热,室温度保持二十五至三十度。二十四小时后可闻到轻微酒香;三十六小时后酒液渗出,色泽金黄,味甜微酸,酒香扑鼻,表明发酵正常。


酿醋传统工艺

在入坛发酵过程中,为使糖化彻底,需继续发酵,促使生成更多酒精。酒液开始变酸时,要均匀地翻动。并掺入谷糠,增加疏松程度,这时要注意氧气要充分,要适当的增加温度,以利于醋化。这时可以每五十公斤原料加入清水二百二十公斤左右,以降低酒液的酒精浓度,有利空气中醋酸菌进入繁殖生长,自然醋化。 大约七天后原料温度开始下降,这就说明酒精氧化结束,醋化也基本完成。通过坛内醋化后,一般夏季二十到三十天,冬春季四十到五十天,醋酸即变酸成熟。此时醋面有一层薄薄的醋酸菌膜,有刺鼻酸味。


酿醋传统工艺

成熟的醋,上层醋液清亮澄黄,中下层醋液乳白色,略有浑浊,两者混合即为白色的醋,一般每一百公斤杂粮可酿制白醋四百公斤,醋度每一百毫升二点五到三克。滤出的醋渣可腌渍酸菜或掺配饲料喂畜禽。在白醋中加入五香和糖色、芝麻等调味品,经沉淀过滤后即为香醋。

醋的生产现在已有以前的小作坊制作转变成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已经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融入了许多现代化的元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