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五大車企,勒緊褲腰帶也過不下去了?

對於很多車企來說,還沒徹底從2019年的寒冬中熬過來,轉眼便又遇到了2020年開年的疫情。全球工廠接連關閉、停工停產、銷量斷崖……一波又一波接近毀滅般的衝擊席捲而來。


據BBC報道,目前全球除中國以外的工廠基本已全部停產,至少120家汽車工廠暫時關閉。其中,美國有15萬工人待業,多名汽車業工人因感染新冠肺炎而去世;歐洲有111萬汽車相關員工生計直接受到影響;日本8家車企也相繼宣佈暫停國內的汽車生產,復工之時一再被推遲。

而全球汽車的銷量也在人們大多閉門不出的隔離防疫中銳減:3月份,英國新車銷售同比下跌44.4%;美國新車銷量下降38.5%;德國註冊新車量下滑38%;法國銷量減少72%;西班牙降低69%;意大利的新車銷量更是同比下滑85%……

諮詢機構IHS Markit預測,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同比下降已經超過12%,跌幅高於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8%。

隨著疫情的持續發展,在生產與銷售的雙重壓力大,企業無法避免地承擔了巨大的資金壓力。

歐洲五大車企危機:長期借貸壓力大


以歐洲五強車企(大眾、PSA、戴姆勒、寶馬和FCA)作為代表,從這幾家車企巨頭的財報數據中不難看出,原本就不富裕的賬面,隨著疫情的到來,情況又更加嚴峻了一些。

歐洲五大車企,勒緊褲腰帶也過不下去了?

從歐洲五大車企最近三年的資產負債情況可以看出,這幾家車企近年來的資產負債率均高於70%,其中戴姆勒的相對最高。而從可用現金流來看,目前大眾集團仍然位居第一,且遙遙領先。

首先看大眾汽車集團。從數據來看,近三年,大眾集團的負債總額連年增長:2019年,負債總額為3664.2億歐元;2018年為3408.1億歐元;2017年則為3131.2億歐元。

但是由於近兩年大眾集團在全球銷量的日益增長,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在日益增加,由2017年的-11.85億,激增至2019年的179.83億元。但同時,由於研發等成本的不斷提升,2019年公司的可用現金流保持在259.23億元,略低於2018年。

不過,格外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大眾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均達到了74%以上,這對於一家公司的資金運轉情況而言,並不樂觀。

第一電動網對此訪問到了一位財務專家,她分析,“從2019年的資產負債表來看,74.7%的資產負債率意味著企業處在高財務風險中,一旦現金流不充足,將會導致企業無法償還短期借款869.1億歐元,從而額外支付高額延期支付利息。同時,企業還存在長期借款1083.47億歐元,靈活現金流已經無法滿足企業償還短期貸款,從長遠來看,企業的償還負債壓力較大。而大眾屬於重資產企業,賬面固定資產共計2475.28億歐元,前期資本性支出也會使企業揹負較大的債務壓力。”

歐洲五大車企,勒緊褲腰帶也過不下去了?

情況還在進一步惡化。2020年第一季度,由於銷量下滑,銷售利潤率僅為1.6%,大眾預計營收550億歐元,同比下降約8%,而營業利潤預計將下降至9億歐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是銳減81%。在這樣的情況下,大眾汽車的業務現金流已經下降至-25億歐元。

據統計,2019年大眾集團在全球的僱傭員工共有124家工廠,61.7萬名員工。而大眾集團曾表示,公司每週的固定成本大約在20億歐元左右,因此如果再不能及時恢復生產及銷售,以大眾目前的資金狀況來看,恐怕也堅持不了太久。而如果不能及時恢復,大眾則表示將考慮大幅裁員,以保證資金安全。

情況相似的還有寶馬。

2019年,寶馬逆襲奪得BBA三強銷量冠軍,但數量增加的同時,其淨收入卻大幅下降。

2019年,寶馬淨收入為49.15億歐元,但這個數字在2018年時為71.17億歐元,2017年更是達到了86.2億歐元。與收入下滑相反,公司的負債總額連年增長。2017年,寶馬總負債為1389.4億歐元,2018年為1508.9億歐元,而2019年,隨著研發成本的增加,其負債總額上升至1681.3億歐元。

不過,由於嚴格控制成本支出,儘管銷售收入現金流入斷崖式下降,但是在大幅度縮減現金流出的情況下,最終帶來經營活動現金流還是呈現連年增長的趨勢。2017年為90.39億歐元,2018年為109.79億歐元,而2019年則上升至120.36億歐元。

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為了節省開支,在2019年,寶馬已經採取了大幅裁員的措施。據相關數據,2019年寶馬的人員數為13.4萬人,與2018年相比下降0.67%。而2019年也是近五年來,寶馬在職員工的第一次減少。

歐洲五大車企,勒緊褲腰帶也過不下去了?

即使此前已經做過裁員的準備,但面對第一季度全球銷量同比下滑20.6%,中國銷量同比下滑30.9%的成績,接下來寶馬的資產狀況仍然令人擔憂。

同為豪車陣營的戴姆勒,去年的收入情況還算樂觀。2019年,戴姆勒的負債總額為2396億歐元,而這一數字在2018和2017年僅為2156億歐元和1903億歐元。

不過,伴隨著銷量的上升,戴姆勒的現金流在近兩年也呈現上升趨勢。2017年,其可用現金流為120.72億歐元,2018年上升為158.53億歐元,而到2019年則進一步擴增到188.83億歐元。

然而,雖然可用資金逐漸增高,但也面臨著如同大眾同樣的情況,近三年來的過高的資產負債率,也讓其揹負著很大的資金壓力。同時,戴姆勒旗下還有近29.9萬名僱傭員工,再加之2020年第一季度關鍵業績下降近70% 的現實,戴姆勒所面臨的壓力也不容小覷。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戴姆勒也採取了開源節流的措施。據路透社報道,為保證資金的安全性,戴姆勒目前已經簽署了一項120億歐元的信貸額度協議,同時計劃裁員1.5萬人。在此基礎上,自4月1日起的未來三個月,公司的高管將降薪10%,董事局主席康林松和戴姆勒監事會的20名成員將降薪20%。

而近期,由於成本過高,戴姆勒甚至終止了開發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計劃,轉為研發重型車輛的燃料電池系統。

PSA的日子也不好過。2019年,PSA的負債總額為506.92億歐元,與2018年相比增加了56億歐元,而2017年,公司的總負債為433.51億歐元。

由於經營收入的增長,PSA的現金流也還算樂觀。2017年,公司的自由現金流為115.92億歐元,而到2018年,這個數字增至149.61億歐元,2019年繼續增長,至173.79億元。

在疫情的影響下,雖然PSA未披露其第一季度的現金流狀況,但從目前已知的信息來看,也不容樂觀。第一季度,因受新冠肺炎的影響,PSA集團的銷量同比下滑29%,至62.7萬輛,而營業收入也下滑了15.7%,為119.34億歐元。而從PSA近日宣佈再度融資30億歐元貸款的行為來看,也不難想到,銷量下滑,歐洲15個生產基地接連停工,給PSA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而與PSA拴在一根繩上的當屬FCA,雖然受疫情影響,二者合併的進程暫時延緩,但作為遲早成為一家人的二者來說,在當下也遇到了同樣的困境。

事實上,如果僅從債務情況來看,FCA的狀況似乎更為樂觀。2019年,FCA的負債總額為694億歐元,與2018年和2017年相比,有所減少。2018年,公司的負債總額為720億歐元,而2017年則為753億歐元。

債務下降的同時,現金流也在增長。2019年,FCA的自由現金流為150.14億歐元,而2018年這個數字為124.5億歐元。

不過,儘管從數據來看,FCA的資金還有盈餘,但受疫情的發展,一切也變得不可控了起來。據瞭解,第一季度FCA在美國的銷量已經下滑了10%。

歐洲五大車企,勒緊褲腰帶也過不下去了?

因此,面對未來不確定的市場,FCA採取了和PSA同樣的方法:借錢。

近日,FCA表示公司已經提取了62.5億歐元的信貸額度,從而在疫情期間增加現金儲備。除此之外,為保留更多資金,公司還表示4月-6月期間,所有員工將降薪20%,企業首席執行官麥明凱降薪50%,執行理事會成員降薪30%,同時,其董事長約翰·埃爾坎及董事會成員還將放棄2020年剩餘薪酬。

面對這五家企業無疑例外的高資產負債率,上述財務專家表示,以這幾家企業目前的現金流來看,支撐償還短期和長期債務均有一定困難。“但這並不能明確企業還能撐多久,因為可能這些企業還會再借款,拆東牆補西牆,永遠把壓力放後,借長期貸款。所以它們可能短期來看都很有錢,但長期借貸壓力非常大。”

兼併重組或成下一考題


雖然並不全面,但從上述五大車企的經營狀況還是不難看出,資金吃緊,經營慘淡已經成為了所有車企共同陷入的困境。

可以看到,除了積極轉產呼吸機和口罩,獲得微薄利潤以外,不少企業開始選擇在寒冬中抱團取暖。

例如,近日戴姆勒和沃爾沃就宣佈將簽署一項初步協議,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研發、生產和商業化應用於重型車輛及其他用途的燃料電池系統。據瞭解,此次合作後,戴姆勒將把全部燃料電池業務整合到此合資公司,而沃爾沃將以無現金和無負債的方式認購合資公司50%的股份,預計總價值為6億歐元。這不僅分別降低了兩家公司的研發成本,同時也大大推動了雙方在燃料電池業務方面的發展。

4月2日,比亞迪與豐田也終於牽手成功,合資成立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致力於純電動車的研發。據悉,這家合資公司的註冊資本為3.45億元人民幣,比亞迪和豐田各持股50%。公司自5月份開始營業。

而4月14日,伴隨著東風雷諾的重組,雷諾也徹底從東風雷諾中脫身,並對其在中國的業務進行調整,自此停止了燃油乘用車的生產,將注意力全部聚焦在商用車和電動車之上。

突如而來的疫情更像是一個催化劑,其實早在去年,以PSA和FCA為首,汽車行業就已經掀起了一股“合作風”。

其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莫過於大眾與福特。2019年7月12日,經過將近一年的談判,全球汽車兩大巨頭正式達成合作,將共同研發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

歐洲五大車企,勒緊褲腰帶也過不下去了?

雙方協議約定,大眾將以70億美元的估值,向福特Argo投資26億美元,其中10億美元為現金,剩餘16億美元為大眾旗下自動駕駛子公司Autonomous Intelligent Driving的資產。交易完成後,Argo與Autonomous Intelligent Driving將合併。

福特與大眾的聯手更像是一次福特“抱粗腿”,畢竟與大眾相比,福特近年來的經營狀況持續低迷,重點市場業務暴跌、產能被砍、百億重組計劃的啟動等,都使這家公司急切地需要資金注入,因此與位列全球車企第一的大眾進行“聯姻”,不失為最好的選擇。與之類似的還有吉利收購經營日益慘淡的沃爾沃。

不過,也不都是弱肉強食,在合作對象的選擇上,也有強強聯手的例子——比如戴姆勒和寶馬。

歐洲五大車企,勒緊褲腰帶也過不下去了?

2019年2月,戴姆勒和寶馬宣佈計劃聯手開發自動駕駛技術,雙方表示將關注開發輔助駕駛系統、高速公路自動駕駛和自動泊車技術,並計劃於2024年起,將新技術應用於各自的主流車型之上。

有業內人士曾表示,在當前的市場機制下,車企破產不太可能,更多的企業會在破產之前被收購或者合併,一些弱勢車企應抓住整合的機會,加入有實力的大企業陣營中,實現自身轉型。而一些有實力的車企也可以抓住機會實現對優質資源的兼併重組,將自身發展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則更是認為,企業之間的合作與重組會成為一種趨勢。“比如大眾是全球最大的企業,但它還要找一個車企(福特)合作,因為汽車越來越智能化,軟件代碼的開發成本越來越高。有數據顯示,現在汽車電子在整車的研發成本中佔到的比重已經超過了50%,所以如果車企還像以前一樣單一靠自己的力量來開發,會越來越困難,也沒有辦法控制成本。所以未來車企的合作,特別是共享,像自動駕駛功能,車聯網功能,或者數字座艙和人機界面等等,這種軟件平臺或者車載操控系統的合作會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