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繡娘繡出致富路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如今,青繡已成為我省與拉麵經濟相得益彰的特色產業,是全省農牧區婦女弘揚保護優秀傳統民族文化、增收致富的重要手藝。根據省文化和旅遊廳最新調研,目前我省季節性從事刺繡的從業人員近30萬人次。

青繡有土族盤繡、河湟刺繡、藏繡、湟源皮繡等17種刺繡類別,有盤繡、平繡、疊繡等29種繡法。經過多年的保護傳承實踐,互助土族盤繡、湟中堆繡、貴南藏繡、河湟刺繡、蒙古族刺繡等先後列入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一針一線間,青繡在展示青海民間文化的同時,讓農牧區婦女實現了在家門口致富增收。根據省文化和旅遊廳調研統計,目前,我省共有各級刺繡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01人;包括刺繡工坊、合作社、傳承基地等在內的刺繡經營單位492家;全省刺繡經營場所中長期從事刺繡人員約34207人,其中繡郎1022人,全省季節性從事刺繡的從業人員近30萬人次。

在全省各地繡娘們的巧手中,民族傳統技藝煥發出勃勃生機,一件件民間技藝小產品成為脫貧致富的大產業。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洋苦浪村繡娘韓金花從小在母親的影響下學習刺繡,2017年,她加入刺繡公司,成為專業的繡娘。

現在她靠著刺繡這門手藝賺錢,平均每年實現增收2萬餘元,公司為當地婦女免費培訓刺繡創新和色彩搭配的同時,在省內各大景區設點銷售,並開通了線上銷售渠道。

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青繡品牌效應日益顯現,我省主要形成了家庭式作坊、刺繡公司+農戶、刺繡協會+農戶等發展業態。海東、海南、黃南等地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不斷擴大刺繡加工銷售規模,還通過在網上開設商城等方式,擴大了青繡的市場。

目前,我省青繡保護傳承發展工作在促進青海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促進農牧民增收、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省將推進《“青繡”三年行動計劃》出臺,持續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產業發展壯大,開拓市場營銷,讓青繡繡出傳承、繡出美好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