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绣娘绣出致富路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如今,青绣已成为我省与拉面经济相得益彰的特色产业,是全省农牧区妇女弘扬保护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增收致富的重要手艺。根据省文化和旅游厅最新调研,目前我省季节性从事刺绣的从业人员近30万人次。

青绣有土族盘绣、河湟刺绣、藏绣、湟源皮绣等17种刺绣类别,有盘绣、平绣、叠绣等29种绣法。经过多年的保护传承实践,互助土族盘绣、湟中堆绣、贵南藏绣、河湟刺绣、蒙古族刺绣等先后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针一线间,青绣在展示青海民间文化的同时,让农牧区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致富增收。根据省文化和旅游厅调研统计,目前,我省共有各级刺绣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1人;包括刺绣工坊、合作社、传承基地等在内的刺绣经营单位492家;全省刺绣经营场所中长期从事刺绣人员约34207人,其中绣郎1022人,全省季节性从事刺绣的从业人员近30万人次。

在全省各地绣娘们的巧手中,民族传统技艺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件件民间技艺小产品成为脱贫致富的大产业。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洋苦浪村绣娘韩金花从小在母亲的影响下学习刺绣,2017年,她加入刺绣公司,成为专业的绣娘。

现在她靠着刺绣这门手艺赚钱,平均每年实现增收2万余元,公司为当地妇女免费培训刺绣创新和色彩搭配的同时,在省内各大景区设点销售,并开通了线上销售渠道。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青绣品牌效应日益显现,我省主要形成了家庭式作坊、刺绣公司+农户、刺绣协会+农户等发展业态。海东、海南、黄南等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不断扩大刺绣加工销售规模,还通过在网上开设商城等方式,扩大了青绣的市场。

目前,我省青绣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在促进青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将推进《“青绣”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培育产业发展壮大,开拓市场营销,让青绣绣出传承、绣出美好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