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會議再提“房住不炒”,釋放了什麼信號?

2019年年末最重要的會議終於落地。

作為定調2020年經濟工作的關鍵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僅提及經濟大勢,而且再度定調房地產:

要加大城市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工作,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大力發展租賃住房。


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這場會議,再提房住不炒,重申“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強調“因城施策”,首度提及舊改,未提及棚改,意味著什麼?

重申“房住不炒”

這場會議,再次重申“房住不炒”。

幾天前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未提及房地產,一時引發各種聯想。

事實上,這是徹頭徹尾的誤讀。上次會議的重點是定調大局,不會事無鉅細,而這一次則是部署經濟工作,每一個環節都會顧及,樓市自然不會例外。(參閱《2020,最重要的一年來了!》)

具體來看,這一次再提“房住不炒”,同時強調“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三穩基調可謂是對目前樓市調控大原則的重申。

中央會議再提“房住不炒”,釋放了什麼信號?

在一眾城市紛紛試探鬆綁的背景下,這種定調可謂具有正本清源之效。

這意味著,樓市調控不會繼續收緊,但也不會出現大範圍的鬆綁,只有基於穩樓市的調整方能得到認可。

與此同時,貨幣從“鬆緊適度”調整為“靈活適度”,去槓桿政策變成“宏觀槓桿率保持基本穩定”,這都是全面維穩的信號。

畢竟,2020年是關鍵之年,疏忽不得。


全面落實“因城施策”,意味著什麼?

這一次,會議提出“全面落實因城施策”,意味著什麼?

與去年相比,因城施策的重要性提升,提及“全面落實”。這意味著,樓市調控不再一刀切,不同城市可以採取不同的調控策略,但最終的大目標是穩。

穩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的城市需要穩漲,有的城市需要穩跌,而最終的目標,既要遏制大漲,又要防範大跌。

這背後的原則仍舊是“大熱必有調控,遇冷則有鬆綁”。

目前房價出現明顯調整的城市,可以適當鬆綁以維持市場穩定,而樓市出現明顯走熱苗頭的城市,樓市調控不可能再大肆寬鬆。

“舊改”接力“棚改”,影響有多大?

這一次定調,最突出的一點是:棚改將退,舊改已來。

這次會議未提及“棚改”,原因很簡單。經過十年的大力推動,我國的棚戶區改造已經基本到了收官之期,棚改已經基本完成歷史使命。

2019年多地棚改計劃出現大幅腰斬,2020年剩餘棚改量不算多,這話背景下,棚改的重要性不及以往,尤其是,沒了貨幣化補貼支持的棚改,威力遠遠不同於以往。

中央會議再提“房住不炒”,釋放了什麼信號?

相比而言,舊改的重要性開始凸顯出來。

然而,舊改不同於棚改,更不會成為下一個棚改,對房價的影響相對有限。

須知,棚改屬於典型的大拆大建,舊改現階段只是小修小補。

根據此前文件,老舊小區改造主要以水電氣路和光纖配套設施作為改造對象,最多加上加裝電梯、配建停車場,最終帶動養老醫療等發展,無論是規模體量還是投資能量,都無法與棚改相匹敵。

棚改背後是政策邏輯和民生邏輯,存在財政和信貸資金的廣泛背書。而舊改則要服從於市場化的商業邏輯,財政補貼可有可無。

所以,棚改退潮,舊改上位,對於一二線城市的老舊小區是好事,但對於過度依賴棚改的三四線城市來說,卻不能不考慮其影響。

基建VS房地產,誰先行?

每一次關鍵時刻,基建和房地產的重要性都會體現出來。

然而,這一次,“基建”一而再再而三被提及,而“房地產投資”則基本未被提及,這背後的政策傾向顯而易見。

前些天召開的重要會議提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次的中央會議提出“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著眼點無不在於基建。

正如凱風君之前解讀的,房地產是最後的武器,是所有方法中最後的方法,不具有任何優先性。

這一次,基建將會投向哪裡?

這場會議有明確說法:

要著眼國家長遠發展,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川藏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通信網絡建設,加快自然災害防治重大工程實施,加強市政管網、城市停車場、冷鏈物流等建設,加快農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設施建設。


這是2020年穩投資的關鍵。

大城市群,呼之欲出

以中心城市帶動城市群發展,這條戰略正在得到全面貫徹。

會議提出:

要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完善區域政策和空間佈局,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構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世界級創新平臺和增長極。


要紮實推進雄安新區建設,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措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能力。


這段定調有三個亮點:

其一,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地位最高,定位都是“世界級創新平臺和增長極”。

我國雖然規劃了19個城市群,但只有這三個是世界級城市群,戰略地位之高、經濟角色之重要,沒有其他其餘可以匹敵。

中央會議再提“房住不炒”,釋放了什麼信號?

值得一說的是,此前廣泛被提及的成渝城市群,一直都被看做城市群的第四極,這一次則沒有重點強調,可見城市群能級的差異。

其二,長江經濟帶和黃河流域,同時被提及,但更多著眼於生態。

長江經濟帶,覆蓋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重慶、四川、湖北等11個省市,黃河流域則覆蓋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9省區。

這兩條經濟帶東西貫穿,其重要性雖然不及三大世界級城市群,但在規劃裡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其三,再次重申“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承載能力”。

今年年中,中財委第五次會議曾經指出: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

正如《大城市化》一文所分析的,這意味著,大城市化、大城市模式已經呼之欲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將是優先發展對象,小城鎮將處於從屬地位。

總之,2020年是關鍵之年,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第一個百年目標,經濟第一,穩字當頭,疏忽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