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類疾病的危害!你要重視!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態環境的變化、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改變,各種急慢性疾病也如影隨形乘虛而入。風溼類患者目前已明顯呈上升趨勢。風溼類疾病對健康的危害巨大,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風溼類疾病的危害!你要重視!

風溼病是侵犯肌肉骨骼系統(如關節、肌肉、韌帶、肌腱、滑囊等)以疼痛為主的疾病,無論其發病原因如何,均屬風溼性疾病。

類風溼關節炎在任何年齡都可發病,百分之八十發病於三十五歲到五十歲之間,女性患者約是男性的三倍。一般來說,關節症狀雖是這種病最突出的表現,但常以緩慢而隱匿的方式起病,在出現明顯關節症狀前有數週的低熱、乏力、全身不適、體重下降等症狀,以後逐漸出現典型關節症狀。

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大,使得一般的關節疼痛常常被人忽視,或者因醫療條件差及患者經濟條件不好無法及時就醫等原因,都可能耽誤治療的時機。這種病早期表現關節腫痛為手腳小關節疼痛、腫脹、僵硬,如果在兩年內能得到正確診斷、合理治療,預後可大為改觀,如患病時間太久再治療的效果就不會那麼好,其原因是類風溼關節炎的骨破壞大多發生在起病後兩年內。很多患者沒有對風溼病的症狀引起足夠的重視,只用止痛藥或濫用激素進行膚淺的治療,雖很快止住了痛,但實際上並未控制病情的發展,最終致使骨破壞、關節畸形和強直,甚至導致終身殘廢。

風溼類疾病的危害!你要重視!

不良生活習慣是誘因之一

痛風是風溼類疾病中的一個常見病種,這在過去被人們看成“富貴病”的病種,現已發展成中青年患者的常見病、多發病。此病與生活習慣有關,病人大多擁有嗜酒、高嘌呤飲食(如愛吃海鮮)、夜生活頻繁等不良生活習性。不僅如此,痛風的年輕化趨勢日趨明顯,如有人晚餐大吃大喝後,夜間會出現突發的關節腫痛,這是血尿酸升高沉澱於關節裡出現的急性炎症,一週後自然消失,但之後會復發。一般而言,患此病大腳趾最早出現腫痛,然後發展到四肢關節,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正規的治療,血尿酸除沉澱至關節的同時,也會不斷沉澱入腎臟,最終導致腎損害、腎結石,後期發展成為尿毒症。血尿酸過高對動脈硬化、糖尿病也有不利影響。可怕的是人們對高尿酸血癥的認識不足,結石侵入腎臟的早期,人們也不易察覺,所以,定期的體檢至關重要。

關節受損要注意保護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受損關節,減輕活動時的關節疼痛,延緩或阻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儘量避免關節出現永久性的變形;要避免過度強烈的使用小關節,應儘量利用較大或有力的關節,如提重物時,儘量不用手指而用手臂和肘關節;避免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不要長時間站立,坐下時,應經常變換坐姿、轉換雙腳位置,舒展下肢的筋骨;應避免手指長時間屈曲,從事寫作、編織、打字、修理等工作的人,應不時停下來休息;避免關節長時間處於非功能位置,無論睡眠、走路或坐下,都要保持良好姿勢,如坐下時,膝關節不要過分屈曲,雙足應平放在地上。

女性更年期面臨內分泌混亂等許多問題,更應該注意保健,四十歲以上的女性骨性關節炎發病率最高,如因外傷導致關節軟骨磨損,就一定不能再負重、勞累,應及時就醫以免耽誤治療時機。

風溼類疾病的危害!你要重視!

目前無論在國內或國外,不少病人、家屬甚至有些醫生都錯誤地認為類風溼疾病無法治療。在這種悲觀思想的影響下,許多本來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也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西醫認為類風溼是一種慢性全身反覆發作性的疾病,由於發病機理尚不完全清楚,所以目前沒有一種藥物或治療方案能很好的治療此病,早期採用聯合改善病情藥物,非甾體脊炎止痛藥、小劑量激素,但部分患者因各種原因不能堅持。類風溼關節炎屬中醫“痺症”,中醫中藥雖然短期止痛消腫效果不是特別明顯,不會立竿見影,但是和西藥相比,其副作用小,而且中藥可以從根本上、整體上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長遠效果良好,標本兼治,最終控制病情,受到眾多患者的青睞。

事實證明,只要充分發揮病人的主觀能動性,樹立與病魔作鬥爭的決心和信心,運用中醫的辨證論治特色,加上合理的治療方案,對於絕大多數患者來說,確實可以起到延緩關節破壞,使疼痛消失,改善疾病預後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