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潛規則:請不要否定孩子,因為他不會不愛你,只會不愛他自己

畢淑敏說:

“孩子的成長,首先是從父母的瞳孔中確認自己的存在。如果連最親的人都不顧你的尊嚴,否定你的價值,那麼孩子是無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只可惜,有多少父母永遠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們可能會說我沒看過畢淑敏女士的書?

01 當父母的肯定切換成否定,孩子會從這一刻起丟失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一位小女孩看著菜市場上唯一一家賣豆芽的店鋪生意那麼火爆,腦海裡閃爍著一個念頭——同樣在菜市場做生意的自己家或許可以嘗試種種豆芽

她勇敢地把這個想法分享給了母親,卻沒想到遭到母親的否定:

“小孩子懂什麼,快回家寫做作業去,種豆芽我們可沒什麼經驗,可別開玩笑了。”

女孩子灰溜溜地回到了家,埋頭寫著作業。從那以後,孩子腦海裡閃過什麼想法,她再也沒吱聲,只能自己進行內部消化,因為她覺得自己不能提供有價值的意見。

到最後,孩子沒收穫什麼,唯獨有收穫的就是父母的否定。父母也沒收穫什麼,菜市場的生意也像往常那樣平平淡淡。而那唯一一家賣豆芽的生意依舊火爆,賺得盆滿缽滿

這個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真正沒有結束的是泰國短片《豆芽》這個故事:一位小女孩看著菜市場上唯一一家賣豆芽的店鋪生意那麼火爆,她大膽地向母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們可以種來賣嗎?”

育兒潛規則:請不要否定孩子,因為他不會不愛你,只會不愛他自己

媽媽肯定地回答

母親張羅著種豆芽的必備工具,在院子裡和女兒一起為豆芽提供肥沃的土壤,然後陽光照射下來,兩個人期待著和快快長大快快長高的豆芽見面。

可能真的缺乏經驗,母女倆第一次種下的豆芽迎來的是乾癟癟的樣子。本來還滿心期待著等它們發芽然後拿去菜市場賣掉,這下子還虧了成本費。女兒這個時候不敢再說話了,種豆芽的失敗給她傳遞了一種訊息:她那奇妙的想法可能就是錯誤的,給母親帶來了很多麻煩。

當女兒無精打采望著毫無生命力的豆芽時,在旁的母親溫柔而又堅定地告訴女兒:

“沒關係,我們再試試。”

母親繼續支持著女兒當初那個奇妙的想法,沒怎麼讀過書的她居然和女兒耐心地研究起了專業的豆芽種植方法。迄今為止,她沒有說過任何一句否定女兒想法的話

育兒潛規則:請不要否定孩子,因為他不會不愛你,只會不愛他自己

認真的母女倆

母女倆按照書籍裡的專業方法再次種下豆芽,期待著專業的方法可以為她們帶來滿意的豆芽。但是,這一次不但沒有帶來滿意的豆芽,而且比第一次生長的豆芽還要差勁。看著顆粒無收的豆芽種植地,看著家裡的積蓄不增反而一點點減少,女兒再次打起了退堂鼓,她在心底裡默默地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母親也擔心著家裡的積蓄,但她沒有表現出來,她反而下定決心再次投入成本進行第三次種豆芽實驗。她和女兒繼續研究著專業的書籍:“早晚需要按時澆水。

她們利用剪開了口子的礦泉水瓶巧妙地解決了按時澆水這個問題。雖然同樣按照專業書籍的方法再次種下豆芽,但畢竟經歷了兩次失敗,女兒的自信和期待一大點一大點地褪去

育兒潛規則:請不要否定孩子,因為他不會不愛你,只會不愛他自己

女兒不敢相信這次會成功

終於,第三次,她們迎來了飽滿又富有生命力的豆芽,這次投入的成本終於有所回報了。女兒當初的想法並不是荒唐的,母親一路以來的的支持和肯定會讓女兒想要去探索更多的奇蹟。

育兒潛規則:請不要否定孩子,因為他不會不愛你,只會不愛他自己

種下的何止是蔬菜,是成長

02 當父母的否定切換成肯定,孩子會從這一刻起更努力地塑造自己

一位高三學子在學校舉行的一次統考中成績從之前的399分提高到這次的456分,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兌現了與其母親之前的承諾,只要靠自己可以拉上來分數,就不需要再額外參加補習班。

母親看到孩子上升的成績後,肯定了孩子這陣子的努力,鼓勵孩子再接再厲,也下令允許孩子不需要再參加補習班。

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並沒有被忽略後,他和努力達成了約定:只要他經常光顧努力,努力也一定為他捧回點收穫和成就。

這個故事到這裡還沒有結束,這位高三學子的逆風翻盤人生何止是幾百字寫得完的,他在成長的路上越被肯定就越努力,越努力就越幸運。

而真正結束的卻是這個故事。《小歡喜》裡媽媽童文潔在聽到孩子成績從399分提高到456分時,在沒有搞清楚孩子成績上升如此之快的情況下,直接對著孩子發飆:

“每天放學以後直接去補習班,寫作業、寫卷子,什麼時候把作業做完什麼時候才回家,做不完就別回家了。”

兒子方一凡原本以為這次成績提高可以贏得母親的肯定,可以讓母親兌現別讓他參加補習班的承諾。母親卻一口咬定兒子的成績壓根就沒提高。

育兒潛規則:請不要否定孩子,因為他不會不愛你,只會不愛他自己

媽媽認為是卷子簡單,分數才提高的

不僅沒看到孩子4字開頭的成績,甚至還一口否定孩子這陣子的努力,追問著孩子到底是真努力還是假努力。

無論孩子怎麼解釋,母親都習慣了用固定思維來否定孩子的努力,她的質問僅僅流於形式而已,真正的答案早已經在母親心頭。

育兒潛規則:請不要否定孩子,因為他不會不愛你,只會不愛他自己

看不到孩子努力,眼裡只有成績的媽媽

兒子聽到母親否定自己的努力後,跟著母親急了起來:

“你哪隻眼睛看著我沒努力了,我怎麼就沒努力了。”

母親依然不相信孩子有真正努力過,跟著孩子講起了考大學就只看成績這個大道理,他這次分數的提高對他考上好大學不會帶來任何幫助。她的這次行為把努力了、分數也提高了的兒子徹底給惹怒了

育兒潛規則:請不要否定孩子,因為他不會不愛你,只會不愛他自己

兒子的好母親就是看不到

兒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好不容易進步一次,母親卻這樣潑了盆冷水過來,兒子絲毫感覺不到自己努力了、成績進步了的意義

不努力就會被批評、努力了就會被否定,這是兒子唯一可以感受到的,而這種體驗會讓他成為一個不想再繼續努力的自卑孩子。

03 父母是造成孩子自卑最大的貢獻者,也是轟走孩子自卑的最佳對抗者

有一個這樣的案例:

有一個5歲的女孩經常對著一隻毛絨玩具熊自言自語,就是不願意和別人說話。父母以為孩子得了奇怪的病,四處求醫。


經過醫生的治療後,女孩說出了一句話,讓在場的父母后悔不已:

“因為玩具不會一開口就否定我、罵我。”

自卑的孩子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由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否定灌注孩子的內心,吞噬孩子原本的自信,然後迅速以後來者居上的氣勢侵佔孩子內心的領土。

而這種侵佔,是根深蒂固的。與其後來費盡心思去消除孩子的自卑,倒不如一開始在孩子的自卑有點苗頭的時候,父母就應該以最大的威力去轟走它們

1.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可以不表揚,但請鼓勵孩子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裡,帶領她的團隊一起研究“鼓勵”和“表揚”對孩子的影響。

育兒潛規則:請不要否定孩子,因為他不會不愛你,只會不愛他自己

根據實驗流程自己設計的圖

德韋克通過四輪的測試研究發現:

鼓勵,即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手中。這樣的實驗,德韋克重複了很多次,最終她和她的團隊都堅信鼓勵帶給孩子巨大的力量。

她也想通過實驗告訴父母,不要吝嗇自己對孩子的鼓勵,可以不表揚,但請鼓勵。如果父母沒有鼓勵反而時常否定孩子,那就千萬不要怪罪孩子為何成為“問題兒童”。

2.允許孩子適度犯錯,犯錯後以“應該怎麼做”代替“不能怎麼做”

有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意無意地抓著孩子小小的過錯沒完沒了地進行批評。好像在父母眼裡,我們就是一個不能出錯的完美小孩

去年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武漢一家超市裡,一名小女孩坐在童車上大哭,不說話也不離開原地,就只是在使勁地哭。超市的工作人員只好通過廣播幫助她尋找家人。

育兒潛規則:請不要否定孩子,因為他不會不愛你,只會不愛他自己

找不到家人的小女孩

最後,他的家人終於出現了。原來孩子騎車不小心撞到了別人,最後惹怒了家人,家人丟下孩子就離去了。

當孩子犯錯後,孩子也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併產生自責、恐懼、慌張的心理,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加以否定,無疑給孩子施加了高壓,最終父母的否定轉變為孩子的自我否定

孩子犯錯,是一個有利的信號,在警示我們孩子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們應該幫助他改正過來。而這個改正的過程,也十分講究技巧。與其經常以否定的話語告訴孩子不能做這做那,不如肯定地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

孩子經常根據別人的話語來對自己進行評價,如果生活中經常充滿“你不可以幹這幹那”這樣的話語,孩子會覺得自己原本做的都不好,從而覺得自己很失敗,進而產生自卑心理,失去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情。

正是因為我們是孩子的父母,我們更應該對孩子少點否定,多點肯定。多把“不能做什麼”換成“應該怎麼做”。每個孩子都希望聽到更多正面、肯定的話語。別說孩子了,大人也是。

孩子的出現是為了更好地看清父母自己。當我們不明白別人的孩子為啥那麼自信,自己的孩子卻越來越自卑的時候,不妨追根溯源到父母自己,思考自己是不是經常否定了孩子。

沒有無緣無故的自卑,只有有因有果的自卑。但多少父母還是把問題的根源扔給了孩子自己?


文/沒有感情的情感,喜歡洞察世界,喜歡用最真實的文字打動讀者,喜歡可愛的你們關注我。


\u0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