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鄔思道建議四阿哥保舉廢太子復出,有何陰謀?

紅雨說歷史


說陰謀談不上,只是鄔思道把這件事看得最明白罷了。

鄔思道為何建議胤禛保舉廢太子

廢太子胤礽,純粹是一把好牌,讓他打得稀巴爛。

康熙在他一歲零七個月的時候,就立他為太子,出於對赫舍裡皇后的喜愛,對他這個臺子,也是愛屋及烏。

在《雍正王朝》中,胤礽對四爺說過:“我當了30多年的太子,見到皇上還是跟老鼠見了貓一樣。”

可見,胤礽對自己的遲遲不能登基,已經沉不住氣,他太急了。加上在熱河和鄭春華在一起,被康熙撞了個正著,胤礽這個太子,終於被自己作沒了。

康熙讓眾人選出新太子,這個時候朝廷開始亂了。朝中重臣不知道支持誰,基本都以佟國維馬首是瞻。

尤其是那個道士說了“八王大,八大王”的話,康熙不僅沒有治罪,反而說了一句:“這話多少帶點民意”。

佟國維等朝中臣子,便以為康熙要立老八為太子。連老四也以為自己沒希望了,向鄔思道抱怨康熙老了。

只有鄔思道看得清楚,康熙此舉,鄔思道很清楚,康熙根本不是想要立新太子。是為了試探朝中臣子,到底有多少是和老八勾結的。結果這一計,就把那些人都給引了出來。

所以建議老四去保舉廢太子,一來可以置身事外,二來保全了他有兄弟之情。這次推薦新太子,本來就是鴻門宴。八爺黨也是太急了,沒有看明白,才中招了。

反而老四在康熙心裡的位置,越來越高。正驗證了鄔思道說的那句話:“爭是不爭,不爭是爭”。


十點歷史君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建議四阿哥保舉廢太子的情形是這樣的,十三阿哥從理藩院被放出來後,與四阿哥團聚,期間他發出了“這樣的太子值得我去保麼”的感慨,並且讓四阿哥去爭取太子之位,聽到這裡,鄔思道立馬贊同並稱在十三阿哥是“國士無雙”,隨即拿出了兩份已經擬好的密摺稿件交給了兩位阿哥,要二位阿哥以各自的名義上奏康熙皇帝,內容當然就是保舉廢太子胤礽,復立二阿哥。

這一段劇情看似平淡無常,但是我認為在整部電視劇裡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從這一刻開始,四阿哥胤禛才真正開始了自己的奪嫡之路,之前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輔佐太子,而這一刻開始,則完完全全不一樣了。

鄔思道建議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保舉廢太子,不能說是有什麼陰謀,但是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為了日後四阿哥的奪嫡鋪路:

其一,鄔思道在之前“張五哥刑部冤案”的劇情中就提到,太子名分早定,三十多年的太子經歷讓各種關係錯綜複雜,誰讓太子倒臺“將不容於朝廷,不容於天下,最終也將不容於皇上”。康熙自己也提到,“一廢皇太子”是在特殊情況下,為了穩定局面不得已而為之,並不是真的有廢黜的打算,他心中的首選繼位人還是廢太子胤礽,所以保舉胤礽正是應了康熙的心思,必然得到康熙滿意。

其二,這個時候舉薦太子,必然得到康熙的信任與重用,此時的太子黨羽被俘獲,滿朝又極力保舉八阿哥,即便是復立太子,太子的勢力也是勢單力薄,保舉廢太子,是對太子的支持,也是對於康熙的支持,必然得到康熙的重用以平衡朝中勢力,事實上,四阿哥兼任了領侍衛內大臣的職務,十三阿哥監管了刑部,德妃被晉封皇貴妃,就連弘曆都被安排進宮由康熙親自教育,都是說明了這一點,正是以退為進,鞏固自己的勢力和成果。

其三,康熙對四阿哥胤禛的要求是做“孤臣”,而這次,面對滿朝保舉八阿哥的局面,保舉廢太子,就是與朝臣的意見相左,會進一步的為朝臣所“孤立”,在其他兄弟那裡也會被另眼相看,但是這卻迎合了康熙的想法,做了皇帝的孤臣,替皇帝分憂解難。

劇中的鄔思道之所以“神”,就是因為他深知康熙心中的想法,康熙非常反感阿哥們與朝臣結黨,這一點也有明珠和索額圖的先例,而八阿哥就犯了這樣的忌諱,倒臺再所難免,而太子的心智和能力以及手段,比起四阿哥還是有些差距的,即便是復立為太子,也很難吸取教訓,難免重蹈覆轍,再次被廢就是在所難免了。所以,康熙給八阿哥來了一個“讓其滅亡,先讓其瘋狂”,而鄔思道也讓四阿哥給太子來一個“讓其滅亡,先讓其瘋狂”,如果是陰謀,可能陰謀就是在這裡吧。


雍親王府


鄔先生舉薦之前。特意講故事。以不爭而默默做事的兒子取得最後勝利為隱喻。為四爺指明方向。

而後鄔先生讓兩位爺舉薦廢太子。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第一,就是讓四爺不要去爭。八爺黨現在勢力太大。四爺只能選擇做實事而不是去主動去爭。唯其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就是這個策略。

第二,就是表現好印象。皇帝的態度晦暗不明。最穩妥點的選擇就是廢太子,無論結果如何,都證明了他們的忠義之心。可以給皇帝留下好印象。這也是先前故事裡面做實事兒子所採取的方式來讓老人最後醒悟。

第三,這點鄔先生不好當面說。不過呢,封建王朝選舉,說來可笑。皇帝獨攬大權,怎麼可能讓外人弄權呢。無論結果如何,還不是皇帝自己說了算嗎。這次選舉就是騙局,來試探各個皇子的勢力罷了。四爺和十三爺舉薦廢太子,幾乎就是棄權票證明自己沒有結黨營私。

而結果也正是如此。康熙以結黨營私為由強行結束這不公平的選舉。八爺黨落敗,廢太子重新上位。而舉薦廢太子的四爺,十三爺和張廷玉都取得了康熙的信任。


亂神虎


其實鄔思道只抓住了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皇儲的廢立乃是帝王家事,康熙公然提出議立太子人選,絕非真意。


當然我們若從劇情前後,以觀眾的視角,可以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康熙在引蛇出洞。因為此前在張廷玉的提示之下,康熙已經意識到“太子手諭”是假的,那麼這背後何人興風作浪,攪弄風雲,康熙不能不查。

如何查?那就只能讓這隱藏在幕後的人主動跳出來,第一個跳出來的是大阿哥胤禔,但很顯然搞假太子手諭的人,必然不是胤禔,因為胤禔雖然垂涎儲位,但沒有搞陰謀的智商。因此此事必有隱藏得更深的其他人。

但是對於鄔思道而言,他掌握信息再詳細,必然不能如觀眾那般面面俱到。所以站在鄔思道的角度,他只能從康熙的帝王心術著手。


既然此次公議太子人選,不是出於康熙真心。那麼就必須考慮到康熙最擔心什麼?

歷史上帝王越到晚年,越是習慣性抓緊權柄,最擔憂的便是大權旁落。所以此次議立太子人選,誰被公舉,必然成為康熙的眼中釘、肉中刺。康熙雖不會除之,畢竟是自己的兒子,但是必然加以防備,也就是說這種人是不可能再次進入康熙的選嫡視線的。

在這個關鍵階段,其實就是“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精髓階段。

其實對於這點,不但但鄔思道讀得懂,張廷玉、佟國維都讀懂了。但是出於各自不同訴求,每個人的具體表現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鄔思道第一點提出的就是不同意四阿哥胤禛參與競爭,不允許十三阿哥胤祥保舉四阿哥。

因為參與競爭,必然減分,甚至可能被排除出局。這是一心把胤禛推上皇位的鄔思道絕對不允許犯的錯誤。

自己不參與,但也絕對不能隨大流。要給康熙心目中對胤禛加分,必須表現出胤禛的忠直,讓康熙放心。

如何做到這一點,很多人都忽略了康熙提出議立太子人選,卻並沒排除了廢太子胤礽。胤禛和胤祥以前就一直都以忠直於皇帝康熙、太子胤礽的形象示人的。


所以既然沒有排除胤礽,此次理應推舉胤礽。

一來,表明胤禛忠介耿直,不忘本,這樣對胤礽,自然可以這樣對自己;

二來,表明胤禛顧大局,無奪嫡之心;

三來,表面胤禛敢於堅持少數派意見,興利除弊,此人堪當大任。

這也是康熙對胤禛保舉胤礽,一連說了三個好的原因所在。

但康熙一開始就是想復立胤礽的嗎?非也!

他一開始只是為了揪出幕後真兇。因為只是議立人選,並非選中之後,便要立當選之人的。天子乾綱獨斷,最後決定權還是在於康熙本人。他不用擔心結束後,要給誰交待。

但是張廷玉還意識到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太子長期缺位,只會使奪嫡之爭愈演愈烈,這樣一來可能傷及真正的儲苗。

於是康熙經過張廷玉密摺的點醒,立馬生出來復立胤礽,平息奪嫡之爭。最後發現胤禛、胤祥的保舉和自己不謀而合,這更體現出來了一種默契,自然又是更多的加分項。


所以全局來看,鄔思道只是更聰明,想到的問題更為全面。至於陰謀還不至於。畢竟看到這一層深度的還有張廷玉、佟國維。要說陰謀,佟國維還真玩了把陰謀,而且是陰謀陽謀交叉使用,讓人眼花繚亂,既讓自己軟著陸了,又把隆科多送上了關鍵位子,保住了佟佳家族的富貴。


炒米視角


鄔思道作為《雍正王朝》中頂級智囊人物,又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不難看出康熙帝這次下令舉薦新太子只不過是一個幌子,真正的用意是為了摸底試探朝中的各方局勢以及看清各皇子對於奪嫡的心思。


基於以上這個結論,四阿哥不論保舉哪個皇子都會是輸家,唯有保舉廢太子才是上上策。保舉廢太子不但可以遠離是非漩渦中心,還能贏得康熙帝的好感。

康熙“假意”廢除太子

因為太子的調兵“手諭”,凌普帶兵進入行宮,造成了太子欲要逼宮叛亂的假象。再加上太子之前虧空國庫、賣官鬻爵,以及私通鄭春華等諸多劣跡,康熙便“決心”廢除太子。表面上看來,太子被廢是康熙對其失望至極後的必然結果。但事實上,康熙對於太子之前的諸多劣跡都選擇了姑息和原諒。至於太子調兵手諭,張廷玉已經看出了其中的疑點,也向康熙說明了。因此站在康熙的立場來分析,廢除太子的“理由”已經不充分了。



舉薦新太子乃康熙“計謀”

既然康熙已經動搖了廢除太子之心,為何他還要下令廢除太子並且要求諸皇子、大臣舉薦新太子呢?因為康熙從此次“逼宮事件”中看出了朝廷中的“暗流湧動”,於是順水推舟趁機摸底排查一下。

通過這次“逼宮事件”,康熙發現了兩個重要問題。

1、大阿哥“落井下石”,欲置太子於死地

得知太子調兵包圍行宮後,大阿哥第一個跳了出來,還“蹦噠”得很歡樂。他痛斥太子謀逆犯上,將太子過往的諸多劣跡添油加醋的抹黑。目的很明顯,就是要讓康熙廢除太子,自己好有機可乘。他說太子在朝中結黨營私,暗示康熙要斬草除根,甚至還表明自己願“為君分憂,替父解愁”,替康熙動手。



大阿哥對於親弟弟如此的落井下石,不顧親情如此狠辣,讓康熙心中極為不快。雖然大阿哥並不能代表所有皇子,但一定程度上還是說明了問題,讓康熙嗅到了一絲危機,那就是諸皇子間因為奪嫡而存在的“矛盾”已然不可調節。

2、調兵手諭出自何人之手?

經過起初的憤怒震驚,再從張廷玉看出“調兵手諭”有問題。逐漸冷靜下來的康熙已經“回過神”,察覺出了其中蘊含的危機。既然調兵手諭不是出自太子之手,那麼究竟是誰居然如此大膽敢偽造調兵手諭?要知道,這可是殺頭的死罪!如果不是有著天大的利益誘惑,絕不可能做出這等事情。顯然偽造調兵手諭之人乃是衝著皇位而來!康熙需要弄清楚這背後之人究竟是誰?是誰在覬覦皇位?朝中大臣對於皇位候選人是什麼看法?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康熙想要搞清楚的。





除了以上的原因,康熙也有著考察諸位皇子的意圖在裡面。在皇位的巨大誘惑面前,哪些人是為了一己私利,又有哪些人才是真正為大清的江山社稷!

鄔思道看破康熙用意,建議四阿哥保舉廢太子

鄔思道雖然一直在四爺潛邸但並沒有閒著。作為四爺背後的“智囊”,他對於朝中局勢的變化把控,對於康熙帝帝王之術的揣摩分析是十分專注的。鄔思道建議四阿哥保舉廢太子有以下幾條理由。

1、康熙立新太子操之過急,不符合實際

太子畢竟是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即便真的被廢康熙也不可能這麼快就立新的太子。原因很簡單,自幼開始便親自培養的太子尚且如此“不堪”,那對於其他皇子康熙更是沒有絲毫把握。沒有一段時間的考察,康熙斷然不可能草率冊立新太子。這是對整個江山社稷不負責,更對不起大清的列祖列宗,康熙一世英名絕對不會如此糊塗。



2、康熙不會允許大清朝局動盪

太子乃是一國儲君,未來的皇帝。如此大事如果處理不好極有可能會引起朝局動盪,甚至動搖大清根基。不論哪位皇子被推上太子之位,勢必會引起朝廷勢力的大清洗,造成朝局動盪。康熙對此不可能不清楚,而他執意要求推舉新太子,顯然是別有用意。如果四阿哥推舉其他皇子,那麼就掉入了康熙的“圈套。”反之,在國家面臨“危難”之際,如果四阿哥力挺廢太子,那就是站在了為整個大清江山社稷考慮的層面,還能博得一個忠君愛國的名聲。



3、為四阿哥將來奪嫡鋪路

沒錯。雖然鄔思道看出此次康熙廢太子事件乃是其自導自演的一場戲,但以太子處事方式以及過往的種種表現來看,離真正被廢只是時間問題。

四阿哥“養著”鄔思道自然是有目的和用處的。對於鄔思道來說,輔助四阿哥獲得最大利益是他作為“智囊”的本職工作。如今,眼看著皇儲之位空出來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他不由得不為將來四阿哥奪嫡考慮。

四阿哥原本是屬於太子一黨,如果太子被廢后四阿哥便拍拍屁股無情的選擇其他皇子,不但會令四阿哥在朝中毫無顏面,更會落得一個不忠不義的名聲。反之力挺廢太子則可以在康熙面前博得一個忠君重情的美名,又能增加其在康熙心目中的分量,為未來奪嫡佔據先機。


康熙的這次摸底試探,最終將八阿哥定性為“結黨營私”,徹底堵死了他繼承皇位的路。同時又將上書房首席佟國維拉下了馬,也算是給了朝中諸臣一個警醒。同為上書房大臣的張廷玉是唯一一個知曉康熙所有“計謀”的人,他保舉廢太子的舉動也直接證明了鄔思道建議四阿哥保舉廢太子是正確的。



我是月關略萌,專注歷史領域。以上是我的個人獨家原創分析,歡迎大家留言指點討論。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關注我一下,感謝大家閱讀。


月關略萌


保舉廢太子發生在太子首次被廢以後,康熙下旨讓群臣推舉新太子人選,就在雍正犯難的時候,鄔思道提議:保舉廢太子。

太子剛剛被廢,卻又主動保舉,看起來不合常理,但這裡邊卻大有文章。

作為《雍正王朝》中的大智囊,鄔思道和張廷玉可謂最瞭解康熙的兩個人,後者常伴君前,對康熙一舉一動洞若觀火,而鄔思道雖然沒有張廷玉那樣的條件,卻能通過蛛絲馬跡猜到康熙的心思,的確是了不起。

鄔思道建議雍正保舉廢太子基於兩個判斷:

第一,康熙是一代聖主,立儲這種大事必然乾綱獨斷,不會因為百官推舉誰而做出改變,讓百官推舉不過是引蛇出洞的計謀,如果隨大流必然被皇帝打壓。

第二,康熙是仁孝之人,不願意看到兄弟鬩牆,所以在選擇接班人的過程中不僅看重能力,還要考察人品,雍正屬於太子一派,如果太子剛剛被廢就急吼吼提出新人選,必然被康熙看做寡恩薄情,影響印象。

第三點,鄔思道認為康熙對太子依然未死心。太子是嫡長子,地位遠高於其他皇子,且從幼年開始就被立為儲君,可謂傾注了康熙半生心血,只要有一線希望康熙也不會願意放棄太子。

鄔思道的判斷十分準確,康熙的心思被他完全猜到了,當然除了他以外,還有一個張廷玉。一心想著推舉八爺上位的佟國維馬奇等人卻調入康熙設好的陷阱,徹底失寵。而置身事外的隆科多則趁機兇猛上位,成為康熙為新君留下的一道保險。

不能不說,康熙太老謀深算了!



日慕鄉關



《雍正王朝》裡的鄔思道簡直是神人一般,看穿了康熙帝的一舉一動。對於康熙帝要求推薦新太子的舉動,更是洞若觀火,明白康熙背後的深意。所以才要求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舉薦廢太子重新當太子。至於鄔思道此舉有沒有陰謀,其實目的很簡單,那就是為了讓胤禛上位。


可是鄔思道既然建議胤禛等人推薦廢太子胤礽復出,那胤禛又怎麼能繼承皇位呢?這就是鄔思道的高明之處。



先說康熙帝要求舉薦新太子。


其實這是康熙想看看到底是誰偽造調兵手諭陷害太子,也想看看老八在朝中勢力如何,並不是真的想大臣們舉薦新太子。畢竟康熙是最痛恨結黨營私的人的,明珠和索額圖就是很好的例子。


當康熙發現朝中勢力大部分都倒向老八集團,康熙感到了一股涼意,於是就進行了內部大清洗,尤其是與朝中大佬佟國維進行了利益交換,以佟國維提前退休來換取隆科多的上位。這樣,老八的實力就元氣大傷。



至於康熙帝對廢太子的態度,其實真的很複雜。況且太子是國之根本,不是說廢就廢的。


廢太子胤礽是康熙用了40年心血培養出來的,完全是按照繼承人的標準來培養的。說廢就廢的話,對於康熙來說,是一種沉重的打擊。而且太子心腹凌普包圍八大山莊,其實是有人在背後栽贓陷害太子,就是想讓康熙廢掉太子。這些小動作,康熙都是非常清楚的,也知道太子背後的壓力。


可是越往後,太子的行為越混賬,監國不力,監守自盜,賣官鬻爵,甚至揹著康熙與康熙的妃子搞在了一起。這對於任何男人都是一種恥辱,更何況是皇帝呢?這樣的人怎麼能治理天下。可是在康熙心裡,還是想給予太子一次機會的。這是康熙自欺欺人,也是一種無奈。



而鄔思道建議胤禛與胤祥舉薦廢太子,則是摸準了康熙的脾氣。這也是一種奪嫡策略: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畢竟當時的胤禛和胤祥是太子黨的人,論實力,胤禛是“孤臣”,沒什麼堅強的後盾。如果過早的暴露奪嫡野心,會遭到老八和廢太子的雙重打擊,這對於胤禛來說無疑是致命的。


而且,太子剛剛被廢,胤禛就自立門戶暴露奪嫡野心,康熙會怎麼想,肯定會把胤禛等同於老八等人,認為胤禛見利忘義。這樣對於胤禛來說,康熙、廢太子、老八都會對胤禛另眼看待。這對於實力最弱的胤禛來說,就是天大的災難。


其實康熙還是希望大家舉薦廢太子,讓他復出。當康熙看到胤禛等為數不多的人舉薦廢太子時,心裡是那個高興,連說了好幾個“好”字。這無形中也提高了胤禛在康熙心裡的地位,達到了效果。而胤礽復位只是時間問題。



鄔思道提出的奪嫡策略成功了第一步,但奪嫡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以後還是要夾著尾巴做人做事。胤礽雖然做了太子,但是看他之前的所作所為,也難成大勢,肯定還會讓康熙大怒的。並且老八集團的存在,也肯定會令胤礽劍走偏鋒,昏招不斷。到時候,胤禛只要隔岸觀火,就可以漁翁得利。


不得不說,鄔思道實在是高。既讓胤禛隱藏了自己的野心,可以從容佈局,又讓太子上位作為擋箭牌與老八內耗,而且種種行為,替胤禛在康熙那裡加分不少。康熙是一代明君,這些都看在眼裡。


對此,你覺得鄔思道為何建議胤禛等人舉薦廢太子復位呢?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歷史上的雍正朝沒有這段人和事。只能用清朝秘史解開迷團,康熙皇帝廢掉太子胤礽後,胤禃是實對胤礽表現出救援態度。胤禛很著急,很想救他,此後發生的一件事情則更能表明胤禛對侍胤礽的態度。胤礽被廢出後,康熙皇帝準備宣佈胤礽被廢的告天文書,但在之前,他將文書給胤礽看,胤礽看後說:我的皇太子是父皇給的,父皇要廢掉就廢掉好了,何必還告天呢?大阿哥便將胤礽的話轉奏給康熙。康熙聽後很是生氣,他下令說:做皇帝是受天之命,如此大事怎能不告天,胤礽這樣胡說,以後他的話就不要上奏了!大阿哥又將父皇的諭旨傳達給胤礽,胤礽又說:父皇若說我別的不是,我倒無話可說,只是說我弒逆之事,我斷無此心!請您帶我的話轉奏父皇。然而大阿哥卻以有康熙曾說一句:不必轉奏胤礽話,的諭旨為由,不肯為胤礽轉奏此話。在當時,胤唐得知了此事,便告之胤禛,並對他說,這件事關係重大,我們應該上奏給父皇知道。胤禛聽後也十分贊同胤唐的意見,他表示即使因代奏得了不是,也應該替胤礽轉奏此事。他倆一同找到大阿哥,希望他能夠改變主意,為胤礽奏明此事。然而,大阿哥卻厲聲拒絕了,胤禛十分生氣,他說:你不奏,我來奏。阿哥沒有辦法只好同意代奏此事,康熙聽後非但沒有因他們違抗諭旨而生氣,反而誇讚他們奏得對,並命人將胤礽項上的鎖鏈拿掉。胤禛在皇太子的廢立事件中,採取與他人截然相反的做法。對胤礽表示關切,仗義執言,疏通康熙與胤礽之間的感情,並且伴隨康熙更是體貼人微。在皇帝面前更是經常誇讚其他皇子,在別人需要時給予幫助。在激烈的爭儲鬥爭中胤禛深得人心。


茹叔敬


《雍正王朝》裡,胤礽第一次被廢黜之後,康熙就命滿朝二品以上的京官與地方官保舉新太子的人選,最後保舉廢太子的有以下幾個人,分別是四爺、十三爺、張廷玉、太子的師傅王琰,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人,那就是康熙。

康熙為什麼要讓滿朝保舉新太子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就看滿朝大臣的意思,結果也讓康熙大吃一驚,那就是滿朝除了個別幾個,基本都是在保舉八爺,其實,康熙這一手就是在試探,試探滿朝大臣的人心所向。

很多人認為康熙是在出爾反爾,正如十四爺在殿前說的那一番話,康熙為什麼要問責八爺與佟國維,那就是滿朝大臣在支持八爺,這個犯了康熙的忌諱,康熙帝還在呢,而滿朝大臣卻認為八爺是個很合適的儲君。

如果八爺是康熙心目中的人選,那麼倒還好,可能心裡會有一些不舒服,但是至少這是一個好現象,他心中的人選,也是大家支持的,但是,八爺其實在他心裡很早就排除了。

這個在康熙暢春園裡對雍正說的那番話就指出了,八爺一直在學康熙的仁,但一直學不像,而康熙後期的問題,是在新政與吏治上面的問題,以八爺這種喜歡收買人心,表面仁義的人,是十分不合適的,而是需要雍正這樣的人。

康熙知道會是這個結果嗎?其實,他心裡也有一個大概,而這次保舉新太子,他其實是在觀察,觀察每個人的選擇是怎麼樣的,最終沒讓他失望的,就四爺、十三爺、張廷玉等人,而佟國維也讓他失望了。

有兩個人看出了康熙的內心,一個是鄔思道,所以他才讓四爺、十三爺上了那個保舉廢太子的摺子,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張廷玉,張廷玉考慮的點是,當太子被廢之後,諸皇子就會為爭這個儲君而不可開交,而讓廢太子繼續當太子,可以緩解這個局面。

康熙真的想讓廢太子重新當太子嗎?顯然不是,張廷玉和鄔思道其實都知道,廢太子是本性難移,幾十年的太子是怎麼樣的,重新當太子還是那樣,而且經過一次被廢,太子的威望已無,遲早還是要被廢的。

當太子被廢之後,康熙其實就將雍正做為繼承人的人選了,但是他又不能將雍正推到風口浪尖,那樣雍正也招架不住的,而廢太子就能成為雍正的擋箭牌,將雍正隱藏後面。

而雍正能保舉廢太子,也能體現出雍正對廢太子的兄弟之情,並沒有落井下石,這個也能博得康熙的好感。所以,鄔思道和張廷玉其實就是在配合康熙在演這一齣戲,爭是不爭,不爭是爭。


歷史簡單說


不算什麼陰謀,只是針對胤禛的特定情況來制定適合他的奪嫡策略。

胤禛的情況是怎樣的呢?辦差盡心盡力,為朝廷為君父分憂操勞,這都沒問題。但最大的問題是,為了辦差他一絲不苟,鐵面無私,從來不講什麼情面,也不屑於結黨,這導致他在群臣之中沒有支持者,是典型的孤家寡人。



而胤禩就不同了,八面玲瓏,收買人心,辦差往往為了既得利益睜一眼閉一眼,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所以胤禩在朝中的支持者特別多,樹大根深,結黨營私。

此時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表面上康熙下令讓百官推舉新太子,實際上他是想借機觀察並防備皇子結交群臣的隱患,不可能真的讓百官來決定儲君的人選。所以,如果胤禛也加入奪嫡的行列,反倒是入了康熙的陷阱,失去了康熙的信任。而且即便康熙是真想推舉新太子,胤禛在群臣中的支持度也遠遠比不上胤禩。



於是,鄔思道向胤禛提出了“不爭是爭”的奪嫡方針。既然康熙不可能將儲君的決定權交給百官,那麼百官支持誰就不重要了,也沒必要跟胤禩爭個高低,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康熙的喜愛和支持,才有希望成為儲君。

那麼,康熙喜歡怎樣的皇子呢?第一,對君父孝順的。第二,對兄弟友愛的。第三,不結黨不隱私,忠誠於君父的。第四,願意為朝廷為百姓辦實事的。



所以,保舉廢太子正中康熙下懷。第一,對曾經的儲君忠心耿耿,體現了對皇帝的忠誠。第二,作為胤禛的二哥,保舉廢太子體現了對兄弟的友愛。第三,時時刻刻為康熙考慮,體現了對君父的孝順。第四,保舉廢太子有助於平衡朝局,壓制八爺黨愈發膨脹的勢力,體現了他為朝廷著想不惜得罪大多數朝臣和皇子的犧牲精神。

經此一事,康熙對胤禛好感大增,而對胤禩徹底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