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為什麼寧願做傀儡也不自己聯絡蒙滿親貴、自己退回關外招兵買馬?

oldKiu


1912年,隆裕皇后被袁世凱他們逼迫著從善如流的情況下,只能代他7歲的養子溥儀宣佈清廷覆滅。其後,清廷與國民政府擬了一個清室優待條約,溥儀仍舊在紫禁城內一直待到了19歲。

在這十二年間,溥儀就是籠中鳥,既看不了外面的世界,也沒有帝王天下事歷練,很多時候他的眼界取決於帝師們的眼界。


一個被豢養了12年,沒有權力,沒有自由的皇帝,你卻奢求他像古往那些王侯將相一般自己去聯絡滿蒙親貴,回到關外去招兵買馬做實權皇帝,那不可笑麼?

退一萬步來說,是滿清人不讓他繼續在紫禁城做皇帝的麼?顯然不是。

回到原來滿清人越過山海關以區區幾萬鐵騎入主中原做了數萬萬漢人的主開始,這本就是一個因緣巧合。這個巧合與李自成大順政權的爛泥扶不上壁和吳三桂的臨陣倒戈都有關。

到了從19世紀開始,滿清人已經支撐著大清這艘破船又向前走了一個多世紀,已經著實不易了。

而我中華疆土遼闊,人口眾多,內憂外患之下且不說滿清人早已經沒有了當初八旗的雄心壯志與體魄,即使有以其區區幾萬又如何能蓋得住天下人對其的日益不滿與抵抗。


歸根到底是天下人對滿清的容忍已經達到了臨界點,是天下人不再願意讓他們做主。辛亥革命能成功,袁世凱倒戈,都是順民意大勢。

民意不可違。

這樣一來,且不說溥儀脫離不了國民政府的控制,即使脫離到了關外,他的能力與思慮又能做什麼。又有幾個滿清強幹的大臣替他馬前卒?漢人就更不可能了。即使僥倖招呼了幾萬滿清遺老遺少到了關外再次復辟,沒有將領謀臣,烏合之眾爾。

這樣一個政權,國民政府與日本與汪精衛的汪偽政府都不會允許他的存在。

你要麼聽話,要麼滾出去。絕不可能在一片地域有兩個政權。

這也是溥儀最後成了偽滿政府傀儡皇帝的最主要原因。


你還甭說,當時溥儀還是有想法的,只是理想與現實畢竟有差距,好不容易到了關外,稀裡糊塗就被人傀儡了。


不書


溥儀翻盤的可能性比當年逃到緬甸的永曆帝豬油郎還困難。人家永曆再困難起碼手下還有軍隊和相對完善的政治機構。而溥儀自從1911年遜位開始,後面的一系列復辟都和鬧著玩一樣。

張勳復辟,正是北洋當局政見不合之時。他倒好,帶著一幫辮子軍進了北平,換來的是北洋政府的一致反對。張勳灰溜溜的逃到了天津租界,留下溥儀他們一幫遺老遺少懵逼。

隨後馮玉祥這個老叼毛單方面“毀約”,將溥儀一家子趕出了紫禁城,溥儀又一次懵逼的回到了“老爹”家裡。

接著,東陵被盜,祖宗的墓給人掘了。本來在天津當著寓公的溥儀也對復辟不抱任何幻想了。這下好了,東陵大盜給了溥儀“一次機會”,在吉岡安直的策劃下,溥儀在鄭孝胥的哄騙下,“憤然”去了東北,幻想著登基重新當“清帝國”的皇上。結果一切都是假的!天津的槍聲、溥偉的祭天、稱帝都是日本人的謊言和要挾。

溥儀在長春比在紫禁城、張園靜園更沒了人身自由。溥儀心知肚明,什麼都是徒勞!沒有清帝國了,沒有皇上了,什麼都沒有了。

日本戰敗後,溥儀在接受了一系列的“整頓”後,更加沒有了當年的“帝王之氣”。開始害怕有人說他是皇上,害怕有人提起東北,害怕有人說他還有舊觀念。

新時代,他是無奈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新時代成為一名真正的公民,直至離開人間。



愣半拍的阿強


溥儀確實是個歷史的悲劇人物,同時也是一個幸運的人,之所以說他悲劇,是因為,清王朝的覆滅跟他真沒關係,他那時候還是個小孩,啥都不懂呢,都是客觀環境逼到退位的程度,別人給做的決斷,但是揹負罪名的肯定是他,他成年以後,肯定想恢復祖宗的基業,也試圖聯繫過蒙古騎兵,但清晚期蒙古對大清也不怎麼效忠了,自己當大王咋的也比給滿族人打工強,所以蒙古人沒幫他復辟,然後滿族人確實很多要復辟的,但是那時候八旗兵真的沒啥戰鬥力,而且全國各地分散,所以滿蒙都指望不上了,溥儀也聯繫很多有實力的軍閥,軍閥既然能做軍閥,肯定會權衡利弊的,一個個粘上毛比猴子都聰明,沒事找事,跟溥儀接觸,就是為了訛點溥儀的寶貝而已,加上後來孫殿英的事情,溥儀沒辦法,加上身邊人的誘導,一步一步走進了日本人的圈套,進了圈套,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只能對日本言聽計從了,做起了傀儡皇帝,日本人也知道溥儀心裡的小九九,所以對溥儀也是嚴家看管,溥儀根本沒有自己壯大的機會,只能活在對日本的不甘和對復辟的絕望之中了!


街景相機


1912年清帝遜位,標誌著清帝國的終結,然而這麼重大的決定跟溥儀沒什麼關係。畢竟當年的溥儀還是1個小屁孩,7歲的他可不懂什麼國家大事……

當隆裕太后公佈決定的時候,很多滿清貴族表達出憤慨之情,但真正的明眼人很少會置喙,再劇烈的抗議也不能代替現實的殘酷——大清真的是沒救了。

如果大清有搶槓子可以絕地反擊,如果大清有根據地也可以自力更生,如果大清有錢亦可以為興國之資……大清只剩褲腰帶,皇室退出舞臺,領取民國400萬兩年俸還不失為明智之舉。

大清以武立國,八旗精兵也曾是雄極一時,皇上危亡之際,他們去哪了?

女真不滿萬,滿萬無人敵。八旗子弟並沒有汙辱這句話,1644年他們跟隨愛新覺羅家族入主中原,打下並守住一片大大的疆土,敗李自成、平吳三桂、戰沙皇俄國、徵準噶爾……

然而,入關200多年,八旗子弟漸漸失去尚武精神,傳統騎射技能全廢,新式火器又沒掌握。晚晴的他們只是喝茶遛鳥的閒人,每月靠領取朝廷的銀子過活,別說出去拼命打仗,就連基本的謀生技能都沒掌握。

辛亥革命爆發,大清朝的武力值在新軍,而這些部隊基本隸屬於北洋系的漢人軍官。皇室麾下的1萬多人八旗禁衛軍,人數遠遠處於劣勢,更要命的是沒什麼實戰經驗。而分散在各地的八旗兵,在當地自保都成問題,哪裡還能跑到北京追隨皇上。

清朝皇室能不能學元朝皇室,退回到東北故土,重新建立政權呢?

這時候的關外,早已經不是滿人的地盤,他們已經淪為少數民族,漢人才是真正的主導力量。入主中原的滿清皇室,其實早有未雨綢繆的打算,不能守住中原就退守東北,花費43年修建的“柳條邊”工程足以說明問題。

“柳條邊”確實成功阻擋住關內漢人移民關外,但是也造成東北始終沒有發展起來,廣闊的黑土地僅靠稀稀疏疏的滿人難以為續。清朝統治者也沒有不管東北,他們曾經組織一批旗人返回東北定居,給予大量的優惠政策,還送資金、給農具。

結果,早已經習慣關內生活的旗人沒人願意回去,好不容易組織的一些人幹不了3年,都偷偷跑回內地。到19世紀末,東北長期發展不起來,總人口才僅僅為600萬(《中國人口》記載,1893年遼寧430萬、吉林62.6萬、黑龍江100萬)。結果,沙皇俄國闖進來,通過巧取豪奪,弄走1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沒辦法,清朝皇室只能半睜著眼,允許關內的漢人遷徙東北,以解決嚴重的邊患問題。經過幾十年的“闖關東”,東北熱鬧起來了,不過漢人遠遠多於滿人。清朝皇室想退回東北,已經不大現實……

那麼,清朝皇室能不能退到蒙古人的地盤,建立政權呢?

清朝皇帝雖然也是“蒙古可汗”,身上也留著蒙古人的血脈,但是人家跟你還是有區別的。清朝皇帝長期採用滿蒙聯姻的政策,以達到滿蒙的精誠合作,然而這只是當你滿族還強大的時候。

事實上,1911年內地各省宣佈獨立的時候,蒙古的不少王公貴族就蠢蠢欲動,尤其是漠北的蒙古諸部。結果,在沙皇俄國的扶持下,漠北蒙古的獨立勢力拋棄清朝皇帝,建立起外蒙古政權。

皇帝去漠南蒙古,縱然當地蒙古人尊奉你,近在咫尺的民國政府也不會善罷甘休,畢竟很多人連外蒙古獨立都無法忍受。因此,清朝皇室也不能退到蒙古去,他們最好的選擇還是與民國政府妥協。


子屠龍


1911年12月溥儀在他老爹載灃和他繼母隆裕太后的主持下宣佈退位,退位之後一直蝸居在紫禁城後宮大內。溥儀12歲時,北京城來了個辮帥,讓他又當了12天皇帝,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感覺這小皇帝不老實啊,於是將溥儀趕出皇宮。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人想擁立個傀儡政府,於是想到了溥儀。連哄帶騙的把溥儀“請”到了東北,做了偽滿洲國傀儡皇帝。之後就被蘇軍俘虜,後來新中國特赦成普通公民。這就是溥儀的一生。

要說為啥他不聯絡滿蒙親貴,自己退回關外招兵買馬呢?

首先說說滿清貴族,一部分遛鳥鬥蛐蛐吸大煙,基本上算是廢了,一部分只能嘴上喊復辟,自身卻沒有實力。

再說說蒙古親貴,趁著清朝滅亡勾結沙俄搞獨立呢,說白了就是不跟你滿清玩了。1911年各省宣佈獨立,蒙古上層貴族號召獨立建國。以前尊清朝皇帝為滿蒙共同的“可汗”,就在起義的炮火中,蒙古貴族拋棄了清朝皇帝。

最後說說為啥不退回關外,因為關外是滿族龍興之地,開國時禁止漢人出關,但是到了中後期不得不讓漢人出關,等到滅亡時關外基本上也都是漢人的天下了,當時東北地區革命黨也活動猖獗,後來溥儀長大了的時候關外是人家張作霖的天下了。


歷史這條大魚


我覺著主要是中國人特別是士紳階層還有那些工商界人士,對主要依靠權力運作來自娛自樂的專制帝制已經失去了信心,特別是滿清這樣只為保權力,其他都不顧的異族政權,從鴉片戰爭以來折騰了這麼些年都是耍著大家玩呢,折騰的被日本這樣的蕞爾小邦打的滿地找牙,看來不變是絕對不行了,大家不想再陪著滿清貴族們玩下去了。歷史的車輪已經碾壓了大清半個多世紀了,統治者不想變,可士民百姓們能陪著滿清貴族們一起等死嗎?科學真理還有各種開啟民智的新思潮此起彼伏,新型教育,新知識分子群體出現等等。。。這可真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再不變,那就真有可能退出歷史舞臺了。再就是,滿清自庚子之變後,手裡已經沒有槍桿子了,一切都得看袁世凱的北洋軍,而老袁和滿人朝廷並不一條心,溥儀那時還小,就算他爹抱著他跑回關外,那也無異於羊入虎口,關外基本是日本和俄國的天下,蒙古早就被沙俄蠶食,還被策動獨立,後來基本成為了蘇聯附庸,就算不考慮日俄,丟失了中原大地,他們拿什麼招兵買馬呢?還有什麼號召力呢?在馬背上拿刀砍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


牽機553


大家好,我是痴人,我有不一樣的觀點。

這個問題問的好。

滿清在中原經營二百多年,其民族主體部分早已移居關內,主要在北京及周邊地區。

東北地區作為龍興之地,清初禁止漢人移民,到清末,黃河下游連年遭災,關內漢民“闖關東”,大量進入東北謀生。

當時東北早已是漢民為主體了。


日本覬覦中原許久,經營朝鮮做為跳板進入東北。蒙滿各族都是以騎射為主的中世紀軍隊,不是日本的對手。

清末,各大軍閥內鬥不止,卻沒有一個人給日本做漢奸。溥儀卻做了傀儡,實為人所不齒。可見滿清早已喪失開國之初的精神氣,徹底墮落。

我是痴人,喜歡我的回答,請點贊加關注。歡迎大家留言。謝謝!


補刀蝦


溥儀做傀儡,無論如何也不是心甘情願的,最後成為日本的傀儡,實在也不是他想要的結果,但是在當時的局勢之下,以溥儀的目的和能力,這幾乎又是必然的結局。

為什麼這麼說?分析一下當時的局勢。

1924年,溥儀19歲的時候,馮玉祥發動北京事變,把直系的曹錕趕下了臺,沒過多久,馮玉祥就派鹿鍾麟帶軍隊將溥儀的小朝廷趕出了紫禁城。

被迫離開紫禁城後,溥儀先是在父親的醇親王府住了一段時間,表面風平浪靜,實際暗流湧動,離開了紫禁城的溥儀是個香餑餑,有很大價值。一方面,清廷遺老遺少積極奔走,心裡都懷著復國夢。另一方面,日本也盯上了溥儀,他是日本偽滿洲國計劃的關鍵人物。

溥儀在身邊幾位帝師和遺老的策劃下,在一個晚上趁夜離開醇親王府,逃到了日本使館。為什麼是日本使館?其實當初有幾個選擇,他的老師英國人庒士頓的建議是去英國使館,還有人建議躲去德國使館,最後溥儀聽從了鄭孝胥等人的建議,去了日本使館尋求庇護,這事實上是親日的鄭孝胥等早已策劃好的,只等溥儀入彀。

日本人對溥儀很客氣,專門給他配了一套班子,儼然一個微縮的小朝廷,溥儀甚至還能維持皇帝的排場。在日本使館住了幾個月後,羅振玉與鄭孝胥又來建議,說這裡不是久居之地,建議搬去天津日本租界。於是溥儀等在日本警察護衛下坐兵車來到天津。

到了天津,溥儀的排場依然不小,別人見他都以皇帝陛下稱呼,但他始終處於日本的保護,實際上也就是監視之下,一切行動都會被記錄。日本人繼續拉攏溥儀,同時溥儀心中仍然掛念著復辟,身邊的鄭孝胥等人又經常對他說:你要知道,要想復辟,必須先有實力,可是我們現在沒有一絲一毫實力可言,就先必須依靠外援,藉助它的實力。而列強中的日本,就是絕好的外援,不依靠它還能依靠誰呢?

溥儀自己也不是沒有做過努力,在天津他不斷會見各路政客和軍閥,比如張作霖、張宗昌、李景林、許蘭州(張勳的部下)等,甚至還有沙俄的白匪頭子謝米諾夫,但除了得到一些空頭的許諾和白白被騙走不少古董字畫外,一無所獲。

除了日本,溥儀並沒有放棄其他國家,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的駐軍司令官和領事等都與他頻繁來往,但最後有一件事,導致了溥儀最終投向了日本,這就是孫殿英盜挖東陵事件。

當時此事震動了全國前清遺老,紛紛向民國政府要求嚴懲,結果最後不了了之,溥儀為此當然痛恨國民黨政權,這給了日本可趁之機,土肥原賢二來到天津,要求溥儀先赴東北,等將來成立了新國家之後,可以由他主持一切,並對溥儀保證:日本一定會尊重這個國家的領土主權,一切都可以由你自主。並且保證用武力援助溥儀,請他放心。

內外夾攻之下,加上出於復國的心理,溥儀最終答應了土肥原賢二的計劃,由水路先到大沽口,改乘“淡路丸”商船,抵達旅順,最後到達瀋陽。

瀋陽同天津不一樣,天津有各派勢力錯綜複雜,日本人不敢輕舉妄動,而瀋陽則完全在日本控制之下,到了瀋陽之後,溥儀的行動就完全由不得自己了。溥儀就是這樣一步步從醇親王府到北京日本使館再到天津日租界最後到瀋陽,最後成為傀儡,以後發生的事,就不用細說了。


小院之觀


清王朝1911年滅亡,當時溥儀4歲。直到1925年直奉大戰後,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時候,不過20歲。中間有過一次張勳復辟的鬧劇,結果很快就落幕了。小皇帝不過20歲,是一隻籠中鳥。想在二十世紀初民智已開的中國社會,拉攏滿蒙貴族東山再起?需要人,財,物。沒有哪個滿蒙貴族會拿出身家配合末代皇帝搞復辟的事情,溥儀自己本人的財產不過是從紫禁城帶出的部分財產,想養軍隊,集合力量是沒有可能的。客觀上,社會政治環境也不可能允許滿清的遺老遺少捲土重來。更何況,末代皇帝本人也沒有那個能力和見識。綜合為一句話,滿清封建政權在中國歷史上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不要想著做復辟的美夢,溥儀雖然接受了現代教育,仍是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最後被帝國主義利用,成為國家民族的罪人。


足彩無影腳


滿清退位時東北已經支離破碎了,各種勢力割據一方,滿清的號令根本就是廢紙。當時東北有蠢蠢欲動脫離中央政府的蒙古分裂勢力,有霸佔威海衛和遼東的日本勢力,還有鬍子出身的張作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