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为什么宁愿做傀儡也不自己联络蒙满亲贵、自己退回关外招兵买马?

oldKiu


1912年,隆裕皇后被袁世凯他们逼迫着从善如流的情况下,只能代他7岁的养子溥仪宣布清廷覆灭。其后,清廷与国民政府拟了一个清室优待条约,溥仪仍旧在紫禁城内一直待到了19岁。

在这十二年间,溥仪就是笼中鸟,既看不了外面的世界,也没有帝王天下事历练,很多时候他的眼界取决于帝师们的眼界。


一个被豢养了12年,没有权力,没有自由的皇帝,你却奢求他像古往那些王侯将相一般自己去联络满蒙亲贵,回到关外去招兵买马做实权皇帝,那不可笑么?

退一万步来说,是满清人不让他继续在紫禁城做皇帝的么?显然不是。

回到原来满清人越过山海关以区区几万铁骑入主中原做了数万万汉人的主开始,这本就是一个因缘巧合。这个巧合与李自成大顺政权的烂泥扶不上壁和吴三桂的临阵倒戈都有关。

到了从19世纪开始,满清人已经支撑着大清这艘破船又向前走了一个多世纪,已经着实不易了。

而我中华疆土辽阔,人口众多,内忧外患之下且不说满清人早已经没有了当初八旗的雄心壮志与体魄,即使有以其区区几万又如何能盖得住天下人对其的日益不满与抵抗。


归根到底是天下人对满清的容忍已经达到了临界点,是天下人不再愿意让他们做主。辛亥革命能成功,袁世凯倒戈,都是顺民意大势。

民意不可违。

这样一来,且不说溥仪脱离不了国民政府的控制,即使脱离到了关外,他的能力与思虑又能做什么。又有几个满清强干的大臣替他马前卒?汉人就更不可能了。即使侥幸招呼了几万满清遗老遗少到了关外再次复辟,没有将领谋臣,乌合之众尔。

这样一个政权,国民政府与日本与汪精卫的汪伪政府都不会允许他的存在。

你要么听话,要么滚出去。绝不可能在一片地域有两个政权。

这也是溥仪最后成了伪满政府傀儡皇帝的最主要原因。


你还甭说,当时溥仪还是有想法的,只是理想与现实毕竟有差距,好不容易到了关外,稀里糊涂就被人傀儡了。


不书


溥仪翻盘的可能性比当年逃到缅甸的永历帝猪油郎还困难。人家永历再困难起码手下还有军队和相对完善的政治机构。而溥仪自从1911年逊位开始,后面的一系列复辟都和闹着玩一样。

张勋复辟,正是北洋当局政见不合之时。他倒好,带着一帮辫子军进了北平,换来的是北洋政府的一致反对。张勋灰溜溜的逃到了天津租界,留下溥仪他们一帮遗老遗少懵逼。

随后冯玉祥这个老叼毛单方面“毁约”,将溥仪一家子赶出了紫禁城,溥仪又一次懵逼的回到了“老爹”家里。

接着,东陵被盗,祖宗的墓给人掘了。本来在天津当着寓公的溥仪也对复辟不抱任何幻想了。这下好了,东陵大盗给了溥仪“一次机会”,在吉冈安直的策划下,溥仪在郑孝胥的哄骗下,“愤然”去了东北,幻想着登基重新当“清帝国”的皇上。结果一切都是假的!天津的枪声、溥伟的祭天、称帝都是日本人的谎言和要挟。

溥仪在长春比在紫禁城、张园静园更没了人身自由。溥仪心知肚明,什么都是徒劳!没有清帝国了,没有皇上了,什么都没有了。

日本战败后,溥仪在接受了一系列的“整顿”后,更加没有了当年的“帝王之气”。开始害怕有人说他是皇上,害怕有人提起东北,害怕有人说他还有旧观念。

新时代,他是无奈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新时代成为一名真正的公民,直至离开人间。



愣半拍的阿强


溥仪确实是个历史的悲剧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幸运的人,之所以说他悲剧,是因为,清王朝的覆灭跟他真没关系,他那时候还是个小孩,啥都不懂呢,都是客观环境逼到退位的程度,别人给做的决断,但是背负罪名的肯定是他,他成年以后,肯定想恢复祖宗的基业,也试图联系过蒙古骑兵,但清晚期蒙古对大清也不怎么效忠了,自己当大王咋的也比给满族人打工强,所以蒙古人没帮他复辟,然后满族人确实很多要复辟的,但是那时候八旗兵真的没啥战斗力,而且全国各地分散,所以满蒙都指望不上了,溥仪也联系很多有实力的军阀,军阀既然能做军阀,肯定会权衡利弊的,一个个粘上毛比猴子都聪明,没事找事,跟溥仪接触,就是为了讹点溥仪的宝贝而已,加上后来孙殿英的事情,溥仪没办法,加上身边人的诱导,一步一步走进了日本人的圈套,进了圈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只能对日本言听计从了,做起了傀儡皇帝,日本人也知道溥仪心里的小九九,所以对溥仪也是严家看管,溥仪根本没有自己壮大的机会,只能活在对日本的不甘和对复辟的绝望之中了!


街景相机


1912年清帝逊位,标志着清帝国的终结,然而这么重大的决定跟溥仪没什么关系。毕竟当年的溥仪还是1个小屁孩,7岁的他可不懂什么国家大事……

当隆裕太后公布决定的时候,很多满清贵族表达出愤慨之情,但真正的明眼人很少会置喙,再剧烈的抗议也不能代替现实的残酷——大清真的是没救了。

如果大清有抢杠子可以绝地反击,如果大清有根据地也可以自力更生,如果大清有钱亦可以为兴国之资……大清只剩裤腰带,皇室退出舞台,领取民国400万两年俸还不失为明智之举。

大清以武立国,八旗精兵也曾是雄极一时,皇上危亡之际,他们去哪了?

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八旗子弟并没有污辱这句话,1644年他们跟随爱新觉罗家族入主中原,打下并守住一片大大的疆土,败李自成、平吴三桂、战沙皇俄国、征准噶尔……

然而,入关200多年,八旗子弟渐渐失去尚武精神,传统骑射技能全废,新式火器又没掌握。晚晴的他们只是喝茶遛鸟的闲人,每月靠领取朝廷的银子过活,别说出去拼命打仗,就连基本的谋生技能都没掌握。

辛亥革命爆发,大清朝的武力值在新军,而这些部队基本隶属于北洋系的汉人军官。皇室麾下的1万多人八旗禁卫军,人数远远处于劣势,更要命的是没什么实战经验。而分散在各地的八旗兵,在当地自保都成问题,哪里还能跑到北京追随皇上。

清朝皇室能不能学元朝皇室,退回到东北故土,重新建立政权呢?

这时候的关外,早已经不是满人的地盘,他们已经沦为少数民族,汉人才是真正的主导力量。入主中原的满清皇室,其实早有未雨绸缪的打算,不能守住中原就退守东北,花费43年修建的“柳条边”工程足以说明问题。

“柳条边”确实成功阻挡住关内汉人移民关外,但是也造成东北始终没有发展起来,广阔的黑土地仅靠稀稀疏疏的满人难以为续。清朝统治者也没有不管东北,他们曾经组织一批旗人返回东北定居,给予大量的优惠政策,还送资金、给农具。

结果,早已经习惯关内生活的旗人没人愿意回去,好不容易组织的一些人干不了3年,都偷偷跑回内地。到19世纪末,东北长期发展不起来,总人口才仅仅为600万(《中国人口》记载,1893年辽宁430万、吉林62.6万、黑龙江100万)。结果,沙皇俄国闯进来,通过巧取豪夺,弄走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没办法,清朝皇室只能半睁着眼,允许关内的汉人迁徙东北,以解决严重的边患问题。经过几十年的“闯关东”,东北热闹起来了,不过汉人远远多于满人。清朝皇室想退回东北,已经不大现实……

那么,清朝皇室能不能退到蒙古人的地盘,建立政权呢?

清朝皇帝虽然也是“蒙古可汗”,身上也留着蒙古人的血脉,但是人家跟你还是有区别的。清朝皇帝长期采用满蒙联姻的政策,以达到满蒙的精诚合作,然而这只是当你满族还强大的时候。

事实上,1911年内地各省宣布独立的时候,蒙古的不少王公贵族就蠢蠢欲动,尤其是漠北的蒙古诸部。结果,在沙皇俄国的扶持下,漠北蒙古的独立势力抛弃清朝皇帝,建立起外蒙古政权。

皇帝去漠南蒙古,纵然当地蒙古人尊奉你,近在咫尺的民国政府也不会善罢甘休,毕竟很多人连外蒙古独立都无法忍受。因此,清朝皇室也不能退到蒙古去,他们最好的选择还是与民国政府妥协。


子屠龙


1911年12月溥仪在他老爹载沣和他继母隆裕太后的主持下宣布退位,退位之后一直蜗居在紫禁城后宫大内。溥仪12岁时,北京城来了个辫帅,让他又当了12天皇帝,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感觉这小皇帝不老实啊,于是将溥仪赶出皇宫。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想拥立个傀儡政府,于是想到了溥仪。连哄带骗的把溥仪“请”到了东北,做了伪满洲国傀儡皇帝。之后就被苏军俘虏,后来新中国特赦成普通公民。这就是溥仪的一生。

要说为啥他不联络满蒙亲贵,自己退回关外招兵买马呢?

首先说说满清贵族,一部分遛鸟斗蛐蛐吸大烟,基本上算是废了,一部分只能嘴上喊复辟,自身却没有实力。

再说说蒙古亲贵,趁着清朝灭亡勾结沙俄搞独立呢,说白了就是不跟你满清玩了。1911年各省宣布独立,蒙古上层贵族号召独立建国。以前尊清朝皇帝为满蒙共同的“可汗”,就在起义的炮火中,蒙古贵族抛弃了清朝皇帝。

最后说说为啥不退回关外,因为关外是满族龙兴之地,开国时禁止汉人出关,但是到了中后期不得不让汉人出关,等到灭亡时关外基本上也都是汉人的天下了,当时东北地区革命党也活动猖獗,后来溥仪长大了的时候关外是人家张作霖的天下了。


历史这条大鱼


我觉着主要是中国人特别是士绅阶层还有那些工商界人士,对主要依靠权力运作来自娱自乐的专制帝制已经失去了信心,特别是满清这样只为保权力,其他都不顾的异族政权,从鸦片战争以来折腾了这么些年都是耍着大家玩呢,折腾的被日本这样的蕞尔小邦打的满地找牙,看来不变是绝对不行了,大家不想再陪着满清贵族们玩下去了。历史的车轮已经碾压了大清半个多世纪了,统治者不想变,可士民百姓们能陪着满清贵族们一起等死吗?科学真理还有各种开启民智的新思潮此起彼伏,新型教育,新知识分子群体出现等等。。。这可真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再不变,那就真有可能退出历史舞台了。再就是,满清自庚子之变后,手里已经没有枪杆子了,一切都得看袁世凯的北洋军,而老袁和满人朝廷并不一条心,溥仪那时还小,就算他爹抱着他跑回关外,那也无异于羊入虎口,关外基本是日本和俄国的天下,蒙古早就被沙俄蚕食,还被策动独立,后来基本成为了苏联附庸,就算不考虑日俄,丢失了中原大地,他们拿什么招兵买马呢?还有什么号召力呢?在马背上拿刀砍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牵机553


大家好,我是痴人,我有不一样的观点。

这个问题问的好。

满清在中原经营二百多年,其民族主体部分早已移居关内,主要在北京及周边地区。

东北地区作为龙兴之地,清初禁止汉人移民,到清末,黄河下游连年遭灾,关内汉民“闯关东”,大量进入东北谋生。

当时东北早已是汉民为主体了。


日本觊觎中原许久,经营朝鲜做为跳板进入东北。蒙满各族都是以骑射为主的中世纪军队,不是日本的对手。

清末,各大军阀内斗不止,却没有一个人给日本做汉奸。溥仪却做了傀儡,实为人所不齿。可见满清早已丧失开国之初的精神气,彻底堕落。

我是痴人,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加关注。欢迎大家留言。谢谢!


补刀虾


溥仪做傀儡,无论如何也不是心甘情愿的,最后成为日本的傀儡,实在也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但是在当时的局势之下,以溥仪的目的和能力,这几乎又是必然的结局。

为什么这么说?分析一下当时的局势。

1924年,溥仪19岁的时候,冯玉祥发动北京事变,把直系的曹锟赶下了台,没过多久,冯玉祥就派鹿钟麟带军队将溥仪的小朝廷赶出了紫禁城。

被迫离开紫禁城后,溥仪先是在父亲的醇亲王府住了一段时间,表面风平浪静,实际暗流涌动,离开了紫禁城的溥仪是个香饽饽,有很大价值。一方面,清廷遗老遗少积极奔走,心里都怀着复国梦。另一方面,日本也盯上了溥仪,他是日本伪满洲国计划的关键人物。

溥仪在身边几位帝师和遗老的策划下,在一个晚上趁夜离开醇亲王府,逃到了日本使馆。为什么是日本使馆?其实当初有几个选择,他的老师英国人庒士顿的建议是去英国使馆,还有人建议躲去德国使馆,最后溥仪听从了郑孝胥等人的建议,去了日本使馆寻求庇护,这事实上是亲日的郑孝胥等早已策划好的,只等溥仪入彀。

日本人对溥仪很客气,专门给他配了一套班子,俨然一个微缩的小朝廷,溥仪甚至还能维持皇帝的排场。在日本使馆住了几个月后,罗振玉与郑孝胥又来建议,说这里不是久居之地,建议搬去天津日本租界。于是溥仪等在日本警察护卫下坐兵车来到天津。

到了天津,溥仪的排场依然不小,别人见他都以皇帝陛下称呼,但他始终处于日本的保护,实际上也就是监视之下,一切行动都会被记录。日本人继续拉拢溥仪,同时溥仪心中仍然挂念着复辟,身边的郑孝胥等人又经常对他说:你要知道,要想复辟,必须先有实力,可是我们现在没有一丝一毫实力可言,就先必须依靠外援,借助它的实力。而列强中的日本,就是绝好的外援,不依靠它还能依靠谁呢?

溥仪自己也不是没有做过努力,在天津他不断会见各路政客和军阀,比如张作霖、张宗昌、李景林、许兰州(张勋的部下)等,甚至还有沙俄的白匪头子谢米诺夫,但除了得到一些空头的许诺和白白被骗走不少古董字画外,一无所获。

除了日本,溥仪并没有放弃其他国家,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驻军司令官和领事等都与他频繁来往,但最后有一件事,导致了溥仪最终投向了日本,这就是孙殿英盗挖东陵事件。

当时此事震动了全国前清遗老,纷纷向民国政府要求严惩,结果最后不了了之,溥仪为此当然痛恨国民党政权,这给了日本可趁之机,土肥原贤二来到天津,要求溥仪先赴东北,等将来成立了新国家之后,可以由他主持一切,并对溥仪保证:日本一定会尊重这个国家的领土主权,一切都可以由你自主。并且保证用武力援助溥仪,请他放心。

内外夹攻之下,加上出于复国的心理,溥仪最终答应了土肥原贤二的计划,由水路先到大沽口,改乘“淡路丸”商船,抵达旅顺,最后到达沈阳。

沈阳同天津不一样,天津有各派势力错综复杂,日本人不敢轻举妄动,而沈阳则完全在日本控制之下,到了沈阳之后,溥仪的行动就完全由不得自己了。溥仪就是这样一步步从醇亲王府到北京日本使馆再到天津日租界最后到沈阳,最后成为傀儡,以后发生的事,就不用细说了。


小院之观


清王朝1911年灭亡,当时溥仪4岁。直到1925年直奉大战后,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时候,不过20岁。中间有过一次张勋复辟的闹剧,结果很快就落幕了。小皇帝不过20岁,是一只笼中鸟。想在二十世纪初民智已开的中国社会,拉拢满蒙贵族东山再起?需要人,财,物。没有哪个满蒙贵族会拿出身家配合末代皇帝搞复辟的事情,溥仪自己本人的财产不过是从紫禁城带出的部分财产,想养军队,集合力量是没有可能的。客观上,社会政治环境也不可能允许满清的遗老遗少卷土重来。更何况,末代皇帝本人也没有那个能力和见识。综合为一句话,满清封建政权在中国历史上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要想着做复辟的美梦,溥仪虽然接受了现代教育,仍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最后被帝国主义利用,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


足彩无影脚


满清退位时东北已经支离破碎了,各种势力割据一方,满清的号令根本就是废纸。当时东北有蠢蠢欲动脱离中央政府的蒙古分裂势力,有霸占威海卫和辽东的日本势力,还有胡子出身的张作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