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境內為何生活著大批德國人?

twinsing


哈薩克斯坦除了哈薩克人以外,還有大量的俄羅斯人,以及德意志人。而這些情況的產生,主要是歷史問題。

拋開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俄羅斯人不談,僅從德意志人來看,由於以德意志人為主體的德國,和哈薩克斯坦分屬於中歐和中亞,兩地相隔萬里之遙,且歷史上並沒有什麼聯繫,兩國關係也不是很鐵,但是在哈薩克斯塔卻有大量德意志人分佈,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其實,哈薩克斯坦曾經是蘇聯的一部分。而哈薩克境內的德意志人,也是在蘇聯時期產生的。不過,在德意志人同哈薩克斯坦的關係之前,德意志人與蘇聯的關係就已經產生了,並且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沙俄時期。

18世紀下半葉,是沙俄翻越烏拉爾山,向東快速擴張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沙俄,控制的版圖空前廣闊。一下子侵略得到這麼多的土地,沙俄就不得不想辦法對這些區域進行移民,以鞏固統治。然而,俄羅斯人畢竟數量有限,於是,對土地有著大量需求,並且同沙皇有著姻親關係的德意志人,就成為了沙俄的主要選擇之一。雙方一拍即合,移民沙俄的德意志人,被安置在伏爾加下游地區。百年以來,移民沙俄的德意志人,被沙俄冠以了新的族群名稱,即伏爾加德意志人。

伏爾加德意志人人數最多的時候超過200萬人,而擁有德意志血統的俄羅斯人,還有更多。蘇聯建立以後,伏爾加德意志人建立了自治州,後來還建立了伏爾加德意志共和國,是蘇聯內部俄羅斯聯邦的一個自治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德國調頭進攻蘇聯,蘇聯與德國成為不共戴天的仇敵。與此同時,從18世紀開始即移民到伏爾加地區的伏爾加德意志人,開始受到蘇聯的敵視。而蘇聯的一貫做法,就好比對待車臣和其他共和國的族群一樣,對伏爾加德意志人進行了大規模的遷徙,伏爾加德意志人被迫遷徙出了伏爾加,而被送到西伯利亞或遠東等地。而哈薩克斯坦的德意志人,也是這個時候被遣送過來的。

二戰以後,伏爾加德意志人不被蘇聯允許返回伏爾加。因此,蘇聯各地的德意志人,只能紮根當地。哈薩克斯坦的伏爾加德意志人,最高峰的時候有100萬人左右。蘇聯解體以後,100萬伏爾加德意志人留在了哈薩克斯坦。

如今,哈薩克斯坦的德意志人,除了擁有德意志血統以外,其實已經和德國沒有什麼關係了,包括德語和德文,這些德意志人都不一定會用。不過,自蘇聯解體以後的十幾年,由於德國對人口的需求,還是有大量的伏爾加德意志人從哈薩克斯坦遷往了德國。現在的哈薩克斯坦,大約還有30萬左右的德意志人存在。


蘇綻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在蘇聯解體是,哈薩克斯坦境內有大約百分之六的人口是德國後裔,大約有100萬人。

很奇怪?

一點都不奇怪。

如果大家生活在蘇聯時期,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在俄羅斯,有很多老人會說德語。

這並不稀奇,因為以前俄羅斯境內真的有很多德國人。

早在18世紀,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王掌權,就開始鼓勵德國人移民沙俄。

葉卡捷琳娜二世自己就是德國的前身普魯士人,是一個公主。

掌權以後,葉卡捷琳娜二世認為德國人比俄國人更為勤勞,也更有組織,很適合作為移民。

當時沙俄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歐洲部分,連伏爾加河流域很多地區都沒什麼人煙。

所以,葉卡捷琳娜二世利用優厚的政策鼓勵德國人來這裡開荒,比如免除稅收、贈送土地、不需要服兵役、可以不信仰東正教等等。

當時的德國地區還是四分五裂,沒有統一的國家。這裡人口又比較多,土地較少,一些德國貧民出於生計考慮,就來到沙俄。

事實證明,沙俄有著實際上最為肥沃的土地,而且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於是,從18世紀開始,大量的德國移民陸續來到沙俄定居。

隨後的100多年,德國人開始在俄羅斯紮根,從上流社會到底層農民都有他們的身影。

其中,沙俄的官僚系統中,就有不少德國後裔的官員,尤其是司法領域。

俄國沙皇認為德國後裔官僚,做事更為嚴謹、有條理、不容易瀆職、不容易接受賄賂,對他們重用。

在小說《復活》中,聶赫留朵夫同沙俄司法系統打交道,發現很多官員都是德國後裔。

到了蘇聯成立的時候,境內大約有100多萬德國後裔,占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並不算少了。

其中,開荒的德國農民,大部分居住在伏爾加河流域。

蘇聯成立時,在1918年10月,這些德國後裔成立了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獲得蘇聯認可。

1924年升格為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屬俄羅斯聯邦,面積2.88萬平方公里,人口60.5萬人(1939年),其中德國後裔為40萬人。

很多蘇聯人認為,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幾乎相當於德國本土,他們說德語(當然也會)、看德國文字、房屋也完全是德國風情。

蘇聯容忍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的目的,是為了和德國搞好關係,將這個自治州作為一個外交的窗口。

可惜好景不長。

蘇德戰爭爆發後,斯大林以通敵嫌疑為名,將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國摧毀。

這裡38萬德國後裔大部分被流放到哈薩克斯坦不毛之地,少部分流放到西伯利亞。

同時,在蘇聯其他地區還有40萬德國後裔,也大多被流放到哈薩克斯坦。

這些德國後裔被強制參加勞動,活下來的也就三分之二而已。

直到戰後多年赫魯曉夫上臺後,才取消了他們的通敵罪名,卻不允許他們回到伏爾加河老家去。

蘇聯時期,刻意同化這些德國後裔,不允許他們在公開場合說德語。由此,戰後出生的德國後裔的年輕人,很多同俄羅斯人沒有什麼區別。

蘇聯解體之前,蘇聯境內德國後裔總數為約200萬。

到蘇聯解體的時候,哈薩克斯坦仍然有100萬德國後裔。

有意思的是,此時的聯邦德國卻出臺了政策,允許這些人移居德國。

於是,大批德國後裔回到了德國,人口銳減一半以上。從85點到91年,每年有10到15萬德國後裔離開蘇聯。

到了1992年,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境內只剩下84萬德國後裔了,其中哈薩克斯坦境內還有30萬人。

這30萬人為什麼不回德國?

他們早已不會說德語了。

需要說明的是:列寧外祖母就是俄國伏爾加德國後裔。


薩沙


1989年,尚存蘇聯進行了最後一次人口普查,這次人口普查顯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德意志人,或者叫日耳曼族高達95.6萬人。位於亞洲中部的哈薩克斯坦,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德國人居住呢?德國人是如何到來哈薩克斯坦並在此定居的呢?

德意志人

首先毫無疑問的是,德意志人並不是哈薩克斯坦的土著民族,他們如同如今生活在哈薩克斯坦的俄羅斯族人、朝鮮族人、波蘭人等哈薩克少數民族一樣,都是遷徙而來。

從沙皇俄國開始,俄國人就一直將德國視為學習的對象。俄國著名的沙皇彼得大帝,就曾要求俄國全面向德國學習。俄國的多任沙皇也曾迎娶德國各公國的王室公主。而隨著德國和俄國的頻繁溝通,早在15世紀開始,就有大量德國人開始移居俄羅斯。

而眾所周知,俄國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對外侵略擴張的歷史,俄國人為了徹底佔據被他們侵略擴張的地盤,不斷向被佔領地區移民,就成為俄羅斯鞏固佔領區的最好方式。

依靠侵略疆域極為廣闊的沙皇俄國

正是在俄羅斯政府的號召影響之下,公元18世紀中葉開始,原居住於俄羅斯境內的大批日耳曼人開始向伏爾加河流域遷移並在此定居。到二戰爆發時期,居住於伏爾加河流域的德意志人已經高達數10萬。

如果沒有意外,這批德意志人將繼續在富饒肥沃的伏爾加河流域生息繁衍,不過,突如其來的蘇德戰爭,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自1941年,希特勒領導的納粹德國突然發動對蘇聯進攻的巴巴羅薩計劃之後,由於準備不足,蘇聯損極為失慘重。而蘇聯在應對德國的進攻的同時,對於生活在其境內的數十萬德意志人,也有了極強的敵視和警示之心。

斯大林

蘇聯政府開始擔心這部分德意志人會受到德國人的影響,從而成為為納粹德國服務的特務和間諜。也因此,1941年8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下達了《關於遷徙伏爾加河德意志族的命令》。

這個命令明確要求對生活在蘇聯境內的德意志人進行懲處,並決定將他們遷徙到包括哈薩克斯坦境內的蘇聯東部地區。至於被遷徙的理由,則是“伏爾加河德意志族中隱藏著成千上萬的特務和間諜”。

這些被強制遷徙的德意志人內部是否真的有如此多的特務和間諜,我們不得而知,蘇聯政府也從未公佈過大量德意志人做間諜的證據。不過,正是由於蘇聯最高政府的這一致命令,原於生活於伏爾加河流域的大批德意志人,全部被遷徙到了哈薩克斯坦等原蘇聯東部地區。

哈薩克斯坦

當然,德意志人並非被唯一遷徙的蘇聯少數民族,大名鼎鼎的車臣人,也是在此時被蘇聯舉族流放到中亞及西伯利亞地區的,這也正是如今車臣人屢屢要求獨立的原因之一。

1941年開始,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內,數十萬德意志人被全部強制遷徙出原居住地,而被遣送到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一共有36.1萬人。由於納粹德國對蘇聯的進攻,給蘇聯帶來了極為慘重的損失,因此,恨屋及烏之下,當時的蘇聯人對於這批德意志人十分憤恨,被遷徙到中亞地區之後,這批德意志人依然過著半囚禁的生活。

當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被疏散的大批俄羅斯族開始返回原居住地,被流放的車臣人等少數民族也逐步開始被允許返回祖地,唯有這36萬被流放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德意志族人,並沒有被允許返回原居住地,他們仍被強行留在了哈薩克斯坦。

德意志人

也從此,這部分德意志人一直居住在哈薩克斯坦,並一直生活到蘇聯解體。1991年,龐大的蘇聯轟然倒塌,蘇聯解體、哈薩克斯坦獨立之後,德意志人終於徹底擺脫了俄羅斯人的束縛。

他們開始紛紛遷徙出這塊傷心之地,而遷回德國的佔據多數,1989年時,德意志人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數量為95.6萬人,而到了1999年,只剩下了35.34萬人,剩下的不足原人口的40%人,大多數人都遷出了哈薩克斯坦。現如今,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德意志人更不足18萬人。


鳶飛九天2018


哈薩克斯坦確實有幾十萬德意志人,他們是在蘇聯時期被流放到哈薩克斯坦的

1762年俄羅斯爆發了一場宮廷政變,皇后葉卡捷琳娜在禁衛軍的支持下將丈夫彼得三世趕下皇位,然後自己登基稱帝,稱“葉卡捷琳娜二世”,她也成為俄羅斯歷史上第八位沙皇。

葉卡捷琳娜是個非常偉大的政治人物,在她的統治之下,俄羅斯國土大幅擴張,國力達到頂峰,因此後世也將她尊稱為“葉卡捷琳娜大帝”。

(葉卡捷琳娜大帝)

由於葉卡捷琳娜是個德國人,所以在她的支持下,大量德國人開始移民到俄羅斯居住。而在此後的一百多年裡,陸陸續續有幾十萬德意志人進入俄羅斯。這些德意志移民主要居住在伏爾加河流域,因此被稱之為“伏爾加德意志人”。

蘇聯建立之後,本著民族自治的原則,蘇聯政府在德意志人聚居區建立了“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

到1924年該自治州又升格為“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首府是恩格斯城,隸屬於俄羅斯管轄,此時該地區的德意志人大約有60萬。

不過在蘇德戰爭爆發後,由於擔心伏爾加德意志人叛國投敵,1941年9月蘇聯政府便以“通敵”的名義將伏爾加德意志人全部強行遷走,“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國”也被撤銷。

此後一小部德意志人被驅趕到了西伯利亞,而大部分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被流放至中亞的哈薩克境內,這就是哈薩克斯坦為啥會有德意志人的原因。

1953年赫魯曉夫上臺之後,他開始著手為少數民族平反。到1964年蘇聯政府正式為德意志人平反,但是並未允許他們重返家園,因此大量德意志人就在哈薩克斯坦居住了下來。這些德意志人主要生活在哈薩克斯坦北部地區,他們與當地的哈薩克族相處的還算是非常友好。(身著民族服飾的伏爾加德意志人)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蘇聯和西方的關係不斷緩和,大量伏爾加德意志人開始返回西德。從1985年到1991年這七年中,大約有80多萬伏爾加德意志人成功拿到了德國簽證,返回了自己的故土。

到蘇聯解體之時,俄羅斯聯邦境內的德意志人只剩下了84萬,而哈薩克斯坦境內則還有40多萬德意志人。

冷戰結束後,由於德國收緊了移民政策,凡是不會講伏爾加德語的德意志人不再被允許返回德國,於是又有大量的伏爾加德意志人轉而移民美國。

其實早在19世紀末期,就已經開始有大量的伏爾加德意志人移民美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如今僅在美國就有約100萬伏爾加德意志人後裔,而巴西和阿根廷的伏爾加德意志人後裔也都在百萬以上。(美國堪薩斯州的伏爾加德意志人移民紀念雕塑)


千佛山車神


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地區的一個純內陸國家,曾經是蘇聯的一個聯邦國之一。在蘇聯解體之後獨自獨立了出去,也算是蘇聯解體之後獨立出的一個面積較大的國家。

哈薩克斯坦與中國新疆直接接壤,其中大部分領土為當年沙皇在清朝末年強行割據的中國領土,國家內部的主要民族為哈薩克族和俄羅斯族,國民信仰伊斯蘭教和東正教。

在哈薩克這個國家內部有著大量的德國人,那麼哈薩克斯坦距離德國本土算是比較遠的了,為什麼這裡會生活著那麼多德國人呢?是不是當年德國在向東侵略並且在此地留下的後代呢?

說哈薩克斯坦內部有大量的德國人這個說法其實都太嚴謹,應該說哈薩克斯坦有著大量德國後裔,哈薩克國家內部的德國後裔最早要追逐到18世紀,沙俄被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王所統治的時期。

在18世紀末期沙皇國家內部發生了發生了一次宮廷政變,皇后葉卡捷琳娜將自己的丈夫趕下皇位,自己稱帝葉卡傑林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老家是德國人,葉卡捷琳娜認為德國人要比俄國人更勤勞更有組織性,所以葉卡捷琳娜也就號召德國人前來移民到沙俄。

畢竟當時的交通不方便,大家自然也不願意背井離鄉跑跑到萬里之外,而且萬一路上遇到這意外,很可能會搭上生命。

於是葉卡捷琳娜為了吸引德國移民,特地頒發了一個政策。德國移民來到這邊可以免費贈送土地,還可以免去稅收,也可以不信仰俄國所信仰的東正教,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

剛好當時德國內部戰爭不斷,處於一種四分五裂的狀態,所以也就有一些基層的移民群眾踏上了萬里移民之路。

第1批移民來到俄國之後,發現這裡也確實有種不完的土地和取之不盡的資源,在後續的100多年裡,不斷的有德國人來到沙俄。

德國人在俄國內部也混的是各階級都有,基層農民高到政府官員以及富甲都有德國人。

由於德國人辦事一向比較嚴謹,講秩序不容易被賄賂,所以在俄國的司法領域很多高官都是德國後裔。

在蘇聯成立之時,蘇聯本著民族自治的原則,也就讓德國人自己割據了一塊地盤實行自治,在德國自制地盤裡,他們可以信仰德國本土宗教,在這裡全部說德語,生活的日子也非常的自在,這一情況直到二戰爆發。

由於德國人比較勤奮而且遵守秩序,所以在自治區內德國人發展的特別的好,經濟工業相對於周邊其他地方更為的先進。

當時蘇聯的領導人斯大林就以通敵之名將德國人自治區的所有的工業還有金錢全部收為國有,將原本的這些德國人驅趕到了哈薩克斯坦這個地方。

當時的哈薩克斯坦特別的偏僻,荒無人煙,這些德國後裔被帶到這裡之後被強迫勞動,直到赫魯曉夫上臺這一群德國後裔才得以解放,得到了人生自由,不過依舊不允許讓他們回到俄羅斯老家,所以這些人也就定居到了哈薩克斯坦。

後來在哈薩克斯坦政策開放之後,有一批的德國人再次回到了德國或者說移民到了美國等地,但是有一些人因為經濟或者其他的條件不允許一直居住在哈薩克斯坦。


夏目歷史君


作為曾經屬於前蘇聯聯邦國的哈薩克斯坦,是一個位於中亞地區的純內陸國家。當年蘇聯解體時,哈薩克斯坦對外宣佈獨立,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內陸國。

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主要組成民族為哈薩克族和俄羅斯族,佔總人口的77%以上。在餘下的人口中,除了少數烏克蘭人,還有多達近一百萬的德國後裔。

(哈薩克斯坦區位圖)

令人疑惑的是,原本生活在中西歐地區的德國人,為何會出現在萬里之外的中亞地區呢?

這就要追溯到18世紀中葉,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王所統治的沙俄時代。

當年,15歲的德意志安哈特爾−採爾布斯特公國的公主葉卡捷琳娜,被當時的俄羅斯女皇伊麗莎白選中,成為沙俄皇儲彼得的結婚對象。

1762年,在皇廷近衛軍的擁立下,已成為皇后的葉卡捷琳娜發動政變,推翻丈夫彼得三世的皇位,登基稱帝,成為俄羅斯第八位沙皇,也是帝國史上的第四位女皇。

葉卡捷琳娜具有非常優秀的治國本領。在她統治時期,一度危機四伏的俄羅斯,領土面積得以大幅擴張,國家實力達到巔峰。造就輝煌沙俄盛世的她,也被後世尊稱為“葉卡捷琳娜大帝”。

隨著俄羅期國土面積的不斷擴張,大量被佔領的土地無人耕種,荒蕪閒置。葉卡捷琳娜考慮引進外國移民,來改變佔領區的農業開發狀況。於是,她將目光鎖定在她的家鄉,德意志同胞身上。

在她看來,德國農民要比俄國人更能吃苦耐勞,組織性也要強得多。因此,葉卡捷琳娜通過提供優厚條件,號召德國人,舉家移民到沙俄從事農業開發。

但是,沙俄和德意志之間相距數千公里,當地的交通又極不發達,路途艱險,稍有不慎就可能搭上性命。這對於必須背井離鄉的德國人來說,並沒有多大吸引力。

(葉卡捷琳娜畫像)

為了吸引德國民眾的移民熱情,葉卡捷琳娜特地對德國農民制訂了一個政策。對來自德國的移民,到達俄羅斯待開發區域後,除了免費贈送土地外,還給予一定時間的免稅收優惠。同時,無需信仰俄國人的主流信仰東正教,可以仍然堅持自已的宗教信仰。

這個政策,大大刺激了德國無土地佃農的移民熱情。再加上當時的德國國內戰亂不斷,幾乎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一些底層困苦的農民,開始踏上了改變命運的萬里移民之路。

這些德國移民來到俄國之後,發現當地確實有用之不竭的資源和大量土地。在後續的100多年裡,開始帶動更多的德國人移民到沙俄。由於他們主要分佈在伏爾加河流域,所以被稱之為“伏爾加德意志人”。

擁有嚴謹態度的“伏爾加德意志人”,在異國他鄉幹得風生水起。從底層農民到政府官員、地方財閥,無處不留下德國人的身影。

再加上德國人辦事重原則,拒絕賄賂,因此當時俄國的很多司法領域高級職務,均為德國後裔把持。

後來,在蘇聯的民族自治政策下,60萬德意志人在面積僅2.82平方公里的聚居區,建立了“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接受俄羅斯的管轄。

(蘇德戰爭)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打響後,由於蘇聯擔心伏爾加德意志人投靠和幫助德國,便將“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國”撤銷。

對於原居住地的伏爾加德意志人,蘇聯政府則將他們全部流放到環境惡劣的地區。除了少數人被趕到西伯利亞邊境地帶,絕大多數人,被分在地廣人稀和耕地資源相對豐富的哈薩克斯坦境內。

1964年,蘇聯境內的德意志人得以政治平反。但是政府並沒有恢復“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國”,大量的德意志人只能在哈薩克斯坦北部定居。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蘇聯解體後,由於受到局勢動盪、經濟惡化和歷史積怨的影響。這些早已成為哈薩克斯坦居民的德意志人後裔,利用蘇聯和西方關係逐步緩和的契機,開始謀求返回德國。

僅幾年時間,就有大約80多萬伏爾加德意志人後裔,通過移民拿到了德國簽證,重新回到了故土。

十餘年過後,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德意志人已經從1989年最高峰時期的97.5萬人,下降到了現如今的不足18萬人。

(參考史料:《哈薩克斯坦國家概況》)


張生全精彩歷史


哈薩克地廣(面積272.5萬平方公里,世界第一大內陸國)人稀,人口1803萬(2017),近年年均增加25萬人左右,城市與農村人口分佔55%和45%。統計在冊的民族多達140個,主體民族哈薩克人佔65%,第二大民族俄羅斯佔23%,30萬以上的還有烏克蘭人、烏茲別克人、日耳曼族人和韃靼人等。哈薩克語為國語,哈薩克語和俄語同為官方語言。50%以上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此外還有東正教、天主教、佛教等。

哈薩克族是在公元15世紀由諸多部落結成,其族裔認同建立在遊牧文化基礎上。生活方式包含以家庭和部落組成勞動合作群體,住在圓形氈房,放牧羊、牛、馬和駱駝,季節性逐水草而居,他們皈依伊斯蘭教時間較晚,大約在15世紀。俄羅斯化始於18世紀30年代,19世紀60年代全部併入俄國,沙俄與蘇聯時代消弭了哈薩克大部分傳統文化,哈族人走向定居,多在工廠和集體農莊工作。哈薩克獨立後,伊斯蘭教和傳統文化得以復興。

主體民族和其他中亞族裔作為原住民,在這廣袤土地世代繁衍生息,俄羅斯人為代表的斯拉夫人和其他民族的到來,則是18世紀開始俄、蘇擴張及民族政策的真實反映。18世紀早期,一些哈薩克部落為防外族入侵求助於俄國,到該世紀中葉,大批俄羅斯、烏克蘭人等斯拉夫族裔居民遷入哈北部,致使許多哈薩克人南遷,而南部又不適合放牧,他們被迫改為農耕,兩個民族矛盾由此產生。1916年哈薩克人起義抗俄,1917年10月革命,1921—1922年饑荒,動盪和饑饉使數十萬哈薩克人喪生。20世紀30年代起,蘇聯在哈實行合作化。40年代,一些被懷疑對蘇聯不忠誠的族群被強制遷入哈薩克等中亞加盟共和國和西伯利亞,主要有日耳曼人、外高加索的梅斯赫特人、克里米亞韃靼人等,進一步削弱了哈薩克人主體地位。1959年哈族佔當地人口30%,1989年40%,同期俄族37%。蘇聯時期,俄羅斯等斯拉夫人在哈控制政治權力和行政管理,哈薩克人屬勞動階層。

1991年哈薩克獨立,包括俄羅斯人在內的數十萬歐洲裔人打包返鄉,哈薩克人如此送客:“我們與德意志人握手道別,送俄羅斯人回去時踢他們後背……”哈薩克人逐漸控制整個國家,並在住房和就業方面享有優先權。


ruixuezhaofeng


中亞地區的族群構成非常複雜,由於歷史上沙俄與蘇聯時代的人為遷移,中亞如今甚至還有大量的高麗人,而哈薩克斯坦人口中有眾多的德意志人也並不奇怪。哈薩克約有30多萬的德意志人,還有大量擁有德意志血統者,在吉爾吉斯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也有不少。

德意志人出現在哈薩克斯坦,分為兩個階段:

  • 第一,沙俄時代,迫於生計的德意志人自行遷入沙俄;
  • 第二,二戰時期,德意志人被迫遷入哈薩克斯坦境內。


說起中亞與俄羅斯境內的德意志人(也稱作伏爾加德意志人)就不得不說一個響噹噹的人物——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這個俄史上唯一被冠以大帝稱謂的女皇來自德意志地區的普魯士,並非俄人。

葉卡捷琳娜稱帝以後,認為嚴禁勤勞的德意志人更加靠譜,當時地廣人稀的沙俄也非常需要更多的人口。葉卡捷琳娜對歐洲除了猶太人之外所有人開放移民,給出種種優待。法蘭西、英格蘭等大多移居美洲,奧地利帝國嚴禁移民,只有土地貧瘠且經濟落後的德意志人大量移居到了沙俄。


大量德意志人抵達沙俄之後,居住在伏爾加河流域,其宗教、文化與語言等被完整保留了下來,伏爾加德意志人為沙俄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18年,甚至出現了伏爾加德意志人自治州,後又升格為自治國。而當時,也有不少德意志人遷居到了附近的哈薩克斯坦境內。

結果二戰爆發,伏爾加德意志人處境就非常尷尬了,雖然沒有直接聯繫,但畢竟有親緣關係的伏爾加德意志人被蘇聯視作可能的潛在危險,或許會勾結外敵,所以蘇聯對其加以各種排斥。二戰後期,大量伏爾加河流域的德意志人被迫離開居住數代的土地,遷到烏拉爾山西部與哈薩克草原地區。


曾經的中亞地區,與西伯利亞一樣被視作偏遠荒蠻之地,不過還有些開墾價值,所以沙俄與蘇聯都將很多不放心的族群刻意遷移到了中亞地區。一來,促進中亞的開發;二來,讓他們遠離熟悉的土地,減少威脅。

直到20世紀80年代以後,由於德國的號召,大量伏爾加德意志人回到了祖先居住的地方,不過也有不少伏爾加德意志人不再會說德語,或者因為其他原因並沒有離開。伏爾加德意志人還廣泛移居到了美洲各地,中亞的德意志人主要聚集在哈薩克斯坦,而俄方仍舊還有超過60萬的德意志人。


澹奕


由於1941年8月28日約瑟夫斯大林廢除了伏爾加德國人自治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法令,德國人於1941年秋季集體前往哈薩克斯坦和西伯利亞。由於1941年6月納粹分子的背叛攻擊,德語人士不信任並被認為是第5縱隊。到1941年12月25日,據估計有856000名俄羅斯德國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和哈薩克斯坦。大多數人都被派往烏拉爾的工廠和礦場工作。那些通過牛車向東行駛的人是老人,婦女和兒童。估計有50%的人在途中死亡。

俄羅斯和德國的隊伍後來包括列寧格勒圍困的倖存者。他們的祖先在彼得大帝統治期間來到了俄羅斯。1941年流亡後,並非所有德國定居者都來到哈薩克斯坦。有些人是因為土地減少或20世紀20年代後期的強制集體化而提前出現的。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哈薩克人自己遭受了強制集體化。在1926年至1933年間,估計將近200萬哈薩克人死亡。

其他幾個團體,如克里米亞韃靼人,車臣人,芬蘭人,土耳其人和卡爾梅克人也被稱為“自願重新定居者”。只有克里米亞韃靼人和伏爾加德國人在20世紀50年代才被允許返回他們的蘇聯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數十萬俄羅斯德國人也被“遣返”。它們主要來自沃爾赫尼亞和烏克蘭黑海地區。德國人把戰後到西伯利亞和哈薩克斯坦的運動稱為“死亡範思哲普邦”。起初,西方盟國根據雅爾塔協議協助了這一遣返行動,但後來由於人道主義原因拒絕了。此外,在“被遣返”的國家中,有數百萬烏克蘭人,其中大多數是婦女,她們曾是帝國的奴隸勞工。

1957年,德國聯邦總理康拉德·阿登納尋求恢復與蘇聯的外交關係,並與尼基塔·赫魯曉夫達成協議,安排2萬多俄德人在1955-1970年間移居德國。


走進伊拉克




這種現象一點兒也不奇怪!哈薩克斯坦境內生活著大批德國人,最初的根源來自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出臺的移民優惠政策。

01

200年前,歐洲皇室貴族聯姻,被稱為世界上最複雜的親戚關係。女沙皇葉卡琳娜二世來自普魯士(統一後稱德意志),不斷從德國移民到俄國。

歐洲主要國家的皇室成員大都有血脈姻親關係,有人說歐洲的戰爭其實都是在親戚之間來回幹仗。

沙皇葉卡琳娜二世在18世紀下半葉,“發佈詔書邀請歐洲人移居俄羅斯,開墾土地,並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語言和文化”。



女沙皇認為德國人做事嚴謹,更為勤勞。她提高了移民優惠條件,鼓勵德國人移民俄羅斯。

當時的俄羅斯地大人口稀少,伏爾加河流域雖然土地肥沃,但沒什麼人煙。葉卡捷琳娜二世頒佈優厚政策,鼓勵德國人來這裡開荒,被稱為伏爾加德意志人。

因為德國人做事更為嚴謹、有條理、不容易瀆職,沙皇政府對他們很是重用,特別是在一些司法部門。

02

蘇聯成立後,伏爾加河德意志人開始自治。

按照移民優惠待遇,他們保留了德國的文化、語言、習俗以及宗教信仰,可以不用服兵役。



所以自治州的德意志人說德語,保留了德國人的風土人情。

在1918年10月,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成立了,蘇聯政府認可。

1924年政府又將自治州又改為“伏爾加河德意志人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加入了俄羅斯聯邦,共有60萬人。

03

二戰爆發,斯大林擔心伏爾加河德意志人通敵,“1941年8月撤銷伏爾加德意志人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強制當地的德意志人大遷移'”。

所有的伏爾加德意志人被遷移到哈薩克斯坦、西伯利亞等東北部偏遠地區。



直到1964年8月赫魯曉夫上臺後,政府才正式為蘇聯境內的德意志人摘去“通敵”帽子,但未允許他們重返家園。

當初伏爾加德意志人遷出後,蘇聯又遷入大批人口接管了德意志人的居住地。

二戰過後幾十年後,有人主張重回伏爾加河老家設立德意志人自治區,但是遭到已經重新定居居民的反對。

後來政府主張在哈薩克斯坦建立“德意志人自治州”,遭到當地人的反對無法實施。

“蘇聯時期,刻意同化這些德國後裔,不允許他們在公開場合說德語。因此,戰後出生的德國後裔的年輕人,很多人已經不會說德語了”。

04

蘇聯未允許被遷移出去的伏爾加德意志人重返家園,但是德國的相關法令政策允許他們迴歸祖先的故鄉——德國。

有意思的是,德國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允許在蘇聯境內的德意志人迴歸德國。

德國的法令允許那些被證實為難民,以及能證明是德意志人後裔的人取得公民資格,於是,大批德國後裔回到了德國。

1985—1991年中,在蘇聯約200萬德意志人中,每年以10.5萬—15萬的速度移居德國。

希臘政府也採取類似政策,召回來自蘇聯的希臘後裔。由此,蘇聯人口銳減50%。




“蘇聯解體前境內德意志後裔總數約200萬,僅哈薩克斯坦有100萬。”

如今在俄羅斯聯邦境內的德意志人共有84.2萬其中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德意志人後裔30萬人。


俄羅斯聯邦準備分階段恢復俄羅斯境內德意志人的自治,保留他們的德國文化、語言、習俗以及宗教信仰。

德意志人很勤勞,是俄羅斯最有文化技術,最守法,最有商業能力的人群,很多都是銀行家企業家,所在國也不願意他們都遷走。

05

結束語。(留在俄羅斯的德意志後裔和迴歸德國的德意志後裔)

“冷戰結束後,由於德國收緊了移民政策,凡是不會講伏爾加德語的德意志人不再被允許返回德國,有大量的伏爾加德意志人移民美國。



有些出生於戰爭期間的德國後裔,因為父母雙亡,從小沒有了德語環境,又被政府刻意同化,不會講德語了,他們的迴歸道路無望,大多數人還是生活在哈薩克斯坦。

還有一部分德意志人後裔,出生在蘇聯時期,為了不被打上“德國內奸”的烙印,父母將其改為烏克蘭等民族,也就失去了證明自己是德國人後裔的機會,也被留在了哈薩克斯坦境內。

由於種種原因的滯留,在今天我們會看到大批德國人生活在哈薩克斯坦境內。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迴歸了德國本土的伏爾加德意志人,難以融入德國社會,有些人又移民到美國等地。

現在大約有100萬左右的伏爾加德意志人後裔居住在美國,巴西有120萬人,阿根廷有118萬人。亦有相當人數的伏爾加德意志人移民到了加拿大、烏拉圭。

歷史攪動了幾百萬人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