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如何得罪了鄔思道,鄔思道不願意出謀獻策,眼看年羹堯被殺?

羽菱君


莫說是鄔思道救不了年羹堯,就算是能救他,鄔思道只怕也不會做。

1.打擊年羹堯是雍正的政治需要,無論是誰,也別想救他。

康熙還在的時候,因為胤禛“外有年羹堯”牽制大將軍王胤禵,所以為雍正的登基立下了汗馬功勞。雍正登基後,放棄了老十四大將軍王,而利用年羹堯平定西北羅布贊旦增的叛亂,為雍正元年的政治局面的穩定又立下了擎天之功。這兩件事,足可以讓年羹堯永載史冊,名垂不朽。

但是,年羹堯卻因為自己的功勞飛揚跋扈,無所顧忌,天下督撫,半由己出,號“年選”,嚴重阻礙了雍正的新政,同時又損害了清流的利益,殺了孫嘉誠,引起神人共憤。

雍正需要的改革環境不是這樣的,他需要的是一個皇權絕對至上的改革環境。這一點,像鄔思道這樣的人,焉能不知,還要去以身試法,為年羹堯出謀劃策,除非他腦子真的進水了。

2.年羹堯的人生意義與鄔思道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

鄔思道一個殘疾人,憑著自己有謀國智慧,雍正給予他舞臺,雍正即位就是他的終極目的。他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將自己的謀略之道得以實現。他做到了,所以沒要官,沒要財,甚至連年秋月都沒要。這是古來讀書人的的風骨和氣節,是古代讀書人的最高化境。

年羹堯就不同了,他出身雍王府潛邸,雖說也是一個讀書人,但是其境界顯然難與鄔思道相比,他所求的無非就是官,就是財和權。因為如此,也和自己的親妹妹年秋月鬧僵了。得到擎天大功之後,不是功成身退,而是不懂珍惜,為所欲為。

這樣兩個人放在一起,道不同不相為謀,鄔思道就算是要幫她,年羹堯又會聽從麼?要他年羹堯放棄功績,放棄權勢,放棄高官厚祿,我想年羹堯一定不會的。

3.年羹堯就是一頭猛獸,鄔思道躲避不及。

江夏鎮事件之後,鄔思道算是徹底看清了年羹堯的為人,知道他今後必闖大禍,所以建議胤禛派李衛將他看管起來。推舉陝甘總督之後,年羹堯回京亂竄,肆意抬高自己身價,逼迫胤禛以娶年秋月為代價拴住年羹堯,這些事情,鄔思道是樁樁件件都看在眼裡的。

在年羹堯的眼裡,官位,財富和權勢顯然比鄔思道和年秋月的感情更值錢,他依附和利用的是老四胤禛,而並非像鄔思道這樣的謀士。就算是胤禛這樣的主子都不可深交,像年羹堯這樣的猛獸,鄔思道是對他躲避不及,怎麼會為他出謀劃策呢?

所以,鄔思道看著年羹堯死,也不會為他出謀劃策,正所謂“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青燈問史


在雍正王朝裡,年羹堯與鄔思道有三層關係。第一,鄔思道是年羹堯發現,並且帶到雍正府的,鄔思道與年羹堯也沒有過命的交情,年羹堯只是在幫雍正辦事,給雍正的兒子們找一個老師。

第二,鄔思道與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是互相喜歡的,年秋月照顧鄔思道的時間非常久,兩個人日久生情,這一點,很多人都清楚,包括雍正、年羹堯,鄔思道。

第三,鄔思道與年羹堯,兩個人是同事關係,一個是武將,一個是軍師,兩個人並沒有存在明顯的利益或者競爭關係,都是為雍正辦事的,相比之下,雍正前期會比較信任年羹堯,但是後期會比較信任鄔思道。

因為年羹堯的地位越來越高,有點不受雍正的控制,而且有多次要另尋高枝的跡象,這時候,鄔思道就有提醒雍正要提防年羹堯,然後讓李衛、小翠到年羹堯身邊去監視年羹堯,也是鄔思道的主意。

那我們從雍正的角度來分析年羹堯與鄔思道兩個人的關係,年羹堯這個人很有辦事能力,這個是很受大家的認可的,而鄔思道這個人,十分的神機妙算,如果這兩個人聯合起來,雍正根本控制不住,這個也是雍正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雍正不可能將年秋月賜給鄔思道,那麼鄔思道與年羹堯反而成了親戚關係,那麼鄔思道有可能會倒向年羹堯這一方,反而可能跟著年羹堯倒向八爺與十四爺那邊,所以雍正必須將年秋月娶回去,這樣可以加強與年羹堯的關係,也可以斷了年羹堯與鄔思道的關係。

那我們再來看看鄔思道是怎麼看待年羹堯,其實兩人相處了也十幾年,鄔思道既然可以摸清康熙的想法,年羹堯的想法,他當然也十分的清楚,他也知道,以年羹堯的性格與做事風格,遲早被雍正所不容,這一點,連李衛都看出了。

所以,他幫年羹堯打贏了西北之戰,那個是他的份內之事,表面幫年羹堯,其實是在幫雍正,也自然是在幫自己,但是年羹堯大勝之後,如何驕傲,就和鄔思道一點關係也沒有了,再說,年羹堯根本不是一個可以聽勸的人,他想幫,想勸,除了惹一身麻煩,根本就沒用。


歷史簡單說



這個問題有意思,宋安之來說說自己的個人看法哈!

一、鄔先生曾經隱晦的提醒過年羹堯,不過是點到為止

很多人認為鄔先生沒有提醒過年羹堯,其實認真來說,鄔先生曾經有意無意的提醒過年羹堯。

在年羹堯擔任大將軍以後,找不到叛軍之際,鄔先生以押糧的名義到了軍營之中,幫年羹堯分析叛軍在哪裡的時候。曾經對年羹堯這般說道:“為了你能在西北平定叛軍,皇上已經把國庫都掏空了。而且還得罪了普天下的官員,現在所有的人眼睛都盯著你,只要等你一失敗外患內憂,就將一齊爆發,亮工啊你的干係比天還大”。雖然鄔先生這樣說是讓年羹堯重視起叛軍必須打贏這場仗,但意思也很明顯,不只是雍正得罪了百官,你也得罪了百官,所以從此以後你要低調小心點。

當然鄔先生只是點到為止的隱晦提醒。因為他去幫年羹堯尋找叛軍,或是雍正授意過去或是自己為了立下功勞,方便以後徹底歸隱打算,而年羹堯有可能在養寇自重,所以才過去的。並非是為了幫年羹堯而過去的,所以自然只是有意無意的提醒一下年羹堯罷了。

二、鄔先生知道年羹堯不會聽他的,而且早晚闖出大禍,自然是敬而遠之

鄔先生在劇中可謂神機妙算,但從年羹堯失勢再到被賜死,鄔先生都沒有出來替年羹堯出謀劃策,使年羹堯想辦法保住性命,而是坐視不管,多少有些見死不救。

鄔先生之所以沒有幫年羹堯,原因不在於年羹堯得罪了他,因為自始至終年羹堯一直是拉攏鄔先生,並沒有得罪過鄔先生。

主要是鄔先生知道桀驁不馴的年羹堯無可救藥了,也就是說鄔先生看透了年羹堯這個人,所以自然選擇了沒有出來幫年羹堯。因為他無權無勢,最多替年羹堯出謀劃策,而年羹堯這個人肯定不會聽他的,何必費力不討好呢。

而且年羹堯這個人可謂是兩面三刀之人,在九子奪嫡時期就曾兩次想要改換門庭,轉投老八門下。而且是膽大包天,不聽老四的安排,直接血洗江夏鎮,並且將這筆不義之財自己私吞了。

可以說老四駕馭年羹堯這個人也是相當費勁,諸如年羹堯擔任陝甘總督以後馬上跟著老十四到了老八府上,老四扣下年羹堯的任命文書,才使年羹堯到府上認錯,老四教訓年羹堯的時候,說的一句話就很到位:“不要盤算著天上這塊雲那塊雲,你頭上只有一塊雲,那就是我”。

年羹堯所作種種,鄔先生自然是瞭然於心,所以早就對李衛說過年羹堯早晚會闖出大禍,因此自然對年羹堯是敬而遠之,怎麼可能湊上去呢。

三、鄔先生沒必要冒這麼大風險

年羹堯失勢是殺死孫嘉誠以後,而在此之前,鄔先生在田文鏡處通過催討工錢這招激將法,激田文鏡趕自己走,就已經徹底完成了歸隱。 鄔先生好不容易歸隱了,怎麼可能因為年羹堯,重新捲入政治鬥爭漩渦之中呢,是得不償失啊!

更何況鄔先生是謀士,年羹堯是手握兵權的封疆大吏,這兩個人的走到一起別說是雍正了,換誰也不放心啊。所以鄔先生一直與年羹堯保持距離,即使是半隱,哪怕去刻薄的田文鏡處也不去年羹堯處,既然一直保持距離,當然要一直保持距離到底。

最後再說說如果非要說年羹堯有沒有得罪鄔先生呢?

應該可以說有,因為鄔先生是抱著濟世安民的想法輔佐老四的,這點他在離開北京時對老十三說的很清楚。

而年羹堯則是冷血無情,為了錢財,可以膽大包天的血洗江夏鎮,幾百口人包括老幼婦孺是說殺就殺。

很明顯年羹堯這種處世方法不符合鄔先生的理念,所以鄔先生肯定或多或少的對其有所厭惡。不在老四面前說他壞話就不錯了,至於幫他更是不用想了。

所以最後總結來說,鄔先生早就看透了年羹堯這個人,知道這個兩面三刀之人膽大包天早晚會闖出大禍來,而自己身為謀士自然是對這種有兵權的人敬而遠之。而且以年羹堯這種性格,自己說了他也不會聽的,何必費力不討好呢。

更何況年羹堯與他的理念不同,鄔先生的理念是濟世安民,所以處心積慮的輔佐老四十五年之久。而年羹堯是殺人不眨眼,血洗江夏鎮幾百口人,殺伐之心太重,鄔先生自然看不慣他這種行為。所以徹底歸隱以後的鄔先生自然沒有冒巨大風險出來幫年羹堯了。


宋安之


導讀:在胤禛奪嫡團隊中各有各的角色:十三爺胤祥作為心腹坐鎮京城,憑藉自己的威望掌控豐臺大營、西山銳建營的兵權;鄔思道、年羹堯一文一武、一內一外掌控者四王爺的內外兩條線;而剩下的李衛等人就是敲邊鼓的了。所以到雍正稱帝后對年羹堯既用又得防,在西北大捷後年羹堯其實已經成為雍正重點防範對象。所以對於此時已經半隱狀態的鄔思道來說,年羹堯是咎由自取所以不可救、不敢救、不能救。


鄔思道雖然有手腕、計謀也多以陰謀為主,但是本質上還是讀書人。也就是在侍主以忠、為天下蒼生計的前提下,為四王爺胤禛登基盡心謀劃。而年羹堯本質上是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的品性,所以無論是奪嫡時的妄圖左右逢源還是平叛後居功自傲甚至養寇自重都是想在與皇權博弈中謀求利益最大化。所以二人本來就不是一條路上跑的車,更何況鄔先生認為年羹堯不可救、不能救進而不敢救。


年羹堯不可救

年羹堯奸詐狡猾,以利益為重的性格與鄔思道儒生的價值觀完全相悖,也是鄔思道認為年羹堯不可救的主要原因。因為在年羹堯有點和《潛伏》中的情報販子謝若琳有點類似,誰有利益就奔向誰頗有一副有奶便是孃的意味。所以年羹堯之所以成為四爺黨奪嫡創始團隊中的一員一方面的原因是出身四爺門人,身不由己;另一方面四王爺也確實有奪嫡的手段,並且能夠控制住年羹堯。如果剔除這兩條我們再看年羹堯的所做作為,年羹堯唯利是圖的性格顯露無疑。

作為四爺門人的年羹堯還是託了四爺胤禛江南賑災的福才得以進京為官,但是老八保舉他四川提督就有倒向老八的趨勢。在明知老八和四爺關係不睦的情況下,還是去八爺府磕頭拜謝。等到四爺為他爭取到陝甘總督,在沒有明白的情況下就私自進京拜見老八道謝這是不忠。

年羹堯對金錢看得太重,無論是屠滅江夏鎮還是在西北平叛時貪汙的鉅額軍費都是明證。為了這些鉅額財產年羹堯不惜屠滅江西鎮數百口;在平定西北時對鉅額軍餉上下其手,逼得雍正為了籌措軍費不得不抄貪官的家來彌補虧空。而年羹堯在被貶官到杭州上任途中依然奢靡無數,大白菜只吃菜心;一口豬隻吃一條裡脊肉。

而這些都與鄔思道堅持的儒家忠君思想和堅持的自身操守都格格不入,所以對於鄔思道來說年羹堯不可救。


年羹堯不敢救

我們看一下年羹堯被殺時的歷史背景:年羹堯飛揚跋扈被清流屢屢彈劾;即使在貶官的路上依然毫不悔改,依然奢靡排場;鄔思道已經在雍正登基的當夜假借“半隱”脫離京城,到李衛、田文鏡處半隱。即便是在年羹堯還在西北掌權時,鄔思道也不敢在這方面有絲毫的提點。雖然他提示了年羹堯羅卜藏丹津的藏身地,但是對年羹堯所處的危局隻字不提。原因很簡單,鄔先生不敢。

鄔思道作為雍正奪嫡過程中的智囊所施展的才華讓人歎為觀止,也正是因此才受到雍正的忌憚。鄔思道憑藉自己敏感的神經以及強烈的求生欲才以半隱的方式脫離朝堂,並且時刻想著找機會徹底全隱。而年羹堯是手握數十萬重兵、掌握西北數省軍政大權的撫遠大將軍。這一文一武如果聯手,雍正在帝都都無法睡著了。所以如果鄔思道沒有作死想法的話,根本不敢有絲毫提點年羹堯的意思。

再說此時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的年大將軍此時正是高高在上,妄圖封侯拜相永享榮華的時候。即便是鄔先生提點,他能聽得進去嗎?再說西北大營多少雍正的耳目,一旦鄔思道提點年羹堯無數秘密奏摺就會走特殊渠道放倒雍正的御案上。



年羹堯不能救

對於鄔思道來說本來就是非常謹慎的人。之前曾經以為自己無所不能所以提點了做錯事的坎兒(李衛的小夥伴高福),但是高福還是被四爺府的高無庸給鴆殺了。所以鄔思道才心灰意冷的說:殺人者,鄔思道也。這讓稍微放鬆的鄔思道再次繃緊了神經,從而不再好為人師。

在劇中鄔思道只提點了兩個人,一個是李衛另外一個是十三爺胤祥。提點李衛是出自四阿哥胤禛的暗示,提點的內容也是讓李衛忠誠四爺。所以這個無傷大雅,不會犯忌諱。而對於俠義無雙的十三爺就要慎重多了,因為十三阿哥也四阿哥是親兄弟,所謂疏不間親。鄔先生也僅僅是在分別時真情流露才提點了兩句,這還是在十三爺代表自己和四哥道歉的情況下才發生的。

而年羹堯在西北任撫遠大將軍以及功成回京陛見時,已經明顯流露出僭越跡象。無論是卸甲事件還是平時年羹堯的做派就已經丟失了人臣之禮。所以鄔思道不會在這方面提點年羹堯,至於提醒年羹堯叛軍的下落也是為了雍正為了朝廷。所以對於備受雍正忌憚的年羹堯,鄔思道只能敬而遠之。


小結:

綜上所述,年羹堯的性格、表現出的品德讓鄔先生沒辦法救他。年羹堯給鄔思道的印象就是這人不能救、不可救,當然也不敢救。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首先,我們看一下幾個人的關係。在雍親王集團中,雍親王胤禛自然是核心人物,老十三胤祥是副手,年羹堯、李衛等人是心腹,鄔思道則是雍親王的首席謀士。按照道理來說,大家都是一家人。但是在實際交往中,鄔思道與李衛的關係很好,對年羹堯卻採用了敬而遠之的辦法。其實,年羹堯幹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事情,這讓鄔思道非常的不滿,註定了年羹堯的悲慘命運。在幾個皇子的爭鬥中,隨著太子胤礽的垮臺,老八胤祀集團的勢力達到了頂峰。與之相比,老四胤禛集團要弱小得多。



作為雍親王胤禛的心腹,年羹堯卻按照和老八胤祀聯絡、走動,很明顯,年羹堯想腳踩兩隻船。 由此可見,年羹堯對雍親王胤禛並不忠誠。一旦出現危機,隨時可能出賣雍親王胤禛。從這一事件開始,鄔思道對年羹堯的好感大大降低。為了監視年羹堯,鄔思道建議雍親王把家奴李衛放出去,就在年羹堯的身邊工作,負責監視年羹堯。年羹堯擔任四川提督的時候,李衛在四川擔任知縣。年羹堯擔任陝甘總督以後,李衛擔任了陝西布政使。無論年羹堯去哪,李衛都如影隨形。年羹堯乾的另一件事,更是直接激怒了鄔思道。任伯安利用自己的便利條件,建立了一套《百官行述》,這套文件能夠要挾很多官員。雍親王胤禛命令年羹堯想辦法,從江夏鎮搞到這份文件。



年羹堯從四川調動了500精銳士兵,突襲了安徽的江夏鎮,不僅殺掉了任伯安、劉八女等人,連太子胤礽的心腹黃體仁也殺了。除此之外,年羹堯還殺掉了江夏鎮好幾千無辜百姓,包括老幼婦孺。如果是任伯安等人死有餘辜,那麼百姓何罪?這件事傳回京城之後,徹底激怒了鄔思道。鄔思道雖然狡猾,但也是文人出身。從江夏鎮事件中,年羹堯殘忍暴虐的性格非常明顯,鄔思道對年羹堯更加的反感。年羹堯的這個性格一直沒有改變,在西北作戰期間,年羹堯擔任了撫遠大將軍。此時的年羹堯對手下們,也是說殺就殺。由於自己暴虐的性格,造成了很多的積怨。 康熙皇帝南巡期間,曾經命令年羹堯前往南京覲見。



當時,年羹堯準備了天麻、橘子、竹扇等物品孝敬康熙皇帝的心腹重臣張廷玉。雍親王胤禛在年羹堯身邊安插了耳目,肯定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鄔思道自然也知道。從這件事分析,年羹堯不僅僅走老八胤祀的門路,而且還走張廷玉的門路,屬於八面玲瓏的官員。這樣的人基本上都是兩面三刀,鄔思道對年羹堯徹底厭惡。其實,張廷玉也不想結交年羹堯。年羹堯送的禮物,張廷玉僅僅收下了天麻,張廷玉勸告年羹堯:“多一點仁心,少一點殺氣。”由此可見,張廷玉也看出了年羹堯的一些問題,不願與年羹堯深交。



年羹堯在西北作戰期間,曾經因為找不到叛軍的位置而發愁。此時,已經遠在河南的鄔思道,專門前往了一趟西北,為年羹堯指點迷津,找到了叛軍的準確位置。請注意,鄔思道幫的不是年羹堯,而是身後的雍正皇帝。因為長期的戰爭消耗,讓清朝不堪重負,雍正皇帝希望速戰速決。除此之外,鄔思道沒有為年羹堯出過一謀一策。在年羹堯垮臺之後,作為李衛的幕府先生,鄔思道建議李衛立刻上書,在奏摺中要求雍正皇帝立刻除掉年羹堯。從一系列情況來看,鄔思道對年羹堯沒有一絲好感,根本不打算營救年羹堯。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在《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的奪嫡團隊可謂精英雲集,內有以鄔思道為首的智囊團,外有以年羹堯為首的武將派。再加上康熙帝的青睞,以及兒子弘曆的給力,繼位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總體來講,雍正帝在府邸時用的這些人,除了年羹堯,其他人結局都還可以的:

鄔思道也是激流而退,保住性命,過上了小康生活;田文鏡也罷,李衛也罷,一度做到了封疆大吏;老十三胤祥,更是做到鐵帽子親王,並且得以世襲罔替。

唯獨一個年羹堯,都做到了大將軍職務,卻急轉直下,最終命喪黃泉,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鄔思道曾經也跟他有過交情,為什麼不救?

一、

前段時間有個網友留言問,有人講鄔思道並沒有全身而退,而是死在了孫嘉誠的手裡,你怎麼看?

關於鄔思道死於孫嘉誠之手的說法,著實新奇,我們不妨按著他給的思路,推導一下:

雍正帝即位之後,當晚就回到府邸面見鄔思道,不否認他們之間存在感情,但也不能否認雍正帝眼中的殺機。也正是他在這件事情上比較優柔寡斷,面對鄔思道安排五路人馬的疑惑,最終接受了鄔思道“半隱”的解決方案。

於是,在安插了一個叫如月的丫環伺候之後,把鄔思道安排到了李衛的府上。

別看鄔思道是在半隱,實際上仍然是雍正帝最大的威脅,至少是他維護自身光偉正,穩定權力的潛在障礙。

鄔思道沒得選擇,能選擇的就是繼續給雍正帝出力,同時表態自己並無威脅。第一站選擇李衛處,就是最明智的選擇,畢竟李衛號稱雍正朝“三大寵臣”,他跟雍正帝之間的關係甚至超過父子關係。

這樣就導致了,李衛會一五一十地把鄔思道在這裡的所作所為上報給雍正帝。李衛是安全的,鄔思道就是安全的,同時也不時替李衛出謀劃策一番。

曾經鄔思道考驗過李衛,也算是對他有恩,所以彙報雍正帝,李衛也是淨撿好話講,比如:

“只待在自己院子裡,不與外人見面,平時就教如月寫寫字……”

二、

但是情況很快就發生了轉變,由於西北大將軍王老十四胤禵被雍正帝撤職,西北戰事又起,誰當接班人的事,讓雍正帝發了愁。

其實他心裡早就有了人選,只是希望通過別人說出口而已,不僅他清楚,鄔思道也清楚。

所以雍正帝問李衛:

“現在西北需要一個帶兵的將軍,你認為誰最合適?”

李衛也算是實誠,他也清楚,帶兵最好的是十三爺,不過此時的老十三胤祥已經有病在身,經不起折騰了。那麼次選就是年羹堯,雖說年羹堯曾經在“江夏鎮血案”中有斑點,但總體來講,也算是李衛的恩人,也值得信任。

當雍正帝問是不是李衛自己的看法時,李衛回答是:

“不敢瞞主子,這是鄔先生的建議!”

這句話是有問題的,如果李衛自己不這麼想,他必然不會舉薦年羹堯,也就是說,舉薦年羹堯是李衛跟鄔思道商量後共同作出的決定。

既然不能避免,不如也去分一杯羹,至少這個舉薦年羹堯當大將軍的功勞,有鄔思道一份。這樣做既能表明鄔思道仍然在為雍正帝出力,同時也賣年羹堯一個人情,也算給自己多留一條路。

但舉薦年羹堯當大將軍是有後遺症的,這個後遺症就是鄔思道不能再待在李衛處了。

三、

西北戰事一起,作為兩江總督的李衛就成了香饃饃,畢竟這裡是稅收重地,西北戰事的銀子幾乎都從李衛這裡出去。李衛甚至抄了幾員大臣的家,以補西北戰事,這其中就包括了曹雪芹家。

財政重地,朝廷的眼線就多,鄔思道在這裡想全隱,也就做不到了,那到底該投靠年羹堯,還是其他人呢?

雍正帝最怕的恐怕就是年羹堯跟鄔思道結合,一文一武,這倆人要是搞個大動作,真的夠朝廷吃一壺的。

所以,鄔思道要想全隱,在李衛處是做不到的,只能換人,而能換的只有田文鏡。

要想讓田文鏡接納他,那就得有所表示,所以鄔思道在徹查諾敏案上,給了田文鏡偌大的幫助。可是等到田文鏡真的收了鄔思道後,他們回到了河南,又都幹了什麼呢?

鄔思道到了河南什麼都沒幹,幹拿著一年八千兩銀子,更是跟田文鏡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在這個過程中,西北戰事一拖再拖,此時的鄔思道是焦急的,他急的並不是朝廷危機,而是自己的危機。

戰事一天不停,他鄔思道就一天得不到全隱,於是他隻身去了年羹堯大營:

“你知道……找不到叛軍決戰,是有什麼樣的後果嗎?”

鄔思道當然看出了年羹堯是想養寇自重,但是他也清楚,這樣下去,朝廷財政要崩盤,雍正帝第一個就饒不了年羹堯。同時提出了“燈下黑”理論,直接點破年羹堯心中小九九,破了局。

四、

奇怪的是,從西北大營回來後,鄔思道就變得尖酸刻薄起來,更是不再出謀劃策。甚至於田文鏡的“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推行相當不順的情況下,提出要錢。

至此,逼急了田文鏡,鄔思道實現了全隱,可是他又能躲到哪裡去呢?

我們再看劇中的這個時間線,鄔思道之所以要離開田文鏡,是因為雍正帝要南巡。雍正帝要南巡,是因為要視察新政的推行情況,而河南首當其衝。雍正帝之所以要推行新政,是因為西北戰事已經平穩,他能倒出手來做一些增加財政收入的事。

而鄔思道跑了,雍正帝竟然沒有讓田文鏡追,而不久之後,到了江蘇李衛的地界,雍正帝就收到了孫嘉誠被殺的摺子。

那麼前面鄔思道跑路,後面就是孫嘉誠被殺,緊接著就是年羹堯倒臺,這期間有沒有必然聯繫呢?

這就是那位網友提出的疑問了,鄔思道是下了好大一盤棋,他去年羹堯處指點迷津,實際上是去結盟的。也就是說,他想再次利用年羹堯震懾雍正帝,以實現自己在西北全隱的目的。

但是沒想到,雍正帝派了一個孫嘉誠去西北,而孫嘉誠又是一個二愣子。鄔思道自然會給年羹堯出謀劃策,想架空孫嘉誠,結果反被殺,最後年羹堯脾氣上來,一刀咔嚓了孫嘉誠。

呼,這就是以上的推斷,理由就是,鄔思道就因為替年羹堯出謀劃策,結果被殺了,還怎麼救?

不過,楊角風覺得太過誇張了,不像是真相。

五、

鄔思道真正的去處,自然是歸隱了,為什麼不救年羹堯,是出於下面幾點考慮:

一種是鄔思道早就知道年羹堯是什麼樣的人,當年的江夏鎮慘案,他就清楚了,更是派了李衛前去監視他。這種情況下,他要想全隱,就不可能替他脫身,他當初出策略也是為了雍正帝,為了自己全隱的需要。

再有就是八爺黨還在,實力也強,他們也不是沒有拉攏過年羹堯。這一點上,鄔思道也清楚,一旦鄔思道也替年羹堯出謀劃策的話,雍正帝自然不會饒他,只會死得更快。

再有就是剛才提到的,一文一武,這倆人要是結合,還不反了天?當年鄔思道跟年秋月好不容易燃起了愛情的小火苗,就被老四胤禛一盆冷水給澆滅了,意思太明確了,你不能跟年家結親。

再有,年羹堯也是多疑的,從那次鄔思道去西北指出主力在哪就能看出來。年羹堯自然會懷疑他是奉了雍正帝的命令來的,他跑去出謀劃策,誰知道是不是圈套讓自己鑽呢。所以,即使鄔思道給年羹堯出謀劃策,年羹堯也不會採納,他更相信自己跟雍正帝情分。

鄔思道最終全隱,就是看出了年羹堯的結局,趁早離開是非之地,畢竟當年的奪嫡團隊,已經貌合神離了。

當所有人都喊著殺年羹堯的時候,雍正帝其實更想看到的是自己曾經的奪嫡團隊,是什麼意見?

畢竟,自己的人提出殺年羹堯,就能從一定程度上打消眾人認為雍正帝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了。只可惜老十三胤祥策劃拿掉年羹堯兵權,但不表態殺他,其他人也是不表態。李衛這小子更滑頭,把矛盾推到鄔思道頭上去:

“鄔先生早就說過,年羹堯遲早要闖出天大的禍來。”

反而是張廷玉,為了給孫嘉誠報仇,給了年羹堯致命一擊……

或許,鄔思道在得知年羹堯死後,暗暗鬆了一口氣吧!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曾經,雍正是罵名最多的清朝皇帝之一,直到《雍正王朝》開播,雍正的名聲一下子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一下子成了百世難遇的好皇帝。

實際上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不是胤禛做皇帝,而是太子、老八或者老十四等其他皇子做皇帝,做的會比雍正差嗎。這個還真的不好說,不過清朝皇子一向教規嚴厲,其他幾個皇子也不是吃乾飯的。那時候外圍西方列強尚未崛起,內部也無大的民間叛亂,只要不是過分作妖,都不會太差。


那麼再回到鄔思道身上,鄔思道在《雍正王朝》裡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是胤禛身邊的第一謀士,他陰謀詭計層出不窮又神機妙算,胤禛能夠順利登基他在幾個關鍵點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胤禛對他十分倚重。那麼問題來了,鄔思道如此老謀深算,他有沒有算到自己最後的結局呢。

顯然,鄔思道不可能算不到自己最後大結局。古有春秋范蠡,漢代張良,他們都是歷史上有名的謀士。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戰勝吳國,坐穩越王之位,張良幫助劉邦謀定天下。這兩位最後都能夠功成身退,傳為美談。而跟他們同時期的一些能人異士們,比如跟范蠡齊名的文種,在劉邦奪天下中起關鍵作用的韓信,他們的結局就慘多了,功成名就沒多久,都被君王殺害了。鄔思道是個讀書人,他這些典故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沒有考慮。何況胤禛在《雍正王朝》裡的性子更近勾踐,絕對是一個翻臉不認人的狠角色。

既然鄔思道能夠算到自己最後的結局,好的話功成身退,差一點就會身首異處,他為何好要幫胤禛奪天下呢。劇裡說的定國安邦什麼的純粹扯淡,開頭我已經說了,當時的天下早已經穩定了,其他幾個皇子也頗有才能,如果他們做皇帝未必就會比胤禛差多少。幫胤禛奪天下就是為國為民的說辭顯然是不成立的。

鄔思道之所以知道結局還要幫胤禛,其實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形勢所逼,不得不為之,另一個就是他也憋了一口氣,要刷一下存在感,證明自己的實力。

形勢所逼一開始就體現出來了,胤禛為了表達自己請鄔思道的誠意,領著全家請拜鄔思道,讓鄔思道給自己兒子做老師,他自己親自行禮。那時候鄔思道無官無爵,還坐過牢。一個貝勒居然紆尊降貴,誠意相交,這明顯是劉備請諸葛亮三顧茅廬的架勢,鄔思道焉能不感動。胤禛搞出這麼一出,鄔思道是怎麼都推脫不掉的。



行完禮後,胤禛找鄔思道私聊,背了一段他十年前寫的文章。文章不僅展示了鄔思道的才幹,更體現了他的抱負,這也是他當年獲罪的根源。鄔思道聽文傷懷,頓覺豪氣干雲,要好好輔佐胤禛。

實際上,鄔思道應該已經看出胤禛的野心了。儘管胤禛開始的時候不顯山不露水,甚至經常自怨自艾,但實際上,那只是他沒有條件染指將來的皇位。如果有條件有機會,他相當皇帝的心絲毫不弱於其他皇子。

鄔思道雖然滿腹經綸,但他坐過牢,又主要玩的是陰謀,所以他不適合掌權。鄔思道只適合做一個類似軍師一樣的人物在背後出主意,無法衝鋒陷陣,胤禛相當皇帝,必須還要一干能夠走到臺前的能人,而年羹堯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鄔思道呢,作為胤禛身邊的第一謀士,幕後運籌帷幄之人,其他人實際都是他的棋子,而他自己其實也是胤禛的棋子。鄔思道的主要職責就是幫胤禛做好安排,奪得皇位,其他人再厲害也不需要深度相交。因為當胤禛當上皇帝的時候,也就是這盤棋快要結束的時候,當時候鄔思道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保全自己這個主棋,至於其他棋子如何,那是胤禛的事情,他既管不了,也沒必要管。

年羹堯後期雖然飛揚跋扈,不可一世,但他能有如此大功績,自然也是個聰明人。他自然也清楚鄔思道在胤禛身邊的重要性,而且鄔思道由於其本身特性,掌控不了實權,跟自己不會有衝突,所以年羹堯對鄔思道保持了相當的尊敬,甚至還略帶討好之意。


鄔思道老謀深算,他是親眼看到年羹堯是如何一步步發跡的,對他的為人秉性十分了解。同時,鄔思道對胤禛更是瞭如指掌。年羹堯的個性為人,當胤禛變成雍正的時候,必不能容他。

平定西北叛亂以後,年羹堯權勢達到了頂峰,卻也是由盛轉衰的開始。平定叛亂前,年羹堯苦於找不到叛軍主力,自己這邊糧草消耗巨大,急得不可開交。是鄔思道過去給年羹堯指出燈下黑的玄機,幫助年羹堯快速平叛。平叛以後,雍正的皇位就穩了,年羹堯的好日子也到頭了。鄔思道那時候確實可以提點一下年羹堯,可是提點有用嗎。自己算無遺策,小心翼翼,想要消除雍正的殺意都頗費周折。年羹堯性格霸道強勢,西北平叛又是大功一件,他這時候肯定聽不進的,雍正也不會容他。既然是必定要發生的事情,多費口舌又有什麼意義呢。

最後,鄔思道通過“半隱”的方式逐漸隱退,最終全身而退,已經十分難得了。老四在對待鄔思道的問題上,的確有些不地道,不過如果不是這樣,他又怎能當上皇帝呢。


一覽眾河小


其一: 年羹堯並沒有得罪鄔思道,只是鄔思道看不慣年羹堯“一以貫之”的霸道作風,他得罪的是鄔思道背後的主人———雍正。

其二:年羹堯被殺,是因為自己的狂妄自大、自以為是、居功自傲、目中無主而被雍正賜死。

首先我們來說鄔思道

雍正年間,河南巡撫田文鏡深受雍正的寵愛,其多次揣摩雍正的心意得當,官職上更是扶搖直上,但這背後的一切,都和他的幕友鄔思道有著密切的關係。

(田文鏡劇照)

鄔思道是紹興人,他與許多的紹興師爺一樣精通史道,很會舞文弄墨,善於提筆,被田文鏡招羅至府不久之後,便有這樣一段對話:

鄔:“大人想作一位有名的督撫呢?還是僅僅作一個尋常的督撫?”

田:“必為名督撫”

鄔:“那麼,您就放手讓我做事,不要掣肘我就行了”

田:你要幹什麼?

鄔:“我要為您起草一份奏摺,但是一個字也不能讓您看見。只要這份奏摺到了皇上手裡,您的目的就能達到,您相信我嗎?”

田:“好裡,就這麼辦”

田文鏡算是一個比較急功近利的人,看著鄔思道這麼有把握,想也沒多想,就答應了這門事兒。可田文鏡沒有想到的是,鄔思道搞的這一套,是在給他下一步大大的險棋!

(鄔思道劇照)

原來這份奏摺中寫的是:用田文鏡的名義去參奏雍正的親舅舅隆科多!隆科多在“九子奪嫡”中可是立了大功,幫助雍正順利的登上了皇位,《清聖祖實錄》記載到:“世宗之立,內得力於隆科多,外得力於年羹堯,確為實事”。可見隆科多對雍正即位可是立了大功!

當時隆科多任總理事務大臣、吏部尚書兼步兵統領,皇上稱他為:“當代第一超群撥類之稀有大臣”,權勢顯赫,可謂是寵榮備至。在吏部,官員對他更是“莫敢仰視,就是遇見皇上,隆科多也不再跪一足請安,而只是起立一下,意思意思。

但正是這種典範式的“目中無人”傲慢,必定會惹來他人之嫌,更是會招來皇帝的偏見。果不其然、不久之後,隆科多這種“恃功不法,驕姿日甚”的行為,使登基不久的雍正皇帝甚為忿懣。但滿朝文武大臣卻沒有一個對隆科多,說一個“”字,要整治他也不好下手。

(鄔思道劇照)

鄔思道在這方面就和別人不同,率先摸到了這股氣候,心裡早就猜透了雍正的心思,所以才會斗膽做出這種行為,敢於先摸老虎的屁股。

事情果然不出鄔思道所料,這本摺子奏上去,正是中了雍正皇帝的下懷,雍正親自把這份摺子拿給手下的大臣“觀摩”,進而形成輿論引導之勢。隆科多在雍正二年便被問責,還沒熬過兩個春秋,就在監獄裡死去。

勢後的田文鏡因為有功,更加受到雍正的寵愛,不久便升任為河東總督、兵部尚書,還被雍正誇獎為:“模範疆吏”。當然,這一切的背後都少不了鄔思道的功勞!

(鄔思道劇照)

這件事情之後,鄔思道更是受到田文鏡的賞識。但不久之後,鄔與田因為一些小事兒,各自看法不一,兩人之間產生了隔閡。田文鏡以“封疆大吏”而自居,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冷淡了他的書吏——鄔思道便僨而辭職。

田文鏡心中自然也是不爽,但官威在那,又聘請了一位書吏。但和鄔思道比較起來,這些書吏可是大大折扣,每次上奏的摺子,總是不合皇上心意,還老是被皇帝指責。

田文鏡思考再三,憋的沒有辦法,後悔莫及,決定派人再去尋找鄔思道,表示願意用重金犒勞。可此時的鄔思道已今非昔比,為了體現自己和別人的不同,對來人說:“每日不給白銀五十兩”,不去!田文鏡硬是硬著頭皮給答應了。

(鄔思道劇照)

我們要知道: 清制官員的俸祿其實並不是很高,七品正堂縣太爺年俸才四十五兩白銀,四十五斛米。田文鏡再次聘請可以說是大出血了,鄔思道開價每天脩金竟高達五十兩銀子,一天的收入就超過了一個縣太爺一年的收入。

(田文鏡劇照)

但鄔思道也並沒有拿著這些白花花的銀子去揮霍一空,而是或施政貧困、或劇飲妓館,打發打發閒餘的時間。而鄔思道可以說是“物有所值、充分體現了他回來的價值!”回來之後不久,田文鏡把鄔思道給他寫的摺子上奏到雍正那去,雍正的態度也逐漸好轉起來,對他的寵愛更是不減從前。

後來雍正得知,田文鏡府中原來是有一高人,隱藏著一個大手筆,也就知道了鄔思道這個人物。以致後來,有一次田在給雍正上摺子時,雍正用硃筆給他批示道:“朕安,鄔先生安否?”。由此可見,雍正對鄔思道的認可和重視。

後來田文鏡去世以後,各地都督、巡撫都爭先聘用這位鄔先生,但怎麼也是找不到人,直到後來才知道,鄔思道原來是被召入宮中,為雍正所用。

年羹堯與鄔思道又是什麼關係了?

隨著鄔思道在宮裡待的時間漸長,信息量的擴展,鄔思道對朝政和時事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和解讀。

(年羹堯劇照)

“九子奪嫡”期間,隨著太子胤礽的垮臺,從而導致老八胤祀的勢力大張,並且深得朝中人心,而這時老四胤禛勢力尚不強大,比起老八來說,可以說是“小屋見大屋”。此時的年羹堯作為雍正的心腹,卻還和老八你來我往,到處聯絡、走動,引起了後來雍正的疑心。

可見,年羹堯腳踏兩隻船,一旦哪一方的勢力傾斜,他就可能會做出“靠邊站”的事兒,從這一開始,這就引起了鄔思道的不滿與“另眼看待”。

(鄔思道劇照)

後來年羹堯任撫遠大將軍時,鄔思道建議雍正時時要對年羹堯起防範之心,聽了鄔的建議後,雍正便把自己的另一心腹大臣李衛派到陝西擔任布政使,以此來監視年的一舉一動。

年羹堯在西北作戰期間,因很長時間都沒能找到敵軍的老巢,引起雍正的極大不滿,雍正便把鄔思道派去給年“助力”,鄔思道和雍正心裡都很清楚,年羹堯是想借此趁機“養兵自重”。鄔去後不久,觀察時事、戰地、敵人的行軍路線,很快就找到了敵人的老巢,並已剿滅,這可讓朝廷減輕了在西北地區嚴重的財政支出。可以說鄔思道“在幫年羹堯的同時”,更為深層的是,在幫雍正去除年羹堯這一大隱患!

綜上,我們可以知道,年羹堯與鄔思道既不是上下屬關的系,也不是什麼裙帶親屬關係,而只是普通的官員與官員之間的關係,而且兩人還不是同路人!

年羹堯是怎麼被殺的了?

說起一代功臣年羹堯之死,頗有一點隆科多的味道,都是狂妄自大、居功自傲、目中無主而被自己活活整死。

雍正對年羹堯的不滿應該說是由來已久,但具體的爆發事件,是在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堯進京陛見,年羹堯在回京途中,命都統範時捷、直隸屬總督李維均等跪道迎送。

(年羹堯劇照)

到京時,更是讓王公以下的官員跪道迎接,而且在雍正面前還“無人臣禮”,這引起了雍正的極大不滿。

雍正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雍正跟年羹堯的好友、直隸巡撫李維鈞提前打了招呼,要他疏遠年羹堯。此外,高其倬等封疆大吏也先後收到雍正的秘密批示,要求與年羹堯劃清界限,雍正還提拔了與年不睦的李紱、蔡珽等人,利用他們來揭發年羹堯的罪過。

(年羹堯劇照)

這樣年羹堯必然要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價,緊接著,年羹堯貪婪、僭越、欺罔、狂悖等罪狀不斷被揭露,雍正三年四月,年羹堯便被調離西北老巢調任杭州將軍,至九月被革職,十二月被押解京師勒令自裁。從位極人臣到被賜自盡相隔僅14個月,一代功臣就這樣為自己的驕傲自滿而從此落下帷幕。

可以說,年羹堯成也雍正,敗也雍正!


文史議春秋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雖然是年羹堯一手張羅到雍王府的,而且為了籠絡住鄔思道,年羹堯讓自己妹妹年秋月伺候鄔思道的生活,兩人差一點還成了親家。

但是鄔思道和年羹堯這兩人不是一路人。


鄔思道這個人雖然“陰謀為體”,但實際上是“心懷社稷”。鄔思道所行的一切見不得人的謀略,最終只為一個光明的目的,擁立一個於百姓、於社稷有功的改革之君。

而年羹堯的確是一個能幹大事的人,做事情有章法,有手段。在救被九爺胤禟當街鞭打的田文鏡時,就入了八爺胤禩的法眼,對年羹堯做事的水平非常地認可。但是一碼歸一碼,年羹堯本身確是一個心狠手辣,唯利是圖的人。


這兩個人註定尿不到一個壺裡。但是胤禛本身就是一個孤臣,他的班底人脈有限,手上可用之人並不多,但是要謀劃完成“奪嫡”大業,人是不允許你隨便挑的。

所幸的是,年羹堯的性格暴露得比較早。這讓胤禛和鄔思道能夠早早地看出其問題所在,及時打預防針。


這個暴露的比較早的事情,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江夏鎮事件”。年羹堯在江夏鎮可謂算無遺策,同時也把其他人都當了傻子。年羹堯找了個藉口,說江夏鎮謀反拒捕,這樣一來,就有理由屠戮整個江夏鎮600餘口,可以將他的金銀搜刮殆盡。而且他算準了,胤禛會因為他拿到了太子胤礽和任伯安的信以及《百官行述》,以及替他報了當年被辱的仇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八爺胤禩會把這筆賬算在胤礽的頭上。回來之後,他對金銀的事情隻字不提。這就暴露了,年羹堯把錢看得太重,而且手段殘忍。


對於年羹堯這樣的人,所謂推心置腹是萬萬不可的。而實際上,鄔思道對自己陣營裡面的人,還是蠻推心置腹的。無論他對胤禛、胤祥,還是坎兒、狗兒,可以說,最喜愛動不動就肺腑之言的。但是唯獨對年羹堯是防著的,因為年羹堯實在太危險。

年羹堯的危險,事實上還不在於他的貪婪、殘忍。而在於,他並不忠貞,他覺得他自己可以在各種複雜的鬥爭關係中,遊刃有餘。


事實上,他一直和胤禩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胤禛曾經敲打過他,讓他在院子裡跪了一天,並且很直白地講出來“你的頭上只有一片雲,那片雲就是我。”但是很顯然,年羹堯是聽不進去的,當胤禛原諒他,同意他去當陝甘總督的時候,他卻連洗腳水都不願倒了。

類似胤禛這樣開誠佈公,跟年羹堯講過肺腑之言的,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張廷玉。但是年羹堯是完全的聽不進去的。因為他的心裡面只有權力和和金錢。

對於年羹堯這樣的角色,無論是胤禛還是鄔思道,在整個“奪嫡”過程當中,一直為了綁著年羹堯前行,而不斷的妥協退讓,退讓到最後,那隻能讓年羹堯去死了。

對於年羹堯到處搞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於年羹堯和八王集團暗通款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了在關鍵時刻穩定年羹堯,給予年羹堯皇親身份,胤禛不得已“奪”鄔思道所愛,娶了年秋月為側福晉。


當所有人都喊殺年羹堯的時候,雍正其實更希望,或者是胤祥,或者是李衛,或者是鄔思道其中一人說出“殺年羹堯”。這樣他處理年羹堯,就少了“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心理包袱了。處理年羹堯,大家都支持,甚至出謀劃策,但是殺不殺年羹堯,當初的“奪嫡小組”沒人願意吱聲,胤祥全面策劃卸掉年羹堯兵權,但是對於殺不殺年羹堯胤祥始終未表態;李衛偷奸耍滑說“鄔先生早就說過年羹堯遲早要闖出天大的禍來。”;而鄔思道更直接,故意惹怒田文鏡,跑了。


所以鄔思道和年羹堯只是道不同,事情結束了,大家彼此分道揚鑣而已,談不上年羹堯得罪鄔思道。而鄔思道對年羹堯是死是活,實際上採取的是迴避的態度。救他?沒理由!


炒米視角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雖然是年羹堯一手張羅到雍王府的,而且為了籠絡住鄔思道,年羹堯讓自己妹妹年秋月伺候鄔思道的生活,兩人差一點還成了親家。

但是鄔思道和年羹堯這兩人不是一路人。

鄔思道這個人雖然“陰謀為體”,但實際上是“心懷社稷”。鄔思道所行的一切見不得人的謀略,最終只為一個光明的目的,擁立一個於百姓、於社稷有功的改革之君。

而年羹堯的確是一個能幹大事的人,做事情有章法,有手段。在救被九爺胤禟當街鞭打的田文鏡時,就入了八爺胤禩的法眼,對年羹堯做事的水平非常地認可。但是一碼歸一碼,年羹堯本身確是一個心狠手辣,唯利是圖的人。

這兩個人註定尿不到一個壺裡。但是胤禛本身就是一個孤臣,他的班底人脈有限,手上可用之人並不多,但是要謀劃完成“奪嫡”大業,人是不允許你隨便挑的。

所幸的是,年羹堯的性格暴露得比較早。這讓胤禛和鄔思道能夠早早地看出其問題所在,及時打預防針。

這個暴露的比較早的事情,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江夏鎮事件”。年羹堯在江夏鎮可謂算無遺策,同時也把其他人都當了傻子。年羹堯找了個藉口,說江夏鎮謀反拒捕,這樣一來,就有理由屠戮整個江夏鎮600餘口,可以將他的金銀搜刮殆盡。而且他算準了,胤禛會因為他拿到了太子胤礽和任伯安的信以及《百官行述》,以及替他報了當年被辱的仇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八爺胤禩會把這筆賬算在胤礽的頭上。回來之後,他對金銀的事情隻字不提。這就暴露了,年羹堯把錢看得太重,而且手段殘忍。

對於年羹堯這樣的人,所謂推心置腹是萬萬不可的。而實際上,鄔思道對自己陣營裡面的人,還是蠻推心置腹的。無論他對胤禛、胤祥,還是坎兒、狗兒,可以說,最喜愛動不動就肺腑之言的。但是唯獨對年羹堯是防著的,因為年羹堯實在太危險。

年羹堯的危險,事實上還不在於他的貪婪、殘忍。而在於,他並不忠貞,他覺得他自己可以在各種複雜的鬥爭關係中,遊刃有餘。

事實上,他一直和胤禩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胤禛曾經敲打過他,讓他在院子裡跪了一天,並且很直白地講出來“你的頭上只有一片雲,那片雲就是我。”但是很顯然,年羹堯是聽不進去的,當胤禛原諒他,同意他去當陝甘總督的時候,他卻連洗腳水都不願倒了。

類似胤禛這樣開誠佈公,跟年羹堯講過肺腑之言的,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張廷玉。但是年羹堯是完全的聽不進去的。因為他的心裡面只有權力和和金錢。

對於年羹堯這樣的角色,無論是胤禛還是鄔思道,在整個“奪嫡”過程當中,一直為了綁著年羹堯前行,而不斷的妥協退讓,退讓到最後,那隻能讓年羹堯去死了。

對於年羹堯到處搞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於年羹堯和八王集團暗通款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了在關鍵時刻穩定年羹堯,給予年羹堯皇親身份,胤禛不得已“奪”鄔思道所愛,娶了年秋月為側福晉。

當所有人都喊殺年羹堯的時候,雍正其實更希望,或者是胤祥,或者是李衛,或者是鄔思道其中一人說出“殺年羹堯”。這樣他處理年羹堯,就少了“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心理包袱了。處理年羹堯,大家都支持,甚至出謀劃策,但是殺不殺年羹堯,當初的“奪嫡小組”沒人願意吱聲,胤祥全面策劃卸掉年羹堯兵權,但是對於殺不殺年羹堯胤祥始終未表態;李衛偷奸耍滑說“鄔先生早就說過年羹堯遲早要闖出天大的禍來。”;而鄔思道更直接,故意惹怒田文鏡,跑了。

所以鄔思道和年羹堯只是道不同,事情結束了,大家彼此分道揚鑣而已,談不上年羹堯得罪鄔思道。而鄔思道對年羹堯是死是活,實際上採取的是迴避的態度。救他?沒理由!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