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變身班主任,爸爸媽媽輪番上陣,脾氣不好,陪不了孩子寫作業

河北高三的同學們終於開學了,下一步就是初三年級的,而其他的中小學生,估計要到5月中下旬,視情況而定,幼兒園的小朋友們,這個學期可能就這樣過去,下學期見吧!幼兒園的學生不用上網課,孩子們是最輕鬆的,但是,家長要時刻看著孩子,可是一點不輕鬆,對於孩子剛剛上小學一二年級的家長,陪孩子上網課、陪孩子寫作業才是一種“折磨”。

和孩子共同享受了史上最長的假期,很多家長都說:快開學吧!再不開學,我就要瘋了。那我們今天來聊一聊家裡有小學低年級孩子的家庭,家長該怎樣和孩子和平相處。

疫情期間,停學不停課,老師變身成了主播,屏幕變身成了黑板,孩子在家奮發的學習,好一派和諧、勤奮好學的景象。但是家長們可不這麼認為,紛紛跳出來訴苦。有的家長說,孩子們為了上課,終於光明正大的捧起了平板和手機,爸爸媽媽們還得坐在邊上,加一句認真看。

按照每天這個強度下去,一天好幾個小時,孩子的眼睛受得了嗎?孩子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正是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家長特別擔心孩子早早的帶上眼鏡,已經近視戴著眼鏡的怕度數加深。

還有一部分家長擔心孩子還小,自我約束能力還不強,怕孩子管不住自己,不好好上網課,反而迷上網遊。現在網絡環境複雜,孩子分辨能力比較差,容易被蠱惑,偷偷的給遊戲充值,或者給主播打賞,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那萬一孩子被騙了,或者說看到有損於身心健康的東西,對孩子危害就更嚴重,把孩子帶壞了怎麼辦?

家長變身班主任,爸爸媽媽輪番上陣,脾氣不好,陪不了孩子寫作業


同時,家長還要為輔導孩子的學習寫作業而苦惱。孩子在家學習,家長就變身成班主任,看著孩子小動作不斷,一會兒撓撓頭,一會轉筆,磨磨蹭蹭很長時間,作業始終寫不完,看著簡單的問題,孩子居然理解不了。家長們不禁發出靈魂三連問,這就是我那聰明可愛的孩子嗎?他在學校也是這麼學習的嗎?我好想發火,好想動手,怎麼辦?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的家庭父母雙方輪流的去輔導孩子學習。因為一個家長被氣的不行,要出去平復一下心情,另一個家長再來接崗,輪流的去輔導孩子。更有甚者,家長為了避免自己忍不住動手,把自己的雙手綁起來,然後再進孩子屋子輔導功課。還有的家長輔導十分鐘,智能健康手錶就發出多次心率過快警報。

疫情只是暴露孩子的問題,學習習慣不好才是根本原因

有的家長說呢,都是疫情惹的禍。因為在家,所以我們家孩子變成這樣,那這個時候老師站出來,分分鐘鳴不平。因為不只是家長,老師也一樣各種不適應,一名老師發到朋友圈,跟大家分享網課開啟之後很多人都崩潰了。

家長變身班主任,爸爸媽媽輪番上陣,脾氣不好,陪不了孩子寫作業


家長認為線上學習,孩子容易走神,聽不懂,網絡學習不背這個鍋,因為你家孩子平時就是這樣聽講的。家長們經歷的雞飛狗跳,都是平時老師暴跳如雷的原因。這次網課其實是一次最公平的試煉,練的不僅是孩子,還有家長。

所有的學生面對公平的教學視頻,公平的作業,沒有所謂的被人打擾,沒有所謂的看不清黑板等等的理由,比的就是自律。自律的孩子會越來越優秀,所有教學視頻一步一步消化成自己的知識。那些不自律的孩子,就會糊弄假學,看著像好好學習,實際上思想在開小差、在偷懶兒,視頻教學內容會一步一步的變成天書,看也看不懂。

網課一結束,學校一聚首,高下立判,一分耕耘,真的就是一分收穫。所有的家長都是一樣的,有沒有提醒孩子學習檢查作業,及時拍照上傳,協助孩子、盯著孩子的每一分耕耘,家長有沒有及時幫他們鬆鬆土、澆澆水。請記住,家長現在每一份責任心,都是孩子開學之後拼爹拼媽的底氣,不要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先讓自己成為別人羨慕的父母。你澆水或者是不澆水,莊稼都會長大,你教或者是不教,孩子也會長大,但收成會一樣嗎?

怎樣讓孩子在家,也能有上學時候的狀態?怎樣讓孩子作息有規律,能夠自主的學習寫作業,才是家長最大的心聲。要知道,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正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息習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等到孩子到小學高年級,或者是中學,差距就會越來越明顯。

有的孩子聽課非常的專注,有的孩子做事非常有計劃,有的孩子寫作業寫得又快、正確率又高,但是有的孩子就不盡然。因為這些都是在孩子低年級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孩子原來是什麼樣,以後就會是什麼樣,原來的好,以後會延續下去,原來的不好,以後也會延續下去。而現在正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

家長變身班主任,爸爸媽媽輪番上陣,脾氣不好,陪不了孩子寫作業


怎樣從陪寫作業到獨立自主的去完成作業?

有的家長陪讀、陪寫作業,是孩子從小就養成的習慣。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陪讀、陪寫了,小的時候,家長會教孩子認字、算數、背古詩詞,孩子說的不對,家長會立馬打斷,去給孩子糾正。那上學之後,家長也會不放心,就想在旁邊盯著,怕孩子出錯,怕孩子不會,就在一邊看著孩子學習,孩子也會一直依賴家長,每做一道題,就看看家長,等著家長告訴他,做的對還是不對。甚至有的孩子學會觀察家長的表情,只要家長稍稍皺下眉頭,還沒等說話,孩子就知道做錯了,趕緊拿起橡皮來擦掉。長此以往,家長不坐在孩子身邊學習,孩子心裡就會不踏實,同時也會越來越不自信,他認為只有家長在旁邊,就是給自己把關的,給我檢查,我才能做好,要不然我就不相信我自己能夠完全做對。

家長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知道早晚有一天自己要放手讓他獨立,讓他自主做事兒,那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從低年級開始,相信你的孩子,也讓孩子相信他自己。當然,也不能原來一直全程陪著孩子寫作業學習,突然就改變策略,從明天就徹底不陪孩子寫作業,以後再也不陪了,這樣孩子肯定也不適應,效果也不好。

要循序漸進,一點一點的抽身出來,比如,原來一直陪讀陪寫,那第一天家長保證坐在孩子的身邊,全程不說話,你可以看一本書,或者是寫一些自己的東西,做什麼都行,總之,安安靜靜的陪著孩子坐在那兒,相互不打擾。前提一定是不能玩手機,不能說反正我就在這兒不出聲,那就看手機吧,這樣也絕對不行!

家長變身班主任,爸爸媽媽輪番上陣,脾氣不好,陪不了孩子寫作業


到第二天的時候,家長就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中途可以出去五到十分鐘,安靜的離開一會兒,那第三天可以出去十到二十分鐘、第四天全程不陪同。這裡所說的一、二、三、四天只是一個大概的時間,就是一個過程的四步,比如說第一個階段可以持續三天,第二階段也是持續四、五天,每一步的時間要持續幾天,家長們可以自己去把握,根據孩子接受能力,適當去調整每個階段天的數。

當然,前提是家長一定要跟孩子事先商量過你們之間的計劃,不能計劃已經開始實施了,孩子什麼都不知道。跟孩子商量好,而且一定要非常認真、仔細的去跟他講:孩子,我相信你能做好,你能夠自己獨立的完成!並且每天按照要求完成之後,及時的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一定要及時讓他感覺到,哦!我今天做到了,我是很棒的!

關於檢查作業,家長要從一開始就可以具體給孩子指出他哪裡錯了,為什麼錯。接下來幾天,可以告訴他這項作業中,一共有幾處錯誤,只要告訴他這個數字就好,讓孩子自己去檢查、找到錯誤。接下來,你只需要告訴孩子,這篇作業是全對,還是有錯誤,錯掉幾題也不要告訴孩子,讓他自己去找,到最後就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檢查。

家長變身班主任,爸爸媽媽輪番上陣,脾氣不好,陪不了孩子寫作業


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息習慣呢?

都說生活要有儀式感,那麼,在家上學也要有上學的樣子,想讓孩子不睡懶覺,首先家長要做到早睡早起,不睡懶覺,每天定時起床,讓孩子自己疊好被子,洗漱,吃早餐,換好衣服,再開始一天的學習。很多孩子疫情在家這麼長時間,不能外出,就是一身睡衣,從早到晚就這麼穿下去,這樣會讓孩子鬆懈下來,孩子會有一種想玩就玩,想休息就休息的意識在腦海裡面。

孩子的房間或者是課桌上,除了跟學習相關的東西,其他孩子感興趣的玩具,或者他喜歡的圖畫書、漫畫書都要通通收走。一位重慶的家長是這樣做的,為了讓孩子有上學的儀式感,把書房當教室製作一個班級牌兒貼到門上,然後學生從臥室揹著書包到書房去上課。這樣一來,孩子就感覺了,我在家是上課,就要和上學一樣的狀態,而不是在家休息的狀態。當然每個家庭跟每個家庭肯定都不一樣,但只要在家有規律就可以了。

家長變身班主任,爸爸媽媽輪番上陣,脾氣不好,陪不了孩子寫作業


所有計劃都要付諸行動

計劃再好,也不能只停留在頭腦上和口頭上,一定要去做,才會有效果。家長可以設置一些打卡式的學習任務、學習習慣,類似於學校給孩子獎勵小紅花,貼在一個醒目的位置,讓孩子能夠看到完成的小目標,這樣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藉助小工具,像是小學生習慣的養成表,把每個月的小目標都寫在上面,比如說幾點起床、閱讀多長時間、幫媽媽洗碗等等,全部都列在上面,之後就可以根據表格去做每天的事情,做到後打勾,做不到不打。在制定目標之前,可以提前跟孩子商量好,這個月的進度完成多少,可以幫孩子實現一個願望,比如說起床堅持二十五天,閱讀堅持二十天。

這樣孩子會比較感興趣,計劃方式也適合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有的家長會擔心孩子再大一些,或者上中學後就不適用了等等,養成好的習慣,終身受益,而習慣養不好,終身受累。現在我們用心把孩子的習慣培養好,以後教育孩子就不用那麼費心,屬於一勞永逸,如果,家長現在怕麻煩,疏忽了對孩子好習慣的培養,那等孩子定型之後,就不好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