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劉禪的真實水平如何?

鄧贏


有人曾說,劉備不如曹操,因為曹操的兒子比劉備的兒子厲害。這純屬睜眼說瞎話。(1)曹操的25個兒子也只有幾個出色的(2)劉禪作為君主和政治家表現得才能遠勝曹操的大多數子孫,也不在曹丕之下

(1)曹操的25個兒子也只有幾個出色的

史書記載,曹操總共有25個兒子。其中長子曹昂出生較早,可惜在197年死於宛城。曹衝最聰明,但也在208年去世。其餘23個兒子中,曹操最後選擇的是曹丕繼位。曹丕生於187年,到曹操220年死時已經34歲。另外,曹操的另兩個兒子曹植善於文學,曹彰善於軍事。曹操的25個兒子中有出色表現的也有是這五人,其餘20個都是碌碌之輩。

(2)劉備因為早期多吃敗仗,導致最後留存的兒子數量少,教育時間也少。

劉備一生有多少兒子,史書沒有記載。但從194年入徐州開始,到208年在荊州站穩腳跟,劉備這10多年中,屢次打敗仗,拋棄別子。比如在長坂坡,他就有兩個女兒被曹純俘虜。所以,最後老來得子的劉禪反而成為僅剩的長子。除此之外,劉備老年還得了兩個兒子,即劉永和劉理。其中最年長的劉禪,生於207年,劉備223年死時,劉禪只有17歲,比曹丕死爹的日子要年輕一半,能夠受到的教育也要少得多。

(3)劉禪絕不是窩囊廢。他表現的政治才能不弱於曹操任何一個兒子

曹操在他的兒子中最終選擇曹丕繼位,那麼可以認為曹丕是曹操兒子中最適合做君主的(除去早死的曹昂和曹衝)。那麼就看看曹丕這位曹門精英治理國家的本領如何:

戰略上,曹丕拒絕了劉曄的忠言,不趁劉備東征時候夾擊吳國,反而在陸遜火燒連營之後才想去撿便宜,結果被陸遜拍了回來。此後,曹丕熱衷於每年一次去江淮武裝遊行,空耗國力,卻讓蜀漢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

用人上,曹丕對曹姓宗室萬般防備,削弱其權力,卻把老爹曹操警惕半生的司馬懿提拔到二把手的位置,直接造成了數十年後曹魏被篡權滅亡。

氣度上,曹丕刻薄寡恩,對救了老爹性命的曹洪差點逼死,對老爹的另一個恩人鮑信之子鮑勳則是活活害死。

至於逼迫兄弟,害死甄姬之類,咱們就不多說了。

由於曹丕這種性情,造成三國中,實力最強的曹魏,朝廷風氣最是輕浮動盪,到249年大權就落入司馬懿手中。曹魏皇室最終成為第一個實質滅亡的朝代。

相反,劉禪在17歲的年齡繼位後,表現出很強的耐煩心。作為三國中最弱的一國,他能在位42年,沒有能耐是不可能的。諸葛亮在位時,他全力支持諸葛亮的北伐,最多發兩句牢騷。諸葛亮去世,他就慢慢把權力自己收回來,先後任用蔣琬、費禕。蜀漢朝廷上雖然也有政治鬥爭,但血腥程度在三國是最輕的。如同曹魏和東吳兩國,動不動大臣被殺,國君被廢的鬧劇,蜀漢是沒有的。

劉禪最讓人丟臉的是263年面臨鄧艾兵臨城下時投降。你可以說他貪生怕死,但至少他此舉和當初劉璋投降一樣,也減少了軍民傷亡。再說,投降給強大的敵軍,總比曹芳、曹奐等被本國權臣廢黜掉要稍微好一點點吧……


巴山夜雨涮鍋


劉禪被稱為“扶不起的劉阿斗”,是後世君主和文人們,為了將諸葛亮塑造成一個“對君主唯命是從,至死方休”的忠臣楷模,同時又要解釋諸葛亮為何在生前卻大權獨攬,並不歸權天子,才刻意將劉禪醜化為弱智和白痴。

真實歷史中的劉禪,在位四十一年,在諸葛亮去世後,實際執政三十年,他在位的絕大多數時期,具備充分的自知之明,選賢任能,君臣同心,合一州之士民,抗九州之強邦,敢與中原爭鼎立,國家安定,百姓樂業。唯一遺憾的,就是沒有早死數年,以至於遭受亡國之辱了。

蜀漢皇帝:劉禪(少年)

蜀漢繼承了漢朝體制,天子五日一朝,三公坐而論道,事務決於臺閣即尚書檯。大臣加“錄尚書事”頭銜者,便可代替君主管理尚書檯的相關文書事務,兼有行政權和決策權,尚書令也直接受其管理。

因此,天子只需“垂拱而治”便可,根本無需和明太祖、明成祖皇帝、或清代諸帝那樣,天天四更趕早朝,忙到晚上還要批閱無數奏摺、舉國事無鉅細大小皆察,這便是秦漢士人“虛君實相”的政治理想。

比起明清帝王的出口成憲,言出法隨,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劉禪選擇的為君方式,便是選賢任能,充分信任大臣能力,使之為國家儘可能發揮才幹。

蜀漢皇帝:劉禪(中年)

蜀漢政權加“錄尚書事”頭銜者,繼丞相諸葛亮之後,還有大司馬蔣琬、大將軍費禕、大將軍姜維、衛將軍諸葛瞻等數人。他們要麼是諸葛亮生前的親信,要麼是諸葛亮的子侄,都得到了劉禪的信任和重用,執掌軍國大權。他們任職期間的軍政成績,皆離不開劉禪的首肯和鼎力支持。

蜀漢四英: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

特別是姜維身為曹魏降將,執掌重兵,連年北伐,屢敗屢戰,是以“軍旅數出,百姓彫瘁”,文武重臣如諸葛瞻、董厥;元老宿將如張翼、廖化,都對其甚為不滿,謀劃著要削奪他的兵權,正是劉禪為國惜才,才讓姜維始終掌握了國家半數以上的精兵。


蜀漢大將軍:姜維

劉備給劉禪的遺言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諸葛亮給劉禪的遺言是“約己愛民,存仁心於寰宇,提拔隱逸,以進賢良”,

劉禪在位的絕大部分時期,確實深切秉行兩位父輩的遺訓,他根本無需乾綱獨斷,大權獨攬,朝乾夕惕,夙興夜寐,便已經充分履行了自己身為君主的職責。

如果劉禪有幸生逢大一統王朝的兩漢治世,做一個太平天子,那麼他的歷史評價,也未必會低於漢元帝,漢和帝,漢安帝等漢朝先帝。

只可惜劉禪治理的,卻偏偏是蜀漢這麼一個逆水行舟不進則亡的政權。

蜀漢政權從立國起就先天不足,兩漢十三州,曹魏得到了幽州、冀州、幷州、青州、涼州、司州(包括雍州)、徐州、兗州、豫州一共九個州,以及荊州和揚州北部的一部分地區,

東吳得到了交州,以及荊州,揚州三州的大部分地區,蜀漢只得益州一州,國力軍力相比於魏國,皆處於絕對劣勢。

即使以諸葛亮被後世廣為讚譽的天人之才,十年北伐之功,也只不過拿下了荒僻的武都、陰平兩個邊郡,最終耗盡心力,死而後已。

幾十年時間推移,隨著曹魏政權控制的中原九州,生產力不斷恢復和發展,此時的蜀漢無論北伐還是坐守,都無非是早死和等死的不同了。

如魏國內戰“淮南三叛”,雙方就動員了總計四十餘萬大軍(司馬昭26萬vs諸葛誕15萬),等到司馬昭擊平國內反對派,整合中樞後,其可動員的常備軍已經超過50萬人。

而此時蜀國常備軍不過10萬2千,其盟友東吳常備軍也只有23萬,兩國兵力之和,亦不過只有魏國的六成左右。

當魏國幾十萬大軍如泰山壓頂之勢來攻,漢中要地失守,大半國土丟失,鄧艾的百戰精兵長驅直入,兵臨成都城下,

魏國名將:鄧艾

而益州本地大族都紛紛舉起白旗,拋棄了劉禪,一如半個世紀前拋棄劉璋一樣,劉禪也不能不以亡國之君的身份,被歷史蓋棺定論。

他即位後前十年謹遵父教,“政由葛氏、祭則寡人”的自知之明;後三十年蕭規曹隨的治平政績,都因此變得不值一提,僅留下屈膝降敵的膽怯懦弱,樂不思蜀的千秋笑柄。

樂不思蜀

晉武帝司馬炎給劉禪的諡號是“

安樂思公”,到了永嘉之亂,匈奴人的胡漢政權攻破長安洛陽,一邊將劉禪的子孫連同司馬氏皇族一起殺盡,一邊又自稱繼承了蜀漢法統,給劉禪上了個“孝懷皇帝”的諡號。

諡法習慣中,無論“思”還是“懷”,大都是給被廢君主或亡國之君用的。若劉禪死於亡國之前,由蜀漢朝廷來擬他的諡號,就必然不是這兩個了。

他的髮妻張皇后早逝,被劉禪諡為“敬哀皇后”,“敬”也是兩漢諸帝不曾用過的諡號,諡法雲,“夙夜警戒曰敬”,“合善典法曰敬”,則劉禪在位的前四十年的治績,原本是完全當得起“大漢孝敬皇帝”(簡稱“漢敬帝”)這樣的諡號的。

在蜀漢滅亡後的數百年裡,西蜀大地成了許多政權的兵戈交鋒之所。西晉、成漢、東晉、前秦、譙蜀、劉宋、南齊、南梁、西魏、北周……你方唱罷,我便登場,因此,蜀中百姓愈發懷念劉禪治下的四十年太平光陰,實屬必然。

他們自發為這位令四川百姓安居樂業的君主,建立了蜀後主廟,和劉備的蜀先主廟,諸葛亮的丞相祠堂,一併位於成都,享受後人香火祭拜。

這兩廟一祠的格局,也從南北朝一直到元末,持續了近千年光陰。北宋時有個益州知州蔣堂,因大興土木建銅壺閣,所需建材不足,竟拆毀劉禪祠,引發蜀地百姓的普遍不滿,被貶官徙職。劉禪祠也得以重建。

【又建銅壺閣,其制宏敞,而材不預具,功既半,乃伐喬木於蜀先主惠陵、江瀆祠,又毀后土及劉禪祠,蜀人浸不悅,獄訟滋多。久之,或以為私官妓,徙河中府。】——《宋史·蔣堂傳》

可惜隨著後世明清時期,君權不斷強化,君臣法則從秦漢時的“君臣互擇”變成了“君主臣奴”,甚至“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因此,在元末明初成書小說《三國演義》中,劉禪就變成了諸葛亮在世時,就聽信讒言敗壞國事、令諸葛亮在大好時機退兵的昏君,“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的諸葛亮,也因此被貶低成聽其亂命而退兵,錯失北伐良機的愚忠之臣。

作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影響力巨大,關於三國的戲劇、影視、遊戲皆以此取材,而非《三國志》正史。《演義》大行於世後,劉阿斗“低能弱智”的形象也就再洗不掉了。

而四川地區經過宋末、元末、明末的三次大規模戰亂,每一次都導致人口大幅度減少,新朝建立後從外地的移民遷移,也徹底改變了當地的人口結構,蜀中百姓對劉禪長達千年的懷思,同樣被湮沒得無影無蹤,不但後主廟被廢棄,被稱為“武侯祠”的劉備和諸葛亮合祀廟中,也再沒有了劉禪的容身之所。

——可嘆阿斗,何以臨難苟且?可惜阿斗,何不早死數年?


狐狸晨曦


在三國時期,各個國家烽火連綿,出現了非常著名令人稱讚的人物。因為三國演義這本書,現在很多人對那個時候都非常感興趣,但是也是因為這本書很多人物呢都變成了臉譜,比如說想到劉備,我們就對他印象是非常重義的正面人物,而想到曹操,大家都認為他是一代奸雄,其實在歷史上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物,可是正是由於在這本書的退化之下,很多人都把他稱之為奸詐的人,成為了典型的反面人物。

其時大家知道嗎?在那個時期最典型的反面人物並不是曹操,而是其他人,他的名字也非常的響亮,自從這本書出版以來就成了父母教育孩子但是孩子卻不爭氣的典型人物,如果說到這兒的話,大家都應該知道小編所說的人是誰了,沒錯,他就是劉備的兒子劉禪。

大家對他的評價就是扶不起的人。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一個人到底差到什麼程度才不論別人怎麼幫助他,都一點起色都沒有呢。

因為當時他有智多星孔明以及後面的許多著名的將軍人物的輔佐,但是還是丟了江山。你們知道孔明在著名的出師表中曾經這樣對劉禪說到,讓他遠離小人,他卻把這些囑託都當做了耳旁風。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當他被帶到洛陽的時候,出現了一個非常有名的典故叫做樂不思蜀,這是他在那裡非常的開心,都不想念自己的祖國,這幾句話簡直就像一個非常愚蠢的人塑造了出來

可是沒想到最近幾年來,大家對他的評價慢慢產生了變化,從以前的負面形象到現在的正面形象,大家現在把它甚至歸結於大智若愚的方向發展。有人評價說,她只想好好的活下去。什麼所謂的各種表現方式,都是他駕馭臣子,生存下去的表現。

但是在小編看來,一個人他不可能是完全的愚昧或者是完全的聰慧,而是多面的,所以說他有自己致命的元素也是有它反面的表現。我一個人的性格構成一樣,那是如此的複雜那麼多面,所以說當他的評價發生變化時,也說明了大家能夠全面的對待這個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


智在三國


劉禪原來比諸葛亮更聰明:三國中的第一人生贏家

  【薩沙講史堂第四百十一期】(歷史系列第156講)

  劉禪,很多人認為這人是低智商,甚至是白痴。薩沙告訴你們,劉禪這傢伙絕對高智商加高情商,強過這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甚至比諸葛亮還厲害。是薩沙瞎掰嗎?聽薩沙說一說吧。

  

  首先要肯定的是,劉禪雖聰明,不如他老子劉備老謀深算。

  劉備這老傢伙絕對牛。可以說,劉備是上下五千年最厲害的幾個政治家之一。胡編身世,能夠編的像模像樣,讓你無法追查;假仁假義,能夠落下千古美名直到現在;常敗將軍,竟然能夠三分天下,做了皇帝;手下人才眾多,竟然能被劉備玩於股掌之上,連諸葛亮都被耍了。

  好了廢話少說,來說劉禪。

  還是分幾點來說:

  

  第一,劉禪是生活上的高人。

  劉禪是什麼身份?皇帝。

  再往上有空間發展嗎?沒了。已經萬人之上了,還怎麼發展?

  很多人認為,人的一生很短暫,吃喝玩樂享受才是最真實的。

  至少,劉禪就是這麼認為的,這就是他的人生目的。

  蜀國雖小,讓劉禪錦衣玉食、三宮六院、娛樂無邊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既然如此,當一個蜀國皇帝不就夠了嗎?

  你就算統一了三國,個人生活也無非這樣。難道一個人能再吃喝多少?能再娶多少老婆嗎?

  劉禪從出生開始就享受美好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他還從不擔憂,吃喝玩樂一輩子,最終善終。

  可以說,劉禪實現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是生活上的高人。

  

  第二,劉禪是事業上的高人。

  事業能力強,不見得是好事。

  滿清有個著名政客,頗有能力。奇怪的是,他從不攬事,總是能推就推。

  為啥?

  這個政客曾經說:我和李鴻章是好朋友,他的能力強我十倍。能力強攬事多,責任義務就大。我整天看著李鴻章忙碌不堪、硬著頭皮周旋各派勢力之間,甚至死前還被俄國公使大吼大叫。這種生活,我可不願意過。

  劉禪的事業能力,肯定是不足的。

  就算足,也強不過諸葛亮。

  那麼諸葛亮又是怎麼樣?累了幾十年,最後累吐血死了。

  再說蜀國內部問題也很嚴重,劉備老臣和四川舊臣明爭暗鬥,連諸葛亮都很難搞定。

  相比諸葛亮,劉禪自知能力不足,乾脆徹底放權不攬事。

  大小事情都交給諸葛亮處理,劉禪自己嘻嘻哈哈、吃喝玩樂,樂得開心。

  關鍵在於,劉禪交權給的人都不錯。

  直到蜀國滅亡,蜀漢政權還是穩固的。國內被常年征戰搞成這樣,也沒有造反。

  從這個角度來說,劉禪最大程度完成了自己的事業,也是個高人。

  

  第三,劉禪是一個高瞻遠矚的高人。

  劉禪的聰明,體現在他的遠見。

  劉禪很清楚的知道,以蜀國區區90萬人口,是絕對不可能對抗數倍強大的魏國的。

  早也好,晚也好,蜀漢必然會滅亡。

  既然如此,那還拼什麼拼呢?

  諸葛亮為了延遲蜀漢滅亡,用盡心力主動進攻,最終還是不能挽回大局。

  甚至,諸葛亮讓自己兒孫(諸葛瞻、諸葛尚)也跟著拼命。最終兒孫都被殺,搞的差點絕後,全家下場淒涼。

  諸葛亮都不行,何談區區劉禪。

  所以,劉禪壓根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能開心一天就一天,反正國家遲早會完蛋。

  同時,劉禪就假裝低智商,甚至騙過了司馬昭。

  最終,劉禪不但自己沒事,甚至全家也沒事,以一個安樂公的貴族身份善終。

  試問,中國歷史上這麼多被廢除的君王,幾個有劉禪這種好下場?

  

  第四,劉禪是一個表演高手。

  劉禪演過很多戲,最經典的就是欺騙司馬昭那場。

  劉禪說什麼此間樂不思蜀,還承認是別人教的,讓司馬昭哈哈大笑。

  即便略有智商的人,也不可能笨到這種地步。

  劉禪又不是真正的智障。他為什麼這麼說?顯然是演戲。

  關鍵在於,他的演戲很成功,竟然讓司馬昭也認為他是笨蛋,根本不加提防。這就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了。

  同時,劉禪下臺以後絕對不惹事,讓司馬昭沒有再下毒手。

  相反,那個少帝劉辯明明沒能力又被廢了,還找了一群無能之輩搞陰謀,結果把自己命送了。

  由此可見,劉禪絕對不簡單。

  

  總之,劉禪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實現了自己利益最大化。

  他不但自己過了最適合自己的美好人生,還為自己家人後代爭取了一個美好的人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禪是明白歷史大潮流的運動方向的,他極其聰明的把握了潮流。

  相反,諸葛亮明知道潮流如何,卻被劉備忽悠的逆潮流而動,最後自己累死,兒孫也連帶倒黴。

  從這個角度來說,劉禪比諸葛亮厲害多了。絕對的人生大贏家。


薩沙


說到劉禪,我們很自然會想到一句話:扶不起的阿斗。在大多數人看來,劉阿斗如果不是智力有問題,那就是典型的軟弱無能,尤其是他的那一句“此間樂不思蜀”,更讓人覺得這就是傳說中的窩囊廢。當然,也有不少人說這是劉禪的大智若愚和裝瘋賣傻。那麼,歷史上真正的劉禪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呢?

首先,劉阿斗的智力肯定沒有問題,而他作為一代梟雄劉備的兒子,又是作為接班人來培養的,從小學習的就是帝王之術和權謀欺詐,而且劉備也從來不避諱傳授他這一套,因為劉阿斗的課本里,就有《韓非子》一書。

我們知道,《韓非子》的主旨思想,那就是君臣之間,沒有什麼恩義情感可言,一切只是利益關係,如果想讓臣子忠於你,你就要學會法、術、勢,製造臣子不得不忠於你的格局,否則,臣子可以隨時讓君主死得很難看。

《韓非子》這本書,自然把君臣之間的博弈說得非常透徹,對於君主來說,實在是一本必讀的課本。但問題是,如果只學了皮毛,沒有大智慧消化,那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一個人滿腦子都是猜忌、殺伐、算計和制衡,然後動不動就是斬草除根、先下手為強,那他身邊的人,還會有安全感可言嗎?一旦人人自危後,最後的結果恐怕只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再回到劉禪身上,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大權在握,可以說是權傾朝野,甚至上朝都是甲仗百人上殿,面對這樣強勢的諸葛亮,要說劉禪心裡不害怕,沒有恐懼感,那絕對是不可能的。事實上,不管是誰處於劉阿斗的位置,如果沒有足夠的自信和勇氣,猜忌諸葛亮,趕走諸葛亮,甚至想除掉諸葛亮,都是再正常不過的想法。而且站在劉阿斗的位置上來看,想架空諸葛亮,甚至是火併諸葛亮,從法理上來說,應該也不存在難以克服的困難。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劉阿斗無法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感,自然會試著學曹爽和建文帝,總而言之,在權力面前,誰也不可信,所以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削亦反,不削亦反。但問題是,劉禪並沒有這種去做,雖然他也有機會這樣去做。

事實上,在劉阿斗上位後,內心未必對諸葛亮毫無戒心,但他依然克服了自己內心的恐懼,在充分信任諸葛亮的同時,通過和張飛女兒的聯姻,分封自己兄弟兒子為王,提高外戚吳懿、吳班在軍中的地位,以實現對諸葛亮的制衡,但自始至終卻又充分尊重諸葛亮的權力和地位。

並且在諸葛亮死後,更是分化權力,將軍權和政權分別授予蔣琬和費禕,後面又通過加強內廷勢力黃皓的權力來制約姜維的軍權。這種政治手段和魄力,即便是和曹丕曹睿相比,也絲毫不遜色。想當初,曹丕和曹睿作為強勢皇帝上位,在面對還並非權傾朝野的司馬懿時,都無法抑制住自己內心的恐懼,以至於一再壓制司馬懿,如果他們面對的是權傾朝野、帶甲上殿的諸葛亮,恐怕早就火併得一塌糊塗了。



我們知道,從三國到兩晉南北朝這三百多年裡,君臣相互殘殺的戲碼那是輪番上演,被廢、被殺的皇帝,那是數不勝數;全家死於非命的輔政、執政大臣,同樣多得數不過來;至於變成亂臣賊子的大臣和將領,同樣多如牛毛。

只要這種歷史背景,我們自然就會明白,劉備死後,蜀漢能保持四十年的穩定,諸葛亮死後,蜀漢能保持三十年的穩定,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劉禪在這四十年裡,始終能夠穩居皇位,絕不是一個窩囊廢所能夠做到的,也不可能是蜀漢的執政官員和傭兵大佬個個都品德高尚所能實現的。


我是趙帥鍋


人們都說“扶不起的阿斗”,但就是這位阿斗,一共活了64歲,當了41年的皇帝,41年放在中國這個封建社會史上是個什麼概念呢?也就是說在整個封建社會史上,其在位時長可以排進歷史前十。(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分別是漢武帝劉徹54年、梁武帝蕭衍48年、唐玄宗李隆基43年代、宋仁宗趙楨41年、明神宗朱翊鈞47年,清聖祖玄燁康熙帝在位61年、清高宗弘曆乾隆帝在位60年。

如果說把阿斗劉禪41年的在位時間放在三國,那麼劉禪竟然意外的排在了第一,三國魏蜀吳從220年一直持續到280年,前後不過60年的歷史,劉禪作為蜀國皇帝,卻罕見的成為了。

如果以勝者為王的話,劉禪的水平已經躍然紙上,當年張學良不就是以壽命長熬贏了與蔣介石的暗戰嗎?

當皇帝本就是個出力不討好的活路,就中國的實際情況來說,期間並不在幹了多少事,安排了多少活,只要活著,佔著茅坑不拉屎的多了去了。

皇帝是一個不以功績論英雄的職業,如果真要說政敵什麼的,就像三國,魏蜀吳誰滅誰都很難短時間內實現,這時候誰命硬往往能起到關鍵作用。


無疑劉禪在這房間做的不錯,而且劉禪極懂得投降的策略,魏軍未進城,劉禪力排眾議,決定把他爹奮鬥一輩子打下的江山賣出去。

哪怕姜維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閣抵死掙扎,哪怕姜維告訴劉禪要假投降,結果安排的事情一件沒成,劉禪主動獻城給魏。

作為一個人,不管是國君還是平民,低頭都是困難的,低頭的藝術也是很難掌握的,沒有現成的模板可供參考,劉禪硬是將自己打造成了“示弱”的典範。

公元263年魏軍入蜀,劉禪被依據洛陽,弄了個安樂公,意思是讓他好好享樂,劉禪是個在哪跌那就在那趴著的人,結果還傳出了“樂不思蜀”的“佳話”。

要是說劉禪能力不行,他卻最懂得四兩撥千斤之道,從小在他的周圍都是強人,論腦袋瓜他不及諸葛亮,論治軍他與魏延、姜維差的不是一個等級,但劉禪卻可以讓他們圍繞在自己身邊。

每一個牛逼的團隊不都有一個唐僧嗎?劉禪的太極術打的高明,估計連他爹劉備都自嘆不如!


歷史三日談


提起劉禪,我們就想到了“樂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等等不好的詞彙和俗語。史書中的劉禪真的是很不堪嗎?其實不然,我們今天呢就講幾個,劉禪的一些好名聲。

在王隱的《蜀記》中有這樣的說法,劉禪之所以揹負罵名而沒有做任何的辯解,主要是為了當時蜀國的百姓著想。諸葛亮曾經對劉備稱讚劉禪十分聰明。《晉書·李密傳》中李密更是將劉禪作為與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齊桓公相比美的國君。李密就是我們都十分熟悉的《陳情表》的作者。



我們翻看史書也會發現,劉禪一直謹遵父命,是諸葛亮如父。諸葛亮平定蜀國蠻族後,一切的要北征,匡扶漢室。劉禪就曾經勸說道,肖父剛剛南征結束,艱難險阻,現在剛剛回到都城,屁股還沒有坐安穩就要北伐,會十分勞神的。”諸葛亮當然沒有聽到他的勸阻,一心北伐,但是劉禪也沒有因此而對諸葛亮心生不滿,而是全力支持。

諸葛亮錯用馬謖失敗後自貶三級,劉禪卻安慰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並且很快恢復了諸葛亮的職位。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傳到蜀國,劉禪勞神傷感,幾天不能上朝。可見劉禪也是個用心至深的男兒。魏延因叛亂被殺以後,劉禪也沒有對魏延一概否定,而是說“雖然他有罪,但是功勞也很大,要求給魏延厚葬。”

蜀國背滅以後,劉禪投降。他很清楚的知道,蜀地的百姓存亡都是在自己的一念之間。劉禪的裝傻充愣可以說是隱藏才能的一種,保全蜀國人民的方式。後人就有替劉禪說話,傳聞不能信,不過是以養晦來自全。




紅雨說歷史



夏有涼風61


歷史上劉禪的水平如何呢?

不怎麼樣?

真真正正的事付不起了的阿斗,為何如此說呢?

劉禪是蜀國滅亡的罪魁禍首,他要對蜀國滅亡負全國責任,就憑這一點,劉禪在歷史上水平就不怎麼樣。

蜀國山險路遠,易守難攻,不是內部腐朽,統治階級無能,蜀國是很難被滅亡的,跟國力什麼的關係不大,蜀國的國力進攻問題很大,但自保,絕對沒有問題,劉禪不但在軍事上無能,政治上也同樣無能,最重要的此人不上進。他也就是出身好。。有個好爹,放到窮人的家裡,這樣不上進的人,早餓死了。。


我是微時代


自從有了三國劉禪這個人物後,一直到現在,人們對那種不能成事,沒有個人主見,不思進取,象一灘稀泥樣的人,叫作扶不起來的阿斗。對沒有氣節,為貪圖享樂而忘記一切的人,稱為樂不思蜀。

劉禪出身在戰亂的歲月,童年時,被曹兵圍困在長坂坡,被趙雲單槍匹馬,浴血奮戰後才救得性命,少年時,隨父親劉備一路征戰,在顛沛流離的軍旅生活中,他見識了太多戰火帶來的悽慘,血腥場面,那時的劉禪,就十分嚮往一種和平,穩定,安樂的生活。

在劉禪17歲那年,壯志未酬的劉備兵敗後病倒在白帝城,彌留之際,無限惆悵地將蜀漢未來和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作為父親,劉備是瞭解兒子性格和能力的,劉備臨終給諸葛亮留下口諭: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坐上皇位後的劉禪,但凡國家事務,一切都聽從諸葛亮裁處,連皇后的人選,都由諸葛亮做主。在劉禪眼裡,諸葛亮不僅是一個稱職的丞相,更是一個嚴厲的父親。而在諸葛亮眼中,劉禪是復興漢室的希望,又是一個總長不大的小孩。諸葛亮繼承先帝劉備遺志,在十一年時間內,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皆無功而返,劉禪從不反對,每一次都十分支持,直到諸葛亮病亡後,朝庭任用的重要大臣,都是諸葛亮生前指定的人選。

劉禪沒有匡扶漢室,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但他絕不是一個昏庸的皇帝,他知人善用,而且用人不疑,寵信宦官黃皓,是劉禪最大的錯誤,鄧艾偷度陰平,黃皓瞞報實情,鼓惑巫術,被矇蔽的劉禪,清醒後立刻組織有效的防卸,令諸葛亮兒子諸葛瞻統兵迎敵,諸葛膽兵敗身亡後,劉禪六神無主,聽不進忠義之言,決定投降,當時成都尚有五萬守兵,面對鄧艾的幾千魏兵,劉禪舉起了降旗。

三國鼎立,蜀率先滅亡,劉禪在位41年,在諸葛亮病亡後,把一個充滿鬥志,團結,和諧的蜀漢,搞得矛盾重重,親小人而遠君子,沒有帝王的尊嚴,貪生怕死,為苟且性命投降,雖得善終,卻讓人笑罵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