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外出防疫一定要知道的九件事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在疫情還沒結束之前,即使病例數下降,也不要掉以輕心。外出要注意什麼事項呢?《親子天下》諮詢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陳木榮(柚子醫師)以及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戴季珊,提醒大家帶小孩出門要注意的事項。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疫情期間,外出防疫一定要知道的九件事

外出時,注意孩子雙手不亂碰眼口鼻,隨時勤洗手。黃建賓攝


外出篇

Q1:防疫期間帶小孩出門需要留意什麼事情?

● 該做的: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必要時戴口罩

● 不該做:不去人多的地方、不亂碰、不摸眼口鼻

柚子醫師表示,由於 COVID-19(新冠肺炎)是從黏膜組織感染,因此要避開人潮保持適當距離、不亂摸、注意接觸對象、勤洗手、必要時戴口罩,就能降低感染風險。

Q2:在外用餐該注意什麼?

戴季珊醫師提到,優先挑選靠窗邊通風處的座位,座位之間保持1.5公尺的距離,用餐前,先消毒桌面與餐具,或是自備餐具。柚子醫生補充,親友同桌建議用公筷母匙、儘量不共食。他也提醒,自助餐或是吃到飽的餐廳,接觸到的人較多,選擇單人套餐相對安全衛生。

公園玩耍篇

Q3:到公園玩,該提醒小孩注意什麼?

除了挑選人較少的公園,想到公園放風,可以進行不使用遊具的活動,騎腳踏車、溜直排輪、打球等,降低與他人接觸的機率。柚子醫生說,小孩看到遊具很難不玩,家長要事先叮嚀孩子,勿將手或其他對象放入嘴巴,遊戲過程也不能碰眼口鼻。

戴季珊醫師也提醒,如果家長真的擔憂,可以先擦拭消毒會接觸的局部設施,像是搖搖馬的把手,再讓孩子玩。但如果是溜滑梯這種整座遊具,就等孩子游戲結束馬上洗手,或是用酒精或乾洗手消毒,回家後立刻換掉全身衣服。

Q4:公園裡的遊樂設施經過大太陽(紫外線)曝曬後會不會比較安全?或是大雨沖刷過後的遊具,病菌會不會跟著沖掉了?會不會比較乾淨?

戴季珊醫師與柚子醫師都表示,紫外線曝曬需要達到一定的照射時間才能消毒,難保前一個用戶是否殘留病毒在遊戲場設施上。

柚子醫生也說,清水能沖刷掉的病菌其實很有限,因此使用遊具時不碰眼口鼻,使用後立刻就洗手才是防護之道。

Q5:公園裡的沙坑可以玩嗎?

戴季珊醫師說,沙坑是大量手部觸摸的遊戲,很難預防孩子玩到一半就揉眼睛,或亂摸口鼻,像小小孩就很愛舔東西,抓到什麼都塞嘴巴,因此建議沙坑還是要避免。

Q6:疫情流行期間,能不能去游泳池或泡湯?

不管是游泳池或泡湯,戴季珊醫師都不建議使用。柚子醫師也提醒,就算游泳池有添加氯可消毒,但重點是會使用到的周邊設施,像是躺椅或淋浴間等,公共區域界算有定時消毒也難以避免他人使用。

戶外活動時

Q7:疫情期間要避免人多的密閉空間,那麼能不能去爬山、露營或公園等戶外活動?

戴季珊醫師表示,露營要避免團體露營,漸少接觸的對象,就算爬山等戶外活動,也要留意人口密度,還是要保持1公尺以上的適當距離。

Q8:如果要使用公共廁所,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柚子醫生說,只要使用前先洗手,在廁所裡也不要亂碰,減少接觸的機會,上完廁所也立即洗手就能把病菌洗掉。戴季珊醫師也提醒,若是坐式廁所,可以鋪上紙坐墊或先自行消毒再使用。

Q9:如果要外出,自駕或租車會比搭火車或地鐵安全嗎?

兩位醫師都表示,自駕或租車就只有自己一家人,等於減少與人群近距離接觸的機率,也相對較安全。萬一真的需要長途移動,需要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就要全程戴好口罩、保持手部清潔不亂摸。

為孩子打造健康防護網,讓兒科醫師說給你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