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人峰子
小魚鬧窩,很多釣魚人人很厭煩的一個狀態,那種感覺就像:我非常餓,沒有吃的,突然看見一隻燒雞,奔跑過去一看,是個麻雀,哎~什麼連麻雀都沒有,是個幻想。怎麼解決呢,無非就幾點,不過最重要的一點不是怎麼解決,是怎麼放平心態,這就是釣魚的意義所在,放平心態,心靜心靜~
- 避免避免小魚,讓我首先要從打窩開始,說到小魚鬧窩,大部分人都是說釣鯽魚才會出現這種情況,打窩不要打太多,釣魚一開始就用餌料釣幾桿,藍鯽加點918什麼都可以的,這樣可以試試有沒有魚口,也可以用作打窩,然後再上紅蟲開釣。千萬不要上去直接撒下一帶顆粒,一瓶酒米那種眾窩,那樣很容易引來白條麥穗。然後後面可以隔四五十分鐘打一次窩,每次二三顆顆粒就可以了,為了讓大魚不跑出窩子。
如果還是有鬧窩,可以釣跑鉛,就是加重鉛皮,讓鉛皮在魚線上是活動的,讓餌料入水儘快沉底,避免小魚半路截獲。
- 如果用的拉餌可以改成搓餌,使餌料變硬,也是避免小魚在餌料未觸底前截獲,加大比重。
其實,最重要的是你要控制好心態,我現在遇見小魚鬧窩的心態就是:你鬧吧,我陪你。不會影響心情才是解決小魚鬧窩的最好方法,有沒有釣有和我一樣的心態?
空軍小劉
不怕“空軍”把家還,就怕小魚鬧得歡,這是釣友們忌憚小魚鬧鉤的真實寫照。鬧小魚比“空軍”還可怕,能叫人崩潰,這點我深有體會。
近年來,我和我的釣友們常在被稱為“大海碗”的水庫釣鯉魚,這座水庫裡的小雜魚簡直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小魚能鬧到什麼程度?鬧到我們用嫩玉米粒作餌時完全不敢剝皮掛餌拋竿後,浮標剛一落水就開始觸電一樣顫動,用不了多久就會安靜下來,這個時候“奇蹟出現了”——飽滿的嫩玉米粒被啄得只剩一層皮!這兒的小魚就這麼厲害!有這麼霸道的“陪練”,我們戰小魚的功夫想不突飛猛進都困難,不但練就了一身怪招,還有意外收穫。
我們對付小魚的常用辦法是加鉛,即調鈍,以過濾掉小魚的信號。從實戰角度來看,這種辦法比較有效,使用率也較高,怎麼到我這就成了“怪招”了呢?嘿,怪就怪在鉛墜的大小!你敢用半卷鉛皮嗎?不敢吧!這招算怪吧!
釣友鮑大俠最先這麼幹的,具體做法是:先把子線縮短到15釐米左右,不換浮標,猛勁兒加鉛皮,鉛皮的重量大概有半兩左右,鉤上的兩粒魚餌也大的出奇,足有雞蛋黃那麼大。操作時,他用腋窩夾住魚竿手柄,太瘦輕輕一蕩,大概拋八分竿,鉛墜咕咚一聲落水,像一隻小青蛙一樣一頭扎進水裡,浮標隨後“嗖”一聲淹沒水中,再將魚竿向前輕推,浮標就露出來了,鮑大俠戲稱這種玩法為“扎蛤蟆”。
對於這種釣法,我起初的態度不是懷疑,而是完全否定——這不是胡鬧嘛!釣魚追求的是靈敏度,難道你要讓鯉魚在咬鉤前先練練舉重?可縱使我否定,人家亮燦燦的大鯉魚就在魚護裡暢快的遊著,而且他在“大海碗”從未“空軍”過,這就很說明問題,而且有時他還能釣獲幾條鯽魚,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實際上,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這種靈敏度為零的釣組針對的對象魚是鯉魚,“大海碗”的鯉魚之所以引人入勝,就是因為他們生猛無比,你若提竿不及時,它會毫不客氣地把你的魚竿拽進水裡,再一口氣竄出幾十米,毫無商量的餘地。“大海碗”的鯉魚性格之所以暴躁,或許真實小雜魚超多造成的——在爭奪食物的過程中,遊動迅速、數量眾多的小雜魚一定會穩佔上風,鯉魚為了生存,叼住食物後必須轉身就跑。同理在數量龐大的小雜魚面前,鯽魚也屬於弱勢群體,不得不強進碩大的魚餌,加上其體型和力量無法撼動大鉛墜,所以“扎蛤蟆”釣法只能偶爾釣獲鯽魚。
還有一個小“怪招”是釣邊。為了找到躲避小魚、將釣組拋遠的辦法,兩年來,我們絞盡了腦汁,想盡了辦法。在此期間,尤其是在生生長旺季,魚餌大多趨向近岸覓食。
既然釣深水不行,那就乾脆反其道而行之——釣近岸。有人會問:“近岸更是小雜魚的天下,釣近岸豈不更是羊入虎口,正中小魚下懷?”可實踐證明,情況並非如此。小魚同樣有自己習慣的活動區域,在此區域內,它們的密度最大,除此之外的過深和過淺的水域,小魚都很稀疏。
這裡所說的釣近岸並非大家想象的用短手竿釣魚,而是用長竿斜拋釣近岸。
我的做法是:用3.6米或4.5米的磯釣竿沿岸邊平行方向拋投,視小魚鬧鉤的情況釣水深1.2—1.5米左右(我最淺記錄是水深1米以下),即小魚較少的淺水區與小魚密度最大的區域之間的過渡水域,儘管這樣的水深小魚依然存在,但鬧鉤的強度弱了許多,降到了可以忍受的程度,魚竿直接搭在水邊的篙草上,浮標距離岸邊僅一步之遙,似乎從邊上邁一大步就能能踩到標尾上。
說到這兒,定有人不理解:“既然離岸這麼近,為啥不用短手竿呢?短手竿有兩個弊病,一是距離釣點太近,容易驚到窩中的魚,二是一旦遭遇大魚,短手竿的操控能力很差,即便用失手繩等輔助工具把大魚成功遛翻,也難免驚了窩子。
餌料可用上魚更快的面餌,狀態要儘量黏稠,以增加持鉤時間,釣者也可以把浮標調得很靈敏。需要注意的是,切忌過分追求換餌頻率,要等魚餌幾乎完全脫落時再換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減弱餌料對小雜魚的吸引,不過即便這樣,釣點在掉一段時間後仍有可能再次被小雜魚包圍,對此,釣者可以將青玉米粒和麵餌交替使用,使釣點內小雜魚的密度維持在一個最低水平。
該釣法的效果在其他水庫也得到了驗證,一把玉米粒的窩料就能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在野釣過程中,只要魚不咬鉤或鬧小魚,我就會試試這種辦法,有很多次收穫很可觀,釣鯽魚時效果尤其明顯。長竿斜拋釣近岸時,釣者一定要確保周圍環境安靜,防止魚兒受驚。這裡所說的“安靜”是指製造的噪音一定要小,自然界的風浪聲問題不大,4級以下的風都沒有問題,只要釣點能夠保持相對穩定就可以。
凡事都有兩面性,小魚雖然讓人崩潰,但是有時候他又是一種資源。2013年春末時節,我在“大海碗”總能釣上來一些名叫胡鱸子的肉滾滾的小魚,摘鉤後就隨手扔了,後來越掉越多,我就覺得可惜,心想要是不扔的話,每個人夠夠炸一盤小炸魚了,這可是下酒的好東西。好在我們有人帶著蝦籠子呢!撈一籠子出來,好傢伙,肉少的麥穗和葫蘆片子幾乎沒有,滿滿的兩大捧全是沙胡鱸子,既然有現成的小魚作餌,釣黃顙也就是舉手之勞的事了。
本以為用魚肉只能釣到黃瓤、鯰魚、黑魚之類的肉食性魚類,哪成想,夜光標穗穩穩上升,竟是鯽爭咬鉤!再釣,還是鯽魚!起初我覺得鯽魚屬雜食性,偶爾吃幾口魚肉不算稀奇。就像用素餌也能釣到鯰魚一,可是隨著鯽魚越釣越多,我不免心裡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莫非是小雜魚超多,改變了鯽魚的食性?”這種設想極有可能,這裡的鯽魚或許就是吃著沙胡鱸子的幼苗長大的。那一夜,我豐收鯽魚,假設我用的不是釣鯉魚的大鉤粗線,漁獲一定是更可觀。如果我們用蚯蚓施釣是不是會更好呢?
第二次再去的時候,我帶了蚯蚓,當天撈獲的沙胡鱸於和麥穗各佔一半,當晚再用此法施釣,鯽魚的咬鉤熱情就沒有前一晚那麼高亢了,而且蚯蚓幾乎無魚問津。有意思的是,隨著夏季的來臨,撈到的沙胡鱸子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麥穗和葫蘆片子,與此同時,鯽魚對沙胡鱸子的興趣越來越淡,直至完全消失。這與用面餌釣鯽魚的過程有幾分相似——開春的時候釣鯽魚要用濃腥型餌。即“葷”的成分較高的釣餌,隨著夏季臨近,氣溫不斷上升,鯽魚的胃口逐漸趨於清淡,這裡面的道理好像是相通的。
魚的食性受環境影響很大,那麼在其他小魚鬧得歡的水庫,鯽魚是否也喜愛食魚肉呢?假如把新鮮的小魚搗成茸,摻到面餌裡施釣,那麼是否存在一個最合魚兒胃口的配比比例呢?這些假設都值得我們試一試。
上述怪招和用餌方式,只是我在應對極端情況時採取的極端做法,由於水庫魚情各有不同,所以不能生搬硬套,但有一個思路是不變的 ——在極端的條件下不妨用極端的方式應對。
阿雄海釣
釣魚時有小魚鬧窩也是很常見的現象
1首先是在窩點上的處理
在打窩的時候要是發現有很多的小魚出現,這是就要注意使用的餌料要少,然後選擇在離打窩不遠的地方進行垂釣,將小魚吸引到其他的地方,然後再回到自己原來的窩點進行垂釣,還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有小魚的情況下打窩要勤,這樣的話才可以留住水底的大魚!
2、然後就是在餌料上的處理
當遇到小魚鬧窩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在餌料上進行一定的處理。這是要將餌料換成下浮比較快的,水溶性比較好而且粘度足夠大,這樣當自己在拋餌下水的時候才可以將餌料送到水底,不至於被小魚半路打劫了。還有就是小魚大多數是比較喜歡腥葷的東西,因此在餌料上可以適當的改用為香型的餌料,這樣也可以減少餌料的損耗!
3、再一個就是在魚鉤上的處理
小魚鬧窩一般都是在水的上層進行的,這是要想避免它們鬧窩的話可以適當的將魚鉤往水底放放。只要適當的調整魚鉤和浮漂的位置即可,一般只要將浮漂向上移動3到5釐米即可,此外還有就是可以適當的增加配鉛,這樣可以使魚鉤下沉的更快!
希望通過上文的講解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去解決小魚鬧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