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遗忘的历史:海兰泡惨案背后的瑷珲之战

瑷珲(今爱辉县爱辉乡),位于黑龙江中游右岸,与它隔江相望的是江东六十四屯,由瑷珲副都统管辖。瑷珲北面的黑河屯(今爱辉县)则同沙俄边城海兰泡隔江相望。小兴安岭自西北向东南长约四百公里,海拔六百至千米,是黑龙江省北部的天然屏障。瑷珲方向驻有清军步、骑兵十六个营,由瑷珲副都统凤翔指挥,守卫着南至富拉尔基屯、北至五道霍洛卡之间约七十五公里的江岸。

被人遗忘的历史:海兰泡惨案背后的瑷珲之战

守军装备有钢制火炮八门、旧式火炮十六门,水师营有小船十余艘俄军在海兰泡集中了步兵三个营又三个连、骑兵七个连、炮兵两个连加上地方部队及其它武装力量两千余人,共约七千余人,配有二十八门火炮。由格里勃斯基中将指挥。7月15日,海兰泡俄军企图从黑河屯偷渡过江,被清军击退。16日,俄军大肆搜捕海兰泡中国居民。次日上午,俄军将三千余名中国居民赶至黑龙江边,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俄兵各持刀斧,东砍西劈,断尸粉骨”。

被人遗忘的历史:海兰泡惨案背后的瑷珲之战

至21日,五六千中国同胞惨遭杀害,致使“骸骨飘溢,蔽满江岸”。与此同时,俄军马队焚烧江东六十四屯,并将七千多居民驱入江中溺死。列宁曾在《火星报》上发表文章,强烈谴责沙俄侵略者“杀人放火,把村庄烧光,把老百姓驱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等野兽般的暴行。沙俄侵略军的兽行,激起了瑷珲人民和清军官兵的无比义愤。凤翔于7月17日晩派船接运难民,并令千余清军从下游过江,抄袭俄军后路。

被人遗忘的历史:海兰泡惨案背后的瑷珲之战

18日凌晨,渡江清军袭击俄军博尔多屯哨所,同五百名俄军激战四个多小时,毙伤敌人百余名,焚毁弹药库一座。当晩,清军撤回瑷珲为了保证黑龙江的航运和加强进攻瑷珲的俄军兵力,格罗杰科夫按照原定方案,于7月下旬从伯力和斯特列津斯克两地,调遣步兵九个营、骑兵个连、炮兵一个连,携各种火炮四十门,组成两支增援部队,沿黑龙江两岸西进。这支俄军沿途捣毁清军各哨卡,于8月初抵达海兰泡。8月2日,俄军开始进攻瑷珲。

被人遗忘的历史:海兰泡惨案背后的瑷珲之战

为迷惑清军,俄军一部由瑷珲对岸渡江佯攻,主力则由苏鲍齐奇少将率领,从黑河屯上游偷渡过江。驻守黑河屯带的三营清军,在统领崇昆山指挥下凭壕坚守,同上岸俄军激战四小时后,退守瑷珲。俄军一万四千余人,于4日晨越过瑷珲北面的卡伦山,从北、东南三面进攻瑷珲城。

被人遗忘的历史:海兰泡惨案背后的瑷珲之战

守军三千余人顽强抵御,城内的义和团及居民也奋起参战。俄军以优势炮火猛轰城垣。激战一天后,守军不支,由凤翔率领撤至城西南四十余公里的北二龙和额雨尔(驿站)一带的山口。撤退过程中,有三百余名清军于城郊被俄军包围,最后全部牺牲。8月5日,俄军入城,城内居民同侵略者逐屋争夺,一千五百余人英勇战死。俄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